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创21年来新高的六大原因

2004-05-18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4年第34期(总第469期)  2004年5月14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宏观调控力度应适度
    据香港《明报》报道,近期部分建筑钢材价格急速回落,多名内地专家纷表关注,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应太大,以免对经济过度冲击。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最近指出,3月中旬以来,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已出现了连续六周的回落,目前线材、螺纹钢的价格已跌至每吨3250元人民币和3440元人民币,跌幅近20%。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认为,钢价下跌,部分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希望今后政策的力度不要太大。否则,过犹不及。踏入5月,发改委几乎每天一道令牌,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控涨价等政策,有经济学家对今后宏观调控措施的走势表示谨慎的态度,并指钢价暴跌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放缓及美国提前加息,令伦敦金属交易所铜铝价格下滑。高盛最近发表研究报告预期,铜价到第三季度将由目前每吨2597美元升至2908美元;铝价则由每吨1596.5美元升至1756美元,但实际走势仍要视乎中国和美国过热的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报告指出:“金属价格仍处于周期性高位,供应增长未能赶上需求增加的步伐,这部分归因于长期的产能投资不足以及生产商低估基本金属的需求。”
    有内地业界人士也同意上述观点,并指出尽管宏观调控对一些行业有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铜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全球对铜的需求进入一轮扩张期。根据前两年的统计数据,中国铜用在建筑行业的比例不足4%,而美国达到42%。此外,全球铜库存的减少,将进一步刺激铜企业发展。据关于江西铜业的消息指出,今年1至4月,该公司平均铜价为每吨27150元人民币,较2003年平均价高出54%;期内生产铜11万吨、金68吨,反映生产正常。
                                                              (明报,2004.05.13)
国外投行在中国紧缩货币政策问题上观点对立
    据报道,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季度报告发表后,一些国外投行分析师在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问题上形成对立的观点。
    在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称,货币政策将适度从紧,但暗示此前采取的经济降温举措的成效将直到第三季度才能加以评估。荷兰国际集团(ING)经济学家康顿认为,该报告暗示中国基准贷款利率将上调25个基点,当局目前在等待一些显示先前措施出现成效的迹象。他说,加息预期的原因是中国财政部决定推迟20年期国债拍卖,这笔国债是中国2004年计划发行的人民币7020亿元国债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瑞士银行(UBS  AG)经济学家安德森称,季度报告有力支持了央行无意重拳出击的观点,当前实施的各项政策组合足以放缓经济增长步伐。他说,中国人民银行在报告中表示奉行稳定的利率政策,这说明将来的加息举措将是温和和循序渐进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此次报告较4月份的季度报告更为全面,它显示中国央行在考虑采取下一步“适当”举措之前,目前仍在斟酌现有的经济降温政策是否已经发挥成效。但该委员会称,预计央行将实现2004年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目标。
    法国CALyon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巴布说,中国央行的报告进一步确认﹕它预计中国经济将会减速,尽管比较缓慢。巴布称,对中国经济急剧减速的担忧在过去两周不断增强,并对亚洲股市和外汇市场造成冲击,巴布补充说,这种担忧高估了真实风险。他说,“必须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的减速。中国放缓经济的措施不可能导致硬着陆。”美林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邦德说,他也对中国紧缩政策将令经济急剧放缓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在与美林分析师Silvia  Liu共同编写的一份文件中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急剧放缓的可能性极小。”
    自2003年9月份以来,央行多次上调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此限制了新增贷款数量。中国人民银行还发布了更为严格的放贷指令,并且中国银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中国领导层更加坚决的要求各地放慢贷款增长速度,尤其减少对房地产和钢铁等经济热门领域的投资。
    贝尔斯登分析师Karen  Hui称,信贷、货币供应、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支持了许多高层官员的观点,即给经济降温的举措开始发挥效应。M2货币供应3月底增幅为19.1%,低于2月底时的19.4%。未来的政策更有可能是对现行有效政策的延伸,而不会因先前措施未见成效作出激烈的过度反应。
    澳洲银行首席经济师奥斯特认为,在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将针对性地调控过热的经济活动。他指出,中国有加息空间,但加息是一刀切的行动,因此相信,中国若加息,幅度仅约1个百分点。他估计,美国8月将会开始加息,至今年底利率总共会上升0.5%,明年加息的速度将会加快,至明年底,利率将升上4%。当前美国利率为1%。奥斯特相信,中国会利用多种方法调控经济,包括推出贷款指引、以行政手段限制投资。而由于通胀的因素,中国实际出现负利率,有空间可以加息。另外,中国亦可能透过放宽外汇管制作调控手段,不过估计力度不会太大,亦不会在短期内发生。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油价创21年来新高的六大原因
    5月13日,纽约市场国际油价涨至每桶41美元以上,创21年来原油期货最高收盘价位。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低硫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个交易日上涨31美分,达到每桶41.08美元,6月份汽油和燃油期货价格也双双上扬。同一天,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6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4美分,收盘价为每桶38.49美元。有分析指出,近期油价激升的因素主要有六项:
    1.库存量处于低位。石油公司为提高效率和释放资本,减少其持有的石油库存。这使石油业在面临突发的供给中断时,更加容易受到冲击。在1998-1999年油价重挫之后产生的石油公司并购浪潮,也使持有库存的公司数量减少。
    2.OPEC助长投机。OPEC控制着全球一半左右的石油出口,一直努力阻止各国在需求疲弱季节建立库存,使炼油商没有机会利用便宜的原油或者油品来补充库存。这导致炼油商更易受到供给中断的打击,并增大了油价大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更吸引资金雄厚的投机性避险基金大量买进。
    3.产油国政局紧张。中东特别是伊拉克局势紧张,削弱了交易商对该地区供应安全的信心。委内瑞拉8月针对总统查维斯政权的全民公投,料将再次对该国的石油出口造成不稳,委国更是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之一。此外,交易商亦担心伊斯兰武装分子也会将石油设施作为攻击目标。鉴于此,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对石油供应可能中断忧心忡忡,纷纷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导致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变本加厉。
    4.经济发展刺激需求。中国经济扩张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石油需求,中国从世界各地购买石油及石油精炼产品。交易商估计,除非中国经济过热,否则未来两、三年中,其燃料需求仍将继续增长,这促使投机性避险基金认定油价仍将居高不下。同时,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亚洲与美国间对石油供应的争夺加剧。
    5.环保令炼油成本增加。环保法规令燃料造价提高,迫使企业添置价格高昂的新设施,亦令建立新炼油厂的成本增加;此外,还使地区间的供给流动变得更加困难,如汽油消费占全球消费约45%的美国,各个州所规定的汽油调和方式不同,令到汽油供给难以在各州之间流动,并很难从海外进口汽油。
    6.大型油田越来越少。世界上大型油田越来越少,同时新油田多数位于偏远地区,运输及开采成本大增,供应中断更易发生,油产量从高峰回落的速度亦会加快。而掌控约三分之二全球石油储备的OPEC中,对于让外资投资石油业的法规非常严格,有的国家干脆禁止外资参与。这令石油产能增长缓慢,油价更易受OPEC操控。
                                                                        (综合消息)
格林斯潘称美预算赤字是长期稳定一大威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5月6日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会议上称,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是美国经济长期稳定的一大威胁。格林斯潘称,与美国经济其它方面的失衡相比,如贸易逆差和家庭负债等,政府预算赤字更使人担心。
    格林斯潘说,解决经常项目逆差以及家庭债务负担问题并不使他过分担忧,但是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格林斯潘说,他认为美国的财政前景是美国经济长期稳定性的一大障碍,原因是调整其它失衡问题的市场力量并不能对调整预算赤字产生作用。格林斯潘表示,经常项目赤字最终会进行调整。即使造成经常项目赤字的环境不发生改变,海外投资者可能也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希望减持美国资产。格林斯潘说,国际投资者,无论是私人投资者还是官方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均面临美元资产过分集中的问题,无论美元资产的回报多么具有竞争力,他们依然会希望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格林斯潘说,只要市场依然保持灵活性,则市场应有能力在危机积聚以前分化经常项目赤字的风险。他援引联邦储备委员会研究报告说,市场力量能够在不引起重大混乱的情况下使贸易逆差恢复到一个可持续的水平。格林斯潘严重警告称,贸易保护主义近来又露出些许苗头,而保护主义有可能会大大降低全球市场的灵活性,进而危及全球市场的调节进程。
                                                                          (综合消息)
OECD预计日本消费者价格明年小幅上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5月12日表示,日本消费者价格明年将小幅增长,经济增长快于预期有助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摆脱长达数年的通货紧缩怪圈。但是,OECD警告称,如果日本政府希望永远摆脱通货紧缩和确保经济的长期增长,那么它必须推进至关重要的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清理各银行的巨额坏帐。
    OECD在其半年度全球经济展望中表示,世界贸易的复苏、劳动力市场的部分改善所引发的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均有助于日本2005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近3%的水平。OECD表示,这种增长将使得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得以维持,并有助于结束通货紧缩局面。该机构预计日本2004年经物价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2005年增长2.8%。OECD在去年11月份发布的上一份报告中预计2004和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8%。OECD表示,预计2005年消费者价格小幅上升0.1%,今年下降0.2%。OECD在去年11月份曾预计2005年消费者价格下降0.2%。
    OECD资深经济学家琼斯表示,基本而言,预计通货紧缩将在明年(2005年)结束。周二的报告标志着OECD在11月份报告后出现观点上的重大变化。它在11月份的报告中强调出口持续增长和疲软国内需求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预计价格下跌的势头不会结束。最新的报告显示,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已经足以在近期内结束通货紧缩,因为日本经济在截至去年12月的季度折合成年率的增长率为6.4%。分析师预计定于5月18日公布的1至3月份季度经济增长率为3.0%。
    OECD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通货紧缩前景依旧好坏参半,另一个衡量物价的指针国内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今年下降1.8%,2005年下降1.1%。OECD表示,土地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银行借贷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阻力非常巨大。琼斯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价格的快速上涨或者持续时间何时导致日本央行收紧政策,但OECD预计这种情况明年不会发生。
                                                                        (综合消息)

                                            国内与港台经济

标准普尔: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软着陆
    标准普尔5月14日在一份名为“中国可能实现软着陆”(China  Likely  to  Manage  a  Soft  Landing)的分析报告中表示,近期内无需调整对中国正面的主权评级前景,因为它认为尽管不排除出现硬着陆的可能,但中国高速增长且基础扎实的经济更有可能出现软着陆。
    标准普尔的分析报告中认为,尽管最近有媒体报导以及市场传言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但其依旧坚持软着陆的观点。
    负面报导中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信贷和投资增长已经失去控制,并认为中国政府在避免出现泡沫经济方面无能为力。这种经济泡沫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情况极为类似。标准普尔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过热程度低于过去10年,而且这一次中国官员提早实施可采取的措施以抑制经济增长。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家称,中国政府高层达成政治共识,即长期来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有益。事实上,中国政府从2003年中期就开始在以下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其中包括控制资本流入、暂停本国货币的升值、收紧货币政策以及限制部分行业的项目审批。为减缓投资增长而正在进行的调整工作毫无疑问将影响市场人气和经济实际增长,但中国政府早些时候采取的行动很好地避免了未来出现更大的问题。
    标准普尔相信,中国在上一次经济周期内出现的是硬着陆,当时经济增长率低于官方7%的数据。中国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可能降至5%。在目前的环境下,7%至8%的GDP增长率最有可能保证中国政府渴求实现的软着陆;如果增长率低于以上区间,硬着陆就会出现。投资增长可能将在一段时间内降至目前水平以下,以保证经济返回正轨。中国政府可能保证,因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企业、银行和普通大众出现的调整阵痛将维持数年时间。
    因此,预期中经济增长放缓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将在2004年下半年和以后凸现。标准普尔认为,尽管2003年官方宣布的经济增长率为9.1%,但实际上可能高达11%或12%。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经济增长猛踩剎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为只有当相反的激进措施被推行以及经济陷入完全的不景气后,硬着陆才有可能出现。除此之外,目前掌管经济的中国政府官员对自己面临的挑战和采取行动的结果十分清楚。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较20世纪90年代更易于控制,尽管依旧艰险。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困扰经济的问题众多且非常复杂。预计其将采取渐进的、适当的措施。中国政府的主要目标可能是保持整体稳定,这意味着其将逐步采取措施以解决问题。
    标准普尔今年2月上调了对中国的评级,因为结构性改革的持续进行导致经济增长加快,持续结构性改革使经济更具弹性。而中央政府收入的改善即财政基础改善也是上调评级的原因之一。
                                                                    (综合消息)
格林斯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
    格林斯潘5月6日在美联储的一个会议上指出,中国的强劲需求推高了一些商品的价格,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商品价格上涨之势有可能会缓和。格林斯潘称,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在接近近来高点水平的可能性不大;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会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减缓至一个更能持久发展的水平。格林斯潘说,很显然,中国经济的减速无可避免,并将会反馈到其它一些市场上;他认为商品市场似乎将最先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
    格林斯潘说,中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一些行业的增长率无法持续,并且正在采取措施抑制这些行业的过快增长。此外,他说,部分类别商品,特别是金属的需求大幅增长,有可能在中国造成库存积累现象。他说,普通废钢、铝、铜和锌等金属价格出现较大攀升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需求。格林斯潘称,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们将看到部分商品的价格将回落。事实上人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回落。普通废钢价格已大大低于前几周,其它金属价格或者走平,或者走低。
                                                                        (综合消息)
控制信贷增长是一把双刃剑
    据报道,穆迪投资服务在一份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对中国银行信贷影响》(China's  Economic  Slowdown  and  Credit  Impact  on  It’s  Banks)的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可能会发现很难控制银行贷款,因为银行巨额存款基础及体制问题均有利于推动贷款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机造成,那么此举还可能引发经济“急剎车”的风险。在贷款增长放缓可能导致经济降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出现问题。银行收益可能下降、不良贷款将增加,尽管不同银行可能情况略有不同。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就会比快速增长的股份制银行要小。
    报告作者、穆迪副总裁兼高级信贷管理人士严序纬称,过去几年银行贷款为中国经济飞速扩张提供了大多数资金。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及人们的储蓄倾向意味着银行存款将继续增加,这会给银行施加压力,迫使其继续放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仅2003年一年,银行贷款就占融资总额的85%。
    中国政府还通过行政手段来限制贷款的增长。严序纬表示,由于贷款利率仍被严格管制,市场机制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影响信贷的供给和需求,因此通过行政手段在当前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仍是必须的,虽然这属于计划经济的做法。
    由于商品价格的提高刺激了生产商的贷款需求,银行特别增加了对经济周期性产业的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只有投机性需求,但一直是这一趋势的主要受益者。监管机构所采取的限制贷款增长的措施包括,更为严格的房地产业贷款规定及回笼流动资金的举措。其它措施则旨在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来加强对资本状况不足银行的监管。这些措施对降低股份制银行贷款的效果要超过4大国有银行。
  人行的基准贷款利率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不变。通过上调利率来减缓贷款需求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人行上调基准贷款利率,则快速发展的沿海城市需求将下降。但与此同时,这也将增加国有企业贷款的难度,并不利于那些经济刚刚开始增长的中国欠发达地区的贷款企业。这将对所有的银行产生影响,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
                                                                          (综合消息)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4年第34期(总第469期)    2004年5月14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