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宏观调控

2004-06-29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4年第47期(总第482期)  2004年6月29日(星期二)

                                      经济热点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宏观调控

    对于这次宏观调控,至今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日前,香港《文汇报》刊登了一组文章,分析了本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文汇报》说,中国经济降温,世界是福是祸?10年前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外国舆论不予看好,在中国经济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却倡议授予朱镕基总理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同的命题,如今又似乎降临到新一代领导人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上。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中国领导人如今面临一个巨大挑战,他们需要引导中国过热的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中国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建设工地”,一位中国经济学者今年初有感而发地说。“一个投资2至3亿的钢厂,一两年就能收回成本”,像这样的投资“神话”,刺激各地高炉林立;上海等不少城市炒房成风,靠银行按揭购买两三套住房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不管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贫困省份,“大马路”、“大广场”、“高尔夫球场”、“开发区”等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浮躁的投资冲动已在全国范围内膨胀起来。
    作为中国国务院第一经济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官员的公开表态从来中规中矩,极少使用性情中言。不过今年3月22日是个例外,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分析,今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势头时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的状况“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过热  
    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上旬发布的第一季度资料显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出现明显过热势头。在去年增长26.7%的基础上,一季度增幅创43%的历史新高,即使扣除一季度投资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也达35.5%!
    虽然,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幅达到了61.8%,比今年一季度高出许多,但如果扣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投资增长为35.2%。换言之,今年一季度的投资增幅已经超过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
    其中,一季度全国新开工专案过多,50万元以上的项目近2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1%,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67%。在建规模过大,2003年在建规模已高达16万亿,相当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4万亿元的3倍,今年一季度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高达7.2万亿元。
    而在当前投资过热浪潮中,投资结构很不合理,某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相当严重,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首当其冲。去年投资增长均达1倍左右的基础上,钢铁、水泥、电解铝今年第一季度又分别增长107.2%、101.4%和39.3%。盲目的投资扩张导致供给能力明显过剩,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引发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一些危机。不仅如此,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使已经绷得很紧的煤电油运供求形势雪上加霜,“煤荒”、“电荒”、“油荒”、“水荒”、“运力饥渴”成为去年以来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

三大行业  首当其冲
    有关专家指出,值得高度警觉的是,这轮投资过热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相互推动,金融风险正在积聚。在去年信贷增长超出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增贷款就达9131亿元,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里已经消耗全年三分之一的新增信贷额度。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快,与以短期贷款为主的银行贷款常态相违背,潜藏了极大的金融风险。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忧心忡忡地说,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中,资金来源估计一半左右都是银行贷款。据了解,房地产投资占全国所有投资的四成,其中七成是靠银行的贷款。一旦投资泡沫破灭,银行将产生大量不良资产。

宏观调控出鞘  全球震荡
    从4月9日到30日,3个星期之内,中央接连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频率之密、涉及面之广、手段之多样、力度之强硬,均为近年来未有。在先前多番温和预警未见成效后,中央新一轮宏观调控,终于在温内阁的推动下“利剑出鞘”。
    在调控新措施的威慑下,国内A股市场应声重挫。从4月7日到5月10日都有交易的1218只A股表现来看,下跌股票达1185只,比重达97%,下跌股票以绝对性的压倒优势左右着股指的下行。股价重心大幅下移,平均股价由4月7日的9.7元下降到5月10日的8.17元,下降15.8%。市场分析人士将当时股市暴跌格局形容为:“九死不到一生”。
    香港股市同样反应强烈,国企股和中资企业股带头下调,出现小型股灾。从4月13日至5月14日一个月间,恒生国企股指数从5037.26跌至3747.03,中资企业股指数从1447.34跌至1179.04,跌幅超过两成,数以千亿的港元被“蒸发”。从4月26日,也就是最为严厉的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后的两周内,台股下跌13%;日经225指数下跌10%;韩国汉城综合指数跌幅最深,达16%;新加坡、泰国等股市也被波及。
    “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国家都可能‘感冒’”。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这句比喻成为名言,为海内外各种经济媒体反复引用。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8年至2003年间,全球GDP成长的部分,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GDP的成长。中国已是公认的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有分析家指出,中国经济减速将给今明两年的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带来显著影响。
    美国雷曼兄弟银行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若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亚洲区内新兴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跌3个百分点,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会降低0.5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近日的一份报告甚至预测说,假如中国经济“紧急剎车”,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1%,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下降0.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经济界人士对中国降温惶惶不安一片悲观论调的同时,理性判研宏观调控、认同中国政府举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政策调整瞬间引发的恐慌气氛正被渐渐稀释。
    在调控初期,摩根士丹利的专家曾断言:“中国经济将进入衰退,其后果将比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还严重!”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后来修正了先前观点。他指出,近期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恐惧被过分渲染了。鉴于中国已经出现经济泡沫,不良资产增多,他同意:“中国经济现在应该减速”。
    5月6日,全球经济界一言九鼎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通过卫星给参加芝加哥金融会议的各国银行家们打电话。他表示,“现在中国经济降温是个不错的时机”。这位素有美国“经济沙皇”之称的美联储主席认为,“中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将推动全球商品价格的下降”。

宏观调控主要措施一览
    4月9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提出了宏观调控的四项要求,出台了八条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4月11日        央行宣布,将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13日        中国银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派出5个检查组,就广东、浙江等7省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部分行业贷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4月25日        国务院决定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4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政令,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集中精力,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专案。
    4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铁本事件为宏观调控祭旗,责成江苏省和金融监管部门严处对江苏铁本违规事件责任人。
    4月29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向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的地方发出严正警告。
    同日,国务院命令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为期1个半月。
    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集中半年左右时间,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4月30日        中国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适时、适度对钢铁、电解铝、水泥以及房地产、汽车等过热行业贷款进行合理控制,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新的贷款,已给予授信和已发生贷款的要采取适当、稳妥的方式予以纠正。

地方过度投资严重
    十六大以来,各地发展经济干劲十足,热情高涨;与此同时,一些行业过热苗头开始若隐若现,特别是在SARS疫情后,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问题进一步显现。中央对此早在去年夏天已有察觉。
    去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部署经济工作时,特别提及要制止盲目投资和不合理重复建设。8月中旬和10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分别就钢铁、建材、有色、汽车等行业投资过热问题连续发出“黄灯信号”,希望引起各方重视。去年11月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特别强调“对新出现的苗头性和局部性问题,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中央发出的预警信号,在地方政府那里得不到积极的响应,听到的依然只是各地继续扩张的信息:去年第四季度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增长过快势头比前三季度更严重;今年前两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50%,创同期建国以来之最,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

“大炼钢铁”病根未除
    “大炼钢铁”——中国1958年“大跃进”时出现过的历史名词,现在又成为中国过热行业“黑名单”中首当其冲的钢铁业的真实写照。在近两年钢铁价格暴涨的驱动下,国有、民营、外资等各路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钢铁行业,大小高炉如雨后春笋般在内地矗立起来,其势头比半个世纪前有过之而无不及。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总投资额高达1427亿元。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钢价已开始从高位回落,整个行业的虚火已有降温迹象,但是“大炼钢铁”的病根并没有消除,钢铁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
    内地钢价大幅上涨,截至今年3月的过去1年间,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每吨上涨1000元以上,其中建筑钢材每吨上涨1400元以上,涨幅超过一半;钢价暴涨又进一步刺激了钢铁投资热,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完成投资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7.2%;而产能的急剧扩张又导致钢铁原料价格暴涨,铁矿石、废钢、焦炭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0%、50%和40%左右,进而推动钢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年底全国至少将形成3.3亿吨钢的生产能力,而钢需求量预计2010年才能达到3.3亿吨,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
    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以及追求短期效益的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都是线材、螺纹钢、窄带钢等普通钢材产品,加剧了钢铁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此外,钢铁业的产能扩张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矿石、能源、水资源、交通和环境都产生了巨大压力。
    作为中国十大钢铁企业的唐山钢铁集团的负责人分析,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行业投资的调控手段已发生根本变化,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完全使用行政手段难以奏效。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一些民资进入钢铁行业的势头十分强劲。
    河北民营的鹿泉钢铁有限公司厂办主任赵洪亮说,“我们现年产量虽只有50万吨,但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三峡工程都用我们的钢,本计划在今年上马新项目,建设两座450立方米的新高炉,但现在这些计划已被搁置了”。
    去年以来,中央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用地管理、信贷投放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入手严控钢铁投资,国务院还决定将钢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甚至以上。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目前宏观调控的效应开始显现。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3月中旬迄今,国内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价格明显回落,目前线材、螺纹钢代表品种价格为每吨3250元和3440元左右,较两个月前普遍下跌750元以上。同时,沪深两地股票市场的钢铁股普遍下调两成以上。
    从短期来看,随着政府对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力度的加大,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回落。由于钢材供给大幅增加,而市场对钢材需求正处在一个调整时期,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钢材价格出现回落,但不同品种的钢产品的价格走势有所不同。据有关统计,自3月份以来,螺纹钢、线材为主的建筑钢材价格出现回落,而板材的价格相对较稳定。
    对于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有关人士分析,从经济周期的中长期波动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仍处于中长期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预料中国钢铁行业的中长期需求依然强劲。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宋继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出现钢铁行业过热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有大量缺口拉动了投资;二是大型钢铁企业投资进入了产出期,形成产能释放;三是民营企业以及各类社会资金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大规模进入钢铁行业。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市场需求旺盛是钢铁业投资旺盛的主要动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歌猛进,大大增加了钢材需求量。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使用钢材较多的房地产、汽车等行业飞速发展,对拉动钢材需求和生产均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大幅回升,企业利润丰厚。据介绍,中国钢铁行业今年1至2月实现利润162.2亿元,新增利润89亿元,有20家大型钢铁企业利润增幅超过一倍。如此“暴利”谁不想分杯羹?  
    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钢铁业在本地发展的做法,而银行甚至对一些未经审批和违规审批的扩能项目也给予支持,形成了大上钢铁项目的局面。  

电解铝急速扩张  引发四弊端
    作为三大过热行业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电解铝行业的加速扩张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是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过去六年,我国电解铝企业从70家猛增到130家,超过全球其它国家电解铝厂数量的总和,但企业平均规模不到4万吨,仅为世界平均规模的1/4。二是经济效益已出现下滑。由于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电价上调,电解铝行业的经济效益下滑。而且近几年来国际市场铝价持续低迷,我国由于生产增长过快,国内市场电解铝价格的下降幅度更是远大于国际市场。三是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电解铝是高耗能产业,每生产一吨须耗电15,000度。据不完全统计,受电力、氧化铝供应紧张制约,已有70万吨新建成的电解铝产能不能按期投产。四是银行贷款风险增加。电解铝单位投资一般在0.6-1万元/吨,已投产和在建电解铝项目的投资大部分是运用银行贷款进行的。
    专家分析,1998年至2000年期间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有些地方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等诸多刺激因素。造成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的要求,盲目新建电解铝项目。
    电解铝工业发展过热的原因:一是利益驱动。由于国内外电解铝市场价格基本接轨,有比较稳定的利润空间,同时电解铝增值税征收的空间大,部分地方政府将其作为经济支柱,纷纷支持当地企业上马电解铝项目。据初步统计,从1997年到2001年新增的210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国家仅审批山西关铝股份、云南铝业、河南焦作万方铝业、宁夏青铜峡铝厂三期等企业45万吨,地方却审批了165万吨。二是小电解铝厂借淘汰落后工艺之机扩大生产能力。国家经贸委14号令要求不准再建电解铝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下的项目,年产10万吨以上的项目必须报中央审批,但一些地方企业以各种方式不执行规定。三是电力部门开展的关停小火电工作,停止了小火电厂上网供电的资格,但有的小火电厂配套建设小电解铝厂,将电力自用于电解铝生产。
    电解铝行业迅猛扩张的过程中,其主要原料氧化铝却出现了严重的供应短缺。我国氧化铝产能严重不足,到2002年底,国内有6个氧化铝厂,产能530万吨,预计到2005年最多能增加到750万吨,仅能满足生产350万吨电解铝的需要,不足部分需靠进口解决。去年就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了457万吨,比上年增加近40%。
    我国的大量进口已导致国际市场氧化铝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2004年3月初,氧化铝进口到岸价已达520美元/吨,港口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氧化铝已达到5400-5500元/吨,大大高出2000年的历史高点。可以预料,在2005-2006年的氧化铝贸易谈判中,中国采购方将会更加被动。
    氧化铝占电解铝成本的40%左右,氧化铝价格的高位将加大企业成本压力。专家呼吁,我国亟待建立法规培育再生铝产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秘书长王吉位披露:目前全球铝产品市场中,40%—50%的需求是通过回收再生的废铝满足的,在日本,再生铝产量竟占铝产量99.5%。而目前中国年产原铝500多万吨,再生铝仅100万吨左右。2002年以来,中国铝产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而国产铝矿资源只能满足一半多。因此,如果不改变目前的铝业生产格局,中国铝矿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经用“天文数字”这个词来形容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情况。他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去年我国在电解铝的投资上增长了92.9%,生产能力在560万吨左右,新增284万吨。但如今这种势头已得到基本控制。
    权威部门认为,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到2005年我国将至少形成1,00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远高于600万吨的需求预测。与此同时,作为高能耗行业,每吨电解铝需消耗1.5万度电,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中有4%用于电解铝生产。电解铝过度投资使本已紧张的能源供应“雪上加霜”。
    为抑制电解铝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强有力的调控措施。2003年5月,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停止审批任何形式的扩大电解铝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再次提出了迅速遏制电解铝违规建设、盲目投资势头的要求。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电解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电解铝行业投资过度的势头已得到基本控制。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显示,1-5月,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铝的投资增长了38%,大大低于去年全年86.6%的增速。从去年8月开始已无企业提出设计和建造新的电解铝项目,在建的部分项目也纷纷停建或缓建。其中,东方希望集团包头稀土铝业公司已决定将电解铝设计生产规模从100万吨压缩到50万吨。
    据了解,河南省已按国家要求,取消了电解铝企业用电每度5.2分的优惠,还对大型工业用电每度增加了2分,使用电网供电的电解铝企业,每吨电解铝成本将因此上升1000余元。
    专家分析,2004年电解铝行业将面临上下游行业的双重挤压,生存压力很大:首先是上游电力紧张、电价上涨;其次是原料氧化铝价格高企;再次是电解铝消费需求将受宏观调控遏制;最后是出口退税率下调,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一系列困难将迫使电解铝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此外,宏观调控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淘汰低质量高能耗企业,具有资源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电解铝上市公司将获得较好发展机会。

国家将继续控制过热行业投资
    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抑制部分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目前,这些行业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结构,过热的投资和生产增长速度正在放慢。
    据统计,螺纹钢价格从去年10月份开始攀升,到今年2月份达到顶峰,平均每月上涨243元/吨;此后,价格逐周回落,在4月9日至5月21日的5周时间里下跌944元/吨,平均每周下跌近200元/吨。电解铝在建的部分项目纷纷停建或缓建,这个行业过度投资势头目前已基本得到控制。1至5月,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钢铁、水泥和铝,已经低于去年的增长速度,行业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
    尽管如此,部分行业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高。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钢铁、水泥和铝的投资前5个月分别增长76.6%、55.3%和38%,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过热行业的继续较快增长,引起了能源供应的紧张。煤电油运尽管生产快速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求的过快增长。煤炭社会库存量下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三季度电力缺口可能超过3000万千瓦。
    在金融领域,货币信贷仍在高位运行。5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9%以上,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5月末比年初增加6110亿元,同比增长28.7%。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较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较突出,宏观调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专家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两个“重点”:既要“防热”,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又要“升温”,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权威经济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控制过热行业的盲目发展,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正常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将会保持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后劲。
                                                                  (完)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4年第47期(总第482期)    2004年6月29日(星期二)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  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