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2003-04-15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26期(总第366期)    2003年4月15日(星期二)

                                      权威经济视点

经济走势:迅速升温    喜中有忧
政策选择:适度微调    有扩有控

    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刘树成

    一、对一季度经济走势的三种看法及相应的三种政策选择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近些年来少有的新景象,经济增长出乎意料地迅速升温。预计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左右。对于经济增长的迅速升温,怎样估价,要不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及相应的三种政策选择建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当前经济尚未过热,可采取“加大油门”的放松性政策,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二种意见认为,当前的增长是超常的,经济已经过热,应采取“踩刹车”的紧缩性政策。
    第三种意见认为,只是局部过热或有过热苗头,应采取“既不加大油门、又不踩刹车”的中性政策。
    笔者认为,一季度经济走势迅速升温,喜中有忧,应采取第四种选择,即在稳定已有的基本政策下,采取“结构性适度微调、有扩有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更好地保持整个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结构性适度微调、有扩有控
    所谓“结构性适度微调、有扩有控”,包括四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从投资与消费这两大国内需求的总结构来看,要有扩有控。
    总的说来,一季度经济的高增长是过去五年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累积效果的显现。具体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迅速升温,其传导过程是:1.房地产、汽车、电子信息这三大类消费品的需求旺盛;2.由这些旺盛的消费需求为主,带动了投资需求的增长;3.由投资高增长带动了钢材、建材、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生产的高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由消费需求向投资需求传导的过程中,带动效应被放大了。具体说,在三个环节上有放大。一是地方上的盲目扩张冲动,有些地方出现超现实能力的造镇运动和城市建设,放大了房地产需求。二是现在贷款利率较低,贷款获得比原来容易,放大了需求对投资的拉动。三是民间投资起来后,其市场行为也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从总体上说,消费需求仍是总体不足,虽然有房地产、汽车、电子信息三大类消费品需求的旺盛增长,但这只是新的群体性消费出现的作用,是经过前一段时间购买力的积累才形成的,并不是20世纪80年代那种有广泛购买力的排浪式消费的表现。目前的这些需求还只是少数群体的,尚未形成更广泛的购买力量,特别是在广大城镇中低收入者和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现在所形成的这股消费力量对经济的拉动虽然一时较高,但还难以持久支撑。因此,从投资与消费这两大国内需求的总结构来看,要有扩有控。对有过热苗头的那些投资需求,需要适度微调控制,而对消费需求,仍需扩大。
    第二,从投资内部结构看,也要有扩有控。
    诸如各地的形象工程、高档住宅、圈地造镇等投资应适度微调控制,而对于那些产品有市场、能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投资应受到政策的推动。
    第三,从消费内部结构看,要有扩有控。
    对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各种会议等消费要严加控制,继续贯彻增收节支的原则。而对于农民、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还要努力扩大,这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第四,从地区结构看,亦要有扩有控。
    要考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过热苗头的地方要控,而西部和老工业基地要继续扩大投资。
    三、有扩有控的总效果
    通过结构性适度微调、有扩有控的宏观调控,争取使全年经济增长率提升到8%-9%区间,这也是正常增长区间。其原因有三:1.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略有了正上涨,其增长刚刚由负转正,物价上升还有一定的可承受空间。2.  近几年7%-8%的经济增长率还低于潜在增长率,供给面有支撑能力。3.  我国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也要求我们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以扩大就业岗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内外均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冷静观察,紧密跟踪。比如国际上的战争因素、石油价格等问题,以及目前非典型性肺炎等突发因素对经济的影响,都还需要给予重视。
                                                                  (2003年4月13日)

    数据链接
    今年1季度全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4月9日发布2003年第一季度工业统计数字: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其中3月当月增加值3134亿元,同比增长16.9%),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加快6.3个百分点。
    一季度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各经济类型企业全面快速增长。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4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集体企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429亿元,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209亿元,增长20%。各经济类型企业均呈现出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重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受扩大内需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重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一季度,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3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021亿元,增长14.1%,重工业快于轻工业5.1个百分点。
    三、六大行业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一季度,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对生产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前6个行业依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工业。这6个行业合计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拉动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从上述行业的主要产品生产看,光通信设备、移动电话机、电子计算机、微机、显示器等电子通信产品生产增长都在40%以上。汽车仍然是当前工业生产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一季度汽车产量10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4%,其中轿车生产39.9万辆,同比增长1.2倍。钢和成品钢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8.1%和16.6%。此外,多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以及通用设备、工程机械等生产也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的势头。
    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继续明显提升。一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146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5个百分点。出口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继续增强。据测算,全部工业增长中,出口的贡献率为20.7%,拉动增长约3.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从主要出口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2.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4%,纺织业增长21.8%,服装鞋帽业增长17.6%。
    五、工业产品销售率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73%,比上年同期提高0.09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平稳  
    国家统计局4月7日消息: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尽管总体经济走势良好,但由于伊拉克战争等因素在一定层面影响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3月份,综合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评价和经济前景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7.6点,较2月份的相应指数回落0.2点。
    1月份,受2002年中国经济上乘表现的鼓舞,消费者信心指数步入回升路径,预期指数在12月份97.6点的基础上上扬0.4点,达98点。受预期指数上升的牵引,信心指数也上升到97.7点。
    2月份,对两会的预期,以及春节因素的影响,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再次小幅攀升,分别达到98.1点和97.6点。受此牵引,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高点,97.8点。
    进入3月份后,伊拉克战争等事件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受此影响,高达78%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很不稳定,外部经济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成长中最不确定性的因素。受此影响,3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较2月份下落0.4点,回到97.7点,信心指数则因之下滑0.2点。
    不过,尽管如此仍有高达62%的消费者对总体经济的表现表示“很满意”或“基本满意”,有超过五成的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在未来十二个月的表现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明显提升  
    国家统计局4月4日公布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5,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9和13.0点,继续保持近年最好水平,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走势信心继续增强,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持续乐观。
    一、各行业企业家信心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4.3、126.3、123.5、147.8、129.3、123.2、136.3、130.3,与上季度相比,分别提高6.9、8.2、6.1、4.4、10.7、5.1、0.3、3.8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除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略有下降外,其他行业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二、国有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继续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7.0,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9和12.3点。与上季度相比,除集体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略有下降外,其他各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均有提高,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信心指数超过140,比上季度分别提高9.7和5.3点。
    三、不同规模企业的企业家信心均有提高。大、中、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51.3、123.1和113.8,分别比上季度提高8.8、6.8和4.6点;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3.2、8.1和5.2点。
    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信心为近年同期最好水平。一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08.2,虽比上季度有所下降,但比上年同期提高6.5点,且为近几年同期最好水平。
    从调查结果看,企业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走势充满信心,预计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左右,高于一季度。

    2003年1-3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商务部4月14日消息: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3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624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6.61%;合同外资金额229.82亿美元,同比增长59.5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0.86亿美元,同比增长56.72%。截止到2003年3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2820个,合同外资金额8510.4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10.52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变化显著
    人民银行网站4月14日公布:2003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表明: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季度金融运行出现显著变化: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货币资金供应充足有余;各项存款增长迅猛,企业资金较为充裕;各项贷款大量增加,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增加较多,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货币资金供应充足有余
    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1.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7.1万亿元  ,同比增长20.1%,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0.1%。1-3月累计净回笼现金172亿元,同比多回笼27亿元。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物价增长幅度之和。总体看,当前货币资金供应充足有余。
    二、各项存款增长迅猛,企业资金较为充裕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1-3月累计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加7182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2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4.9个百分点。今年前3个月累计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744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2万亿元,同比增长25.0%,增幅比上年末提高8.7个百分点,前3个月累计增加1718亿元,同比多增加2883亿元。企业存款的快速增长表明当前企业资金状况较为充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1-3月累计增加7582亿元,同比多增2531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增加5068亿元,同比多增加1718亿元;活期储蓄存款增加2515亿元,同比多增加813亿元。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企事业单位外汇存款余额为491亿美元,同比增长1%;储蓄存款余额为901亿美元,同比增长7.4%。
    三、各项贷款增长偏快,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9.5%。一季度贷款累计增加8513亿元,同比多增加502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1-3月贷款累计增加8082亿元,同比多增加4758亿元。从贷款结构上看,短期贷款累计增加3553亿元,同比多增1547亿元。其中,工业贷款增加695亿元;农业贷款增加851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建筑业贷款增加287亿元,同比多增1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多增1761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增加1363亿元,同比多增892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965亿元,同比多增加510亿元。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一季度增加5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30亿美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前3个月累计增加24亿美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1-3月累计增加10亿美元。从一季度贷款增加的投向上看,农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较多,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四、外汇储备增加较多,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2003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60亿美元,同比增长  38.8%,增长幅度比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1-3月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296亿美元,同比多增加142亿美元。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71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论点链接
    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新轨迹  
    《中国证券报》4月8日报道,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自1998年以来出现的平稳增长态势今年有望得以延续。记者就此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刘树成。
    刘树成说,过去五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7.8%、7.1%、8%、7.3%和8%,平均增长7.6%,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波幅仅为0.9个百分点,经济走出了自一条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的增长新轨迹。值得一提的是,我国1998-2002年经济的平稳增长,是在1993年后经济向下走势中的平稳,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势低迷的影响,以及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下取得的,的确来之不易。
    他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之所以走出一条极为平稳的新轨迹,一个重要原因是:宏观调控着眼于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较快增长,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向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他预计,我国今年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仍将继续。
    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他说,在各国宏观调控的具体实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有不同的搭配。我国从1993年6月开始,果断地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面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又果断地转换宏观调控的方向,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无疑是有成效的。
    刘树成强调,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近几年来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特殊政策。这个“特定情况”,一是指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二是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也具备一定的具体条件。这些条件是:银行存款较多、物资供给充裕、物价持续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在这种大背景和具体条件下,发行国债搞建设,既可以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银行利息负担,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而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他认为,这一举措的“淡出”需要一定条件。从国际上宏观调控的理论和实践看,这些条件是:国内有效需求中,社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要有足够的增长;国外需求有足够的增长;经济增长已越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通货膨胀趋势;货币政策要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个“淡出”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
    如何拉动我国内需?刘树成说,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既要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扩大消费需求,不能忽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消费拉动是最根本的拉动。靠压低最终消费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不能持久的。

    道琼斯调查: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为8.2%
    据报道,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7位经济学家(主要为外资银行和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值为:2003年第一季度,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较上年同期增长8.2%。这相比第四季度的增幅稍有加速。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政府支出及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生产可能对今年头三个月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加速作用。但值得忧虑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高度依赖于政府支出,这可能正在导致经济的过热。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3年第26期(总第366期)    2003年4月15日(星期二)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  jjstsg@economic.cass.net.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