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局部过热与通缩并存

2003-10-31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78期(总第418期)  2003年10月31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中国经济局部过热与通缩并存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发表吴幼珉的分析文章,文章回顾了过去5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三个成果:一是调低人民币汇率,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压抑通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三是把中国国内生产值增长率压抑在6%至8%的水平,自始,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的日子。但作者也指出,中国经济因此出现通缩和高失业的难题。
    文章说,中国经济其实也出现了稳步增长与通缩并存的局面。类似的情况也曾在19世纪末的欧洲和20世纪初的美国出现过。但此一时,彼一时。若把这些历史事件连在一块来讨论却未免过于牵强。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通缩是煞风景的事情。通缩在中国的出现,可归究于多种原因。如政府政策在客观上压抑了需求;就业形势削了购买力;市场导向和新技术提高了产出,使商品从匮乏变为丰足,迫使价格下降等,都是通缩的成因。
    为了克服通缩,中国政府发行了约6000亿人民币的债券,主要用于基础建设的投资。但经济却似乎慢热了许多。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有所改变。在今年的第一、二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9%和8.2%。然而,当初中国的经济学者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为了维持经济长期增长,应把国内生产值的增幅保持在6%至7%的水平。近期的增长却已超过了这个标准,而日后的增长是否能受到适度的掌控则仍待观察。
    当前,有几个方面的经济表现更为突出。一是2002年的钢铁产品较2001年增长了3000万吨,达1亿8000万吨。这样的增幅不可谓不惊人,而在当今世上钢铁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的国家却是屈指可数。二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异常迅速。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为106万辆,而在2003年1月至8月的汽车产量就约125万辆。在全国27个省市投资和兴建了大小123家汽车厂,而年生产能力达50万辆这个合理规模的汽车厂却只有两家。三是城市楼价持续攀升。随着中国经济表现强劲,楼价上升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楼价上升对消费和投资的正面影响也是直接和快捷的。
    但迹象却显示当前国内楼宇的空置率随着楼价的增高而攀升。况且,中国幅员广阔、人口增长缓慢、失业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小型城市等,都使楼价飙升成为不切实际的期望。而通过楼价上升来刺激中国的内需更是最不可取的方案。
    受到SARS的影响,中国外来投资萎缩了。SARS过后,成千上万先富起来的中国百姓到港澳和海外消费,而国内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至今仍在下滑,国内消费依然疲弱。
        文章指出,如果我们把中国前些日子的经济情况概括为增长与通缩并存的话,现在却是局部过热与通缩并存。与1993-94年的情况相比,当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年增长率均为双位数字,房地产也炒得火红,那是经济过热的时代。而今天的中国,一方面是总需求积弱,另一方面却是个别行业的迅速膨胀。尚若总需求始终无法增长,个别行业的膨胀就只可能是泡沫。但若这种膨胀真的就是人们所称的“增长亮点”,中国经济新热浪的温度就可能升得太高。
    因此,可以说近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变化。而为了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回到平稳增长的轨道,由内需和出口带动;但绝不是依赖虚假的繁荣。
                                                        (联合早报,2003.10.24)

                                      国际经济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创19年来最高增幅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10月30日公布,7-9月份(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增长年率为7.2%,这是1984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增幅,较第二季度的增长3.3%倍增有余。GDP的增长反映企业资本支出大幅增加。受此数据影响,美国公债下滑,而美国股市则小幅开高。投资者认为,这一数据将使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升息的日子提前。
    另外,由于政府减税,购物者现金更加充裕,美国第三季度消费支出大幅增长6.6%。这是1988年初以来最高增幅,为GDP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增长。不过,多数分析师预期经济会降温,今年最后一季度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4%左右,但也依然颇为强劲。但一些人士则不无担忧的指出,随着减税影响消退,经济增长形势可能会动摇,尤其是如果就业增长不能很快跟上的话。
    尽管第三季度经济快速复苏,非农业就业人口仍净减4.1万人,令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职位减少之数累计达260万。
    30日的另外两项经济数据也显示经济正坚定展开更快速的复苏。其中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仍显示就业市场有回稳迹象。此外,企业的薪资与福利支出增加。第三季度企业支出增长11.1%,为2000年首季度来最大增幅,并且是连续第二季度增长。第三季度企业投资增长反映出,设备和软件投资的大幅增长,这两项的较去年同期增长15.4%。住房支出劲增20.4%,为逾七年来最大增幅,为整体经济增长贡献了近一个百分点。政府支出也上升,不过国防支出持平。与此同时,企业似乎在面对强劲的消费者支出时有些措手不及。未出售商品库存下降358亿美元。许多分析师预计企业会很快开始增加库存,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报告还显示出通胀开始走高的迹象,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消费者支出物价指数年增率为1.8%,增幅大大高于今年头三个月的0.8%。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当日表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令人振奋,并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将稳步增长。但他们未重申此前美国财长斯诺做出的预期,即明年美国平均每月将增加2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弗里德曼及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昆均表示,布什的减税措施促进了经济增长,并称预计就业增长将会随之而来。但在提供具体就业前景预期方面,他们比斯诺更为谨慎。曼昆表示,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对就业市场来说是一个良好迹象。他还表示,未见美国经济有通胀迹象,且美国库存较低预示未来经济将继续增长。弗里德曼表示,所有迹象预示,海外经济增长情况正在改善。
                                                            (综合消息)
    日本长达5年通货紧缩出现减缓迹象  
    标准普尔东京债信一位分析师在报告中说,随着日本经济至少短期内可能维持复苏的趋势,通货紧缩恶化风险逐渐消退。
    日本房地产价格自1991年经济首度衰退以来,下跌五成,消费者物价5  年来未攀升,侵蚀企业获利,提高企业偿债难度。标准普尔以通货紧缩及日本银行坏帐攀升为由,在2001年调降日本最高等级的“AAA”债信评级。
    标准普尔在小泉纯一郎于2001年4  月出任首相后,进一步调降日本长期债信评级。目前日本的“AA-”债信评级,是七大工业国中最低者。日本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年率3.9%,创下2  年半来最大增幅。日本央行曾表示,日银将维持利率近乎“零利率”,并且在核心物价稳定之前,持续将资金投入经济体系。根据日本财务省估计,截至2004年3月底前,日本国债预估攀升至大约685  万亿日元(6.32万亿美元),  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0%。
                                                    (中央社,2003.10.29)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
    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10月30日公布具有权威性的《2003-2004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3-2004),芬兰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美国退居第二。根据WEF的报告,全球领先排名顺序为:芬兰、美国、瑞典、丹麦、台湾、新加坡、瑞士、冰岛及挪威,其中6个欧洲国家名列排行榜前10名,北欧国家表现尤其耀眼。世界经济论坛根据新的评分标准调整了去年的排名,原本名列榜首的美国被芬兰取代,因此芬兰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了。而新加坡在2002年的排名原本是第4位,在新的计分方式下退到第7位。
    WEF说,芬兰由于全方位的优异表现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美国在科技领域享有主导的地位,但部分公共制度品质及总体经济环境的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特别在公共金融部分,仅名列第50名。亚洲国家中的日本进步到第11名,部分因素在于科技力量,特别是科技的研发创新;韩国则因改良的总体经济环境及科技,有逐渐追上日本的趋势,韩国的排名为18,中国为第44名。
    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从1979年开始,今年的评比对象从去年的80个经济体扩大为102个,其中非洲国家由8国增加到25国。论坛向超过7700名商界执行人员展开调查,听取他们对各个经济体的表现评估。全球竞争力报告主要根据各国的“增长竞争力指数”及“商业竞争力指数”进行评比,WEF首席经济学家罗贝兹卡洛斯表示,报告的最大启示是,政府政策的力量及凝聚力对一个国家排名有重大影响。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WEF首席经济专家罗贝兹卡洛斯说,中国在WEF最新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排名下滑,主要是反映企业领袖对中国金融、法院等机构的感觉不佳以及官员贪污的情况。罗贝兹卡洛斯说,2003-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比方式改变,也不利中国的排名。新的评比把公共支出的额度和效率也纳入考评范围,如果把去年的报告按今年的标准重新评估,中国去年的第33名应调整为第38名。他还说,中国近年因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而广受注意,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前几年外流的资金透过香港回流。如果扣除这类外资,中国在过去10年吸引的外资不如巴西。但他也说,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巨额外汇存底提供的缓冲给予很高评价;同时,有意在中国做长期投资的外商,会考虑金融和司法等体系是否健全等因素。
                                                    (综合消息)

                                  国内与港台经济

    深圳证交所有望重现往日活力
    道琼斯报道,到目前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不曾有一家A股公司在深圳主板上市,然而这种情况或许很快就会发生改变。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国政府想让深圳这个经济特区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上海一直是中国的宠儿,其作为国家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优于深圳这个南方的后起之秀。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深圳未来地位问题上会作出什么样的决策虽说目前尚难预料,但中国国内的观察家们预计,不管结果怎样,深圳都能得到很好的生存。
    杭州金通证券的分析师钱向劲说,深圳一直敦促有关方面建立一个效仿美国纳斯达克的二板市场,但却要为这样的想法付出代价。虽然这一计划仍在研究中,但政府在2000年末宣布,所有新发行的A股暂时只能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这一决定使深圳证交所陷入了困境。沪深两个交易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交易所2001年总交易量减少了一半,2002年又进一步下降了三分之一;而上海证交所2001年仅下降12%,2002年却攀升了10%。
    钱向劲预计政府会在今年年底就深圳上市问题作出决策。一些观察家预计,政府不大可能采取先前的沪深两市合并计划。深圳证交所今年分别与东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交易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表明它无意屈服于压力而和上海证交所合并。另外,虽然2000年初美国科技股泡沫的破裂使得其建立二板市场的申请获得政府批准的可能性变得渺茫,但深圳证交所并未放弃成立二板市场的计划。该交易所在其2002年总结报告中说,成立一个面向小型股、新兴公司和高增长公司的新市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深圳证交所要竭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证券时报最近发表了深圳市副市长李德成的一篇讲话。讲话中称,金融行业在深圳当地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约在12%左右。李德成说,一旦政府作出建立二板市场的决议,对于深圳经济和高科技发展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李的这篇讲话是在中共最高领导层讨论中国进一步经济改革问题的高级会议前夕发表的。
    另一个可以表明深圳证交所可以在吸引公司上市方面获得新生的个例是,今年9月底,在该证交所上市的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换股重组计划。根据该计划,TCL通讯将通过于母公司合并而实现私有化,合并后的公司将在深圳证交所公开上市。该计划仍需得到两公司股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不过这样一个涉及深圳证交所的发股上市计划几年来还是头一次。
    但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股市三季度平均下跌了8%,季度末更是跌落到接近今年以来最低点的水平。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是投资者对上海证交所过多新股上市的担忧。流动性问题将伴随深圳证交所的新生而一起到来。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一个类似那斯达克的二板市场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根基的市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同时,对大陆公司颇具吸引力的香港二板市场也会给这个可能成立的二板市场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观察家说,中国欠发达的股票市场在其总体国民经济中仍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就算深圳失去了证券交易所,深圳所独有的创业精神仍将使其光彩照人,甚至不逊于上海和北京。一位在美国和亚洲都有业务的职业投资者对道琼斯记者说,没有股票交易所的深圳,公司的增长和发展还是会继续下去,而有股票交易所的深圳,声望和地位自是又高了一层。
                                              (DJ,2003.10.20)
    香港在一年半左右可望回复至零通缩  
    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接受香港的电子传媒访问时预期,已持续59个月的香港通缩,可望在1年至1年半内解决,但香港不会在脱离通缩后即时开征销售税。他还说,将研究陆续调整3000多项政府收费,主要希望以收回成本为目标,并会分阶段增收。
    唐英年称,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香港可望在1至1年半回复至零通缩,虽然他曾表示不会在通缩时开征销售税,但昨日又补充,由于估计开征新税项需时咨询及立法,估计就算零通缩也不会即时开征新税。另外,3000多项港府收费的冻结期在10月30日到期,唐表示,由于香港经济转好,港府正研究调整这些收费。他强调,加费不会一步到位,一口气加回过去5年应加的费用,而只会率先考虑调高与民生无关的收费。
    唐英年预测,明年香港恢复购地后,将可以增加港府的买地收入,但预计要随着楼市逐渐回复供求平衡,土地收入才会最快在2005至2006年度有较可观进账。他说,本财政年度来自土地收入的25亿港元收入目标应可达到。
                                        (联合早报,2003.10.30)

        (以上信息均采自公开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3年第78期(总第418期)                                2003年10月3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