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际经济值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2006-01-10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6年第2期(总第632期)2006年1月10日(星期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2006年国际经济值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岁末年初,人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经济对同时也在展望新的一年。2006年,世界经济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忧患是什么?2006年人们最关注的全球经济热点有哪些?让我们和经济学家们一起去关注。

2006年全球经济能否强劲增长?
    据有关分析,尽管持续走高的油价、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一些国家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可能威胁世界经济的增长,但预计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仍然会维持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
    中 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李向阳认为,2006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将比2005年有所放慢,预计在4.0%到4.3%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 拉托最近则表示,IMF预期2006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在4.3%左右;而高盛董事总经理、亚洲经济研究部主管金瑄培认为,全球经济在2005年的经济 增长为4.0%,而在2006年将达到4.1%,另外亚洲(排除日本)2006年的经济增长将为7.5%。据《联合早报》报导,金瑄培还预测,中国和日本 在2006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分别达到9.0%、2.4%,印度2006年的增长预计可达7%。在国内需求的带动下,亚洲各大经济体将积极开展地区内的贸 易。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美国媒体日前发表了对2006年的全球经济的预测,专家们普遍认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其中对主要国家的预测如下:
    中国:强劲的出口和日益上升的内需,这使中国经济出现繁荣,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均预测中国在2006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9%左右,并且内需的作用日益上升。
    韩国:私人消费正在复苏,而出口已取得佳绩。这些因素将使韩国GDP增长从2005年的3.9%升至2006年5.1%。
    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正从通缩中走出,日本政府正将2006年的真实经济增长设定为2%-2.5%。
    印度:日益上升的制造业需求和强劲的旅游及金融服务正使印度成为南亚经济强国,2006年印度GDP将增长7.5%。
    东盟: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东盟国家,受地区贸易和投资支持,这些国家经济在2006年将出现超过5%的增长。
    欧 盟:受全球强劲增长的带动,欧盟25国在2006年将出现健康的复苏。欧盟委员会预测认为,欧盟2005年经济增长为1.5%,而2006年整个欧盟经济 会增长2.1%。而在04年,欧盟经济增长达2.4%,欧盟有望在2007年重新达到这一增长水平。欧盟和欧元区在2005年的通胀达到2.3%,到 2006年和2007年,其通胀水平将分别降至2.2%和1.9%;而失业率也正趋下降,预测将在2007年降至8.1%。
    拉美:2006年拉美将继续受贸易争端困扰,拉美许多国家试图建立与美国更紧密的经济关系,但是又十分谨慎,他们希望布什减少给美国农民的补贴。巴西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在2005年有望增长2.3%,低于此前预测的3.5%。
    至 于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根据该报2005年12月末的一项调查,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他们认为企业界的良好增长势头有望推动美国经 济2006年实现连续第五个年头的扩张,不过房地产市场的走软可能会减缓其扩张步伐。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56位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为:美国2006 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年率为3.5%,下半年增长3.1%。虽然这些数字看起来也还不错,但将低于过去两年半来4.1%的平均增幅。
    《华尔街日报》指出,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扩张遭遇严重风险。平均而言,受访者认为经济衰退的几率只有15%,预计经济扩张还将持续4年左右。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将会放缓,但不至于崩盘。他们称,企业的强劲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产业的影响。
    此外,经济学家预计,总体通货膨胀率今年将放缓。在截至2005年11月份的12个月里,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3.5%,但经济学家普遍预计,该指数在截至2006年5月的12个月将上涨3.1%,截至11月份的12个月上涨2.3%。
    调 查显示,潜在的货币政策失误是笼罩在美国经济头上的第二大阴云。有8位经济学家称,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Fed可能过于紧缩信贷。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使得 借款成本增加,可能遏制支出和投资。伯南克能否坚守抗击通货膨胀的信条和他的能力将受到不小的压力,为此,上任之初的伯南克恐怕会发现难以中止加息或降 息,即使在很必要的情况下。
    一些经济学家称,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并有利于股市。有33位经济学家预计,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006年将收于11000至11999点之间,而2004年作出这一预期的有37位。九位分析师预计,该指数将收于12000点以上。

    对 于2006年的全球经济,也有一些分析家流露出了忧虑。2005年12月29日,《联合早报》发表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 蒂格里茨(Joseph  E.  Stiglitz)的文章<2006年全球隐忧重重?> (Global  Malaise  in  2006?)的中文译文,文章警示人们要密切注意2006年全球经济存在的巨大风险。
    斯蒂 格里茨首先指出,2005年,美国的消费增长尽管比2004年缓慢,但仍对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有所帮助。近年来,美国人的消费约等于或超出其收入水平,美国 整体的开支,也远远超过它的财力,在2005年仍以快速的进度向世界其它国家贷款,每天超过20亿美元。他认为,这种现象尽管得以持续,而且至少多持续了 一年。但是,不可持续的东西终究是不会持续下去的,所以这就为2006年的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2006年美国和全球前景可能暗淡
    斯蒂格里茨指出,有两大出人意表的经济现象(他所指的是美国严重的债务问题和燃料价格的暴涨这两大因素在2005年没有使美国和全球经济出现剧烈的下滑),使得美好的日子在2005延长了一年。
    首 先,尽管美联储继续调升短期利率,但长期利率却没有随之而上升,使得楼价继续上扬。这对于维持全球增长至关重要,因为近年来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表现,主要是 依靠房地产来驱动。个人将自己的房屋抵押进行再融资,用去部分贷款,然后高楼价又带动更多建筑项目。但是,这种情况已不太可能持续下去。几乎可以肯定,长 期利率最终会开始上扬,而这个“最终”看来就会在2006年出现。果真如此,美国人便须花费更多钱来养债,而他们能够用于商品与服务方面的开支,就会相应 减少。此外,房地产价格很可能会急促止涨,事实上还可能会回跌。因此,房屋抵押再融资也将慢慢消失,再也不能从房地产中抽出现金来维持美国的消费热潮。由 于这两个原因,总需求便会下降。
    在企业方面,现金充沛的企业界是否有可能通过增加投资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斯蒂格里茨指出,由于过时的 仪器和软件需要替换,所以总投资可能会有所增长。但也有证据显示,创新的步调已经放缓,也许这是因为近五年来研发领域投资减少的结果。不管怎样,在消费逐 渐放缓的阶段,即使商家现金充沛,一般上都不会扩大投资。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更为谨慎。简而言之,更大的可能性是投资持平加剧了消费 放缓的趋势,而不是投资加速到足以抵消消费放缓。
    2005年第二个出人意表的现象是,当油价涨幅大大超过预期时,绝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制约 效应似乎没有显现出来,至少截至今年底情况是这样。例如,由于油价上涨的原故,美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开支,一年约增加500亿美元,而这些钱本来应该会花 费在美国所制造的商品上。
    在2005年的大部分时间,美国消费者表现得好象并未真正相信油价会居高不下,至少暂时如此。这种现象并不像表 面上那样令人吃惊。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显示,油价上涨所带来的整体效应,要在一到两年之后才会感觉到。现在,由于期货市场预测在未来两年,油价将居于每桶 50至60美元的水平,对高耗油车辆的需求已经逐渐消失,随之而消失的还有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前景。而这些公司的战略,是将筹码押在低油价和美国人对运动车 的喜好之上。
    世界其它各地的增长前景看起来虽比美国好,但高油价也很可能会抑制这些地方的经济表现。中国的增长将继续让世界震惊。事实 上,新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比过去人们所认为的要强大20%。此外,中国蓬勃的增长将在亚洲各地引起回响,包括日本(以某种沉默的方式)在 内。
    2006年的风险在于美国
    欧洲的情况仍然喜忧参半。尽管欧洲经济仍需要进一步给予刺激,以确保经济复苏,但欧洲中央 银行还是一意孤行地提高利率。德国新政府好象还深恐这情况不够糟糕,居然承诺要增加税收。严正的财政政策,如果用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候是值得赞扬的, 可是现在是用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候,而德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将因此而显得暗淡。
    斯蒂格里茨警告,2006年的主要风险,在于美国长期 所制造的问题已经在全球达到顶点:投资者最终正视庞大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巨大的贸易缺口、高额的家庭负债之后,可能会恐慌的将资金从美国抽走。另一种情况 是,利率上扬和房地产市场走下坡,可能会严重削弱消费需求,使经济陷入衰退,让依赖美国市场的其它国家的出口商压力重重。
    不管是哪种情况,已经被庞大赤字所拖累的美国政府,可能无力推出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作为反应。人们对于布什管理经济的信心,同对于他管理伊拉格战争的信心一样低落。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担心,只要其中一项危机出现,将不会有妥善的管理。
    当 然,斯蒂格里茨也表示,2006年更可能是又一个隐忧重重的年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大到足以抵消世界其它地方的不足。美国也将能再度应付 过关,然后将更高的债务留给将来。总而言之,在2006年,即使分派全球经济增长果实还能像过去那样隐隐然可以预测,但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加。 至少在美国,2006年可能又将是实际工资毫无增长,导致中间阶层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一年。而且在全球各地,这一年也可能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的一年。

《金融时报》关于2006年的十大预测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2006年1月4日披露了《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编辑记者们就2006年的全球经济热点问题所做的十大预测:
    一、人民币是否会大幅升值?
    驻 华首席记者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方面将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上扬,幅度可能不过是几个百分点。如果华盛 顿面临的压力再度加大,那么最大升值幅度可能根据美国政治周期进行调整。但除此以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政府会偏离其既定路线——在逐步放宽外汇交易机 制的同时,努力向本国企业灌输汇率风险的概念。在中国政府认定国家和公司都为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机制做好准备之前,人民币汇率将不会出现突如其来的大幅变 动。
    二、日中关系能否得到改善?
    首席亚洲记者维克托·马莱(Victor  Mallet):可能不会。日本首相小泉纯 一郎一再参拜供奉阵亡者的靖国神社,已冒犯了中国民意,他表示将于今年9月份下野。但其继任者——可能是现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 (Shinzo  Abe)——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甚至可能更为强硬。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在亚洲发动了在外交上孤立日本的攻势。然而,两国间的经济联系 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中国现在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中日两国最终将不得不恢复睦邻友好关系。
    三、多哈回合谈判能否完成?
    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可能无法完成。即便该回合贸易谈判获得成功,也会有一些尚待处理的细节问题要留到2007年年初。不过,到那时候(如果说不是远远早于此的话)结果将十分明朗。
    谈 判失败的几率很高。主要问题在于少数重量级参与者。美方谈判代表坚称,如果其出口商在市场准入的待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他们就无法获得国会批准。巴西等主 要发展中国家也发表了类似的论调。欧盟坚持表示,如果发展中大国在其它方面没有实质性表示,欧盟不可能在农业方面作出更大的让步。在欧盟感兴趣的领域,那 些发展中大国几乎没有作出任何让步。从目前情况看,雄心勃勃的一揽子方案似乎是必要的,但不可能实现;而温和的一揽子方案虽然可行,却又无法接受。成功的 可能性看起来很小。贸易谈判代表曾经摆脱过棘手的困境,他们有可能再次做到这一点。但他们也有可能再次将此无限期推迟。
    四、股市是否将持续上扬?
    市场主编克里斯多佛·布朗-休姆(Christopher  Brown-Humes):全球经济增长、公司赢利能力强劲、并购活跃,这些因素都将为2006年全球股市提供支撑。尽管已连续三年上涨,定价水平仍较为合理,因为利润增长幅度高于股价的涨幅。
    不 过,出现出人意料的负面消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利润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与2005年相比,将有更多的公司业绩不尽人意;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仍可能导致 通胀加剧。如果加息幅度超出预期,或美国消费者支出明显减少,债券市场的压力可能会轻松地使股市脱离升势。如果发生新的恐怖袭击事件或爆发禽流感,也将导 致同样的后果。虽然如此,年终股市仍应该能够以高于年初的水平收关。
    五、金价能否维持在500美元以上?
    大宗商品主编凯 文·莫里森(Kevin  Morrison):黄金价格用了18年时间,才突破了每盎司500美元大关,现在的问题是,金价的持久力如何。历史经验表 明,它在这方面能力欠佳  。不过,近来黄金市场上的历史似乎发生了变化,这表明黄金可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传统上,当美元汇率走高 时金价就会下跌,反之亦然。但近来,黄金交易走势一直独立于美元之外,同时对日元、欧元和英镑价格升至长期高点。德国政客们仍在争论是否应卖出部分德国联 邦银行(Bundesbank)的黄金储备,而对于欧洲各国中央银行是否会依照当前的黄金销售协议卖出500吨黄金,市场人士仍然存在疑虑。考虑到这些因 素,金价的交易区间可能是480美元至550美元,偶尔可能会超出这一区间。
    六、信贷周期是否会改变?
    首席记者斯蒂芬· 菲德勒(Stephen  Fidler):这方面的兆头显而易见:利率水平不断上升;企业债务又在增加,某些情况下是为收购提供融资;短期利率水平高于 或接近长期利率;多数预测认为企业拖欠贷款的情况将回增多。另一方面,企业手头仍有大量现金,银行资金也十分充沛;同时预计经济增长也不会明显放缓。但事 实上,在信贷周期真正改变之前,这种状况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同时,新的金融技术可能令这一周期的持续时间比以往更长。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当前周期会在 年底或2007年初发生变化。
    七、伦敦证券交易所能否保持独立地位?
    金融主编安德鲁·希尔 (Andrew  Hill):答案是肯定的。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和一个投资者财团的出价太低,不足以吸引伦敦证交所 (London  Stock  Exchange)股东们的支持。即便该财团提高出价,麦格理银行声称自己将实现的很多目标——如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提 高效率等,伦敦证交所自己也能做到。至于其它可选择的竞购方,泛欧交易所(Euronext)和德国证交所(Deutsche  B·rse)都面临着股 东的反对和潜在的反垄断问题。而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则必须让伦敦证交所的用户、上市公司和股东们相 信,伦敦在监管上胜于纽约的吸引力不回因收购而削弱。
    八、Google股价会下跌吗?
    商业专栏作家约翰·加普 (John  Gapper):会有那么一天,Google坚不可摧的外壳终将破裂,其近乎完美的股价将会下跌。在大多数雄心勃勃的科技公司身上,这种情 况都曾出现过——其中包括微软,而它也将发生在Google身上。设想这种可能的原因并不难: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两位创始人之间奇特的高层分权安排;公司 文化中的那种狂妄自大;对搜索广告业务作为收入来源的严重依赖;以及该公司将资源分散到上百种不同创举上的做法。
    但这种情况会在06年发 生吗?Google股价会从目前接近其432美元的峰值水平,回落至2004年8月公司首次上市时85美元的价格上吗?也许不会——太多的因素仍有利于 Google的走势。最重要的是,尚没有迹象表明,现金正从其它形式的广告及营销活动中转移出来,从而影响Google的收益。
    九、通用汽车会破产吗?
    汽 车业主编詹姆斯·麦金托什(James  Mackintosh):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G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里克·瓦格纳 (Rick  Wagoner)表示,申请破产保护不在解决公司财务问题的战略考虑之中。除非通用汽车最大供应商德尔福(Delphi)爆发灾难性的罢 工,否则2006年通用汽车董事会不太可能否决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主张,并申请破产保护。
    根据破产保护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将使 通用汽车在收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在投资者、工人及养老金领取者的诉求之间达成一种妥协,并以一家规模较小、但状况更好公司的身份重新崛起。但这样一来权 益方将不得不蒙受巨大损失,因而难以打动公司股东及员工。通用能够动用190亿美元的现金,该公司正试图出售其金融子公司的部分资产,并再度推出利润丰厚 的大型运动型多功能系列汽车。它还计划在2006年底之前每年削减70亿美元的成本。如果能够成功节省出这些成本,手头继续持有大量现金,同时运动型多功 能车的销售状况良好,通用可能会重归坦途。如果不能的话,则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但在2007年之前,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十、下一波管理新潮是什么?
    管 理专栏西蒙·伦敦(Simon  London):自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一直没有出现一种成熟的管理风尚。当然,有一些重复出现的主题:实施(即回归基 本原则,与管理风尚相对),(公司丑闻之后的)商业道德,领导能力(同上)以及外包。但所有这些都没能激发一种从众心理,使经理人们共同致力于质量周期、 业务流程再设计、知识管理或者互联网。
    但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这两大力量继续提供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二轮与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将搜索、播 客、软件当作一种服务来考虑)已在进行中。同时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发展中经济体不仅是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同时也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品市场。2006年,经理 人们将更多地走访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以期“从金字塔底部”寻求机 遇。                                    (完)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6年第2期(总第632期)  2006年1月10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