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银预计内地经济增9.2%

2005-09-09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5年第67期(总第600期)  2005年9月9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金融时报》批评欧盟对华贸易政策
    英国《金融时报》9月6日发表社评《中欧纺织品妥协不值得庆贺》。社评说,乍一看来,欧盟和中国似乎达成了交易,以解开纺织品配额这团乱麻。
    社 评说,除非欧盟成员国表现出比以往更愚蠢的固执,否则压港的胸衣将从仓库放行,明年的中国进口配额也将相应减少一些。商店货架上将摆满秋季商品;欧洲服装 生产商也将皆大欢喜。该协议是欧洲贸易外交的一大胜利,人人都成了赢家——但例外的是零售商、欧洲消费者,以及(最重要的是)备受打压的自由贸易原则。零 售商将被迫把明年的服装采购交给效率更低的生产商,而消费者最终将为此买单。
    这一不光彩的短期解决办法正好来得及时,让此事不再上报纸头版,而把位置留给本周的欧中峰会,但对达成此种协议的反对声音并不会因此而有丝毫减弱。推迟让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品生产国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这在过去就是一个糟糕的主意,现在仍然是。
    尤 其令人担忧的是,支持真正的自由贸易是如此势单力薄,而支持经过不当操纵的、欧洲版本的自由贸易反而大有市场。“自由贸易是对的,但得分阶段才能做到,” 托尼·布莱尔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他为欧盟的经济自由化擂鼓助威,大做文章。“某些欧洲生产商说:我们在过渡过程中要照顾自身利益。他们的说法不 无道理。”
    事实上,这些生产商有整整10年的时间得到警告:配额将要结束。至少过去3年中,中国在纺织品上的竞争力就已经很明显。在英国 的纺织企业看来,布莱尔的话听起来特别空洞,因为很多英国纺织企业已成功地预先将自己重塑为高端专业制造商、或者设计及经销商。英国纺织品厂商明年将承受 缺少低成本中国生产渠道的痛苦,欧洲零售商也是。
    此外,整个事件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信念:只要政治上有利可图,富国就可以改变自由贸 易规则。这一指控通常并不反映事实:世界贸易组织就是难得的几个多边组织之一,在那里弱小而贫穷的国家可以通过诉讼,迫使强大而富裕的国家改变政策。但有 时候这一指控却是对的。像这次中途修改协议,就给世界贸易组织其它成员国发出了一个恶劣的信息。而作为陷入麻烦的多哈回合谈判的一部分,这些成员国正被要 求进行政治上很棘手的关税削减。
    社评最后说,昨天的协议只是新闻管理上的胜利,仅此而已。任何关注效率、公平和自由贸易前景的人,都不该对此庆祝。
    《金 融时报》9月8日发表约瑟夫·弗朗索瓦(Joseph  Francois)和迪安·斯宾南格尔(Dean  Spinanger)的文章说,50年代以 来,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商和消费者,就一直受到支配南北贸易的双边配额全球体系的伤害。因此,当1995年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规定,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这类配额时,那真是个好消息。然 而,甚至在取消这些配额之前,欧盟和美国的生产商就发出了风暴警告,要提防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大潮。从目前大西洋两岸热闹的禁运、谈判和公开声明(更不用说 刚刚结束、在不到三个月内达成中欧第二份协议的激烈谈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要实现平稳过渡只是一相情愿。那么,为什么现在欧中经贸关系会出现危机?同 样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世界其它地区是否应当关心这一危机?
    我们以往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临时”措施的全套 配额体系,开始对快速工业化的日本实施,这些措施很快也被实施到其它国家。这些配额代价高昂,估计数据显示,在欧盟的一个四口之家,平均每年要为此类配额 付出330欧元(合411美元)。它们还导致富国和穷国关系紧张。如今,配额的目标不是日本,而是目前的新兴经济强国——中国。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快速增 长,我们可以预计,这一危机的持续时间会相对较短。就像20世纪60和70年代的日本,以及80年代的韩国一样,我们应该从纺织品和服装业看到中国出口模 式相对快速的演变。
    同时,历史告诉我们,今年针对中国的配额可能意味着明年针对印度的配额、以及此后不久针对巴基斯坦的配额等等。发展中 国家应关心中国的遭遇,否则它们最终可能会发现,等正在施工的“防堵中国墙”砌好后,自己站错了队。届时,发展中国家将需要承担它们签署的、作为乌拉圭回 合协议一部分的义务,但无法兑现它们当时得到的唯一重大让步。
    那么,危机真的存在吗?实际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签约国一直都明白,在10年的调整期之后,配额制度本应寿终正寝不再复活。该协议本应彻底消灭过时的配额制度,而且与进口品竞争的产业已经获得了整整10年时间来准备取消配额。它们丝毫不应感到惊奇。
    然 而,欧盟国家、特别是地中海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企业的老板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欧盟会保护它们。它们有理由这样想,因为在逐步取消配额的10年期间所放开的 产品,反映了偏向地中海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斜。比如,在最初的两个阶段(1995和1998年),德国专于生产的产品中,有60%放开竞争,而同期所有 欧盟产品仅有33%被取消配额限制。而希腊直到最后两个阶段(2002和2005年)之前,88%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保护,不受竞争威胁。地中海的欧盟成员 国在逐步取消配额的10年间,服装价格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而欧盟北部国家服装价格则下跌,这突显了地中海国家普遍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护。
    此 刻,我们正在见证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在欧盟,2005年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额实际出现了下降。此次危机是政治意志的危机,而不是市场情况意外变化的危 机。假如我们在逐步取消配额的10年间确实放开了市场,而不是上演闹剧(确实上演过),那么欧盟现在允许中国按世贸组织正常规则出口时,问题将会少得多。
    简 而言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担心配额争夺战。三个月内的第二份中欧协议也不应打消我们的顾虑。消费者也应担心,因为配额制的重新实施,意味着欧盟再次从我们 的家庭预算中拿走钞票,用来填满特殊利益群体(比如在地中海沿岸投资的欧洲企业)的口袋。此次危机就像一场杂耍,各种力量使尽浑身解数来骗取大众的钱财, 同时还引开大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注意自己的钱被骗了。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IEA调低全球石油需求
    据彭博新闻社9月9日消息:国际能源机构(IEA)在最新的调查报告中第3个月调低2005年全球石油需求,IEA表示,再次调低需求增长预测,是因为高油价已经影响到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原油消耗。
    IEA 预期今年的原油需求增幅为每日135万桶,较上次预期减少25万桶,差不多相当于瑞士的消耗量。这次调降的原油需求量,有68%来自中国、印度等亚洲国 家。中国今年的原油需求增幅,预计只会有3.4%,较去年的15.4%大幅放缓。但到了明年,中国的原油需求增长就会反弹至7.5%。全球原油消耗量则预 期为每日8348万桶,较上个月的预期减少0.3%,其中中国的消耗量预期下调幅度最大,达每日10万桶。而亚洲其它地区的每日油需求则被调低了7万桶。
    IEA 预期,本年度全球油需求会比2004年增加1.6%,少于上月预估的2%。另外,当局预期第四季度全球油需求将会由每日8590万桶减少至每日8560万 桶。预计,第四季度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油需求将会比早前预估的每日减少20万桶,主要由于亚洲需求下跌。当局预期石油输出国组织需要对全球市 场每日供应2910万桶原油,比目前OPEC的每日供应少60万桶。
    IEA预测,“卡特里娜”对于美国能源生产的损害会持续几个月,美国 需要进口欧洲汽油。IEA表示,美国原油生产8月30日减少140万桶/日,为最高峰。预估本月平均日减少78万桶,下个月40.5万桶。到了11月日产 量减少降为22.5万桶,12月16.5万桶,1月4万桶。IEA又预计,卡特里娜对于美国石油和炼油生产造成的破坏,需要至少数个月方能修复。
    另外,美国能源讯息管理处(EIA)最新一份报告显示,上周美国人耗用汽油的数量,较卡特里娜吹袭美国前的一个星期,减少了4%。不过,报告却表示,汽油用量减少的原因,不能明确界定是受到油价高影响,或是因为卡特里娜切断石油生产而找不到汽油所致。
                                                        (综合消息)
《经济学家》:美国可能暂停加息一次
    英 国《经济学家》杂志首席经济师Robin  Bew预期,美联储在这个月的议息会议上,有可能暂停加息一次,但加息行动将会顺延到06年,联邦基金利率到 年底时,会由目前的3.5%升至4至4.25%,明年更会进一步升至4.75至5%,但美国明年通胀预期只有为3%。虽然美国通胀并不严重,但他指出,目 前利率偏低,是美联储继续加息的主要原因。
    Robin  Bew估计,明年油价会回落至每桶60美元水平,而油价最近升至历史高位,主要 是受风灾影响,随着生产设施回复正常、炼油产能上升,油价便会回落。不过,明年油价继续高企,仍会拖低企业的边际利润,损害投资及影响就业。而亨达研究部 主管黎伟成则预测,油价在58.5至61.45美元有很强的支持,加上内地第一个战略性石油储存基地,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启用,预计内地会增加石油进口量, 令油价在年底前可能升至80至90美元一桶。
    Robin  Bew还预计,人民币升值2%后,未来12个月有机会再升5%至6%。他又 说,除非人民币升值10%至20%,否则完全无碍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因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远高于美国货。不过,由于政治问题,他估计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在未来 一段时间仍会持续,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就业情况便不会大幅改善,这将加剧保护主义措施。若政治气氛恶化,可能有更多美国议员向中国施压,而美国政府亦会实 施一些打击措施,但他认为,中美贸易关系长远不会严重恶化,因为这样不符合美国最佳利益。
                                                        (香港文汇报,2005.09.07)
日本央行报告显示经济继续复苏  
    据道琼斯报导,日本央行在9月8日公布的9月份经济报告中表示,日本经济继续复苏,但央行在对整体经济进行评估时没有提及信息技术相关行业。
    日本央行直到上个月都一直把对信息技术相关行业调整的评估包括在报告中,但在9月份报告中删除了这部分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央行认为调整已经结束,报告的其它方面对此有所提及。但整体来看,9月份的报告显示,在上个月有所改善后日本经济状况基本没有变化。
    在报告中,日本央行基本维持了对经济其它方面的评估。央行表示,出口和资本支出继续增长,同时个人支出保持稳定。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8月份曾表示,日本经济已基本上摆脱了停滞状态。
    央行仍对日本经济前景持乐观预期,原因是日本居民薪酬及收入水平持续改善。
    9 月份经济报告指出,日本经济预计将持续复苏,且受信息技术调整结束推动,日本生产可能将出现增长势头。日本央行还调整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预期。央 行指出,随着推动价格下降的特殊因素消失,今年年底之前日本CP较上年同期增幅可能持平或小幅上升。福井俊彦表示,随着特殊因素造成的影响逐步消失,今年 年度或明年年初之前,日本核心CPI可能开始上升。日本央行承诺,在核心CPI年增幅出现增长、并趋于稳定之前,将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7月份核 心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2%。
    金融领域方面,日本央行在9月份的报告中,较8月份小幅上调了对银行贷款业务的评估。报告指出,私有银行的贷款业务已回升至上年水平。银行贷款量的上升或许表明,未来数月日本各银行整体贷款业务与上年同期相比可能持续增加。
                                                        (DJ,2005.09.08)

                                    国内与港台经济

惠誉预期内地半年不良贷款增8%
    香港《明报》报导,评级机构惠誉发表报告预期,今年内地银行的资产质素会因为宏观经济环境改变而转坏。今年上半年,内地13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金额,若撇除中国工商银行的坏帐剥离效应,实际增加了8%,或占总贷款额2.2%。
    报告展望,内地中期的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内地银行应可继续录得盈利,但关注当经济增长放缓,内地银行一些欠缺效率的投资会造成新坏帐,而内地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及利润率偏低,未必有能力应付突如其来的亏损。
    惠 誉执行董事大卫·马歇尔表示,去年内地13大商业银行的资产质素大为改善,不良贷款比率由2003年底的16.7%,大幅下跌至去年底的12.8%,主要 因为一次性出售不良贷款,以及中央政府注资,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至今年6月底,全国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比率由去底的13.2%,改善至 8.8%,主因是中国工商银行剥离了70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
    截至6月底,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1013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的15750亿元人民币减少。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4.58%,中国农业银行为24.56%,中国银行7月份的比率为4.82%。
                                                              (明报,2005.09.08)
IMF表示中国应放松对燃油价格的控制
    道 琼斯报导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罗德里戈·拉托9月8日接受道琼斯采访时称,他已敦促中国政府放松对国内燃油价格的控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停 留在历史高点附近,中国的这一政策正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拉托称,人们眼下正面对着新的能源形势。能源不会便宜,石油也不会便宜,所有人均应当认识到使 用石油和能源是有代价的。这要求许多国家采取新的能源政策。
    虽然中国政府不直接对汽油、柴油和其它石油产品提供补贴,但却给国内零售价格 设置上限。其效应实际上也类似于补贴,但其成本却由国内炼油商(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化等)而非由政府预算来承担。虽然中国定期调整国内燃油价 格,但国内燃油价格却远低于国际水平。这侵蚀了炼油商的利润空间,从而促使他们把产品销往国际市场,而非供应国内市场。这种局面导致了国内加油站出现人们 排长队加油的情形,从而促使政府对燃油出口加以限制。
    拉托指出,同其它任何国家一样,中国如果不再试图使消费者与市场真实价格相隔绝,其 自身终将会受益。他对道琼斯通讯社和CNBC  Asia称,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不让消费者(企业和家庭均包括)了解真实能源成本的政策不是一个能够维 持的政策。他认为,目前是提出这一问题,让政府以更直接的方式利用这些资源的有利时机。他指出,虽然实行原油价格控制和补贴通常是为了帮助贫困人群,但最 终从这些政策获益的往往是中产阶级或投机者。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避免了其价格调控政策与全球市场走势之间的矛盾给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但 亚洲其它地区的政府却没那么幸运。由于油价近期升越每桶65美元水平,导致补贴费用急剧增加,类似政策已成为投资者忧虑的症结所在。在马来西亚,政府的燃 油补贴费用预计今年将飙升35%,即便此前该国曾三度上调零售价格。在印尼,投资者对政府燃油补贴政策导致财政成本节节攀升感到忧虑。受此影响,印尼盾和 该国股市近期急剧下跌,这促使印尼总统苏西洛上周承诺削减燃油补贴。
    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通过国有炼油商对国内燃油价格实施控制。印度本周上调了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因政府对国有炼油商的财务状况感到担心。经济学家们已表示,印度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上调燃油价格。
                                                      (DJ,2005.09.08)
亚银预计内地经济增9.2%
    亚洲开发银行9月8日发表的《亚洲发展前景2005更新》报告指出,受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和消费提速的影响,预计2005年内地经济增长将由原来估计的8.5%增至9.2%,2006年和2007年GDP增幅则低于9%水平。
    不 过,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强调,目前可能妨碍内地经济增长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能源供应的紧张、银行体系的薄弱、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农民增收困难 等四大方面。高油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若未来一年国际油价仍保持在每桶70美元的高位,中国GDP增长率将下降1.11个百分点。
    亚 银批评,内地不当耗用燃油、私家车辆激增、人为控制燃油价格水平,是导致当今全国石油需求急增的主因。除非当局节约使用能源,并在制订燃油价格方面更贴近 市场,否则未来面对的“能源荒”将更严重。如果油价升上80美元水平,亚银相信对区内经济的信心、通胀及增长均会构成沉重打击。亚银的区内2005年经济 预测是假设油价每桶53美元计算的。若油价升至70美元,明年中国GDP增长将倒退1%,香港倒退0.9%。
                                                    (香港文汇报,2005.09.09)
香港再登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榜首
    加拿大费沙尔学会9月8日公布《世界经济自由度:2005周年报告》,香港再度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力压第2名的新加坡,以及第3名的美国、瑞士及新西兰,中国大陆今年则排行第86位。
    今 年共有127个国家及地区纳入分析范围,评审团以2003年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各国及地区有助自由经济市场的政策和机构作出评选。《世界经济自由度》评审 准则划分5大范畴,分别为“政府规模”、“法律架构及产权保障”、“货币流通”、“自由国际贸易”,及“信贷、劳工及商业规管”。
    这是该 经济自由指数1996年首次发表以来,香港连续第九次获评为“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榜首。香港除了整体排名居首外,在“自由国际贸易”及“信贷、劳工及 商业规管”两项均得分最高,“政府规模”亦排行第二。亚洲国家及地区中,除了香港及新加坡外,台湾排行第24,日本第30位、韩国第35位、菲律宾及泰国 第54位、马来西亚59位、印度66位及中国大陆86位。大部分排行榜末的均为非洲或拉丁美洲国家。
    自1985年费沙尔学会开始有关评审 以来,全球的平均分由5.2分,上升至2003年的6.4分。96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自由度有显著进步,包括巴西、牙买加、秘鲁、波兰等,相反有7个国家 则有下跌的趋势,退步特别大的国家有缅甸、委内瑞拉及津巴布韦,缅甸今年更是敬陪末席。
    今年的报告分析,经济自由能有效减少国与国之间的 暴力冲突,甚至比民主体制更有效50倍。参与撰写报告的佛罗里达州大学经济学教授格沃尼称,由于民主体制一般有高度的经济自由度,所以两者当中哪一项才是 引致较少暴力冲突的因素,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今次他们同时纳入两项因素作统计分析,发现经济自由和一个国家会否动武关系明显,民主体制反而没有显著影响。
                                                                (香港文汇报,2005.09.09)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5年第67期(总第600期)  2005年9月9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