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与经济严重脱离

2003-12-19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92期(总第432期)    2003年12月19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中国股市与经济严重脱离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说,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根据公司健康状态、各经济部门前景展望和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作出及时有价值的反应。然而在中国,许多重要金融官员对目前的状态日益担忧,因为股票市场不能提供这类信号。
    中国的股票市场及上海和深圳两个股票交易所,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经济平行存在。虽然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强劲增长,但中国股市自90年代末期以来,已经历了长达30多个月的低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说,“也许我们的股票市场不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而是反映了我们整个体系的缺陷。”功能失常的市场正在引起监管当局和负责官员的担忧。尽管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由于当地资本市场最近几年未能尽职为公司提供融资,所以这些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业务方面依然活跃。
    证券市场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中央和各省级政府控制股票的上市发行有关。这种情况始于1990年,历时10年。在很大程度上,上市是由省级政府根据配额制度决定的,与公司本身的管理质量、健康状况以及增长前景几乎无关。结果,上市的1300多家公司中,能够给投资者真正提供价值的公司寥寥无几,关心怎样用好股本金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上市公司有三分之二的股票为非流通股,这是更大的问题。但每次政府尝试开始出售这些股份时,市场都以大幅下滑作出反应,因为投资者担心,大量新股上市将导致现有股票价格崩盘。
    政府最好的政策制订者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使股市就象是某种未完工的建筑。市场上几乎不存在真正的投资者,并对新股发行毫无兴趣。现在,每周只能有两个公司进行首次上市发行。证券行业低迷的问题由11月底公布的消息得到证实。全国证券行业1至9月份净亏损达到34亿元人民币,2002年全年亏损37亿元。四分之三的证券公司发生亏空,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大部分盈利来源于买卖业务产生的佣金,据称许多证券公司已经从技术上失去偿付能力。
    监管机构官员和官方智囊库的研究人员表示,中国亟待出台新的政策,改组市场和上市公司,而不是像往常一样,通过某种短期措施人为地托高股价。
    “我们不提倡‘政策市’,但市场的发展又不能离开政策的协调配合和支持,”这是中国媒体援引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最近所作的评论。
    许多人期望近期能出台一些试图解决国有股问题的新举措。但是,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香港分析师的话说,“这注定不能成功”。他接着说:“问题在于,他们不想让任何人受到损失。要记住的是,投资者不仅仅是散户投资者……,政府机构,例如国有企业和证券公司,以及国家社保基金等,都是市场上的大户。”
    尽管存在政策真空,但是中央政府和中国证监会并非完全坐视不管。90年代初成立的中国证监会,已经在中国政府体制中成为能对市场发表最具有独立性声音的机构。在发生许多丑闻之后,证监会和交易所在监督和清理整顿交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央政府也批准了所谓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已经有10亿美元外国管理的基金从海外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这些措施都没有触及证券市场问题的根源:国有股不能流通、公司管理不善(几乎没有这类公司被摘牌)以及失去偿付能力的证券经纪公司(也很少被允许倒闭,更谈不到对不计后果的行为负责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需要一个积极的证券市场政策,以便为市场创造某种未来,”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韩志国说,“目前,中国市场没有前景。”
                                                (英国金融时报,2003.12.18)

                            国际经济

美国核心物价21年首次下跌0.1%  
    据《明报》报道,美国1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较上月下跌0.2%;另外由于期间能源价格下跌,令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扣除食品和能源)下跌0.1%,是21年来最大的单月跌幅。数据远比市场预期差。美联储在经济强劲增长下仍维持利率不变,正是担心会步入日本式的通缩。近年消费物价指数都维持在正数,10月份CPI为无升跌,核心CPI为0.2%。然而11月份核心CPI突然跌0.1%,是继1982年11月下跌0.2%以来的最大跌幅。而2002年同期,反映普遍产品及服务价格的CPI,11月份CPI上升1.8%(10月份为2%),核心CPI上升1.1%。
    11月份内,占CPI约7%的能源价格在11月份下跌3%,汽油价格下挫5%,食品价格升0.4%。占指数40%的房屋价格下跌0.1%,交通费跌1.3%,机票下挫2.6%,汽车价格亦无变化。
    经济分析员称,虽然第三季度取得8.2%的经济增长,但剩余工业生产力,生产力持续增长以及全球价格剧烈竞争,令价格不升反跌,削弱企业议价能力,企业盈利预期增长有限,就业市场是否得以复苏则仍未乐观。这是因为在低息环境下,按揭息口低企,刺激投资者入市置业,11月,美国30年期定息按揭利息平均为5.93%。11月份美国新屋兴建多达207万间,较10月份198万间上升4.5%,是1984年2月以来最大的单月升幅。
                                                  (明报,2003.12.17)
美国将增加对外石油的依赖程度  
    美国能源部在最近发布的《2004年度能源展望》(Annual  Energy  Outlook)中表示,与政府早前预测相比,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将以更快速度增加。能源部表示,预计到2025年,美国石油净进口量在石油总需求量中的比例将升至70%。
    对布什政府而言,上述最新估测是一条不愉快的消息,因为政府已把降低美国对外国能源的依赖作为优先事项。
    《2004年度能源展望》报告称,由于国内供应量下降,美国正被迫增加石油进口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002年,美国石油净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54%。
    在国会,共和党议员已制订完成一项内容全面的能源法案。政府表示,该法案将有助于降低美国对海外能源的日益依赖。该法案日前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由于几名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联手阻止对法案进行表决,导致法案在参议院遭搁置。
    《2004年度能源展望》称,2025年前,美国能源需求量将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长。该报告预计,发电将日益依靠煤炭作为燃料。到2025年,煤炭发电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50%升至54%。报告还称,燃烧矿物燃料发电的成本相对较低,预计这可能会阻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同时,天然气需求将下滑,而其价格可能会上涨。预计美国2025年的天然气总供应量将增至31.3万亿立方英尺。预计到2025年,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产量将增长逾四分之一,达到24.1万亿立方英尺。
    能源部预计,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将增长1.5%,2025年将达到80多亿吨。但同一时期的碳强度可望下降1.5%。碳强度测量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率之比。环保组织指责说,美国政府没有更积极地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2003.12.18)  
欧盟认为强欧元有损经济
    欧盟在其第三季度经济报告中称,当欧元升越1.2美元水平或以上,会损害欧盟12国的经济,复苏的步伐因而被拖慢。虽然欧元昨日稍为回落,但已经是连续第9个交易日高企在1.20水平以上。    
    欧盟报告指出,虽然欧元区早前的复苏大致上是由出口带动,但自从美元兑欧元持续走弱,出口竞争力将被汇价削弱,拖累经济增长。过去一年来,欧元兑美元上升20%,今年经济增长率会因为汇率而较预期减少0.4%。今年第三季增长是受惠于美国和亚洲的需求增长。
    基本上,欧盟经济增长主要由出口带动,只要是外围需求持续增加,区内经济将预期稳步增长。美国从欧盟区进口货品占欧盟出口20%,《彭博》调查预计明年将增长4.4%。另外,市场预期德国周四公布的12月份企业信心指数将升至3年来新高,由11月份的95.7升至96.5。
                                                (明报,2003.12.16)
日本政府预测今年度实质经济增长率2%  
    日本内阁12月19日发布年度经济评估,预测日本2004年会计年度实质经济增长率将达1.8%,为连续第3年正增长,而这将是自1994-1997年连续4个会计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主要是因为企业扩大支出和出口增加。2003年度实质经济增长率预估达2%。
    由于美国和亚洲经济加速增长,带动海外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增加,日本企业将投资新设备。政府预估,日本企业支出将占本年度经济增长的七分之一,明年度将占三分之二。
    日本政府预估,由于进口在今年的SARS疫情干扰后加速增长,净出口明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日本政府表示,经济加速增长将激励企业增加聘用新人及刺激消费增加,民间消费增加也将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问题。在预计消费物价指数仍将维持在0.2%不变的情况下,通货紧缩预计将稳定下来。而2004/05年度GDP物价平减指数可能持续下滑1.3%,2003/2004年度则下降1.9%。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就此指出,日本应该提高货币供给以打败通缩。他表示,“为击败通缩,我们必须将实质经济增长率维持在2%,并增加货币供给。”  
    日本政府还预期,失业率将小幅改善,从本会计年度的5.2%略下降至5.1%。此外,明年度个人消费将增长1.1%,今年则为上升0.6%;而企业资本支出继今年跳升8.7%后,明年可望增长7.2%。报告表示,“在考虑这些因素后,日本经济将在民间需求下持续逐步复苏。”
    尽管有一些乐观数据,日本政府的展望对驱散过去两年日元兑美元走强可能最终冲击日本出口导向的经济的担忧却没有什么帮助。政府的预测假定美元/日元的汇率仍持稳在109.2日元,这是11月的平均值,今年迄今的平均值则为113.6日元。分析家表示,运用政府经济模式的计算结果显示,日元升值10%将令增长率减少0.2个百分点。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也表示,有一些迹象显示日本经济有所改善,但要政府松懈其努力还为时过早。
                                                  (以上为综述)
日本计划进一步削减明年度援外金额  
    法新社报道,日本在税收减少的影响下,现正考虑在迄2005年3月份为止的明年度之内,进一步削减“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支出。
    削减支出的幅度可能是较目前会计年度的支出减少4.8%上下,这将是继本年度削减5.8%后,一连第五次的削减行动。主管政府开发援助预算的一名外务省官员说:“我们正尽力避免削减援助预算,至少绝不会如同……今年5.8%的幅度一般。”这名官员说:“但政府的整体政策是将开发援助预算连同其它支出一并减缩。”
    日本一直试图要节省支出,期能在历经十年经济沉滞而使税收遭到限制的情况下,防止债务继续扩大。日本经济新闻稍早报导,财务省和外务省官员已同意,将迄2005年3月份为止的会计年度政府开发援助金额削减4.8%,至8160亿日元(75亿美元)。
    时事社说,拟议削减的日元放款有许多原系为中国所提供的援助,而中国近年来所公布的经济增长数字坚挺。共同社引述财务省官员的话指出,计划中的政府开发援助预算将是日本下个年度估计的82万亿日元整体国家预算的一部分,而此一国家预算规模与本年度相距不大。  
                                                      (AFP,2003.12.17)

                      国内与港台经济

固定资产投资激增引发经济过热担忧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3%,达到人民币4152亿元,并使今年前11个月的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9.6%。这表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较今年1-10月份的30.02%有所下降。但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今年前11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略有放缓,但至今居高不下的增长水平继续威胁着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虽然增幅出现下降,但并未减轻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威胁。陶冬称,关键问题是投资增长仍然过快,并且仍然以难以持续的高水平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已有迹象表明,商品、能源和食品等因素已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11月份的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1%,并促成当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激增3%,创下六年多来的最大单月增幅。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和愈加严重的煤炭短缺已导致8个省份和地区的电力供应在近几个月出现紧张,其中包括东部沿海城市上海和南部广东省等工业中心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称,钢铁、基建和化工等工业领域对能源的巨额需求将加剧中国未来20年的能源紧张状况。中国政府已采取了数项措施,其中包括,自9月21日起,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至7%,以抑制贷款的增长水平。然而截至11月底,贷款增幅仍较上年同期飙升了23.1%,达到人民币16.85万亿元,与今年1-10月份和1-9月份23.6%及23.7%的贷款增幅基本持平。
    陶冬称,银行贷款的迅猛增长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这两项因素加剧了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陶冬称,20%的贷款增幅的确过高,如果调控得当,应能降至16%或17%左右。陶冬表示,他认为15%左右的投资增幅更为合理。超过该水平的投资增长可能会引发政府实施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萨巴拉曼称,目前的问题是贷款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仍居高不下,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日益降低和通货膨胀风险逐步上升,这些因素增加了预期2004年中国大陆经济表现的不确定性。
    中国11月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第五个月下降。由于人们对今年早些时候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仍心存顾虑,导致11月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8.97%,至36亿美元。然而,同期的外商意向投资却较上年同期飙升了68.6%,达到118.2亿美元。萨巴拉曼称,以上因素有可能导致中国2004年的GDP从2003年8.5%的预期增长幅度降至8%。他表示,显而易见,这一趋势似乎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将趋向温和水平,但明年的前景仍非常难以确定。目前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增幅仍然过快,并且部分已吸引巨额资金的领域存在著投资水平再度快速回升的风险。
                                                (DJ,2003.12.17)
中国是国际贸易体系的关键
    在迎接明年大选之际,“敲打中国”成了美国政客们不疲的“事业”,其踊跃程度不亚于20年前的“敲打日本”。他们的论调是: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以不到美国十分之一的工资水平和人为压低的汇率,正在不公平地迫使美国工厂倒闭,剥夺成千上万美国工人的职位。据称,日益膨胀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就是证据。
    但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实际情况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尽管布什政府一直抱怨中国的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最近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视机和胸衣设置了贸易障碍,但它也表示拒绝国会议员提出的多数保护主义贸易法案。中国官员和分析师争辩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一种特殊情况,因为中国对好几个亚洲国家有贸易逆差,其进口增长快过出口增长,而进出口贸易总额正趋于平衡。
    《金融时报》指出,中国并不是一个只出不进的贸易壁垒,相反,中国经济对外来经贸合作与投资保持开放,并全面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其开放程度远远超过日本及韩国在相似发展阶段的情况。
    报道以民营的中国公司“曲美家具”和美国汽车部件供应商Asimco公司为例,报道了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化的新变化和美国企业在中国获得新生并转而在美国开展更多业务的情况。
    但报道也指出,无论是这样的前景,还是中国方面有关其出口的一半来自外资或合资企业的重申,都不足以为美国国内愈演愈烈的政治论调降温。近期,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香港的一次发言中,抨击中国未能履行其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各项承诺。在华盛顿本身不愿遵守世贸规则,撤销对进口钢材征收非法关税的背景下,此种论调不能令人完全信服。但雷德先生指出,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多个经济领域遇到障碍,包括分销、金融服务和农业,还受到对软件和其他产品大范围盗版的侵害。
    中国对美国方面批评的回应,基本上是克制和低调的。中国商务部对美国限制从中国进口针织布、胸衣、晨衣三种纺织品“深表遗憾”和“坚决反对”。北京也提出采购更多的高价值美国产品,以缩小双边贸易盈余。此等提议对于波音这样的美国公司固然是好消息,但并不符合贸易应由市场力量主导这个原则。除此之外(再就是在有管理的框架内调整人民币汇率),北京的选择是有限的,至少在中国的银行系统健全到足以让人民币自由兑换之前是如此。就目前而言,中国官员只能重申,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整体上趋于平衡,可能还会出现逆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引用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结果指出,中国有望在201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口国,但很快就将在2005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国。“中国在最近的将来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说,“但我们对此并不担心。”
    不过,在美国大选没有了结之前,对华贸易逆差仍将是美国人的关注焦点。当美国大使雷德被问到逆差是否有可能反映了美国的缺点,而未必是中方的不公平竞争时,他回答道:“中国的进口增长率为40%,美国在其中占了26%。我的确对此很有成见;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无法相信我们不懂得如何竞争。”
                                                (英国金融时报,2003.12.19)
香港一年半内将摆脱通缩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最近在出席研讨会时表示,通缩环境已困扰香港五年之久,预期未来12至18个月,香港可以走出通缩困境,加快复苏步伐。他又指出,零通缩亦非好事,期望有健康性的通胀,通胀率约2至3%。他又表示,对香港明年经济审慎乐观,并预期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将保持和第三季度增长4%相同的速度。
    另据报道,12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的最新失业率出现显著回落,9月至11月的失业率是7.5%,比上一季度大幅下降0.5%,是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香港金管局的报告也表示,香港明年经济增长速度会加快至超过4%,通缩情况也会大为放缓。9月至11月香港的就业不足率也由3.5%轻微降至3.4%,失业人口有26.4万人,减少1.8万人,批发零售业、建造业、饮食业、进出口贸易,娱乐及康乐服务业的失业率有较显著的下降。
                                                (以上为综合消息)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3年第92期(总第432期)      2003年12月19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