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世界经济今明两年将加速增长

2004-04-23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4年第30期(总第465期)  2004年4月23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IMF:世界经济今明两年将加速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21日公布2004年春季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世界经济将摆脱三年的衰退局面,在2004和2005年展现意料外的活力,但利率升高将造成风险。该机构也表示,亚洲经济体今年将维持世界最高的增长率,但随着通货膨胀压力攀升,其中许多国家的政府可能得要紧缩其总体经济政策。
    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3.9%提高到今年的4.6%,上调0.6个百分点,创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准,而2005年也有4.4%。这是911后IMF对世界经济所作的最乐观评估。
    报告说,IMF称,这是由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和“新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强于预期,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力度将带动世界其余经济体摆脱增长缓慢的时期。美国经济增长率估计将由去年的3.1%升为今年的4.6%,明年也将有3.9%。新兴的亚洲经济仍将强劲增长,今年的增长率估计将和去年的7.21%相同,明年则为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入“新兴亚洲”经济体一类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其中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今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计将达5.4%,高于去年的3%。韩国和香港的增长率估计都将达5.5%,新加坡为5%,而台湾为4.9%。  
    IMF表示,随着国际贸易的急剧增长、金融市场趋于活跃以及美国经济日益复苏,各项风险的平衡已取得明显改善。短期内全球经济的增长可能会高于预期,但包括恐怖主义袭击在内的地缘政治风险和高油价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IMF称,最新的经济增长预期是基于油价2004年跌至每桶30美元、2005年跌至每桶27美元的假设。这里所说的油价是指英国布伦特原油、迪拜原油和西得克萨斯州中质原油价格的简单平均数。如果油价保持目前较高的水平,甚至继续上涨,经济增长将受不利影响。但随着经济复苏的基石更加稳固,政策制定者们需要将关注点从扶植经济增长转向应对利率的上浮(特别是美国),以及降低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如果复苏如期进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加息的日子也会日益临近,而Fed也将为转向更为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继续做好铺垫,IMF表示。
    IMF分析认为,2004年支撑美国经济的是强劲的商业投资增长,由于就业市场的复苏和美国股市的上涨大致弥补了减税和物业套现效应的减弱,个人消费将仅出现微幅放缓。美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或许使通常出现的就业市场周期性复苏推迟到来,但不会抑制就业市场的复苏。在企业利润处于历史高水平的情况下,单位劳动力成本已连续两年下降,IMF认为,美国的就业市场应能提速增长。
    相比之下,欧元区的复苏更加温和,且更加独立于国际需求,IMF甚至认为欧洲央行(ECB)应考虑降息。IMF预计欧元区2004年和2005年的经济增幅分别为1.75%和2.25%,但鉴于近来的经济指标未能出现好转,经济复苏的力度仍难以确定。鉴于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前景温和,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要求欧元区采取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
    IMF有关降低全球贸易和投资不平衡状况的策略包括加大结构性改革,欧元区加快经济增长,日本的银行业改革,以及提高亚洲其它地区外汇体制的灵活度。灵活的外汇体制也会令亚洲国家自身受益,IMF表示。对汇率的干预使得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复杂化。旨在使本币贬值的外汇干预通常都会增加银行系统的流动资金,Rajan表示。Rajan表示,不过,中国必须首先清理坏帐以及实力较弱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能放开资本管制,允许本币汇率自由浮动。
    IMF同时也调高了日本的经济增长预期,认为该国的经济复苏看来更加可持续了,但日元大幅升值和结构性疲软依然是负面风险因素。IMF在其半年一度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日本今明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超出其预测的3.4%和1.9%,尤其是如果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超越预期,这种可能性更高。
    尽管日元升值,但IMF指出,日本经济复苏主要受出口和民间投资带动。企业获利能力改善和股市反弹刺激了民间投资复苏。不过该基金会也指出,日本经济要回复持续增长的态势,加速金融和企业领域的结构性改革依然至关重要。IMF表示,尽管随着近几个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率“升至接近零”,表明通缩压力有所缓解,但这部分是受到一次性因素影响。去除这些因素的影响,通缩在0.5%左右。
    IMF在关于中国的部分中建议,中国应收紧货币政策以预防经济过热。同时该组织再度呼吁中国应逐步放宽人民币兑美元的盯住汇率机制。IMF在报告中表达了对产值劲增的中国经济领域出现过度投资的担忧,认为这正在推高成本。IMF指出,“尽管中国已经采取了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的措施,但信贷增长依然强劲。”  IMF表示“为了缓解经济过热的风险,同时避免产业间的不平横加剧,中国未来需要实施进一步的紧缩政策来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至更为可持续的水平。”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5%,高于去年9月IMF预估的7.5%.2005年经济增速则应会放缓至8.0%。中国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预计会攀升3.5%,明年增长3.0%。IMF还表示,如果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兑美元的盯住汇率机制,其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且中期结构性改革的调整也会更为顺畅。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世界银行称新兴市场经济向好
    世界银行4月19日发表《2004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报告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坚定,发展中国家2004年应将展示出20年内最强的经济增长,不过报告中也警告利率的突然上升可能会影响经济前景。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敦促新兴市场的政策决策者,当前要为国际间贷款利率可能的上升未雨绸缪,并且要避免对短期海外债券过度涉足。世界银行指出,倘若全球贸易的经常项目失衡,尤其是美国贸易和预算赤字扩大,那么全球利率可能很快会被推高,这将会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且汇率起伏不定。
    该报告称,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决策者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做好准备应对短期到中期利率的突然上涨。报告预期,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达致5.4%,2003年为4.8%。世界银行称,受益于工业化国家流动性增加的带动,全球资本流动强劲回升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发展中国家信贷质量的显着改善,且投资者重又恢复信心。
    根据该报告的统计,2003年包括官方资本流动在内的民间净资本流动增加至2280亿美元,为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准,高于2002年的191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经济分析师表示,资本流动的主要目标为中国,俄罗斯,墨西哥和巴西。
    另外,世界银行4月20日发表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区域经济半年报》表示,预期2004年东亚经济增长率将超过6%,创下自四年前全球经济开始放缓以来的最大增幅。但是,如果中国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则将对上述前景构成风险。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预期,2004年东亚经济增长率为6.3%,高于去年10月预测的5.7%,2005年将较今年增长5.9%,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出口增长、利率较低且投资较高,促使世界银行调高预测。
    全球贸易增加,以及日本的需求上升,将助于抵消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但世界银行表示,中国决策者可能在防止经济过热方面力度过大,这将给该地区经济造成风险。中国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该地区经济面临的实质风险不是来自中国增长放缓,而是来自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应该采取灵活和协调性的政策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卡拉斯在声明中表示。
    世银预计,中国经济继去年增长9.1%后,2004及2005年将分别增长7.7%和7.2%。中国的进口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40%。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上升42.3%。第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加43%,拉动经济增长9.7%。大量投资刺激消费物价上涨了3%,工业品出厂价涨幅接近4%。世银表示,中国正极力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至比较容易控制的水平,希望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胀,但仍能创造就业。世银的报告指出,风险是这些努力可能过犹不及,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从而对亚洲的贸易与经济增长构成打击。报告称,如果中国的进口增长下降10个百分点,则韩国和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就会应声减少多达一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表示,在东亚地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越南和泰国。但国内和外国直接投资(FDI)保持疲弱。不过,自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外资买盘首次“决定性”回归东亚股市。2003年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证券投资净流入估计达330亿美元,而2002年则为净流出90亿美元。2003年亚洲吸引的FDI估计为600亿美元,比2002年上升15亿美元,多数都投向了中国。其中只有65亿美元流向了其它五个经济体,它们的FDI比例继续下降。世界银行表示,商品价格上涨不太可能对需要进口商品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整体复苏造成太大打击。
                                                            (Reuters,2004.04.20)
美国升息障碍已解除
    据报道,美联储最近发表的褐皮书对美国经济作出积极评估,称经济增长和新增就业在近几周加快脚步。报告中称,2月中旬至4月初经济活跃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上升。增长具有广泛性,零售销售显着上升,制造业、采矿业、能源、旅游业和服务业悉数增长。就业市场有所趋紧,工资水平温和增长。另外,工人医疗福利成本大幅增长,许多FED地区储备银行报告也指出,消费者物价已经温和增长。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4月20日对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表示,有迹象表明第一季度中期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此后的数据很明显表明经济再度加速增长。而企业定价能力很明显在逐步恢复,所有迹象都表明,去年非常令人关切的通缩威胁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个问题。他还吹风说,美国银行体系强大,可以从容应对利率上升和信贷需求增长。
    4月21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再次指出,美国经济复苏已具备良好势头,当前偏低的短期利率势必上调。他说,已近触底的美国利率必须调升以避免通货膨胀,但是物价“暂时而言”似乎仍在控制中。过去一年来担心的通货紧缩威胁,“似乎已经画下句点”。不过,传统上美联储对抗的主要敌人:通货膨胀,将可能暂时仍维持温和。
    格林斯潘说,生产力强劲提升及大量经济闲置“已遏制了任何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加速上升,这种形势也将暂时持续下去。”美国短期利率指标性的联邦基金利率,“在某一点”必须调升,以避免通货膨胀最终爆发。这是格林斯潘首次明确表达通货紧缩风险已过,也为美联储去除障碍,让近乎触底水准的利率要开始回升。
                                                                    (综合消息)
日本出口创纪录  对华依赖下降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出口业务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同时也有迹象显示,日本对中国快速增长的依赖程度正在下降。日本4月2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到3月份的3个月中,日本出口额增长12%,达到14.487万亿日元(合1320美元),而在此之前的三个季度已经增长了3%至7%。
    这一数据突出表明海外需求强劲,使得经济复苏正在扩展到整个日本经济领域。不过,尽管对中国大陆出口仍持续了近期大幅增长的势头,但它的相对重要性降低了,因为美国、韩国和台湾吸纳了更多的日本出口商品。这一变化是一个最新迹象,表明日本经济增长的来源正在拓宽。在日本国内,小型企业和非制造企业信心更足,区域经济前景正在改善,消费者正逐步开始加大消费。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三个月里,日本经济以13年来最快的速度扩张,年增长率达6.4%。尽管在过去一个季度中,经济增长估计已放慢至4%到5%,但私营经济部门的经济学家和日本央行一致认为,国内需求正在变得更加稳固。
    荷兰国际集团(ING)驻东京经济学家理查德·杰拉姆说,“外部需求对经济周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他预计,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将继续出现“两位数”的月度出口增幅。他表示,只要看看整个亚洲的出口增长,就知道中国再也不是唯一重要的市场了。日本(自3月以来)对韩国和台湾的出口在加速,同时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在减缓。”3月份,日本对中国大陆的出口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3%,至6950亿日元,而对韩国和台湾的出口货值上升了27%,合计达8520亿日元。
                                                          (FT,2004.04.22)
韩国政府将以现金回馈的方式吸引外资
    路透社报道,为了吸引海外资金,并在逐渐吃紧的就业市场中创造就业机会,韩国政府将提供外国直接投资人(FDI)现金回馈。韩国财政经济部发表声明稿指出,将把FDI整体投资额的5-15%用于现金回馈。财政经济部表示,现金回馈比率将取决于创造就业的效果。回馈的方式可能是整笔给付,或在投资案展开后的五年内分期给付。韩国近年来吸引外资的魅力下降,受到国内消费不振及政党政治献金调查影响,国内企业纷纷缩减资本支出,令韩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韩国估计去年FDI下滑29%,只有64.7亿美元,但今年计划吸引约100亿美元的FDI。韩国产业资源部本月稍早表示,第一季度吸纳的FDI计划金额增长175%至30.5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11.1亿美元。
                                                            (Reuters,2004.04.19)

                                          国内与港台经济

《亚洲华尔街日报》:人民币重新估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刺激出口,美国数月以来一直在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任何调整。但最近,人民币汇率出现十年来首次调整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报道分析指出,中国可能重新估值人民币的原因与国际社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完全是出于中国自身利益的考虑。
    重估人民币汇率的可能性与中国所面临的一种有违常规但确实存在的现象有关:中国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但出口商品的价格却不断下降。虽然这种分化局面早已存在,但所造成的压力正日益沉重。通过对人民币重新估价,中国可以在一夜之间使其庞大的进口额下降一个水平,同时又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压力。
    高盛经济学家威尔逊说,总而言之,重估人民币价值将改善中国的贸易并刺激经济,同时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也不会削弱。他说,随着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重估人民币价值与限制消费支出相比是一个更可行的选择。
    由于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供给,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大幅上涨,并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汇丰驻香港的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说,价格涨幅最大的是那些供应最紧张,同时是中国需求量最大的金属。根据Newbridge  Asia的数据,去年钢铁价格上涨了30%,铁矿石、铝以及煤上涨了36%,铅价格上涨了22%。与此同时,根据汇丰的统计,中国制成品价格下降了5%-10%。到2003年年底,电子产品价格较年初下降了6.5%,而汽车价格下降约10%。汇丰的屈宏斌说,没有迹象显示,中国制造商将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转嫁给了消费者。
    情况本不应该是这样。其它一些亚洲国家此前通过将便宜的原材料制成高价、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富裕起来。南亚的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和泰国,它们将橡胶制成价格更高的轮胎;而韩国则是将铁制成钢并出口制成品。但现在的情况是,原材料价格变得越来越贵,而产品价格却受到持续的下行压力。对于资源丰富的国家,这是一个有利的转变,但不幸的是,中国几乎每一种原材料都非常缺乏。新桥资本的单伟建说,中国的贸易形势在过去一两年中严重恶化,中国现在是贵买贱卖。
    人民币兑美元一直维持在人民币8.2760元-8.2800元兑1美元的狭窄区间之内。交易员认为,人民币重新估值将使人民币浮动区间扩大约10%,从而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升至新的上限。理论上,对人民币重新估值的主要不利影响在于,中国产品价格将会上升并打击中国的出口,而出口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支持人民币重新估值的人士指出,自从3月中旬以来,日元和韩圆兑美元汇率都有所上扬。这使得中国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时又将人民币兑日元和韩圆维持在相对便宜的水平成为可能。这将打消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可能会导致中国在与邻国进行竞争的领域,比如消费电子领域失去竞争力的担忧。对于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上升给美国出口的刺激可能达不到出口商所期望的水平。历史已经证明,即便是人民币汇率水平较高,中国也能应对自如。
    在5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包括韩国、泰国和印尼在内许多中国邻国的货币汇率下跌了至少一半,但北京并没有让人民币贬值。以中国重要的出口行业纺织业为例,在1998年,与中国大陆的产品相比,印尼产棉衬衫的价格水平突然之间比几个月前便宜了80%。尽管如此,中国通过改善质量并降低利润率却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中国服装制造商开始生产高价的运动装等产品,而减少了棉衬衫出口。中国生产商通常也愿意向客户提供更优厚的贸易条款。在经历了1997年和1998年的金融风暴之后,中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具竞争力。
                                                              (AWSJ,2004.04.19)
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10年增加8.8个百分点
    路透社报道,台湾“经济部”4月  19日表示,近十年来,台湾与大陆贸易往来密切,1994至200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台湾整体出口比重增加了8.8个百分点,大陆占台湾进口比重则扩增6.4个百分点,而美国对台贸易比重则是逐渐降低。由国际贸易局所提出的报告指出,大陆成为台湾进出口贸易成长幅度最大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台商投资、中国大陆成为制造基地带动对台原物料需求、中国大陆购买力提升及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市场所致。
    台湾厂商赴大陆投资的替代效果,及美国产品在台湾市场逐渐被亚洲国家所取代下,10年来美国在台湾出口比重下降8.2个百分点;占台湾进口比重亦下滑了7.9个百分点,均是降幅最大的地区。该报告亦显示,台湾出口倾向资本及技术密集产业趋势明显,其中机械及电机设备、基本金属及其制品、精密仪器及钟表等类均较十年前大幅上扬,显示台湾出口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劳力密集转为资本、技术密集的趋势较十年前更加明显。
                                                            (Reuters,2004.04.19)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4年第30期(总第465期)    2004年4月23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