Fed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 暗示或停止加息

2006-06-3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6年第47期(总第677期)  2006年6月30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全球经济增长强劲    “滞胀”风险加大
    据 路透社2006年6月26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长雷托6月26日表示,随着通胀预期加剧,利率上升应能有助于全球经济以可持续的步伐成 长。雷托在出席为期三日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年会时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尽管主要央行收紧银根,但今明两年增长率应能维持在5%左右。
    雷托表示,“货币政策的宽松性逐渐减低,我认为这是好的,有助于整体宏观经济架构的维系,不过这当然需要市场、投资者以及消费者去适应较高的利率,……整体来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
    BIS计划6月26日公布其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年度报告,市场将从该年度报告中寻觅央行官员对全球经济状况看法的线索。一些人士担心央行抑制通胀的政策可能扼杀经济复苏。
    截至目前,对通胀形势的警惕已成为央行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主要发展中国家央行官员对全球削减过剩流动性的趋势表示欢迎。其中也包括最近几周金融市场遭遇重挫的发展中国家央行人士。
    欧 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莫尔许6月24日也就此表明了立场。当被问及ECB是否对通胀保持警惕时,他回答道,“始终如此。”ECB本月稍早决定升 息,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第三次升息决定。欧元区指标附买回利率已升至2.75%,市场普遍预计ECB将于8月再次升息。
    雷托的观点可能打消了一些人的忧虑,即央行通过升息来遏制通胀的做法也将抑制经济增长。市场预期FED在这周的政策会议上将再度升息。
    雷 托对于比如美国FED,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各大央行致力于降低流动性,以对抗通胀的行动表示认同。“通胀预期最近肯定有所上升。”雷托说, “这样看来,央行人士对通胀保持警觉态度是很重要的。”“我们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国家正转向采用更为中性的货币政策,各大主要经济体更是如此。”雷托说 道,“经济能在未来保持可持续恢复的确很重要。过度的货币扩张可能更加危险。”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正逐步提高汇率机 制的弹性,但这个过程将是缓步渐进的。“我们正逐渐提高灵活性,”他在出席BIS会议之际对记者表示。人民币兑美元自去年7月重估以来仅升值约1.4%。 中国政府面临来自贸易伙伴的强大压力,尤其是美国,要求北京当局让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减低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分析师表示中国必须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为 蓬勃发展的经济成长降温。
周小川周六表示,虽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但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与全年的成长率仍至少为10%。
    英国 《金融时报》2006年6月27日报道称,国际清算银行6月26日警告称,全球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加,而且仍有可能出现市场动荡的“爆发”和对长期 增长缓慢的“哭泣”。这家中央银行家的银行提到了“滞胀”的可能,所谓“滞胀”即经济增长缓慢和高通胀率同时并存。该银行强调,由于全球利率“在异常漫长 的时期内保持在异常低的水平”,  现在它带来了的诸多威胁。该行的年度报告称,各央行来年不会轻松,它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通胀压力,但一定不能行动 过火,以免遭遇经济衰退的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马尔科姆•奈特(Malcolm  Knight)表示:“不要指望强劲增长和低通胀率完美组合的局面会无限期持续下去,这种想法是不明智的。相对于过去几年对政策利率所需采取的行动,在某一时刻各央行采取的行动也许将不得不更为有力。”
    国 际清算银行诊断出的问题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推动通胀率降至极低的水平,但是进口商品前所未有的低廉价格掩饰了发达经济体的其它问题。国 际清算银行担心,全球各地的央行将利率维持在过低水平的时间过长,造成资产价格急速上涨,全球贸易失衡达到空前水平。亚洲各央行—尤其是中国央行—人为阻 止本币升值,从而将各种问题最小化,这一做法加重了上述潜在错误。
    报告认为:“风险在于:通胀压力可能会猛然重现,而解决金融失衡问题可能削弱经济活动,导致不受欢迎的通货紧缩。”国际清算银行敦促其成员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Fed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    暗示或停止加息  
    据 道琼斯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6月29日作出连续第17次加息决定,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一致投票决定 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5%,为200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道琼斯通讯社与CNBC电视频道会前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所有21家一 级交易商均预计Fed将加息25个基点。Fed理事会(Board  of  Governors)同时还批准将象征性的联邦贴现率由6%提高至 6.25%。
    FOMC表示,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总需求的温和增长态势应有助于限制通货膨胀压力,但该委员会认为一些通货膨胀风险仍然存 在。在此次声明中,FOMC删除了5月份声明中的一句话,即“为了使通货膨胀风险得到控制,可能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反映出进一步的加息并非 势在必行。官员们称,未来可能需要的加息力度与时机将取决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发展状况,而这些状况将在以后公布的信息中得到反映。FOMC官员们承认 一系列的核心通货膨胀数据均超过了普遍预期,他们表示核心通货膨胀已经在上升。声明重申通货膨胀预期仍受到抑制。
    在此前的3月份和5月份 利率声明中,Fed官员表示能源和商品价格的上涨只对核心通货膨胀产生了温和的影响。官员们还表示,可能出现的资源利用率上升状况或将推高核心通货膨胀水 平。他们重申,未来的利率决策将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表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和价格压力上升的情况下,经济学家的观点出现了分歧,部分人士认为Fed将在8月份 的政策会议上继续加息,而其它人士则预计届时Fed会在两年多来首次暂停加息。
    实际上,FOMC也指出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反映出官员们在 决策时所面临的矛盾因素。FOMC重申了此前的评估,认为住房市场的逐步降温和利率上升及能源价格上涨的滞后效应将影响到经济增长。在7月19日向国会递 交FOMC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及出席听证会之际,Fed主席伯南克将有机会进一步阐述对经济和利率前景的看法。
    道琼斯的报道指出,今年夏季全球金融市场也许又将因此而动荡不安。
    报 道指出,Fed官员的基本观点是,通常情况下利率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表现,但由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Fed 很难轻易地判断出货币政策的走向。对金融市场而言,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数据都有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的前景的改变。下一次Fed会议将于8月8日召开,在此之 前投资者很可能都会感到心里没底。
    Morgan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基金经理 John  Norris表示,Fed的利率决定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这一点他们已在周四的声明中作了再次强调。所以,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Fed将暂停加 息,否则一切的猜测都只是痴心妄想而已。
    Norris所指的是许多市场在周四达成的一个共识。许多人都认为Fed当日公布的政策声明偏于 温和,这使得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有所下降。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却并不认为加息周期已经结束。尽管各方在时间预期上仍不一致,但预测机构认为,Fed最迟 将在9月份把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50%。此外,还有一小部分银行则认为Fed可能走得更远,一些人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将在年底前升至6%的水平。
    预 测人士观点的不同反映出当前各方针对经济前景的争论。目前Fed对于经济增长将放缓的预期已得到了市场中的普遍认同,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已经有越来越多 的迹象表明经济确实出现了放缓。许多经济学家也能容忍近期通货膨胀数据的上升,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指针一般是在反映过去的经济状况,而非经济未来的走向。预 测人士所希望的是,经济增长的放缓将对未来的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
    但问题正在于此。市场人士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目前正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存在的时期,事实上,它们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Fed自己让这段时期的状况更加恶劣,因为他们默认了一个通货膨胀可被接受的区间,而这一区间已经被突破了。
    也 许Fed官员对于通货膨胀恢复正常抱有信心,但是只要通胀数据超出可接受的水平,而他们又不采取任何政策行动的话,Fed的信誉都将会面临市场质疑。 ClearView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梅兰德(Ken  Mayland)预计,未来数月通货膨胀数据可能还是不会转好,核心通货膨胀有 加速上升的趋势。在如此环境下,Fed官员采取的这种所谓“透明化”政策无疑是自设牢笼。梅兰德称,既然Fed自己定下了通货膨胀标准,那么就必须严格地 去执行它。而问题其实还不仅于此。梅兰德指出,每当一种货币政策行进尾声,必然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阶段,因为不确定性会变得越来越多。梅兰德认为,现在所谓 的“前路崎岖”是很自然的现象,当一个周期接近顶部或底部时,总是会迎来一段非常时期。Fed官员给出的信息会越来越少,市场人士则将不得不随时调整自己 的预期。
    另据《大公报》6月28日报道,欧洲近期经济数据所显示,的确均有支持通胀加剧的现象。就以6月27日公布的数据为例,据伊福 (Ifo)经济研究所表示,德国6月份企业信心指数创下15年新高,升至106.8,胜过巿场预期,研其原因主要动力来自零售及出口表现强劲所致;而6月 份消费物价按年上升2%。为了防范通胀风险,欧央行加息周期预料将会持续,连日来多名央行官员异口同声发表支持息口言论。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接受多份报纸 访问表示,欧央行会在适当时候加息,并指出欧洲货币政策长远地会因应环境调整,确保物价稳定。欧央行理事加尔冈纳斯 (Nicholas  Garganas)表示,通胀风险增加,央行有需要做好准备,作出更为进取的加息行动,不排除会加息多于四分之一厘,或者加快加息 步伐。另一名欧央行理事默施(Yves  Mersch)认为,通胀的威胁有增无减,建议央行每季加息可以多于一次。自从去年12月以来,欧央行每季加息 一次,一共进行三度加息,目前利率为2.75厘。利率期货显示,投资者估计欧央行今年内会加息最少两次。
                                                              (综合消息)
英国吸引外资全球居首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9日报道,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0个经济发达国家并购潮推动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创下4年新高,而去年流入英国的投资比其它任何国家都多。
    但 经合组织首次警告说,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加上人们认为并非所有国家及其企业遵循同样的规则,投资和增长受到反对收购的“膝跳”反应威胁。此方面的例子 包括:中国国石油企业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Unocal)受挫,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试图增加欧洲天然气分销份额 的努力也遇到阻力。
    报告表示,在某些情况下,欧盟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对注册地甚至在欧盟其它国家的企业进行收购均有敌意”。在公用事业 领域,报告引用的例子包括,西班牙政府试图阻止德国集团Eon竞购Endesa,以及法国苏伊士(Suez-Gaz  de  France)合并的做 法;法国政府推动了苏伊士的合并交易,以阻止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对苏伊士可能出现的竞购。
    英国是去年许多全球最大并购案的目 标,并购帮助把英国的排名推到资金接受国排名的首位。这些并购案包括,法国佩尔诺-里卡尔公司(Pernod  Ricard)收购酒业集团联合多美 (Allied  Domecq);壳牌运输贸易公司(Shell  Transport  and  Trading)与荷兰皇家石油 (Royal  Dutch  Petroleum)合并成立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该并购案对英国的排名也做出重大贡献。
    对美国而言, 尽管资金比2004年下降了18%,但它仍以110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资金接受国。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从通常较高的水平跌至几乎为零,这可能是美国跨国公司 海外合格股息的税收变化造成的临时效应。在经合组织以外,中国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目的地,资本流入量达创纪录的720亿美元,仅次于英美。
    该 报30日的报道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并购活动很可能达到1.9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上最高的半年并购额,甚至超过互联网狂热时期。这波空前的交易浪潮源自于 现金充沛的企业和私人股本集团,并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高管人士信心不断增强、竞购潮流、股东维权人士日益激进以及贷款成本较低等。摩根士丹利欧洲并购业 务主管加文·麦克唐纳表示:“各个企业处于极佳的状态,资产负债表现强劲。在信贷市场不出重大问题的情况下,这种水平的并购活动似乎很可能持续下去。”
    金 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上半年的并购热潮中,高盛扮演了领先角色,在全球并购顾问中名列榜首。JP摩根位居次席,花旗集团排在第三, 摩根士丹利位列第四。数据还显示,敌意收购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共涉及77笔交易,总价值为3810亿美元。敌意收购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和能源领域。瑞银 集团(UBS)欧洲并购业务负责人汤姆·库珀表示:“对(英国机场运营商)BAA和伦敦证交所(LSE)等企业的激烈竞争证明,这些企业价值巨大,竞购为 它们的投资者带来了惊喜。”
    并购浪潮和投资者对股票产品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全球股市的交易活动。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交易总额达3610亿 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今年上半年,全球公司债券发行量增长15%,突破了1万亿美元的关口,这是因为较低的贷款利率推动了投资的增长,而且企业需 要资金为并购付款。交易资助者也同样活跃。今年上半年,有私人股本出资相助的并购活动占全球并购总量的19%,高于去年全年的18%。
    该 报30日还披露,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IPO)达十亿美元规模的交易数量创下记录,推动IPO市场总体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仅次于网 络热潮时期的2000年上半年。一些最大规模的交易是在今年第二季度定价的,时机早于近期的市场滑坡。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首次 公开发行总规模跃升56%,从上年同期的654亿增至1022亿美元。有16笔首次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和巴黎机场 (Aéroports  de  Paris)。
                                                            (综合信息)
油价失调成全球金融稳定首要隐忧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对于大宗商品热潮和油价失调的风险,世界各地的银行家和金融监管者越来越感到担忧。在影响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各种主要忧虑中,上述因素排在了欺诈和对冲基金扩张的前面,位列榜首。
    6 月28日公布的一份有影响力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大宗商品在已感知风险排行榜上的排名大幅上升。这份名为“银行业风险” (Banking  Banana  Skins)的调查由金融市场智囊机构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Financial  Innovation)完成,其结果表明了金融市场稳定性与新兴市 场的石油需求,以及与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或骚乱可能造成的供应中断之间存在的关联程度。
    最近几年,受到价格上涨和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对大宗商品资产进行投资的刺激,与商品相关联的衍生品交易一直是大型投资银行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之一。近期铜价的剧烈波动使得流言四起,称一些银行此前遭受重大交易损失。到目前为止,这些传闻尚未得到证实。
    随 着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审查力度,同时银行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资金花在执行新的监管条例上,如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新巴塞尔协议框架等,过度监管再次 成为了参与调查者提到的最主要忧虑。然而,欧洲金融机构对过度监管的抱怨最为强烈,而他们的美国同行则更担心衍生品和不断壮大的对冲基金。
    这份调查表明,平均来讲,参与调查者对风险的感知程度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上升。来自60个国家的468名银行家、监管者和其它金融系统从业者参与了该项调查。
                                                                  (FT,2006.6.28)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把注意力转向整顿农村金融机构
    据 《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监管部门开始着手整顿一个往往不为人注意的金融领域: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中国很多最大、最落后的金融企业都在服务于农村人 口,即便储蓄微薄,但8亿农民仍然创造了庞大的资金来源,但与此同时这一领域也成为滋生腐败和违规管理行为的温床。中国国家审计署周一公布在中国农业银行 2004年报表中发现人民币516亿元(64.5亿美元)违规业务,表明政府已为解决问题迈出了第一步。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中 国最大的几家以城市业务为主的银行相继上市后,农业银行有望成为政府改革银行业的下一目标。一年来,在获得政府援助以及外国战略投资者的注资后,相关迹象 表明中国金融业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因此,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的海外上市都受到了股票投资者的热烈推崇。
    但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以外的中国大多数人而言,金融体系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很多人担心,在农村积累的存款可能会以贷款的形式发放给蓬勃发展的城市,进一步刺激中国城市的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被广泛视为中国表现最差的银行,而据官方数据显示,该行的坏帐占中国银行业坏帐总额的整整一半。
    邮政储蓄银行也在农村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拥有36,000家营业网点,吸收存款1.23万亿元,其中多数网点位于农村。不过它们只向中央政府放贷。
    专门支持政府项目的农业发展银行称,它本身也需要政府的救助。此外,缺乏监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遍布也是政府的一大忧患。
    目前尚不清楚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要拿出远见卓识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于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家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他说,要制定出一个整体改制方案,而不应一块一块地解决。
    中 国国家审计署6月25日公布,发现中国农业银行在2004年度违规办理存款业务142.7亿元,违规发放贷款276.2亿元,违规办理票据业务97.2亿 元。审计署称,本次审计共发现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51起,涉案金额86.84亿元,涉案责任人157名。过去对其它所谓四大银行的审计也曾暴露出类 似问题,而且监管部门曾表示这有利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就在上述报导公布的几个月后,中国政府重组了中国银行管理层,并向其注资225亿美元,帮助其清理不良贷款。中国银行最近已经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
    目 前尚不清楚农业银行是否会得到类似的政府救助,部分原因在于该行疲软的业务状况,同时也因为该行主要业务位于农村。其它银行为缩减成本已纷纷裁员、削减营 业网点,但农业银行的类似举措却遭到人们的强烈抗议,因为在某些地区它已成为仅存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对农业银行的改革将是复杂的,将比重组一家城市银行 牵扯到更多的人,穆迪投资服务(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分析师颜湄之(May  Yan)表示。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本月的一次论坛上称,未来2-3年内,中国农业银行将有一个明确的改革前景。
一 个可能实施的方案是将农行业务拆分,这一观点一度在农行和政府官员中引起热烈讨论,当时有地方媒体报导称,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此类议案。刘明康表示,政 府仍然没有确定是对其进行整体改制还是分拆改制,但思路可能包括考虑将其重组成为一个个较小的机构。中国监管部门还有望将目光转向网点遍布全国的邮局存款 业务。从政治角度讲,改革储蓄邮局可能面临更大压力。中国国务院最近表示支持成立单独的邮政储蓄银行,将吸纳储蓄的业务与邮递业务分隔开来。
                                                            (AWSJ,2006.6.27)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或研究报告,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6年第47期(总第677期)  2006年6月30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