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在打造新的纺织品产业链

2005-09-1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5年第69期(总第602期)  2005年9月16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向中国施压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导,布什政府正在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北京展开新一轮攻势,短暂平息的经济争端再度燃起。
    就在8周前,中国承诺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结果却只是允许人民币微幅升值,对此,美国财政部官员颇感失望。他们警告称,北京的做法已经激起国会议员的强烈抗议,他们坚称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正在侵蚀美国企业的业务,并成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的罪魁祸首。
    美 国财政部长斯诺已经邀请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加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七大工业国(G7)高级经济官员会议。中方暗示 计划参加本次峰会,但尚未正式接受邀请。一位美国财政部官员表示,“斯诺将强调,中国有必要作出明确表示,承诺当前的汇率制度将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更大的灵 活性。”从本质上讲,斯诺是打算告诉中国人,只在口头上说人民币将升值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人民币必须有所波动,”这位官员表示,但布 什政府没有具体给出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百分比。
    面对美国和欧洲的强大压力,中国已于7月21日宣布立即将人民币升值2.1%,并允许人民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浮动,从而结束了10年来1美元兑8.3元左右的钉住汇率政策。但自此以后,人民币基本上原地踏步,自声明宣布以来总共只升值了2.37%。
    美 国财政部官员在公开场合一直本着外交原则称,他们对中国需要时间来推行新的外汇机制表示理解。“我们一直非常支持外汇制度改革,但支持的意思是,将帮助他 们在他们所说的一段时间内实现汇率更大的灵活性,形成能够真正反映供需状况的汇率,”美国财政部主管国际事务的副部长亚当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 这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美国国会的举动则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财政部定于10月15日向国会发表有关国际货币的半年报告,斯诺几个月前就已 承诺,除非中国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很可能在秋季的报告中将中国列入为获取国际贸易优势而人为操纵货币的国家名单。这将引发一项法律诉求,即美国发起 与中国之间就外汇问题的正式谈判。亚当斯表示,斯诺定于10月中旬访华,财政部的报告可能会推迟至斯诺访问结束后发布。
    美中两国就人民币问题再次形成对峙之势,正值从纺织品贸易到知识产权再到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竞购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之际。
    虽 然各国货币当局很少提前透露外汇政策举动,但中国似乎在暗示,他们不打算在近期内再次重估人民币。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最近接受道琼斯通讯社 采访时表示,中国还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来评估新的外汇机制,之后才可能有大的举动。“我认为在短期内不会进一步重估人民币汇率,”余永定说。他表示,当局 需要时间来观察小幅重估人民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便没有重估人民币,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
    由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代表的很多美国制造商正在向他们驻华盛顿的代表施加压力,要求对 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我们对中国实际上利用新的外汇体制来缓解僵局的方式感到非常失望,”全国制造商协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瓦戈称。“除了升值2% 以外,这与旧的外汇体制并没有什么区别,这种升值幅度是毫无价值的。”
    美国国会至少有两项对华议案正在酝酿当中。其中之一是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和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提出的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27.5%的关税,以平衡所谓的人民币疲软为中国企业带来的不公平贸易优势。
    布 什政府对此项议案表示反对,原因是打击面过大。而议案的提出者在今年夏天与斯诺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格林斯潘会谈后,并且在中国可能重估人 民币的预期基础上一度表示将搁置此项议案。但眼下看来,此项议案有望被重新搬上桌面,特别是如果舒默和格雷厄姆感觉布什政府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如果10月 份报告仍未将中国列入货币操纵国的话。另外一项议案已经获得众议院通过,只等参议院最终表决,该议案将允许商务部针对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提供的补贴对中国 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的确很大,”上述财政部官员称。“除了有关卡特里娜飓风的议案外,目前在国会还没有什么议案比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议案更受重视。”中国当局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位官员称。
                                                        (AWSJ,2005.09.16)
                                    国际经济

欧盟正在打造新的纺织品产业链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欧盟最近与中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对欧洲保护本土纺织业抵御亚洲竞争压力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起到了促进作用:欧盟即将签署一个涉及41国的免税贸易协议,把纺织品的生产转移到东欧和地中海国家的低成本工厂。
    欧 盟正在与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共同努力,培育一个免税的纺织品生产集群,旨在为纺织品等生产过程复杂的商品建议一个免税的全套生产基地。欧盟生产的 服装面料出口至地中海沿岸国家,由它们负责加工,然后成衣免税返销回欧盟,这样就确保了地中海两岸的工作机会不会流失。这个贸易协议最初只涉及纺织品行 业,之后会逐步扩大到鞋类、家电和皮革制品等领域。欧盟贸易发言人彼得·保尔表示,这个贸易协议能够更为有效地抗衡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欧 盟从9月14日开始放行积压在欧盟各国港口的8700万件纺织品。这批纺织品因欧盟对中国纺织品重新施加配额引起最新贸易纠纷而被积压。欧盟对中国设定的 纺织品配额保护措施将持续至2008年年底。但这场纠纷也带来一些好处,欧洲的纺织品采购商正在加紧采取措施以避免因过于依赖中国供货商而产生的风险。
    土耳其纺织厂Asli  Orme的老板沃克泰·埃伊尔梅兹(Oktay  Eryilmaz)表示,对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担心促使欧洲采购商接踵而至,协商合作。
    泛 欧盟地中海(Pan  EuroMed)合作计划最初是在2003年意大利帕勒莫的贸易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所有签约国都能享受零关税待遇。欧盟表示,这份 协议将在今年或明年签署,能够节省约5%的成本。与此同时,这份协议所涉及到的国家已经根据现有的自由贸易协议扩大了相互间的贸易联系。地中海国家对欧盟 的纺织品出口一直在平稳增长,去年已经把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不过,现在又有被中国迎头赶上的危险。
    例如,土耳其针织企业进口的纱线 主要来自意大利。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后,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拿到了更多的上衣及长裤合同,而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棉混纺面料生产厂商正期待着从这些 企业得到更多的供货合同。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突尼斯的廉价劳动力把布料加工制成服装、钉上扣子,然后把成衣打包,大部分服装会返销回欧盟。
    中国成本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和现代化的设施对欧盟的这个宏伟蓝图仍是一个威胁。尽管土耳其的交货周期一般不到一周,而中国的交货周期则长达26天左右,但中国厂商正努力缩短交货周期。
    2008 年过后,欧盟将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欧盟的决策者们希望地中海产业集群能在这段时间里发展成足以与中国抗衡的竞争对手。德国零售商麦德龙 (Metro  AG)的发言阿尔布雷希特·特鲁克泽斯表示,在今夏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爆发之前,有些零售商把大部分纺织品订单都发给了中国企业,而现 在,谁也不愿再承受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
    专家们认为,那些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服装(如需要精心缝制的服装)的产地仍将留在亚洲,不过会从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柬埔寨、印尼和孟加拉等国。但地理优势以及较短的交货周期会促使欧洲企业把生产过程较简单的服装订单发给地中海国家。
    土 耳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协会(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ers`  Association)表示,它们接获的毛衣订 单已呈上升之势。中国毛衣出口商已经用完了今年对欧洲的出口配额,由于明年还会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进口商担心再次出现货源短缺的问题。
    对 那些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在地中海国家开设店铺的欧洲服装制造商来说,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他们止住利润下滑的势头。欧洲纺织业游说团体欧洲服装和 纺织品组织(EURATEX)表示,意大利贝纳通集团和德国Hugo  Boss在土耳其的业务,以及西班牙企业Tavex  Algodonera在摩 洛哥的粗斜棉布工厂都可以从中受益。贝纳通集团表示,准备把生产集中在土耳其和东欧地区。贝纳通的发言人费德里科·萨托表示,可以把该公司看作是对中国纺 织品实施配额限制后的受益者。
    国际律师事务所Sidley  Austin  Brown  &  Wood的贸易专家劳伦特·吕斯曼认为,培育产业集群的目的是缓解本地制造业的失业压力。
                                                              (WSJ,2005.09.14)
美元可能将掉头回落
    《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报导说,飓风卡特里娜肆虐后美元一直大起大落,起初大幅下挫,之后又强劲反弹。日交易额达1.9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正在思索,这场灾难将对美元长期走势产生何种影响。
    目前很多人表示,美元的反弹可能昙花一现。看跌美元的人士称,卡特里娜带来的灾难可能促使美联储暂停加息步伐,而美国加息正是美元今年反弹的主要推动力。
    他 们还表示,飓风过后的重建工作可能导致联邦预算赤字突破去年创下的412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原因是有关部门估计重建成本将高达2000亿美元。此外,荷 兰银行(ABN  Amro  Bank)的外汇研究部负责人托尼·诺菲尔德指出,由于美国国内能源和农业生产受到损失,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预计美国贸 易逆差也不可避免地要有所扩大。
    与此同时,瑞银(USB)首席外汇策略师曼苏尔·毛希丁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他领导的自民党上周日以 压倒性多数赢得众议院选举,德国保守党也普遍被认为有望赢得本周日大选,因此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和德国的改革势头应能得到政治上的 推动。他补充说,选举胜利对两国股市而言应是利好消息,预计将吸引大量海外投资并提振两国货币。
    瑞银预计欧元在3个月内将从目前的1.23美元升至1.29美元,美元兑日元将从目前的110.10跌至104日元。从现在开始的一年内,瑞银预计欧元将升至1.37美元,美元兑日元将跌至95日元。
    政 治因素也将对美元造成打击。“有稳定的政治领导才能保证汇率走强,”Ried  Thunberg  ICAP的首席国际经济学家劳伦斯·格林博格称。 “因此如果布什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人们对联邦政府的骂声中摆脱出来,美元可能会表现更好,但格林博格承认,“这将是一项艰巨任务。”
    此 外,从历史走势来看,秋季可不是美元表现最好的季节。格林博格指出,从过去29年美国劳工节至年末的走势来看,美元兑德国马克及之后的欧元出现了21次下 跌,平均跌幅为3.1%。2002、2003和2004年,美元兑欧元同期跌幅分别达到6.4%、12.8%和11.1%。
    荷兰银行的诺 菲尔德预计美元跌势将在2006年加剧,他建议投资者利用美元反弹的机会早日出局。花旗集团建议使用3至6个月欧元看涨期权和美元看跌期权的组合来押宝美 元的看跌势头。押宝看跌美元的其它操作还包括买进加元。荷兰银行预计加元将在12个月内达到1美元兑1.11加元,目前美元兑加元为1.18加元。
    当然,对美元看涨的人却在同一块水晶球里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他们表示,油价高企、美国预算赤字扩大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将推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促使Fed保持加息步伐。
    利率上调提高了美国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特别是当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这也使得投机者卖空美元的成本上升,令企业及机构投资者对冲美元跌势的成本增加。荷兰银行的诺菲尔德表示,对冲的减少对于美元今年走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 政治基本面看,看涨美元的投资者强调,日本和德国的经济改革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要指望两国的政治环境有什么显著的改观。他们指出,虽然日本股市自周 日自民党获胜后已反弹至4年高点,但实际上日元兑美元正在下跌。巴克莱资本在上周的投资者报告中指出,很少有日本投资者相信自民党压倒多数的胜利能够带来 什么政策变化。
    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周日的德国大选可能产生一个被架空的政府,或者保守党可能不得不与目前执政的社会党组建联盟。分析师表示,这两种结果都对欧元毫无益处。
                                                                    (AWSJ,2005.09.15)
瑞银预测各地经济增长
    瑞银执行董事兼亚洲研究部主管浦永灏指出,若高油价情况持续至明年,维持每桶67美元的水平,亚洲经济可能要面对重大风险。他亦预料,人民币升值后,估计未来12至24个月会再升值3%至5%。
    浦 永灏表示,由于亚洲外汇储备庞大、消费增加及货币政策宽松,以致区内大部分经济体系,未受油价高企显著影响。但他警告,如油价高企持续至明年,将拖慢亚洲 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区内两大用油国——中国及印度,使用能源缺乏效率,高油价将迫使中国检讨使用能源的效益。
    汇率方面,印尼连番加息以抗衡高油价,暂时所见,印尼盾汇价回稳,加上市面对提高燃料价格,反应冷静,预料不会引发危机,亦不会再次出现金融风暴。
    提 及人民币的走势,浦永灏认为,人民币升值后,料未来12至24个月会再升值3%至5%,虽然美国总统布什会于今年11月访华,但相信中国政府为免使外界觉 得其受到政治压力,因此访华前不会将人民币升值。他说,港元仍会继续与美元挂钩,但若日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港元将会与人民币结合。
    至于亚洲区货币方面,他看好韩国、新加坡及台湾的货币,而菲律宾比索及印尼盾会较弱。
        瑞银对各地经济增长预测为:
                                                                2005年(%)        2006年(%)  
        美国                                                        3.4%                3.0%  
        加拿大                                                    2.8%                3.0%  
        日本                                                        1.2%                1.5%  
        欧元区                                                    1.3%                1.9%  
        英国                                                        2.0%                2.4%  
        瑞士                                                        1.6%                1.8%  
        亚洲(日本以外)                                6.4%                6.3%  
        中国内地                                                9.2%                8.0%  
        拉丁美洲                                                4.1%                3.4%  
        东欧                                                        5.0%                4.3%  
        香港                                                        5.7%                4%-5%  
(香港文汇报,2005.09.15)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2007-08年可能通货紧缩?
    据报导,德意志、渣打银行等权威机构近日纷纷预测,中国存在通缩的结构性压力。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最近几个月中国的物价消费指数以每年1.5%-2%的速度递减,出厂价也在下降,一旦国内生产总值走弱,通缩就可能随之而来。“中国有可能在2007-2008年遭遇通货紧缩”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与以往“通货膨胀”被频繁提到不同,两家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开始关注通缩问题。不过他们对中国整体经济依然非常乐观,只是表示中国需提早拟订相应政策。
    虽然预测中国有可能在2007—2008年遭遇通货紧缩,不过王志浩也坦言,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互交替,所以未来经济走势依然乐观,关键是及时关注到趋势,并调整相应政策。
    德 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大陆与香港宏观策略主管马骏博士也认为,“在一年内出现通缩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仍要谨慎。”王志浩建议,中国应该在 未来三年内制定一个详尽的政策,如果能制定一个温和的通胀目标,同时小心管理汇率及利率,将有助于确保避开通缩的陷阱。
    另外,《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预期的不稳定心态压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有钱不敢花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 者指出,中国要扩大消费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尽快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二是进 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三是改善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开出的“药方”是:加快农村建设,启动农村需求,达到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性循环,这样还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张立群则表示要通过城市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以发展市场。
                                                                (联合早报,2005.09.13)
经合组织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明年将达9.2%
    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9月16日发布的首份中国经济调查报告中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今年经济增长幅度将可达到9.0%,明年 为9.2%。OECD指出,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态势能否持续,则有赖于私人企业的加强和资本市场改革,以及金融与银行业的进一步深化。
    OECE的报告还指出,在25年前中国展开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经济改变的步伐是极其迅速的,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为9.5%,这种迅速增长还将持续。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扩张“是在过去50年里,世界上最持久和最迅速的经济转变”,但要确保这一增长趋势持续下去,就必须作出关键性的改变,这包括了如何因应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所造成的就业、社会保障和环境恶化等日益严重的问题。
    报告说,中国经济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挑战,但经济政策的继续演变,尤其在资本配置、劳动力流动、城市化及改善非公经济的发展框架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将保证快速发展态势的继续。
    报告也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仅使个人收入增加,也极大地降低了贫困率,同时中国经济已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世界经济。这些成就的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政府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使市场价格及私人投资者在生产及贸易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报告认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政策的极大演变导致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收入每8年翻一番。根据核算,1980年至2000年期间,全世界一半以上绝对贫困的减少发生在中国。
    另 据报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9月13日说,中国有必要在货币制度改革方面再加一把劲。同时,该组织也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取得9.0%的增 长,并呼吁北京继续抑制投资的过度增长,给予央行更大的运作空间。IMF官员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他们也希望能看到中国在这方面有所进展,但在中国何时落实 灵活货币制度的时间表上,却有不同的看法。报告说,该组织的不少董事支持一个渐进的、小心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让中国的经济有足够的时间作出调适。不 过,一些董事则认为,中国当局必须更快的让汇率制度朝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以更充分的反映市场的力量。
                                                                  (综合消息)
四大难题困扰香港经济
    在 高油价等困扰下,香港下半年经济不容乐观。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柯清辉9月14日预期,今年下半年香港经济增长或会较上半年放缓,高油价、美国息口 上升、近期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与欧美的贸易磨擦等四大问题,都会威胁亚洲区以及全球的经济,其中香港的出口贸易表现将会受到影响。
    柯清 辉指出,香港今年第二季度实质经济增长为6.8%,是连续第8个月取得升幅,货物出口量在内地贸易及转口贸易增长带动下,按年上升11.1%,出口服务亦 有7.8%升幅。不过,纵使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较预期佳,但政府仍维持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仅为4.5%至5.5%。他认为,这主要是受油价、息口、人民币 升值及中美贸易等因素影响。
    柯清辉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对公司发展既有挑战亦有机遇。正处升轨的经济将会令商业和个人贷款以及理财产品的需求继续上升;上升的利率虽能吸引更多存款及改善按揭贷款利率,但同时对国债投资收入构成下调压力,银行业竞争亦日趋激烈。
    柯清辉说,恒生打算增加商业银行扣除拨备后税前盈利比重由目前10%,在未来5年提升至20%,并希望增加新商业银行客户数目,同时会集中增加高息差业务,例如中小企贷款等。他相信,经济改善会有助增加贷款的需求,并有助维持楼市继续复苏及造就更有利的投资环境。
    对 于市场预期香港下半年经济增长幅度会放缓,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何顺文认为,香港经济增长动力仍在,预期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仍能在5%或以上,不会 明显放缓。何顺文称,从香港的就业及出口贸易表现看来,香港的经济并未有因加息及人民币升值而受拖累;至于高油价亦未影响旅游业发展及影响股市交投,下半 年仍有不少公司准备来港上市集资。他认为,香港经济增长动力仍在,全球经济亦处于上升周期,而且人民币升值、加息等负面因素基本上已经浮现及被市场消化, 除非有重大的天灾人祸,否则下半年经济增长不会大幅度放缓。
    虽然,中美贸易关系会否恶化为经济增长带来隐忧,但他认为,有关担心一直存在,企业并不会因此而突然减少或停止投资,故相信对香港的实际影响不大。他指出,市场预期经济增长放缓,只是一个较“稳阵”的预测,相信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仍能维持在5%或以上。
                                                    (香港文汇报,2005.09.15)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5年第69期(总第602期)  2005年9月1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