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扩充战略原油储备影响市场油价

2005-08-2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5年第63期(总第596期)  2005年8月26日(星期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贫富悬殊已达危险水平
    据报导,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警告,中国贫富悬殊已经达到危险水平,如趋势持续,如果政府不能找到结束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的话,2010年之后,贫富悬殊有可能激发社会动荡。
    据 中国官方英文报《中国日报》22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领导的一个专家小组,在采用了一种新的预警系统来标识中国的收入差距情 况后,于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说,目前中国贫富悬殊已经达到了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如果今后五年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的话,今后五年之内,贫富悬殊即将 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专家小组警告,如果有关当局不采取相应措施,到2010年后将进入“红灯”范围。预警系统从安全到失衡划分了 “蓝灯”、“绿灯”、“黄灯”、“红灯”四个阶段和相应的警戒值。“黄灯”表示收入分配关系进入警戒状态;“红灯”表示收入分配差距完全处在不合理的状 态,容易产生各种社会不稳定现象。
    研究所最近的调查发现,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贫困人群收入的措施,但自从2003年以来,收入 差距急剧加大。上周末,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中国城市居民的人均所得将在今年内超过人民币1万元。去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年均所得只有2936元,远远不如 当年的城市居民的9422元。
    专家小组对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别不抱乐观态度,因为城市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几乎高出农村人的两倍。统计数 字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的同时,但是农村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只有4-5%。即使是在农村,人均收入之间也存在差距,去年,农民的平 均收入相当于政府划定的贫困农民家庭收入的3.39倍,而1992年时,这一数字仅为2.45。专家小组在结论中写道:“政府的当前急务是设法帮助贫困的 农民增加收入。”
    即使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逢贤说:“这个差距也在扩大中。”徐逢贤指出,在城市中,不仅是下岗职工的收入减少了,私营企业主的荷包也在加快缩水。
    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搜狐财经专栏作家吴向宏博士近日在《证券时报》撰文指出,最近新华社旗下的《瞭望》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限度。这说明中国党和政府已经对贫富分化问题有高度的警醒。
    吴 向宏认为,现在社会上某些人散布一种说法,讲贫富分化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造成的。而这种观点,从经济学理论看是毫无根据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等价交 换,而等价交换是不可能造成贫富分化的。在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大部分人将是中产阶级。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贫富分化,则必定是有大规 模的不平等交易。少数人之所以能巧取豪夺,往往是因为有权力做靠山。相对于市场的力量来说,权力才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源。
    吴向宏认为,中 国财政收入占人民可征税收入的比重,已经大大超过美国。政府掌握的财力,已经超出必要的限度,超越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让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政府财力大 部分投于经济活动领域中,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投入相对不足。过去20年中国的贫富分化之所以愈演愈烈,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社会财富过分向政府 手中集中,而政府又忽视了教育、医疗等公共福利投入,相反大量向经济领域投入政府财力。
                                                        (联合早报,2005.08.23)

                                  国际经济

美国扩充战略原油储备影响市场油价
    据 道琼斯报导,截至8月19日当周,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在不动声色之中增加了40万桶,使得总储量达到了布什政府设定的目标──7亿桶。自2001年11月 13日布什以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为由下令填充战略原油储备以来,约有1.55亿桶原油──几乎是全球日原油消费量的2倍──流进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盐洞 里终日潮湿的仓库中。此期间增加的储量合每天约11.3万桶,与美国5月份从挪威日均进口的原油量大体相当。
    自布什下令补充战略原油储备 以来,纽约商交所最近交割月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的平均价格为每桶36美元。但战略原油储备包括各种等级的原油,约有60%的储备是较为便宜的高硫原油,这 类原油的价格比Nymex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低5美元左右。不过,以市价计算,布什政府时期增添的原油储备价值在50亿美元左右。
    一直以来,政府官员始终淡化扩充战略原油储备对市场的影响。他们解释说,增加的储备量只占全球产量(在此期间全球的原油日产量为8000万桶)的一小部分。
    根 据美国政府的规定,从联邦政府手中得到开采权的石油开采企业必须把一部分原油产量上交给政府,并以此来抵消以现金形式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这种用特许权使 用费换石油的方式使得政府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它并没有从市场上买油,因此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现在的全球市场上每一桶原油都非常宝贵,向战略储备注 入原油意味着面向市场的供应减少,政府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对于油价稳步攀升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言自明。
    2002年道琼斯曾有过一篇文章介绍随着战略原油储备的增加,美国商业库存却在低点徘徊的报道。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进入倒计时,炼油厂和销售商都不愿补充库存。他们的想法是战争开始后,美国政府会动用战略原油储备来稳定市场。
    有 关应否启用战略原油储备来稳定市场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3月战争打响之际。人们不曾忘记,现任总统的父亲老布什就曾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下令向 市场释放战略原油储备,随后原油价格大幅下挫。但在这次布什家族与萨达姆的第二次交锋过程中,政府就没有动用战略原油储备。在副总统切尼的强烈坚持下,政 府严格地控制着战略原油储备,并且表示,只有在供应发生严重中断的情况下才会向市场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尽管油价持续攀升──8月份目前为止的平均价格已经 创下每桶64.18美元的新高,但政府依然没有改变这种想法。
    布什政府下令增加战略原油储备的当天,纽约期交所原油期货收于21.67美 元。从2002年3月以来,原油月平均价始终高于21.67美元。当年4月1日,石油企业开采出的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战略原油储备仓库。8月24日, 原油期货收于67.32美元的历史新高,原因是市场担心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此外全球闲置产能所剩无几也令人感到焦虑。
    不过,即使不流入战略原油储备仓库,而是流向市场,这些原油也可能会被需求的强劲增长所吸收,这同样无助于缓解油价高企的局面。
    布 什政府为启用战略原油储备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只要重要的原油出口国继续向美国供应石油,就根本不要指望政府会在近期内激活战略原油储备。实际上,在1年前 的竞选活动期间,切尼曾为开启战略原油储备设立了一个前提:美国原油四大供应国──加拿大、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中的一个国家对美国的原油出口出 现了严重中断。切尼当时表示:“建立战略原油储备的理由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一直认为战略原油储备为了应对紧急情况的出现,例如,在对我国而言 的重要原油出口国中,如有一国的生产发生了中断,或者他们不愿再向美国出口原油,这就会出现每天500万-600万桶的原油供应缺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才会启用战略原油储备,帮助满足我国目前原油日消耗量已达2000万桶的需求。”这番讲话以及随后的报道都并未注意到,切尼所预测的那些供应中断情况 已经远远超出了战略原油储备所能提供的原油供应的极限。
    美国能源部的战略原油储备网站透露,战略原油储备可以以每天440万桶的最高水平向市场持续供应90天原油,之后随着战略原油储量的减少,日供应量会开始下降。
    现 在看来,除非中国人能穿过地核打出一口油井,直通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仓库,否则战略原油储备是不可能释放的。但布什政府为开启战略原油储备设置如此严格条 件的做法也把自己的手脚束缚住了。政府显然已经错过了通过象征性地释放一下战略原油储备来平抑油价的最佳时机。
    任何能源政策上的调整现在 都会被批评说这是为了2006年的国会和州选举而上演的政治秀。此外,政策转变还有可能激化、而不是安抚市场上的忧虑,因为市场恐怕会把政策转变解读为白 宫担心主要产油国的生产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白宫是在用不轻易开启战略原油储备的做法向市场明确发出一个信号:只要流入美国的原油供应不发生中断,油价 继续创新高那又何妨。
                                                          (DJ,2005.08.25)
经济学家唱衰美国住房市场
    据 《华尔街日报》报导,由于人们日益担心美国的住房市场正在走下坡路,因此美国的一批顶级经济学家纷纷开出了最有可能遭受房价下跌打击的都市地区名单。但问 题是他们开列出的单子大相径庭,尽管在列名单的过程中他们都综合研究了从本地收入到借贷活动等一系列因素。即使如此,研究结果中的大量数据还是能为担心投 资失误的房屋买主和投资者提供有用的线索。
    例如,PMI  Group  Inc.旗下子公司 PMI  Mortgage  Insurance  Co.的经济学家们最近就总结说,在他们分析的50个美国城市中波士顿地区面临的房价下跌风险最 大。但在按揭贷款提供机构瑞士信贷集团旗下子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的研究报告中,该地区在房价有可能过 高的城市中连前10名都排不进。
    在PMI的排名中,纽约位列房价虚高地区的第14位。但在国民城市银行的房价虚高排名中,纽约市在299 个都市地区中仅位列第68位,排名甚至低于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市和明尼苏达州的的德庐斯市。国民城市银行当然不是说福林特市的房价高于纽约市,而是说从供需 基本面看,福林特市的房价虚高情况更严重。
    没有一项研究能将影响房价的因素全都考虑进去,也无法指出某一特定住房或地段的价格是严重虚高 还是超级便宜。要获得这方面的信息需要听取本地市场上专业人士的意见。但从排名中确实可以明确看出,某些城市和地区是人们在进行住房投资时需比以往更加谨 慎对待的地方。那些在PMI、国民城市银行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排名表上都赫然在目的地区尤其值得关注,这三份排名表的内容虽有显着不同,但都将加州的 Riverside-San  Bernardino列为房价有可能下跌的地区。
    受四十年来最低利率水平的推动,美国住房市场的繁荣今年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在此期间美国的房价平均上涨了50%,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房地产投机。相应地,人们也就越发担心住房市场有可能陷入萧条,从而损害美国的经济。
    编 列这些排名表的经济学家之所以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个共同的研究手段是将购买一幢房子的月成本与租赁该房屋的 月租金相比较,这两项数值不应该相差太大。租金还代表着一套房屋的获利潜力,所以房价与租金的比率就与股票投资者经常使用的股票本益比相类似。
    加 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经济学教授艾德华·里梅尔(Edward  Leamer)在其研究中就将2004年房价的中值与各个城市有代表性的一套 1500平方英尺单元房的年租金作了比较。他发现,2000年以来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加州奥兰治县和旧金山地区的房价/租金比率上涨最快。里梅尔承认这 一分析存在漏洞。其中之一是单元房与单户型住房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低利率环境在鼓励更多美国人购买住房的同时也抑制了对单元房的需求,从而推高了房价/租 金比率。即便如此,这一比率仍能帮人们找出房价上涨可能太过迅速的地区。
    另一个研究方法是将房价与当地收入作比较,以考察这一房价的可承 受度。投资公司Friedman,Billings,Ramsey  &  Co.的经济学家迈克尔·D·杨布拉德 (Michael  D.  Youngblood)研究了平均房价与人均收入的比率,他发现加州的圣巴巴拉、萨利纳斯和圣克鲁兹的房价是本地人最难承受 的。但这些城市和其它一些地区的房价未必会大幅下挫,因为这些地区缺乏建房用地,且政府监管部门对兴建房屋也设置了很多障碍。杨布拉德说,此类因素导致这 些地区的住房市场存在“功能障碍”。他说,洛杉矶地区的房价/收入比率也相对较高,但与那些存在功能障碍的地区相比,洛杉矶地区妨碍建房的因素较少。他因 此认为,除非洛杉矶经历至少12个月的经济衰退,否则该地的房价不会下降。
    其它经济学家则将一组更加复杂的经济数据输入了他们的电脑。国 民城市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J·德卡瑟(Richard  J.  DeKaser)研究了大都市地区的房价与家庭收入的比率,并尝试在人口密度 (代表着建房用地的短缺程度)、相对收入水平、按揭贷款利率以及房价历史差异(他说这些差异是气候、学校条件和文化吸引力等情况的反映)的基础上解释这些 比率的变动情况。基于这些数据,他可以估计出某地房价应该处于何种水平,然后再将这一理想房价与实际房价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此地的住房市场是定价偏高还是 定价偏低。
    德卡瑟发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有53个都市地区(占美国总体住房市场的31%)处于定价“极度”偏高的状态,因此房价未来 出现回调的风险也很高。纽约地区(包括新泽西州的三个县)却并不属于此列,而与之相邻的Nassau-Suffolk地区则属于此。在国民城市银行的房价 虚高地区名单上,加州的圣巴巴拉名列榜首。
    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编制其“风险指数”时考察的则是只付息贷款在各个城市的受欢迎程度(以 考察人们超过自身负担能力购房的程度)以及房价增量与投资者购房水平的比率。只付息贷款通常允许借款人推迟5年偿还贷款本金,经常是那些不借这种贷款就买 不起房的人才会借只付息贷款。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随后会将就业增长以及分区制法律等因素再综合考虑进来,这些因素会对房屋供应起限制作用。该机构的住房分 析师艾维·L·泽尔曼(Ivy  L.  Zelman)说:“你必须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市场推动因素。”
    PMI不愿披露其进行房地产市场 研究时使用的是何种模式,但表示会将就业市场、本地收入以及按揭贷款支付情况等因素考虑进去。这家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也不愿对那些想知道是否应在波士顿等高 风险地区购房的人提供明确建议。PMI的经济学家马可·冯·阿克伦解释说:“这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风险偏好。”
                                                        (WSJ,2005.08.23)

                        国内与港台经济

取消商品房预售问题多
    乔新生分析道,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撰写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报告指出,房地产开发商自筹资金主要由商品房销售收入转变而来,大部分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按首付30%计算,企业自筹资金中有大约70%来自银行贷款;定金和预收款也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以此计算,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
    其 实,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析报告仍嫌保守。考虑到中国房地产业不合理的结构,从开发商到承包商,从总承包商到分承包商,从承包商到包工头,所有的经营风险几乎 都转嫁到银行身上。如果有良好的贷款风险预警机制,或者银行具有评估在建工程的专业人才,银行的风险并不会失控。但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 行既没有完善的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也没有对在建工程进行债权管理的专门人才,所以,取消对商品房预售的贷款不失为良好的应对之策。
    但是这 项建议多少有些超出了商业银行的权限范围。因为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废,不取决于中国人民银行,而应该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的 建议,其实隐含着这样一个值得玩味的判断,那就是既然开发商、承包商、包工头通过商品房预售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那么,最好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这 样就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如果这句话反过来说,由于商业银行缺乏在建工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和必要的人才储备,所以,商业银行应当取消商品房在建工 程的贷款。这样一来,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的报告既没有超越中央银行的权限范围,同时也没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可以想见,如果 真正取消了商品房预售制度,那么除了少数大型开发商之外,许多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将陷入灭顶之灾。这本来是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利好举措,但是,一旦 在房地产市场上形成了寡头垄断,那么中国的消费者在住房消费方面将会面临更大的难题。房地产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只有充满竞争才有活力。如果在一个城市, 房地产开发业被少数房地产公司所垄断,而这些公司又具有官方背景,那么,这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一定会居高不下。
    中国的房地产之乱,原因很 多,政府的监管不力和与民争利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从表面上来看,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由于土地供应的瓶颈制约,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一种畸形发展的特殊 市场。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将70%以上的精力用于购买土地,而将30%的精力用于从承包商和消费者手中攫取暴利。有些官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几乎通过收取挂 靠包工头的管理费,获取丰厚的收入。如果不让国有房地产公司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禁止房地产开发中出现挂靠现象,那么,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混 乱现象。现在,在许多城市,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开发及其衍生行业收入占到财政收入30%以上。要求政府部门解散具有官方背景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无疑是与虎谋皮。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新洗牌,意味着改变中国城市财政收入的结构,意味着中国的政治体制将面临重大变革。
    正 因为如此,中国人民银行的建议有些隔靴搔痒。因为是否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对于资金充裕的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无关痛痒,但对于那些中小民营房地产开发 公司来说却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中国人民银行试图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却没想到为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清理了门户,这倒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经济现象。
    事 实证明,并且反复证明,只要有政府参与经营活动,必然会出现市场经济被扭曲的现象。房地产开发行业更是如此。多年来,房地产管理部门将打击的对象集中在炒 卖地皮的不法房地产商人身上,殊不知,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恰恰在政府官员的头上。如果政府官员严格按照国家的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出让土地,并且 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切实维护城市市民的利益,那么不法商人就没有了炒作土地的空间。今天各大城市出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是因为政府决策多变、参与土地 经营牟利造成的。中国人民银行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只不过是增加了消费者的购房成本罢了。
                                                        (大公报,2005.08.26)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5年第63期(总第596期)                          2005年8月26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