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龃龉重显昨日魅影

2003-07-25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53期(总第393期)  2003年7月25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中美贸易龃龉重显昨日魅影
    预算赤字创纪录水平,制造业工作岗位迅速向海外流失,美国议员将这一切归罪于一个亚洲国家。听起来像是里根时代的事情,但这确实是美国经济现状的表述,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政府官员突然指责亚洲是造成美国制造商失去竞争力的罪魁祸首。唯一不同的是,80年代受到指责的是日本,而今天是中国。
    《华尔街日报》报道,很多经济学家和制造商都认为,对中国汇率制度所发泄的种种不满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某种贸易纠纷,这有点类似当年日本的情形。Wachovia  Securities全球经济学家杰伊·布赖森(Jay  Bryson)说,“如今的情况与当年非常相似,80年代,所有的政治压力和关注焦点都集中在日本身上,当时的美国弥漫着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其结果是,日本同意对汽车和录影机等产品的出口加以“自愿”限制,并经过一场恶斗之后于1995年签署日美汽车贸易协定,但这项旨在推动日本向外国竞争对手开发市场的协定最终未能取得成效。而与此同时日本汽车制造商却不断蚕食着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的美国市场份额,所以时而会听到要求重新签署贸易协议的呼声。
    美国制造商吃了中国的亏,现在这也引发了类似的情绪,尤其是一些议员指出国会中也有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的迹象。“我认为在中国身上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虽然不一定是在短期内”,布赖森说。他还认为,由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存在,中国汇率制度产生的争议未必会像日本当年那样,让双方达成某种形式的贸易协议。
    然而,布赖森等人指出,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竞争优势是不公平的,这种不满情绪不断增长有可能会恶化贸易关系,并最终促使中国对钉住汇率制度做出一定的调整。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目前在朝鲜问题上正需要中国的合作,在这个时候它不愿意明目张胆地向中国施压。布赖森说,但如果朝鲜危机解决了,美国政府就会太顾忌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他说,“我们认为,重估人民币只是时间的问题,而非是否会的问题”。
    中国汇率制度的问题在最近几月成为了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其席卷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格林斯潘和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在内的美国政府高层官员都出面表示,中国必须在适当时候对汇率管制做出调整。欧美各国议员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他们呼吁北京至少要重估人民币的汇率,称中国不能再继续利用疲软汇率来争夺世界市场。
    其实,北京成为世界焦点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最近几个季度,很多工业化国家只是勉强实现了1-2%的增长率,而中国经济尽管遭受了非典型肺炎(SARS)影响上半年依然增长了8.2%。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期大幅增长34.3%,达到303亿美元;贸易顺差扩大至45亿美元,而多半是以美国的贸易逆差为代价的。
    在世界经济表现普遍强差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简直是鹤立鸡群。批评人士将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归结为是人民币钉住美元,也就是说,钉住美元的人民币随着美元的贬值而贬值,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个与80年代日本的情况很相似的地方是,中国的产品种类更加广泛,加工程度更加精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很多美国制造商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美国企业突然开始叫嚣反对。而几年前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占领的市场大都是美国公司迅速撤出的行业,如玩具、皮具、鞋类或服饰。但现在中国已经日益深入到美国制造商也试图竞争的领域,如高端塑料制品或工具,还有模具行业等。
    美国公司的怨言越来越多。Falcon  Plastics总裁杰伊·本德尔(Jay  Bender)在最近一个国会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我能以25000美元为从前的客户定做模具,这已经是个非常优惠的价格了,但他们在中国却能以3000美元以下的价格就买到一个类似的模具......这些数字说明有些事情并不合理,出了差错。”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M)有关人士坚定认为,美国公司在中国身上吃的亏将毫不逊色于80年代日本给美国的教训。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国际经济事务副总裁弗兰克·瓦戈(Frank  Vargo)说。“毫无疑问,这还只是个开头,日本当时着重发展的是钢铁、汽车和电子产品,但中国对每个领域都在虎视眈眈。”他强调说,全国制造商协会并不想突然死亡的疗法,更多的是希望中国能有计划地采取措施,逐步改革其外汇制度。    
                                                                  (WSJ,2003.07.25)

                                        国际经济

    Fed理事:美利率可能降至零
    面对通货紧缩威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内部出现“必要时将利率降至零”的声音,新一波的美元走贬风潮因此蓄势待发!  
        素有“通货紧缩监察人”之称的Fed理事伯南克(Ben  Bernanke)7月23日在加州大学演讲时发表了这一惊动国际汇市的谈话,他表示,为防止通货紧缩危及经济复苏,美国央行应有将利率一路降至零的准备。
    担任理事不到一年的伯南克说:“如经证明有必要再对经济提供所需支撑,我们应该有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的决心!”伯南克还表示,现今物价下滑的风险高于通胀,Fed后续降息的可能性高于升息,因此货币宽松似乎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伯南克同时指出:“防止物价进一步下滑应是Fed决策官员的首要考率,我希望我们的共识是通胀率若大幅下滑,将阻碍经济复苏;尽管通货紧缩可能性极低,一旦爆发,将严重危害经济。”
    伯南克的话引发市场对Fed可能调降利率至零的预期心理以及对美国经济的忧虑,美元汇价应声下跌,7月23日的纽约汇市美元对欧元跌破1.14美元关卡,单日重挫1%,24日欧美汇市美元依旧疲软,在一欧元兑1.147-48美元的两周低档,一度跌破1.15美元。  
                                                                (台湾工商时报,2003.07.25)
    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孰优孰劣?
    《华尔街日报》7月24日发表文章说:中国被海外看作经济上的成功和主要竞争威胁。中国的出口力量不仅帮助数千万人脱贫,也令世界各地制造商和工厂工人害怕。但中国和印度的两个学者却认为印度更有前途,这种预言也许落空,但它却引起人们关注中国经济中的问题和印度的潜力。  
    印度尽管电话中心、软件行业和制药工厂给人印象深刻,但被看作较小成功的经济和较小的威胁。中国人有秩序、纪律、现代化通讯和道路,较少贫困人口和快速增长。印度有民主、混乱、糟糕的通讯和道路、更多贫困人口和较低的增长。  
    但现在有两个学者说前途属于印度。他们是中国出生的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科学家黄亚生(音译)和印度出生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堪纳(Tarun  Khanna)。  
    中国的成功和全球声誉是因为外商在工厂、建筑和机器上的巨大投资。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印度的十倍。中国成功的部份原因在于越来越多、富有的海外华人。中国也欢迎外国公司,部份避免创造自己的资本家阶层。哈佛大学的印度学者堪纳说,中国绕开自己的企业家,把自己卖给跨国公司。但那种情况正在变化。  
    堪纳和黄亚生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很难发现一个中国企业具有全球经营规模、在海外销售自己的产品。  
    《华尔街日报》说,印度在一个时期避开外国投资,即使改变心意之后也没有吸引太多投资。但印度有中国没有的东西:能同欧美最好公司竞争的印度公司,例如生产软件的信息系统技术(Infosys  Technologies)和瑞地实验室(Dr.  Reddy's  Laboratories)等制药公司。印度缺乏现代经济的物质硬件,但它比中国有更多现代经济的软件——法庭、金融制度等。  
    他们的底线是,同中国效率低下的银行和金融市场相比,印度的本土企业家有长期优势。
    至于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问题,华尔街日报说,简短概括区别这么大的两个国家不可能准确。中国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印度1991年采取新经济战略,两个国家的任何对比也不能否定他们实施新经济战略以来的取得进步的现实。  
    问题归结到一点:印度能否在今后20年缩小同中国的差距,促使更多人富裕,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竞争者?堪纳和黄亚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其它观察家都持怀疑态度。  
    布鲁金斯学院的达斯古波塔(Sunil  Dasgupta)说,他们说中国走错路的提法是错误的。中国已经比印度富裕,印度今后20年是要追赶。但斯坦普公司跟踪印度和中国的姆克基(Joydeep  Mukherji)认为他们的说法有一定道理。采用数字分析法,他发现中国奇迹没有媒体报导的那么辉煌。减去官方统计数字的夸大部份,中国过去十多年的增长可能平均每年7%,而印度增长率为6%。但中国储蓄率高达40%,加上外资都被投入经济发展;印度储蓄率只有24%,外资也比较少。  
    因此,按照一个企业的做法就是中国投入40美元每年挣七美元,而印度投入24美元挣6美元。姆克基说,中国很多钱都浪费了,尤其是中国政府的投资。对于这么大、储蓄率这么高的国家来说,中国不寻常地依靠外国投资。这是它成功的关键,也说明国内投资多么差。中国银行的一半贷款将永远收不回来,中国人的许多储蓄都被浪费了。  
    印度资金利用的更好。印度银行的坏账比中国低一半。姆克基认为,只要印度能温和提高储蓄率和外资,就能很快加速增长。  
    但那种假设经常进入印度人的谈话中,也是个重要的条件。堪纳和黄亚生的预测可能被证明很差劲。但他们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持久性提出明智的怀疑,引起人们对印度增长潜力和竞争力的关注。
                                                                (凤凰网,2003.07.25)
    亚洲认为人民币升值宜谨慎从事  
    路透社报道,对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西方决策者来说,中国显然应该允许人民币升值,以减缓外资涌入的势头,是无庸置疑的事情。可是从亚洲国家的角度来看,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当然,日本和韩国已经发出呼吁,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而且几年来中国自己也一直在说,它终会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但也有人担忧,如果随便乱动人民币汇率,可能会使亚洲成长的主要发动机减速。何况,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让人难以信任。所以,北京的立场得到了亚洲地区的大力支持。北京主张,在条件具备以前,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采取行动。
    美国智库Pacific  Forum  CSIS的一位人士表示,“催促中国重估汇率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举动。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没有准备好接受浮动汇率,甚至扩大浮动范围。”亚洲开发银行驻马尼拉的Pradumna  Rana认为,“如果重估人民币汇率,则中国将面临通缩风险,而所有的亚洲国家都不愿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许多分析师预期,中国要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采取一切手段来阻止人民币升值,如促使资本流出和降低出口退税率。一位亚洲经济政策顾问表示,“目前他们非常不愿意升值,因为他们必须使经济保持快速成长,以降低失业率和保持社会稳定。”“他们为什么要在意美国的看法呢?我想象不到美国能施加什么压力,足以让中国改变政策。”。
    外部决策者们心理清楚,在给亚洲提供建议时必须极为小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处理手法,引起亚洲对它的不信任感,而主导IMF的西方政府也遭到怀疑。亚洲批评者表示,IMF在上次金融危机期间制订的政策没必要那么严厉,它满足了西方的利益,却使数百万亚洲人陷于贫困。
    美国不断施加政治与外交压力,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美国银行的外汇分析师Frank  Gong表示,“我怀疑中国是否会向这些压力低头。”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分析师谢国忠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现在就屈从于国际压力,对人民币汇率放任自流,则将来美国官员发表的每句评论都可能影响人民币走势。“他们将彻底失去行动自由。”谢国忠表示。“所以中国不要在压力下行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当它行动时,一定是中国已经可以控制局势了。”
                                                                                    (Reuters,2003.07.20)

                                      国内与港台经济

    CPI上升将促使中国调高贷款利率  
    据道琼斯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警告说,人民币的贷款利率最早可能在2004年4月份开始上升,因为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正日趋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召表示,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导致通胀压力增加的部分原因,而出口退税的减少降低了政府的预算赤字,也许会缓解通胀压力。
    王召对道琼斯通讯社表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累积增长率超过1%,政府就有可能提高贷款利率。他表示,除非现有的财政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否则贷款利率的上调将可能在明年4到5月份进行,因为届时通胀压力将会显现。
    中国从1996年5月份以来就不断下调利率以帮助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上次降低贷款利率是在2002年2月份,降至5.31%。在今年低利率的经济环境中,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率都出现了大幅的上升。6月份的M2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上升了近21%,远高于2003年18%的增长目标。而中国央行早已推出了有关规定以防止通胀性地产泡沫的形成。
    在经历了约5年多的价格下跌之后,中国通货膨胀的苗头开始在今年重新显露。2003年上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了0.6%,而2002年同期则是下跌0.8%。尽管今年第二季度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中国的经济在今年上半年依然实现了8.2%的增长率,并且有望超出全年经济增长7%的官方预定目标。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自1998年以来所采取的支出性政策,即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利用预算赤字来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
    中国用来衡量资本支出的主要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增至近人民币2万亿元,其中约有四分之三被用在了国有部门。如此高的国家支出水平将中国的预算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5年前的不到1%推升至3%以上,而且似乎并没有迹象显示政府愿意脱离对赤字政策的依赖。
    王召表示,随着通货膨胀的再度显现,要求政府收缩开支的压力正在加大。
    要节省支出,一个可能的目标将在出口退税方面。1997至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各个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为了保持贸易上的竞争力,中国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而现在,国际社会指责中国低估了人民币的价值,所以对一些同中国的低成本出口进行竞争的国家来说,出口退税无疑更增添了他们的不满。
    王召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呼吁对目前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因为中国的预算赤字已经突破了占GDP  3%的警戒线。他个人认为,针对出口商的退税比例应该从目前的15%下降至13%,以削减预算赤字。
    尽管目前为了要消除SARS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维持出口退税比率的压力依然存在,但王召相信,政府将会采纳削减出口退税的建议。他表示,中国财政部和全国人大的金融工作委员会都同意出口退税的比例应该下调。他还表示,他预计新的退税率将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DJ,2003.07.22)
    IMF不支持压中国升值人民币
    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首席经济专家罗格夫表示,IMF不会支持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因此举恐导致其它国家面临风险。他同时认为,美元缓步走贬“是非常正常的趋势”,有助纾缓美国经常帐赤字居高不下的压力。
    罗格夫在华盛顿出席讨论美元和世界经济会议上说:“重估人民币汇价的声浪浮出台面,但我们不以为然。”
    罗格夫表示,IMF  的政策是支持中国政府长期逐步让汇率更有弹性的目标,“放手让货币升值是一国几乎从不允许发生的,因为没有升值底线。”他还说:“当你的货币升值之际,你买进外汇储备,你可以无限制印本国钞票,没有任何底线。”
                                                                                  (中央社,2003.07.23)
    台湾宣布开放台商回台上市
    继日前取消外国专业投资机构(QFII)投资台股的限制后,台湾当局将于近期正式宣布开放海外台商回台上市,并搭配相关配套与诱因,全面吸引海外台商回台设立营运总部。预估在大陆数万家台商企业将率先受惠。  
    消息指出,执政党为了振兴经济,并鼓励资金回流,政府未来将有一连串股市利多方案,而“开放台商回台上市”,更被执政党视为最具关键性的“胜选王牌”。除了开放大陆台商回台上市外,主管机关也将准许公开发行公司“将现金增资的一定金额投资在大陆地区”,对吸引大陆台商回台上市,将有绝对的吸引力。  
    以现行规定为例,公开发行公司投资大陆资金以净值40%,或是8000万元为上限。若有后续资金投入大陆地区,该公司均不得在台湾证交所办理现金增资。在当局宣布开放台商回台上市后,这项规定也将松绑,以便整套机制更加完备。  
    虽然开放台商企业回台上市,对象并不局限于大陆地区的台商,举凡在世界各国投资设厂的企业,都是这项利多政策争取的对象,但仍以大陆地区的台商最能享受到这项利多政策的好处。  
    根据主管机关的调查,单是东莞地区,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台资企业,就有上百家之多,但由于筹资困难,赚得的利润全都留在海外,鲜少汇回台湾。若能搭配“连结税制”、“营运总部”等配套,鼓励台商回台上市募集资金,资金将自动回留台湾,对健全国内资本与金融市场,提升台商企业投资全球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官员透露,为让这项利多方案尽早上路,不受泛政治化的影响,希望尽可能在不修法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同时也将考虑以“营运总部”的模式,鼓励海外台商设置产业控股公司,以便顺利在台上市。
                                                            (台湾中国时报,2003.07.22)


    (以上信息均采自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3年第53期(总第393期)    2003年7月25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jjstsg@economic.cass.net.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