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之星还看中国

2005-02-22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5年第12期(总第545期)  2005年2月22日(星期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全球繁荣期终结了吗?

        据香港《文汇报》转载美国《商业周刊》文章指出,近期的数据显示,美国生产力有放缓的迹象,而美国生产力放缓触发的问题是:这是否全球经济繁荣结束的预兆?新科技是否真正提高长期生产力?《商业周刊》的视点注重的是经济波动的中长期趋势。而从经济的短期波动来看,OECD最近的研究则认为,全球经济还有复苏的机会,但时间要来得晚一点。

美国生产力放缓
    《商业周刊》的文章说,美国经济于3、4年前开始死气沉沉,股价下滑,泡沫爆破,但90年代的风光一面仍继续存在甚至蓬勃,在新科技上的投资协助美国每工时产量较先前1/4世纪时增加了一倍。1973年至1995年期间,生产力平均每年上升1.5%,90年代下半段更跃升为2.5%,甚至在2000年经济繁荣期结束后继续攀升,信息科技开支停滞不前,但生产力于2001至2003年每年仍缓慢增长4.3%。可是,今年2月,美国劳工部报告去年四季度生产力增长仅0.8%,忽然间,一个熟悉的问题又再被提起:新科技有否真正提高长期生产力?这是否美国经济奇迹结束的预兆?
    生产力增长影响财政预算和退休金计划,对美联储决定长期利率政策是重要因素。生产力强劲促使高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的良性周期出现,这是过去十年美国经济贴切不过的形容词。若没有强劲的生产力,企业将须再次开始增聘人手。这对就业率是好事,但却可会推高劳工成本,联储将以加息来打击工资上涨,因压抑新投资和美国消费开支而造成经济增长危机。
    从北京以至巴塞罗那的外国投资者,可能估计美国生产力会表现良好,而要求美元资产有更高的回报率。问题是,全球经济仍然太过倚赖美国开支作为增长的火车头,欧洲、中国和日本将须开始补上。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罗奇称:“美国生产力是全球经济的圣杯。”
    讽刺的是,若美国经济不再是世界主宰,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将失去它们最深信的理念:美国式的具有弹性的劳工和市场,促进了繁荣。例如,欧盟于2000年3月科网热期间推出的“里斯本议程”,就是旨在十年内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体。而高科技投资产生的生产力增长对此项计划十分重要。
    不少欧洲国家的每小时生产力已超越美国,令人们对欧洲经济模式沾沾自喜。但荷兰格林根增长和发展中心主任称:“我们仍太少人工作,而且人口迅速老化。”
    没有人能肯定科技蓬勃期是否已结束。布鲁金斯研究院经济师称:“但这问题一点也不愚蠢,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每天早晨醒来也问自己这条问题。”众所周知,生产力因为跟商业周期有关而大幅波动,它在复苏开始时上升,原因是企业试图从相同数目的工人身上榨取更多产品和服务以应付新需求,但至某一刻,企业开始增聘人手,按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计算,更多的人工意味着生产力下降。
    华尔街的共识看来是,上一季度生产力放缓属于这个周期的一部分。事实上,就业增长正在加快。高盛经济师称,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跌势减慢,意味着生产力放缓。他又警告:美国财政赤字飙升的“大炮和牛油”效应,即政府借贷压抑了私人投资。美国奇迹是否已结束?他说:“我不知道,但感到忧虑。”
    但摩根士丹利的罗奇担心,生产力放缓可能不单只是商业周期完结时的正常下跌,他相信美国企业已转移至新的科技平台,同时信息科技开支已达到饱和点。1995年底至2004年,信息科技占企业购买的总资本设备的份额由36%升至58%,但现正开始下滑。罗奇说,只有惊人突破才能再次令这个比率强劲飙升,此外,透过手机和电子邮件来加长工时必定受到每日只有24小时和睡眠需要所限制。
    但某些专家持不同意见:新科技的引进和广泛普及之间存在时间延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落后的公司仍未围绕数码革命作出重组;同时,尖端科技快将带来新效率。斯坦福的经济学家戴维说:“抹杀生产力复苏的可能性仍言之尚早。”哈佛经济学家计算出,未来十年,私营企业的劳工生产力将每年增加2.6%,较他于2002年作出的2.2%预测为高。
    大部分经济学家同意,美国生产力增长超过一半的升幅源于企业利用科技改善架构。但科技开支在其它经济体却没有产生相同效应。
    《商业周刊》还指出,欧洲的生产力似乎也并非完全不济。去年欧盟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几乎完全在于三个行业:零售、批发和金融服务。2004年,欧洲每工时的生产力增长由1.3%增至1.6%,约是美国3.1%生产力增长的一半,数据仍令人鼓舞。而墨西哥继3年来近乎零生产力增长后,最近强劲反弹至2.5%,日本则由2003年的2.7%增长加快至3.6%。

日本再陷经济衰退?
    根据日本公布的数据,2004年10至12月的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为0.1%的负增长,较预测的0.1%正增长为差,证明日本两年前开始的复苏势头已减退。以年率计算,日本去年第4季实质GDP为0.5%的负增长。英国《金融时报》报导,日本重陷经济衰退,这是10年来的第四次。观察家常用“政冷经热”来描述近期的中日关系。其实不然。两国政治正处低潮,双边经贸脉络也微妙混沌。年初,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但问题是这一纪录能否持续?同时,曾连续11年为中国最大贸易国的日本,去年已降为老三,对华投资已低于韩国,退居第四。有论者预见,2005是日中关系过关之年,不进则退。当下日本重新笼罩衰退阴影,日中贸易走向也更增未知数。
    而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日本经济再度陷入衰退,为期三年的复苏正式终结。数据显示,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三个季度缩减。来自日本内阁府的初步数据显示,2004年10月至12月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收缩0.1%。修正后的数据显示,收缩始自9个月前,在2004年7月和9月间,GDP负增长0.3%,4月至6月间GDP负增长0.2%。经济衰退的通常定义是连续两季度的负增长。
    过去3年中,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历了10多年来最强劲的复苏,使人们对日本走上可持续增长道路寄予希望。但最新的数据证明,复苏并不像原本期待的那样强劲。分析家认为,日本经济过去6个月陷入低迷,尤其是在2004年第三季度。这似乎是由于出口疲弱和明显糟糕的消费者支出,尽管工资收入有所提高。
    这些最新数据表明,尽管日本政府1月份预测2004财政年度实际GDP增长率将达2.1%,但日本将难以达到这一预测,因为那将需要1至3月份经济比上季度增长2.1%。
    去年11月,日本政府改变了计算GDP增长率的方法,使其符合国际标准。若用该办法计算此前的GDP数据,会使日本的复苏失去光彩。有分析认为,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将使日本有关结束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任何讨论变得不切实际。
    不过,也有经济师预测,随着消费因收入和就业情况改善而增加,日本今年第一季度GDP将反弹。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师则认为:“日本经济今年4至6月季度将跌至谷底,然后在接着的一季开始增长。”
    某些专家认为,日本2004年大部分时间陷入衰退,但衰退较为轻微,未来数月应可重上轨道。有经济师称,GDP数据跟极度强劲的企业盈利增长数据不一致,称这次放缓为“衰退”有些过分。

韩国消费重新变旺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导,国内需求不断萎缩是过去两年制约韩国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现在随着消费者走出长时间以来家庭债台高筑的阴影,国内需求正显示出复苏的迹象。经济学家称,国内需求回暖能帮助抵消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并能令这个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保持增长势头。这给韩国最大的海外货品来源地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出口商带来了好消息。
    消费支出复苏的迹象可以在韩国的购物中心和商店中看到。这是韩国决策者们乐于见到的一个迹象。长期以来,韩国决策者们一直通过降息和增加政府支出竭力推动国内需求。2002年信用卡消费泡沫的破灭导致国内需求一蹶不振。根据韩国央行的估计,2003年个人消费下降了1.4%,2004年下降了0.9%。个人消费的下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但是消费潮流似乎又卷土重来了。最近,韩国财政经济部称,1月份信用卡消费较上年同期猛增了14.8%。消费者信心也得到改善。韩国国家统计局通过调查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的信心编制了一个指数,该指数在1月份实现了9个月来的首次增长。此外,居民平均月收入增长保持加速态势,2004年第一季度增长了6.8%,第三季度则达到7.3%。韩国财政经济部长李宪宰表示,“近来统计数字强于以往,这是经济将要强劲复苏的一个转变信号。”
    JP摩根预计,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和就业的改善,今年个人消费将增长1.5%。高盛的经济学家预计增幅为0.6%,但相信好转势头将会持续,因为消费者信心正在改善,人们正在摆脱繁重的债务负担。
    文章指出,韩国一直在竭力消除支出过度的后遗症。数年前,在政府的鼓励下,信用卡发行人在没有恰当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发放了大量信用卡,政府当时希望通过此举能推动国内消费。在2004年11月底,每13个韩国人就有1个人逾期不还信用卡欠款,拖欠比率在2003年年底达到了28.3%的最高点,拖欠率指逾期欠款占总欠款的比率。当时的信用卡债务总额为53万亿韩元,相当于517亿美元。在此之后,随着监管者敦促发卡人加强信用的审核过程并控制信贷增长,拖欠比率开始下降。2004年第三季度末的信用卡债务总额为37.9万亿韩元,拖欠比率为23.06%。监管机构和发卡人表示,他们相信贷款标准的提高已经令借款人的信誉得到改善。
    韩国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但是民间经济学家的预测比此略低。2004年官方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仍未公布,政府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4.7%。尽管消费者增加支出的苗头点燃了对韩国经济的乐观期望,但是未来仍存在风险。最大的风险是韩元对美元的升值,加上美国经济前景不稳,这可能将导致韩国汽车和电子制造商的利润减少,这些制造商50%以上的产品都出口到美国。

新经济之星还看中国
    不少人认为,中国将会成为新世纪经济年代之星。美国《商业周刊》指出,假如经济成就卓越也有奥斯卡颁奖礼,整个90年代美国必定问鼎冠军,80年代的赢家是奉行终身就职制的日本,70年代则属于德国:学徒计划、工人加入董事局、强大的工会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许多人打赌现今年代的经济明星是中国。
    由于每个年代的困难不同,全球最佳表现经济体的得主不断易角。目前,美国失业率仍然偏低,但经济看来是十年来最疲弱的:就业增长依然毫无起色,高教育程度的工人眼巴巴望着大公司把好工作外移到中国和印度,美元下泻,贸易赤字飙升至新高,预测财赤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假如美国是发展中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会开出重药:真正缩减赤字;陷入衰退以减少入口,以及生产更多和较廉价的出口货;出售更多企业和资产给中国、日本和欧洲。
    许多商界领袖打赌中国是当代之星,超乎寻常的经济增长令中国成为90年代最佳发展中国家,中国以惊人速度进行现代化,大量投资在人力资源和实质资本上,在过往由美国雄霸的高科技行业上进步神速。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弱点:都市和农村贫富悬殊严重或会导致社会秩序失衡、贪污和司法制度薄弱、银行制度运作差、污染、医疗不足等。
    文章也提醒道:在一个年代表现卓越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在下一个年代一败涂地,仅数年前,印尼被誉为伟大的经济成就,阿根廷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海报偶像。为何预测未来的经济领袖如此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济困难不断转变:70年代的挑战是油价的通胀冲击和收支平衡问题,令那些能协调厘定工资和物价的国家占优;90年代的困难是对失业率高企和新科技作出调整,对那些劳工流动性高和容易组成公司的国家有利;现在的需要是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作出调整:中印的人口庞大和工资低廉。文章最后说,擅于处理一项困难的政策和制度对另一项困难不一定有效,但终究运气似乎跟经济政策同样重要。无可避免地,某些经济体的表现会较另一些出色,正如某些电影的票房较另一些卖座,而制片商、演员和投资者却无法预知原因。

OECD:全球复苏将推迟一季度
    根据报道,经合组织(OECD)17日发表报告说,虽然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乏力,但法国和美国等国的经济状况仍然较好,经合组织对7国集团(G7)今年的总体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科蒂斯说,由于G7不少成员国在去年底的表现令人失望,全球复苏将“被推迟一个季度”。但是,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加速的条件已经成熟。
    此前,日本公布的数字显示日本经济去年最后三季收缩;德国官方数字显示德国经济去年最后一季收缩0.2%。然而,分析家也指出,这两个滞后的国家,却成功地推动出口且带来贸易盈余上升,虽然内部消费疲弱。相反,有些取得高增长的七国集团成员国例如美国、英国和澳洲,在出口方面却举步维艰,且贸易赤字上升。在经济重组方面表现优异的英国,失业率已降至1975年6月份以来最低位,为2.6%。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则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3.75-4.0%,2006预期为3.5%;他还将美国2005年核心通货膨胀率预期下调至1.5%-1.75%;并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美国失业率为5.25%。
    经济学家、《资本主义的未来》作者格雷奥解释说:“德国是出口‘世界冠军’,2004年贸易盈余创纪录,达到1550亿欧元(2012.4亿美元)。日本盈余达到5年来高位,为894亿欧元。这些国家显然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出口国,但他们无法刺激自己的内部经济。”
    经合组织的预测显示,今年首季德国经济将增长0.5%,日本将增长0.4%。法国巴黎银行两位经济师也预测日本将立即复苏。他们说,日本经济第四季已见底。因此,在出口增长的支持下,应可在今年首季复苏。但是,德日两国消费疲弱(德国最近失业人数已破500万大关),仍继续妨碍增长。与此同时,仍有强烈市场型经济特色的美国、英国和澳洲,则出现低失业率和高增长。
    科蒂斯说,七国集团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年度增长率为1.5%,远远低于预测中的2.5%。他说:“毫无疑问,复苏将被推迟一个季度。”但他也指出,这种失望,不适用于英语国家成员,也不适用于法国。他说,今年上半年将恢复增长趋势,尽管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去年底的表现令人失望。但他说,增长不会令人刮目相看。(完)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5年第12期(总第545期)  2005年2月22日(星期二)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