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在开放国内市场问题上分歧明显

2005-11-18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5年第85期(总第618期)  2005年11月18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问题严峻
    《亚 洲华尔街日报》刊载了一篇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政治经济学者尼可拉斯·艾伯斯塔德 (Nicholas  Eberstadt)为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05/06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所撰 写的关于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文章。文章说,过去10年中,有关发达国家(西欧、日本和北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相对而言世界低收入地区的这 一问题则几乎没受到什么关注。然而在未来几十年中,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也将急剧“变老”,而这无疑是比富裕国家的“老龄化危机”更为严峻的问题。穷 国承受人口老龄化负担的能力比富国要弱;低收入国家和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选择要少得多,而为数不多的几项选择也极其不具吸引力。
    对一些穷国来说,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确实非常严重,老龄化可以成为一个直接抑制长期增长和发展的因素。事实上,对当今许多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来势汹汹的人口老龄化可能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最险恶的长期风险。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低出生率,长寿是次要原因。由于贫穷国家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第三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压力不断增加。在东亚、南亚、东欧和拉美的大部分地区,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少于两个的情况已经比比皆是。
    中 国:在所有迫在眉睫的第三世界老龄化海啸中,最严重的一个势必将袭击中国。在2005至2025年期间,中国65岁以上人口的增加量将相当于这期间人口总 增加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将增加一倍,达到约2亿人。届时中国人口的年龄中值可能要超过美国。尽管中国最近几十年经济增长迅速,但它仍然是 一个穷国,其人均收入不到美国目前水平的十分之一。
    中国将如何养活其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该国现行的政府养老金体系是指望不上的:这一不完备的体系只覆盖了中国总劳动人口的不足五分之一,其养老金缺口超过了中国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国未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主要依靠家庭。但中国政府持续推行的人口控制措施却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上世纪90年代初时,中国60岁以上妇女平均有5 个孩子,而到2025年时这一年龄段的妇女平均只有不足2个孩子。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中国退休人口将面临日趋严重的“儿子缺口”。依照中国的传统,是儿子 而非女儿负有照顾年老父母的首要义务。到2025年时,接近退休年龄的中国妇女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将可能没有儿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不管中国取得多么大的物质进步,中国的老龄人口将持续而且很可能日益面临自我养老的局面。但由于中国高龄劳动人口中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从事农业以及低技能 人口的比例要高于其它年龄段劳动人口的这一比例,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反而是最需要依靠体力劳动来谋生的人。虽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但人口老龄化却有可能使 中国未来的老年人口不得不过一种拮据、充满不确定感的生活。这种“老龄人口贫困化”无疑将使中国目前已经十分突出的社会分配不均问题进一步恶化。
    俄罗斯:这个国家的人口统计前景似乎与一般欧洲国家无异。虽然总人口不断下降,但到2025年时人口的年龄中值将大大高于40岁,而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20%。但俄罗斯的富裕程度却远远赶不上西欧现在的水平。
    导致俄罗斯人口形势尤其不容乐观的最主要原因还不是该国老龄人口的数量,而是其劳动人口异常的脆弱性。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俄罗斯的公共健康状况一直在不断恶化:该国目前的人口寿命预期要低于40年前的水平。
    俄 罗斯目前的人均收入仅仅达到欧盟四分之一的水平。展望未来,如果该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工作年头仍然只能达到印度的水平(甚至更低的话),俄罗斯人要想达到爱 尔兰人的生活水平是很难的。在国家仍处于贫困状态而人口健康状况甚至还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老龄化是件尤其难以应付的挑战。俄罗斯劳动人口平均年龄的 不断增加(从目前到2025年这段时间,该国15-64岁人口的年龄中值将增加约3.5岁)意味着,俄罗斯劳动力的健康状况今后将更加不容乐观。
    一 方面是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供养这些人的劳动人口不仅收入低、健康状况差而且总数还在不断减少,这将迫使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选择。是将 国家的资源用于资本积累呢,还是由不再创造社会财富的老年人将其消费掉?鉴于俄罗斯的人口结构,这一问题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印度:印 度的人口总的说来仍将相对年轻,2025年时该国人口的年龄中值预计也就是刚刚超过30岁。但这只是一个算数表达方式,而印度这一庞大国家的人口状况是复 杂多样的。进一步研究后就会发现,印度南方和北方的人口统计结果截然不同。未来20年印度北方人口总体而言仍会相当年轻,而南方人口则因增长率低已经迅速 老化。
    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吃惊,在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等大城市,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少于两个的情况已经比比皆是。更令人惊 讶的是,在当今印度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印度南部乡村地区,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在这些地区,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到2025年,印度南部的人口结构 将清楚无误地趋向老龄化。在喀拉拉、泰米尔纳德和卡纳塔克等邦,人口的年龄中值将接近欧洲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水平,即总人口的9%左右达到或超过65岁 (日本是1980年达到这一水平的)。
    自1991年以来,印度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平均达到4%,得益于班加罗尔等地的崛起,印度已经在 全球信息技术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与其它印度南方地区一样,虽然班加罗尔──很快也将成为老印度(Old  India)的一部分──劳动力的工作技能 相对较高,但他们的平均年龄也较大,而且劳动力的绝对供应量将达到顶点并开始下降。与此相反,其它地区仍然具有充足且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但这些人中未接受 过学校教育的人和将将脱盲的人却高得不成比例。一方面是受过教育的人口不断老化,另一方面是未接受过教育的人大量增加,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未来几十年中将 对印度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同时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无疑将使这一问题的全球性影响成倍放大。全球资本市场在将投 资分配到有盈利能力的国家、企业和项目方面可能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资本,企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世界一个主要地区的经济增长减慢预 计也会对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连带影响。
    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第三世界人口老龄化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扩散效应吗?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现在已经是提出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WSJA,2005.11.16)
                                      国际经济
设立通胀目标与伯南克的风格
    近 来,美联储(Fed)下届主席人选伯南克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人物,11月15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举行了批准对伯南克提名的听证会。由于伯南克与现任美国联准会主席格林斯潘对于货币政策、通货 膨胀的看法不尽相同,伯南克向来主张货币政策透明化,主张明确设立通货膨胀目标,而格林斯潘是反对这项主张的,因此这个可能的政策转变使人们对他在参议院 银行委员会上发表的见解极为关注。
    伯南克努力消除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疑虑
    事实上,尽管伯南克在会上重申,支持将利率调整 与通货膨胀状况相挂钩,不过他还是在努力消除人们对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疑虑。他在听证会上说,通货膨胀目标有助于缓解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感,在稳定人 们对通货膨胀的长期预期方面也更有效。不过他一再表示,Fed不会突然转而设立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他明确保证将延续即将离任的Fed主席格林斯潘的 政策,并赞成Fed继续追求实现物价稳定和最大限度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道琼斯在报道中说,他的表态得到了金融市场的积极反应──至少, 对他在正式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前的那一番话表示了欢迎。Nuveen  Investments的投资组合经理约翰·米勒说,“我认为人们应该感到欣慰的 是,伯南克说自己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是因为这一做法有利于实现Fed的目标。”米勒说,“如果市场知道长期的通货膨胀目标是什么,”那么即便价格压力加 大,人们也不会那么担忧了。
    伯南克还强调,如果他顺利出任Fed主席,只有在和Fed理事会成员达成一致的条件下他才会设置通货膨胀目标。
    Fed 的决策者对通货膨胀目标一直意见不一。虽然这个想法遭到了格林斯潘和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主要成员如 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和罗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的反对,却得到了许多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支持。费城联邦 储备银行行长安东尼·桑托默罗(Anthony  Santomero)和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普尔(William  Poole)都认为, 应设定一个可接受的物价压力区间并依据这个目标来调整货币政策。
    对通货膨胀目标也有不少批评者,他们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目标不过是 个软约束,因而和Fed目前调控经济的方法并无二致。无论怎样,所有央行观察家都知道Fed最重要的任务是抵制价格压力,调整利率也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批评人士说,设立通货膨胀目标至多只是强调了Fed的这一使命,而且也许并没有这个必要。
    不过在听证会上伯南克对通货膨胀目标的这番讲话 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4Cast的研究主管艾伦·拉斯金(Alan  Ruskin)说,这部分是因为他并没有过分地将这个想法强加于人。“伯南克的讲 话相当谨慎,只是说虽然自己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但Fed的政策不会发生突然转变。”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经连续17 个月加息,在此期间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了4%。期货市场认为在12月和1月Fed将再度加息,明年1月31日之前利率会达到4.5%──届时格林斯 潘将卸任,伯南克正式上任。经济学家们认为,Fed新主席上任之初就将面临棘手的问题。他们预计,到那时利率将达到或者接近神秘的中性水平,这意味着该利 率对经济活动既不刺激也不阻碍。
    野村证券驻纽约的经济学家杰拉德·祖考斯基(Gerald  Zukowski)说,伯南克是一位卓有成 就的货币政策专家,而且他已经保证会继续执行格林斯潘的政策,这让人们对他日后的作为更有信心。祖考斯基说,“他不是个捣乱分子,不会在上任第一天就说 ‘这是我们现在要走的路’,我认为他不会另辟蹊径,只会沿着Fed原来的道路走下去。”祖考斯基表示,还有一点也令人有信心,那就是伯南克坦率的作风,这 在听证会上已经有所表现。他和“格林说”的风格完全不同──金融市场已渐渐习惯于破译格林斯潘的那些模棱两可的言词。
    伯南克巧妙地避免了与参议员就赤字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其它超出货币政策范围的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因为有人曾批评现任主席格林斯潘过于强调这些问题。祖考斯基说,“他说话直接,言而有信,我们知道他的立场是什么。”
    最 终也许是这些才能──而不是支持通货膨胀目标──决定着伯南克明年继任Fed主席后与否取得成功。4Cast的拉斯金说,“一个设定软性通货膨胀目标的 Fed主席可以工作出色,同样,没有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Fed主席也可能同样出色,归根到底,要看政策如何付诸实践。”
    通货膨胀目标机制需要更多支持
    伯 南克认为,Fed迟早会将货币政策的调控与某种形式的通货膨胀目标相挂钩。分析家指出,如果这个预想成为现实,那么Fed的工作方式以及Fed向公众和市 场解释政策的方式都将发生适度却重要的变化。伯南克也认识到,“Fed必须深入研究,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只有Fed成员达成一致,我才会采取下一步 行动。”
    伯南克的主张如何取得央行同僚们的认同呢?尽管伯南克已经得到了一些主要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支持。不过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 会理事们的意见则不尽相同,一位老资格的Fed观察家认为,理事会目前的两个空缺席位也许决定着伯南克的未来以及他设置通货膨胀目标的初衷能否实现。目 前,FOMC的七个理事席位中尚有两个空缺。其中一个是伯南克去年6月离开Fed就任布什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留下的。另一空缺是长期担任FOMC 理事的艾德华·格雷林奇(Ed  Gramlich)今年8月底退休后形成的。
    道琼斯分析说,FOMC内部的力量对比十分关键。目前,通 货膨胀目标的主要反对者仍然在位,一位是唐·科恩,他在担任理事之前曾任Fed主席格林斯潘的首席顾问。Fed副主席罗杰·弗格森也不相信通货膨胀目标的 好处,他更喜欢格林斯潘时代特有的那种灵活与随机应变。
    有分析家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机制目前似乎并未得到现任Fed理事们的足够支持。所 以布什任命的新理事对于Fed是否采用这个新机制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人们并不清楚布什总统将会任命何人填补这两个空缺。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个过程将 十分有趣,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位中至少有一位可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背景,而不像目前的理事会成员那样大多是监管机构出身。
    伯南克在理事 会中的显赫地位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通常至少有一位理事会充当类似于“思想家”的角色。伯南克以其在2002和2003年通货紧缩恐慌中提出的新 颖而卓有成效的策略为自己赢得了声望。他接替了拉里·迈耶(Larry  Meyer)曾扮演过的角色。迈耶在1996至2002年期间担任Fed理事, 他同样是个尽人皆知的人物而且不时抨击格林斯潘。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艾伦·布尔德(Alan  Blinder)于1996年结束了自己短暂而且并 不愉快的理事生涯,他也有喜欢遐想的名声,虽然想法与格林斯潘以及其它Fed官员常有冲突。伯南克很可能遇到这么一位新理事,如果这样的话,那通货膨胀目 标的前景就不妙了。
    不过最终的结果也许在于伯南克的管理风格。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雷斯勒(David  Resler)说,伯 南克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的讲话暗示出,他将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政策,”雷斯勒说,“格林斯潘具有从各类经济指针的细枝末节中得到启示的独特 才能,而伯南克缺少这种能力,所以他很可能会仔细听取FOMC成员的意见。”不过雷斯勒补充说,伯南克在听取意见方面也可能遇到困难。“FOMC的成员们 在FOMC会议上可能会比格林斯潘在任时更大胆地反对一项提议。毕竟在格林斯潘的决策才能举世闻名之前,他也经常面对不同的意见。”
                                                (综合信息)
美国房地产市场显现进一步降温的迹象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根据来自行业调查、房地产经纪公司和房地产经济学家的数据,美国房屋销售的步伐显现出进一步放缓的迹象,卖方报价和挑剔的买家出价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按 揭贷款利率的上升、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的普遍关注和市场上在售房屋数量的增加都是明显降温背后的因素。经济学家和房地产经纪人表示,这些因 素结合到一起,使得房屋买家更加谨慎。买家一直在讨价还价,而许多卖家则报出了不现实的高价。这导致了市场的低迷状况,和销售数量的下降──这通常是房屋 价格超乎寻常大幅上涨阶段的结束。
    房地产咨询机构Real  Trends上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个月美国最大的48家房地产经纪机构签署的房屋购买合同的数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该机构向80家经纪机构发出了电子邮件问卷,收到了48份答卷。
    固 然,以历史标准衡量,房屋销售依然强劲,美国大多数地区的房屋价格都处于历史高点,或接近历史最高点的水平。但即使是最看好房屋价格的人也认为,市场已经 最终走出了繁荣阶段,过去5年里,美国平均房价上涨了50%以上,许多城市的房屋价值都增长了一倍以上。美国最大的房地产行业组织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首席经济学家大卫·莱赫(David  Lereah)说,泡沫已经开始 破裂。
    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近年来消费者支出的主要推动力,占家庭净资产的三分之一左右。10多年来,美国主要地区的房屋价格一直没有出现过持续下跌,房地产已经成为金融、零售和房屋建筑行业最关键的晴雨表。
    Real  Trends的总裁史蒂夫·默里(Steve  Murray)说,购买房屋的狂潮已经结束。默里说,卖方可能需要6至8个月才能接受市场已经走软的事实,并进而降低他们的要价。他说,接受调查的部分经纪商对市场近几周来降温速度之快感到吃惊。
    住 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的首席经济学家道格·邓肯(Doug  Duncan)说:“我 们认为市场已经触顶。”由于今年初的销售火爆,他预计2005年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量将达到创纪录的830万套,比2004年增长4%。但他认为,明年的 销售量将下降3.5%,结束连续4年不断创出新高的走势。
    市场的降温可能会受到Fed的欢迎,Fed一直担心房屋价格过高,银行的住房抵 押贷款发放标准降低。在过去几年里,快速上涨的房价增加了人们购买房屋资产的贷款额,推动了支出的增长。10月份,Fed理事唐纳德·科恩提到房屋市场出 现了一些降温的迹象,他说这将迫使消费者增加存款,积累财富,从而恢复美国经济的平衡。
    房价涨势的回落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也许会鼓励Fed停止加息。不过,如果房价的跌幅不明显,Fed将不太可能通过降息来提振房价。伯南克10月份时表示,即使房屋市场温和降温,这同经济在明年按长期趋势,或接近长期趋势的速度继续增长也并不矛盾。
    莱赫仍认为,房屋市场将实现软着陆。他预计,在今年上涨12%之后,2006年房价的中值将会上涨5%左右。根据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的数据,美国9月份房屋价格的中值为21.2万美元。
    有 人担心,房屋市场的放缓会带来更多痛苦,尤其是在房价涨幅最大的地区。瑞士银行(UBS  AG)驻纽约办事处的分析师在本月初发布的报告中称,目前房价 的上涨已经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房价非同寻常的飙升幅度。报告称,由于房价的涨幅巨大,持续时间很长,软着陆的可能性比此轮上涨周期早些触顶的时候要 小。
    Prudential  Rand  Realty的执行合伙人格雷格·兰德(Greg  Rand)说,他预计明年纽约市北部的纽 约州威切斯特县的房价将会下跌3%左右。Keller  Williams  CT  Realty的运营合伙人大卫·道西利奥 (David  P.  D`Ausilio)认为,2005年前10个月,靠近纽约市的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的房屋上市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道 西利奥说,卖家心里都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希望在情况尚好时赶紧出手。他预计,今后12个月里,该地区的房价将下跌5%至10%。
    Re/Max  Real  Estate  Services 驻加州纽波特比奇的玛可辛·戈登(Maxine  Golden)说,同今年春季相比,买家不愿参加竞标大战。她说,如果有别人感兴趣,其它人就不愿参 与。即使有感兴趣的,他们也多采取观望的态度。他们认为市面上还会有其它选择。
    Real  Trends进行的调查发现,10月份房屋购 买合同数量的下降在西海岸地区尤其明显,降幅达到14%。东北地区下降7%,中大西洋各州下降8%,东南地区仅下降1.5%,西南地区增长1%。默里说, 尽管这项调查不够权威,但趋势却非常明显,特别是因为接受调查的经纪商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都很高。
    对市场更加全面的看法将于12月6日出台,届时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计划发布待售房屋的月度指数。该协会本月初时公布,根据9月份签订合同量计算出的该指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当合同签订后,房屋即被认为是待售,但交易尚未完成。
    位于新泽西州的连锁店Weichert  Realtors的高级副总裁杰斯林·博蒂(Jacelyn  Botti)说,供需显然发生了变化。她说,在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可供销售的房屋数量按目前的销售速度计算足能维持5至8个月,而一年前仅为3至4个月。
    Griswol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的所有者罗伯特·格里斯沃尔德(Robert  Griswold)说,随着销售放缓,圣地亚哥地区的公寓开发商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措施吸引买家。他说,市 场的确出现了变化。卖家在近期的一个摇滚音乐会上向买家提供了赠送汽车的优惠。当出现这种广告和促销手段时,他们很显然已经焦虑万分了。
    尽 管许多单户型住宅的卖家顽固坚持不降价,但也有人做出了让步。新泽西州房地产经纪公司Jordan  Baris  Inc.的总裁肯·巴里斯 (Ken  Baris)说,上周五他收到了一位客户的电子邮件,表示希望该公司将他的5居室房屋的价格从84.99万美元降至82.99万美元。这套房 屋在市场上已经挂牌了3个月。巴里斯说,这是主动的价格调整,很久都没有见到这种情况了。
    直到不久前,极低的利率和灵活的放贷标准还在推 动着美国人不惜出高价购买房屋,尽管个人收入增长缓慢。但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新泽西州HSH  Associates的数据,30年期定息按揭的平 均利率约为6.5%,为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而2003年6月时的该利率约为5.2%,是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可调息按揭的利率也在上升,部分放款人已不愿发放这种贷款。信贷成本的上升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购房者处境更加艰难。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邓肯预计,按揭利率将继续走高,30年期定息按揭利率到明年年底将升至6.75%左右。
                                                (WSJ,2005.11.16)
韩国人在开放国内市场问题上分歧明显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虽然韩国与其它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们正在为市场开放唱赞歌,但韩国各地许多高校学生从他们老师那里得到的却是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警告。
    韩 国最大的教师工会已经敦促其会员告知他们的学生:自由贸易会加剧贫穷和不平等,并会破坏环境。而自由贸易正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目前在韩国召开的年 会所积极推动的一项议题。在该工会网站上的一组视频图像中,犯罪、家庭债务、失业以及战争等问题都被归罪于APEC。伴随着令人胆战心惊的音乐,画面中出 现了无家可归的人们、贫民窟以及伊拉克战争的场景,画面伴音说道:“这就是新资本主义。”这组视频图像是提供给教师做辅助教学工具的。
    这一工会的上述观点以及它掀起的批判声浪只是韩国一场大辩论的一部分,辩论议题是经济开放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欢迎且必须的。作为东亚的第三大经济体,韩国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回答有可能对该地区以及世界其它地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辩论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是韩国应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针对这一自由化,农民们已经采取了激烈的抗议行动,在墨西哥城举行全球自由贸易谈判期间甚至有韩国农民为此自焚身亡。韩国人还对外资在该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影响感到担忧。
    韩国总统卢武铉(Roh  Moo  Hyun)已表示,他希望APEC各成员的领导人本周五和周六举行会晤时能对他们亲市场政策的后果加以考虑。卢武铉11月早些时候对记者们说:“你越强调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环境,社会差距就会越大。”
    在 实行了数十年保护主义政策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韩国不得不将本国经济对外敞开了大门,这场危机耗干了韩国的外汇储备并使该国许多大银行和大公司陷入 了破产边缘。随后涌入的外资对韩国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该国的贸易壁垒也开始降低。按股票金额计算,外资目前拥有韩国证交所上市股票的41%以上,高于 1999年时22%的比例。外资对三星电子等蓝筹股的持股比例甚至更高。
    然而,自从韩国经济开始复苏以来,韩国公众对外资的热情也开始下降。韩国政府的外国投资事务官员Kim  Wan  Soon说:“人们似乎感到,我们在银行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钱,我们还需要外资干什么?”
    Kim  Wan  Soon 的工作就是帮助韩国政府营造更加有利于外资发展的环境,他说,自己感觉到韩国人对外资的敌意正在增长。而韩国媒体对这种敌意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报 导说,那些在金融危机期间以极低价格购入韩国一些银行股份的外国投资基金最近卖出这些股份后发了大财。与此同时,随着更多韩国企业将工作岗位移向海外,韩 国工人们正在感受切肤之痛。
    韩国人总体而言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并且对商界持不信任感。消费者调查公司TNS在2003年对亚洲10个经济体的8000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仅有27%的韩国人说他们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低于38%的亚洲平均水平。
    日 本受访者对全球化的热情甚至更低。日韩都是出口大国,但两国都是最近几年才在贸易伙伴的压力下对外开放了其国内市场。TNS的北亚区经理大卫·理查森 (David  Richardson)说,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国家现在似乎感到他们蒙受的损失也最大。他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中国的竞争 日益加大。理查森举韩国为例说:“大量的工作岗位如此容易地移向中国。我认为人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政客们对其选民的担忧做出了呼应。韩 国国会一些议员今年早些时候曾推动一项立法,要求限制外国人进入银行的董事会。由于政府的反对,这项法案被搁置了。韩国国会国家政策委员会的开放国民党议 员Lee  Sang  Kyeong说:“只有长期投资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益处,外国投资者的问题是他们太过短期行为了,这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他们 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
    包括财政部长韩德洙(Han  Duck  Soo)在内的一批技术官僚则坚定支持韩国继续 对外开放,他们正在推动该国降低贸易壁垒并吸引更多外国投资。韩国产业资源部副部长赵焕益(Cho  Hwan-eik)说,外国投资“有助于增强韩国经 济的竞争力”,“我们正在努力吸引更多投资。”
    非盈利组织国际危机集团(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 东北亚局负责人彼得·贝克(Peter  Beck)说,他认为韩国的主流观点认为开放是该国的唯一出路。这位韩国经济专家指出,韩国现在似乎愿意考虑开 放电影和稻米等它一度坚决拒绝对外开放的市场。
    近年来对外贸易已经成了推动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为一场家庭债务危机严重打击了韩国 的国内消费。贝克说:“人们知道对外贸易是多么重要。”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公众依然各持己见。周四,在釜山一家高校学习有关APEC课程的班级里,一名身 穿制服夹克的女生说,她经过研究后发现,如果削减关税,“发展中国家将蒙受损失而发达国家将从中受益。”
                                                  (WSJA,2005.11.18)
                                国内与港台经济
黄金可为人民币升值减压
    黄 远指出,美国的金融政策之一,在于积极推动人民币升值,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并加强美元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因此,长期以来,美国财金官员总是出口有 术,要求中国政府把人民币大幅升值。而在中美官员交手时,美方如何就此事实施实质的压力,外人更是不得而知。中国政府为保国家金融稳定,已透过官方渠道, 确切表明人民币只会慢慢升值,给人民币升值的炒作者浇冷水。既然升值速度可能如乌龟如蜗牛走路那样,投机者就不大愿意为此长期支付机会成本。
    不 过,随着国家金融市场渐渐与国际接轨,人民币升值已成共识,问题只是升幅和速度。显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每升值多少,经济增长就跌多 少,降低中国对外的贸易顺差。政府作为金融政策的主导者,虽有权决定人民币的升值进程,但由于迈向市场经济,政府不可能漠视市场形势,忽略推升人民币的实 质因素。
    目前,金融分析有一观点,就是推动中国民间的黄金储蓄,将有利于为人民币升值减压。银行体系充塞庞大的人民币储蓄,是人民币要升 值的一大因素。国民购买黄金,便要支付人民币。当社会普遍把储蓄黄金作为保守理财的一种重要手段时,人民币储蓄的数量便相对受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 财富增长,国民也需要多元化的理财项目,以有效处理他们的资产。
    中国长期以来对黄金市场有严格的限制,直到数年前,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 黄金买卖的渠道渐趋于开放和完善。预料可见的未来,黄金买卖将越来越普及。中国人传统爱黄金,黄金虽无特别重大的实用功能,但大家却喜爱黄金,无独有偶, 全球各地传统文化都爱黄金,认为黄金贵重,因而衍生出巨大的投资价值,在金本位制时代,政府的黄金储备更是货币价值的根本。随着金本位制取消,美国政府有 意以美元取代黄金,在金融领域上称霸,以致黄金价值一直被贬抑。80年代初以后,黄金展开了长达近20年的熊市,直到2001年左右,才算告一段落,金价 展开渐进的升势。
    黄金价值渐渐重新被认识,中国、印度两个强大的新兴经济体系,对黄金储备的需求殷切。目前其黄金储备比例与欧美先进工业 国相比,可说是微不足道,中国尤甚。另一方面,欧洲国家按照华盛顿协议,从今年10月到明年9月30日,可以沽售黄金500吨。可是,欧洲在今年第三季 度,黄金储备不减反增,到底他们是否愿意在今年如数沽金,实成疑问,或反过来成了黄金好友,继续增持黄金。
    不把黄金期货及孖展(保证金) 炒卖计算在内,黄金实具有稳健的理财价值。无疑,黄金价格如股票价格,可升可跌,有市场波动的风险,但当前黄金价格仅处于近30多年来的平均价位上,相对 而言,风险远比股票市场少得多。想一想,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多少散户被股票蚕蚀资产,甚至倾家,但黄金无论如何总有其基本价值支持,可作为保守理财的一 环。
                                              (香港商报,2005.11.17)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5年第85期(总第618期)  2005年11月18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