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争论能否划上休止符?

2003-07-22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52期(总第392期)    2003年7月22日(星期二)

                                    经济热点透视

    人民币升值争论能否划上休止符?

    截至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至3465亿美元,大幅高于2002年底的286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收窄至45亿美元,而实际利用外资较上年同期激增近35%,达303亿美元。这两个因素,加上近期美元兑欧元走低的影响,导致要求中国实施汇率改革的国际舆论甚嚣尘上。《中国经济时报》在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以《人民币升值争论暂画休止符》为题,认为今年之内人民币升值问题将暂时划上休止符。但事实上,这个休止符却并不那么好划。近来,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议论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且就连很少议论别国货币政策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加入了呼吁人民币升值的战团。

    美国公开讨论人民币汇率

    格林斯潘连续两天评论人民币汇率
    据2003年07月16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格林斯潘7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回答何种汇率水平最适合中国的问题时顾左右而言他,将话题引向了中国固定汇率体系的病症之一: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长,而中国官员们对这个问题的担忧也日益加深。
    格林斯潘表示,中国的美元储备急速上升,从长期的角度讲正造成货币供应量的显著增长,这将是他们不得不设法解决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中国基准M2货币供应量急剧增长,呈现出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讲到一种典型情况: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信贷扩张,同时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
    然而在中国,政府对外汇体系的严格控制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货币供应量指标则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最近几个月来货币供应量20%以上的增幅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大量美元涌入中国造成的,因为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外币必须与中国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既然有更多的外币进入中国,那么就要印制更多的人民币。
    实际上,美元进款的余额持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601亿美元,至3465亿美元。这一增长规模相当于2002年全年增长规模的81%。2002年中国向美国的净出口额以及吸引外资额度均位居全球首位。
    正如格林斯潘所暗示的那样,中国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同时确保投资决策是明智的。格林斯潘并非第一个提出上述观点的外部观察人士。今年早些时候,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也曾指出,对这种情况应予以关注。
    有一种方法可以放缓M2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即改变外汇政策。许多经济学家最近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不过他们大多与发达国家的制造商有些瓜葛。他们指出,人民币升值将使得在华投资成本上升,同时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最终将降低美元的流入以及对人民币的需求。
    当被问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时,以不愿公开谈论美元汇率问题而著称的格林斯潘谈到了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问题。自1994年贬值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8.3元左右的狭窄空间内。
    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得·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认为,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带有相当大的风险,这是一个“危险的坏主意”,因为这可能会使中国堕入曾困扰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状况之中。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管理部门也谈到了同一个话题,他们似乎有意表明,能够在不触及汇率问题的前提下解决货币供应量的问题。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警告称,如果不加以控制,货币供应量问题将导致中国经济的失衡。但据数家报纸报导,吴晓灵在向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汇报了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之后,对必须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货币供应量问题的说法进行了驳斥。她指出,事实恰恰相反,因为允许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随意扩张的做法无益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重申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必要性。周小川表示,中国将允许市场力量在利率问题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表明,亟待解决的是信贷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问题,而不是汇率问题。尽管这位中国央行行长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他的言下之意显然是说,通货膨胀的信号现在在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上反映出来——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负债较高的国家里——这表明应该采取信贷紧缩的举措,具体的作法有可能是上调利率。
    自6月初以来,中国国债市场一直在担忧政府可能需要紧缩信贷,国债销售有望在2003年连续第六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同时中国央行开始改变政策取向,改变在今年早些时候伊拉克战争及非典型肺炎(SARS)爆发期间采取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市场认为中国央行设定的18%的2003年M2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是现实的,同时预计央行将继续执行每周进行的票据拍卖计划以回笼银行系统内的资金。
    除了变动汇率以外,中国金融当局还有一种可以控制信贷的手段可供选择,那就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不过,《证券时报》7月16日引用未具名的政府官员的话报导,中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State  Council)很快将采取抑制信贷的举措,该举措将直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目前中国的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使用信用卡和银行贷款等信贷工具。上述报导含糊地指出,国务院可能会对住房,汽车和钢铁行业的投资规则进行调整。

    7月16日,格林斯潘再次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谈话。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格林斯潘在回答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询问中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他表示,从经济观点来看,如果全球的现存成本结构维持现状的话,则日益增多的迹象表明这种情况即将发生。格林斯潘指出,中国监管当局不能无限期地增持巨额美元资产,因为这将导致其货币系统无法良好运行。格林斯潘表示,问题在于公开讨论对该问题的推进是否大于私下讨论。
    7月17日的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格林斯潘的此番评论,加大了美国政府决策者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政策的担忧之声。中国一直坚持人民币对美元固定的汇率政策。美联储主席的这番话显示,美国政府决策层公开探讨人民币的浮动问题的意愿日益加强。尽管他们一般避免就此议题直接向中国施压,认为那样做可能适得其反,但是美国官员已对中国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表示了支持。格林斯潘先生说,他理解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制度产生的理由。尽管中国国内制度缺乏灵活性,但是这种汇率机制使得中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体系。然而,他说这种情况将难以持续下去。

    在格林斯潘连续两天从侧面评论中国的汇率制度后,基准1年期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NDF)升水在7月17日早间上涨至接近纪录高点的水平。新加坡外汇市场1年期人民币兑美元NDF升水报价一度涨至1835,接近6月初触及的1900。到午盘时收窄至1750,这个指标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将在12个月后从目前的1美元兑人民币8.2770元涨至1美元兑人民币8.102元左右。

    美参议员要求政府对人民币采取行动
    据《联合早报》7月19日报道,美国四名参议员指责中国为了确保在对外贸易方面保持优势,刻意贬低人民币汇率,并且呼吁美国政府“采取适当的行动”。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尼可尔斯在回应他们的来函时表示,美国支持中国政府采取更灵活的外汇制度。他说,四位参议员在信中表示关心中国的货币问题,过去中国曾暗示希望采取更灵活的措施,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支持。
    据法新社报道,四位参议员指出,人民币的币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美国制造商为此而不能在境内或境外保持竞争力。一名参议员说:“关注时事的人士应该注意到,美国制造业的亏损有上升的趋势,很明显的,中国进口正对美国制造业赶尽杀绝。”
    他们在写给美国政府的信中表示,自1994年贬值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一直维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8.3元左右的狭窄区间波动,而中国自1994年以来发展迅速,目前的汇率不足以反映人民币的真正价值。此外,他们也在信中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定下的规定,禁止任何国家为了保持竞争力的优势而操纵货币。截至今年5月,美国对中国的年贸易逆差高达1100亿美元,达到美国总贸易差额的四分之一。
    高盛最近估算,人民币的固定币值过低,比真正价格低15%。有些市场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美国旧金山富国(Wells  Fargo)的首席经济师说:“在中国贸易盈余逐渐上涨之下,来自国际各国要求重估人民币的压力日益强化,但是北京仍坚持要保持对外贸易的优势,以对抗通货紧缩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在近年来快速地累计储备金,达到目前的3200亿美元,显示人民币确实被高估。

    7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对格林斯潘的讲话作出回应,指出中国的外汇制度适合当前的经济状况。孔泉称,从近期的贸易状况看,中国汇率水平处于平衡状态。他指出,中国2003年头3个月的贸易状况均为逆差,从4月份起才转为小额顺差。孔泉称,今年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主要是资金净流入所致。

    海外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应稳定

    麦金农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最近,《中国证券报》发表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的观点,他认为,任何支持人民币升值的观点都是危险的坏建议。
    麦金农曾反复声称,中国太过接近通货紧缩,因而不能冒改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风险,这种改变将会使人民币升值。他说汇率本身并不重要,但人民币绝对严格的汇率政策应该保持。麦金农认为,中国今天已经介于通货紧缩的边缘,虽然2003年消费价格指数有望出现0.1%的上扬,但人民币的任何升值都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之中。如果对人民币升值坐视不管,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会推动人民币的进一步走强。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将陷入与日本经济相同的困境中,而货币政策届时将对此束手无策。
    麦金农说,中国与工业化国家的竞争以及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外界呼吁重估人民币币值的幕后原因。他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应允许人民币升值,但这是一个危险的坏建议。他在6月份发表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曾称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支持人民币走强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指出,中国自1994年来实行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绝不能允许这一中心汇率更有“弹性”从而破坏其可靠性,采用弹性汇率绝非可取之举。在当前形势下,让人民币浮动会导致它反复升值。假如中国不设法稳定汇率,人民币就会没有明确限制地上扬,继而可能在国内造成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他同时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反映了中国的盈余储蓄,是一种“合时宜”的表现。

    罗奇认为要求人民币调整汇率是严重的错误
    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在7月  18日的香港《南华早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持续疲软的全球经济现在转向一个危险的领域——玩指责把戏。世界舆论越来越团结一致地向中国大陆施加压力,要求它调整人民币汇率。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全世界彻头彻尾地曲解了中国。
    对中国的指责大概是这样的:工业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目前几乎只有1.5%,而中国经济犹如鹤立鸡群——截至6月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6.9%,出口额上升了32.6%。在一片萧条的世界上,中国却在扩大市场份额。
    人们普遍声称,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的货币挂钩政策。由于跟美元挂钩,人民币因美元最近贬值而竞争力大增。如果我没说错的话,大多数人认为,假如美元进一步大幅下跌——或许在今后一两年内下跌20%——那么,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就会愈发强劲。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市汇率以缓解全球紧张局势。
    我上周造访了中国,每次跟人会谈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中国人对国际舆论十分敏感,对世界各国的这种情绪深感担忧。虽然中国官员依然毫不动摇地坚持货币挂钩,但他们一再问及我对这个棘手问题有何见解。我主张他们保持人民币政策不变,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亦即最重要的是,围绕所谓的中国出口威胁存在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全世界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刚刚兴起的中国公司正在无所顾忌地大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其实,中国的出口动力更多地来自西方跨国公司有意识的外购策略,而不是中国本地公司的迅速发展。事实上,中国日益强大的出口机器上到处都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留下的印迹。
    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情况一直如此。从1994年到今年年中,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两倍,从1210亿美元上升到3654亿美元。而“外企”——全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中国与工业国家公司合伙开办的合资企业——在这个累计增长额中占了整整65%。
    这恐怕不能证明中国在从其它国家手里抢夺市场份额。不如说,这是工业国家的高成本生产商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副产品。去年,中国引进了527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世界上吸纳这种投资最多的国家。这种资金流动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成本较高的工业世界断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它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外购平台。打破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将使全球化新型生产模式所必需的供应链遭到破坏。它将给带头前往中国采购的日本、美国和欧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工业世界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改变货币政策其实适得其反,只会将它自己的努力成果化为乌有。中国威胁论彻底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中国出口机器的力量更多地来自“我们”而非“他们”。
    主张中国维持货币挂钩政策的第二个论据是该国竞争力的性质。与流行看法恰恰相反,一国不是靠货币低值来竞争的,它主要靠的是劳动力成本、技术、质量控制、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的人力资本以及改革的热情和决心。我认为,假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10%——我不希望、也不主张这样做——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损失将微乎其微。
    第三,必须强调的是,其实最终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一再重申,它在长远内肯定会开放资本账户并让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与此同时,中国非常清楚,在实现这些目标之前先要在改革方面有所作为。资本市场的改革是这样,清理银行坏账也是这样。中国在这两方面已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除非金融改革取得更大进展,否则人民币自由浮动既不成熟又充满风险。焦躁不安的世界在向中国施加压力时应当记住,这正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我担心,中国现在承受的压力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即:工业世界的富裕国家不愿为自身缺陷承担责任,于是把中国当作它们复苏乏力的替罪羊。这在日本尤为突出,该国是过去一年来抨击中国的急先锋。日本高级官员屡次指责中国出口通货紧缩和“挖空”日本劳动力市场。这真是再离谱不过了。成本低、质量高的中国舶来品大大增强了困难重重的日本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出口机器带给全世界的好处。
    此外,在刚刚实现了工业化的中国“经济特区”,我常常惊讶地发现日本公司几乎无处不在。日本公司并不是被迫把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的。这是竞争力不强、成本较高的日本生产商为了在日益开放的全球经济中立足而采取的合理策略。
    美国近来对中国的抨击也让我感到担忧。许多人指出,美国现在最大的贸易逆差就是对华贸易逆差——去年是1030亿美元,今年将超过这个数字。好也罢,坏也罢,对于储蓄额很低的美国经济来说,贸易逆差应当不足为奇。美国越来越需要引进外国盈余的储蓄来为它的经济发展融资,惟一的办法就是维持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贸易逆差。
    我仍然认为,中国是21世纪世界上经济状况最出色的国家。它的崛起不仅有益于占全世界人口20%的中国人,也会有益于该国以外的我们这80%的人口。经济不景气时期总是会产生替罪羊,在全球经济日益运转不良的当今形势下,中国可能会成为替罪羊。心胸越来越狭窄的世界该照照镜子,结束这场指责把戏了。

    国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

    人行研究人员建议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应该顶住外界要求其全面放开资本帐户的压力,但可以考虑放宽人民币汇率的交易区间。
    该报告称,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顺差都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也为人民币带来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6月底,外汇储备总额为3,465亿美元,较去年底增加601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经常项目已经放开,但资本项目完全放开的条件尚不具备。在此背景下,应坚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扩大汇率浮动范围,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报告建议,在放宽汇率浮动范围的同时,中国应该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包括鼓励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放宽对旅游等方面外汇汇兑的限制。此外,中国应该鼓励更多有实力的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减轻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被动购汇的压力。

    吴敬琏谈人民币汇率
    据《大公报》报道,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观点是:不要单纯研究升值,还是保值,要研究机制。他主张回到94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上来。
    吴敬琏说,目前就人民币汇率有三种观点:要动、不要动,以及研究机制。吴敬琏明确表示,倾向于第三种。他说,上届的货币委员会多次提到要回到94年有管理的浮动利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向世界各国承担了一个义务:用央行干预,保持不动。“这种顾大局,对于国家来说其实没什么好处可言。94年的浮动利率实际上就不能动了。”而目前的情况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人民币不是面临贬值压力,而是面临升值压力。吴敬琏认为,如果目前货币委员会决定放开(干预),升值的压力就会很大了。但他同时强调,频繁干预是不合适的。“我主张浮动到一定的幅度以后再干预。”吴敬琏还说,如果干预,还是应该让人民币浮动的范围大一点,不要一浮动就去干预。“我不赞成一点不能动。一点不能动,机制就是有问题了,就是固定汇率了,就不是浮动汇率了。”

    魏加宁指出要求人民币升值是炒作
    据《大公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指出,当前人民币升值绝无可能——他认为央行对此宜采取更加明朗和坚决的态度,捍卫国家的货币主权,平息种种炒作之声。
    他指出,当前的“人民币应升值”的言论“非常伤害广大中国人民的感情”。他说,在中国人民饱受“非典”冲击,国内需求严重受挫,就业压力增大的困难时刻,如果让人民币升值或哪怕是小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而言,无疑都是雪上加霜。
    对比当初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防止危机继续蔓延,防止其它国家经济雪上加霜,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冒着极大的风险,做出“超国力”的努力,始终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魏加宁说,当前试图加压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伤害。
    魏加宁分析,目前海外有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价值回归;二是一些国家经济不景,便将其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责任归罪于人民币汇率制度,从而嫁祸于中国;三是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意图通过炒作人民币进行投机获利。
    据此,魏加宁认为,目前海外热炒所谓人民币应当升值的言论,在相当大程度上有出自媒体和金融机构的“炒作”之嫌。他指出,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国际会议上已经明确表态,表明中国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坚定决心,因此,任何金融机构或企业都应当放弃炒作,断绝通过炒作人民币来投机获利的念头,否则将会像亚洲金融危机时炒作港币一样遭受惨重损失。
                                                                            (完)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3年第52期(总第392期)        2003年7月22日(星期二)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  jjstsg@economic.cass.net.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