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海湾战争开打 世界经济前景不定

2003-03-21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19期(总第359期)  2003年3月21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第二次海湾战争开打  世界经济前景不定

    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美英等国开始了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美英军事行动的开始对全球经济走势将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在此试将有关分析综合起来供参考:

    短期:油价下落  股价回升
    在美英开战前夕,由于消息的逐渐明朗化,人们普遍预期战事会速战速决,在一种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的乐观情绪下,石油价格迅速下跌,股市连续涨升,美元也出现反弹。
    3月18日,欧佩克一篮子原油价格由头一天的每桶29.80美元下跌2.11美元,跌至27.69美元。在近3个月的时间内首次回落至欧佩克认为合理的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区间。3月20日开战后,纽约轻油4月份交货合约的价格从3月12日至今已下跌25%,跌到每桶28.61美元,是连续第6个交易日下跌,也是自从去年12月13日以来最低收盘价。
    股票市场的投资人因为希望战争会很快结束的预期而买进股票。纽约证交所3月20日的交易量约14.3亿股,比3个月平均日交易量多出6.7%。标准普尔500指数及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连续第7个交易日上扬,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875.84点;道琼斯指数收于8286.60点;双双创下自2000年7月31日至  8月8日以来最长的连续上升记录。7天来标准普尔已攀升9.4%,道琼斯指数上涨10.1%。纳斯达克指数则是在4个交易日中第3度上涨,收于1402.77点。
    美元汇价在开战前几天曾大幅上升,但在开战后由于投资人担心可能会发生恐怖攻击而回跌。

    欧佩克担心油价暴跌
    据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内部的消息人士3月19日透露,如果油价跌至欧佩克制定的每桶22.00-28.00美元的价格区间以下,欧佩克将开始讨论削减原油产量。尽管战争期间,欧佩克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使局面更为复杂,该组织的一位消息人士指出,欧佩克在面对油价下跌的时候总是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同时,科威特仍在积极努力,准备应对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较长而导致伊拉克石油供应中断带来的影响。科威特目前表示,该国已将每天的原油产量提高了40万桶,达到244万桶。但阿联酋的一位官员称,如果油价崩盘已是迫在眉睫,阿联酋及其它欧佩克成员国将不得不削减石油产量。该国石油部门的一位高级官员称,鉴于战争爆发后,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产量将提高到每天920万桶,而且有报导称将动用将5000万桶的石油储备,因而欧佩克成员将不得不迅速减少石油产量,否则市场将因严重的供大于求而陷入瘫痪。

    美林:未来30天油价最高将达46美元  
    台湾中央社报道,正在台北举办亚太科技论坛的美林证券20日表示,原油价格未来30天将在每桶35.5-46美元的区间震荡。今年以来,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已达38美元,一位美林证券总体经济策略分析师指出,未来30天之间,原油价格将不会低于35.5美元,若美伊战事拉长,油价最高将可能到达46美元的水准。不过,美林证券也表示,油价在一段时间后终将会回归到先前的水准,目前油价回挫的时间尚难预估,必须视美伊战的状况而定,美林证券预估全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将会在28美元的水准。
    而这种预测已经一部分得到了验证,据最新报道,3月21日,当巴士拉油田起火的消息传出后,立即给国际原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人们担心油田起火会对整个伊拉克的石油业造成致命的破坏,从而影响巨大石油市场。在伦敦的原油期货市场,每桶石油的价格一度上涨到27.5美元。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也一度上涨到30.60美元。

    美伊之战将成为全球经济的转折点
    台湾学者吴中书认为,这一役将是左右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或衰退的转折点,若是速战速决,可望使这波复苏迟缓的景气迅速向上翻扬,全球金融市场将因此受惠;若是拖延太久,初露曙光的景气将雪上加霜,未来几年更将拖累世界经济继续呈现疲态。
    吴中书表示,从经济增长率来看,全球经济从2001年的低点,正逐渐向上复苏当中,但近年来受到美伊可能开战的阴影笼罩,这波景气复苏脚步特别迟缓。由于市场人士预估美国取得优势的机率极大,因此,一开打的几天内,世界各股市应会上涨,不过,石油价格也会上扬。事实上,因不确定因素将消除,全球金融市场这几天已率先反映这项利多消息,世界主要股市均收红,疲弱多时的国际美元也因而翻扬。
    他指出,这次美伊战事对全球景气翻扬或下挫将是一大关键点。一旦美伊战事速战速决,正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景气,在解除不确定因素的压抑之后,可望迅速向上翻扬。另一方面,由于美国2002年贸易逆差已高达5000多亿美元,如果这次美伊战事拖延过久,伊拉克炸毁油田或发动恐怖攻击,将使美国赤字攀升,直接拖累全球经济走势,而石油成本上扬,也将大幅压缩企业利润。如果战事过长,将使初露曙光的景气因而停顿,而拖累世界经济未来几年均呈现疲态。
    他认为,美国1980年代的财政赤字相当高,经过七、八年的财政改革,1998年至2000年才出现财政顺差,但是2001年又出现赤字,2002年赤字扩大,若是这次美伊战事拖延过久,美国赤字进一步恶化,对全球经济影响重大。他进一步指出,财政改革耗时惊人,欧洲各国为了使财政赤字缩小至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之内,足足花了五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身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若因这一役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势将极为不利。
    台湾综合研究院所长韦端指出,美国准备攻打伊拉克已经有相当时间,随着近月来战鼓频催,金融市场、原油价格都已经反映过这个冲击的影响,正式动武可以视为一个“利空出尽”的讯号。
    韦端表示,从美国的处境来看,这场战争有它不得不然的背景。美国从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来,经济已经两年不振,产能过剩、投资观望,时间一长接着就会影响到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而战争引起的需求,会提供过剩产能使用出来的机会,让无法消化的产能有去化的机会。从军事外交的角度来看,过去美国长期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纠葛、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都是开战的远因,九一一恐怖攻击之后更增添了双方的新仇,这场战争势所难免。
    美国早在开战之前已经开始动员,包括军事需求、医疗需求和通讯需求都已经开始提高生产,事实上,证诸历史,以往所有的战争在备战前往往经济不佳,但是战争进行和结束的时候,都是经济好转的时刻。假设美国这场战争可以在一个星期内结束,冲击可以降到最小、世界经济可以受益。
    美国九一一恐怖攻击之后,至少花了半年的时间来重建,生活和正常经济活动才回到常轨上,假设未来伊斯兰世界再发动其它反击活动,一定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不确定性。他认为,这次西方世界的意见也很分歧,法国、德国都不支持美国出兵,即使是美国忠诚盟友的英国,与美国联盟发动战争一事也仅获得五分之三的支持,加上美国在未获得联合国支持下动武,等于美国决策走向单边,对长期国际关系来说都是不好的前兆。

    战后企业投资有可能提高
    据高盛证券刚刚公布的一项针对全美IT采购人员最新的调查显示,有19%的受访者认为,美伊的问题解决将有利于刺激花费,虽然企业IT采购人员表示,美伊将使今年IT采购增长1%,较原先预期的2%-3%少,但是美伊开战并不会影响企业的IT支出。
    花旗集团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亚洲国家受到战况的冲击,取决于资产市场规模、收支帐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或投资资金流入的程度、出口比重、观光客收入规模,在这些条件之下,台湾所受到战况的冲击将较其它亚洲国家显得相对温和。
    花旗集团认为,即使最严重的战况,美国今年GDP将衰退1.8%;若战况属中间状况,则预估美国今年GDP衰退幅度为0.7%,台湾今年GDP衰退为0.6%。
    根据怡富资产管理公司统计指出,观察前次91年波湾战争开打后全球股市表现,开战后1个月、3个月股市皆有显著反弹,涨势并集中在前1个月,加权指数当年即劲扬33.7%,涨幅高居全球第5。
    据分析,企业多不愿在战前大举投资,一般消费者也担心恐怖攻击或是失业问题,使消费活动显得迟滞,而一旦正式开战或战事朝正面发展,局势发展皆能进一步理清,也比目前已过度僵化的市场气氛来的好,同样的,股市投资在战前愈显压缩,酝酿战后反弹的机会便愈为升高。预期未来反弹波段将由近期跌深以及波动程度较高的市场领先,北亚股市如台湾、南韩皆具此条件,近一年来波动大幅增加的欧洲也是值得留意的标的。

    经济学家担心美国经济增长前景  
    据道琼斯报道,随着商业活动渐失动力的迹象日益增加,焦虑不安的经济预言家们正在下调其对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值。参加《华尔街日报》网络版3月份经济预期调查的55位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率化增长率将为2%。实际GDP是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对国内产出最全面的衡量指标。虽然相比去年第四季度1.4%的实际GDP年率化增长率,此次的预期值有所上升,但它仍大大低于2月份经济预期调查的结果,当时,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第一季度增长率将为2.5%。去年12月份,经济学家曾预期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将为2.7%。此外,经济预测人士还将其对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预期调低至2.4%,相比之下,2月份时其预期为3%,而去年12月时的预期为3.2%。
    对于一个总值达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种调低幅度绝非无足轻重。相比2月份时对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的预期,3月份预期的降幅意味着,在原先预期的年度GDP中,有大约290亿美元在如今看来不太可能实现。换言之,对于每个美国人来说,这意味着平均每人有大约100美元的预期产出将不会实现。
    “前景相当黯淡,”Argus  Research  公司驻纽约的经济研究总监理查德·亚马龙表示。“就业状况不振,能源价格飙升,而鉴于企业利润预期疲弱,商业投资也不太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增长。”他将其第一季度增长率预期值从一个月前的2%调低至现在的1.4%。
    在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人都调低了预期,而余下的经济学家中,多数人原本就预计经济将持续疲弱,因此无需进一步调低预期。
    至于对美国经济前景日渐悲观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到了很多因素,但其中有一个因素尤为突出。在被要求指出导致经济颓势的主要原因时,接受调查者中有50%提到了“战争焦虑”,许多人都认为,这一因素使得企业和消费者的忧虑情绪及不确定感上升至很高水平。另外有19%的人认为是高涨的油价,而这在部分程度上与战争焦虑相关联。
    国民城市银行驻克利夫兰的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德卡瑟表示,他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本来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对伊拉克战争目前应当已经几近结束,而油价将由此大幅下跌。然而,目前这种情况仍未发生,因此,他大幅下调了增长预期。他曾预计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良好的3.5%,而如今,他预计增长率将为2.6%。“这种状况拖的时间越长,形势就将越糟,”德卡瑟说道。
    不过,公司管理人士并不像经济学家那样,相信战争焦虑是阻碍商业活动的罪魁祸首。华尔街投资银行Sanford  C.  Bernstein  &  Co.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公司首席财务长中有90%的人预计,即便伊拉克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公司的投资支出也不会增长。

    笼罩亚洲经济的疑虑将加深
    据路透社20日报道,随着美伊战争逐步逼近,原先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和信心的不确定性远未消除,甚至会带来更多的未知因素,可能令全球经济和亚洲经济不堪重负。
    有许多因素是人们难以预估、而市场却必须面对的。其中包括:1.若美国占领伊拉克并继续增强军事力量,其代价是否会进一步扩大美国现已居高不下的赤字,并损及美元?2.极端主义组织是否会对美国目标发起新的报复性攻击,令投资者草木皆兵,并抑制消费者和企业支出?3.伊拉克问题使得国际社会的分歧浮出台面,是否会影响各国在其它领域的合作?4.美国总统布什是否会将注意力转向朝鲜?美国方面指责后者发展核武。
    尤其对亚洲而言,外交手段或许对朝鲜半岛争端难以奏效,投资者若忽略这点,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美国分析师黑尔称:“若美军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且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发表庆功讲话后,如何控制朝鲜局势,可能成为另一个笼罩市场的因素。”他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军如果顺利占领伊拉克,令布什太过自信,他对朝鲜的态度可能变得过于咄咄逼人,令对方作出武力响应,场面将难以收拾。”汇丰银行分析师牛顿在向客户呈交的报告中称,若局面趋于对立,那么经济活动可能会受到影响。牛顿表示:“我们认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将先恶化,而后才会改善。目前看来,朝鲜放弃其强硬立场的机会微乎其微。”
    至于亚洲其它地区,受美国入侵伊拉克影响最大的经济体是印尼。即使是印尼当地的温和派穆斯林团体也强烈反对伊拉克战争,抗议活动可能在印尼爆发,一些极端主义分子甚至武装分子或将发难。
    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师罗奇长期以来对经济持悲观看法,他称,美国尚未完全清除1990年代末期的经济泡沫,储蓄水准处于纪录低位,经常帐赤字创历史高点,而民间债务居高不下。罗奇评论道,伊拉克战争几乎不可能消除这些负面因素,相反的,他仍担心经济更可能重新步入衰退。罗奇并说:“可以确信,假如美国经济重新步入衰退,全球经济不久将步其后尘。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最终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市场担忧“战争很快结束”的看法过于乐观
    路透社报道,全球市场都认为,伊拉克战争预示着经济及金融不确定性的结束,但这片美好景象却一再重复的梦魇,让即便抱持乐观态度的人也感到害怕。
    就目前而言,资金动向显示市场认定军事进展将迅速而顺利,并在短短几周内迫使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台、平民及军队的伤亡降至最低,且全球政治的稳定格局得以维系。在历经数月的低迷后,由于美伊冲突出现箭在弦上的迹象,股市和美元本周上扬,而石油价格和具避险功能的政府公债则下挫。但市场的这些趋势能够继续的前提是,投资者坚信一系列的风险都能避免,这些风险包括,血战巴格达围城,油井被点燃,伊拉克攻击以色列以及恐怖分子对英国和美国发动攻击。
    周二油价下跌10%时,悉尼的石油分析师托马斯表示,“现在油市的基本观点是盟军将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许多市场人士仍保持谨慎,不愿太快地作太多的假定。Red  Tower  Research技术分析师米勒认为,“市场现在反映的是战争结束后的情况,尽管战争尚未开始,并且还带有风险。”
    战争持续时间非常关键。只要其超过一个月,而且没有尽快结束的迹象,则料将增加市场的焦虑气氛。金融分析师不断强调的、最可能令市场焦虑的五大事件包括:
    1.伊拉克攻击本国或它国油田,导致原油供给长期中断。2.对巴格达进行二战时斯大林格勒式的围困,导致平民或士兵伤亡惨重,这将使不确定性持续时间延长。3.伊拉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以色列,导致战争升级。4.美国、英国和其它盟国遭受恐怖袭击。5.伊拉克发生内战,导致无法控制的国家分裂,并使整个地区局势动荡。
                                                              (以上为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之争愈演愈烈    
    《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之间有关解除伊拉克武装的争议日趋激烈,跨大西洋的贸易分歧也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状态。这些分歧注定将很快再次爆发。
    几个月以来,两方面不断发出采取法律行动和开征报复性关税的威胁,这激化了一系列的争议。这些争议包括欧洲方面抵制美国一些农作物的出口以及对美国向一些大型出口商给予税收补贴的不满。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主席、艾奥瓦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表示,针对欧洲方面四年以来拒绝接受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及其它转基因农产品,他希望美国的贸易代表办公室能够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条例来处理。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最近表示,美国政府内部已经达成一致,将向WTO提请有关生物科技的申诉,但美国同法国和德国因伊拉克问题而产生的关系紧张可能将影响提请申诉的时间。格拉斯利日前表示,联合国内部关于伊拉克问题的争议一旦解决,美国政府可能就会提交申诉。
    导致欧洲15国不愿意接受美国转基因农产品的原因,是由于在经历了从疯牛病到动物饲料受污染等一系列食品恐惧症之后,消费者更加担心这些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欧洲,在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种子和食品以前,必须得到有关政府的批准。意大利日前禁止进口转基因玉米粉的权力得到了欧洲最高法律顾问的支持。
    而美国方面对于此事的看法是,禁止进口纯粹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绝非基于任何科学上对于转基因食品风险的发现。美国的玉米种植者认为,欧洲拒绝接受转基因食品导致他们每年的销售收入损失近3亿美元。3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有近200名议员向布什总统写信呼吁,如果俄罗斯不放宽其对肉类和家禽的进口限制,则应对其实行制裁。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House  Ways  and  Means  subcommittee  on  trade)主席比尔·托马斯则走得更远。他在2月份曾经表示,如果欧盟不改变其目前的农业政策,在2005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延续WTO成员资格的时候,美国国会中将有很强的呼声要求脱离该组织。
    Wachovia公司的全球经济学家杰伊·布莱森表示:“目前美国和欧洲的之间紧张关系使得推进农产品和相关服务的贸易自由化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
    作为一个整体,欧洲仍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虽然美国对欧洲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例已经从1992年的26%下降至2001年的24%。对于美国的贸易措施,欧洲一直以来也有它自己的不满。而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进一步紧张起来:针对美国的不合作态度,欧盟的执行组织──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公布了一项新的报复性关税产品清单。这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程序是相符的。征收报复性关税的产品清单包括了1866种美国产品,例如珠宝、大豆、冰箱、玩具、钢铁以及铝制品等,总价值达到了40亿美元。
    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托马斯3月13日公开了欧盟的信件,显示出清单上所有的产品将被最高征收与其自身价值相当的100%关税。这将导致美国输出海外的产品的价格翻倍。
    在裁决欧盟针对美国的申诉时,WTO于去年同意欧盟向美国的产品加征关税。当时WTO裁决,美国向其一些大型的出口商比如波音公司等提供了慷慨的但却违背有关法律的税收补贴。欧洲贸易委员会(European  Trade  Commission)委员拉米曾发出威胁称,除非美国国会取消税收补贴,否则欧盟将向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WSJ,2003.03.17)

                                        国内与港台经济

    金融瓶颈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易宪容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20多年,在突破能源瓶颈、基础设施瓶颈等一个个障碍之后,金融瓶颈成了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如何突破金融瓶颈也成了新一任政府所面临的最大任务。中国的银行业改革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国有银行巨大的不良贷款如何化解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危害着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也是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潜在风险。
    有人用通俗的话来说,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的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缩小分子;二是增大分母。缩小分子其实就是清收历史不良贷款,用利润冲销不良贷款;加大分母就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扩大贷款规模。这就是通过发行国债对国有银行进行重新注资的方式,但这必须保证不危及中国财政的持续性。如果国家用发行实际利率不高于6%的债券来冲销这些不良资产(其比例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40%),并且实际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在年均为7%的速度,那么中国确定能够保持其财政的持续性。
    按照智利的经验,也可以采取央行或财政部可以发行保值债券,然后使用所筹资金向国有银行收购所有不良贷款。而即使在所有权多元化之后,银行仍然不能脱此干系,应当要求银行限期按面值加利息回购这些不良贷款。这种通过银行部门未来利润对债务支付证券化的方法不会对财政的持续稳定性造成过大压力。
    不过,无论是采取上述哪一种方法,都得让国有银行产权多元化,都得形成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这才可以使得新不良贷款不增加。因此,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确立与利率市场化应该也是新政府金融业改革的重点。
    这次新设立的国资局或银监局,目的是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有一些突破性的设想。根据其设想,将要设立的新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不但行使出资人职责,而且还行使所有者职责,统一管理人、财、事。
    这就表明,以往国有银行的职能由若干政府职能部门来分割行使现状将会打破,国有银行所有权缺位的情况也将改变。
    但是,权力的集中是否能够解决所有权缺位问题,是否能够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是十分令人质疑的。如果这种机制继续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大行其道,即便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了,由于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依然还是惟其上级行政机关的“马首是瞻”,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不会有较大改善。而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改变,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机制就会依然如故。
    改变国有银行的这种机制,主要应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取消国有银行行政级别,使国有银行真正成为一个市场经营实体,而不是一个准政府部门。二是取消国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同时,改变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性任免、调动和职位变动机制,将这些权力归还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使高级管理人员真正成为对股东负责为董事会服务的管理人员。三是改变通过行政渠道传递信息的机制,推进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性,提高国有银行的自我决策能力。
    对利率的管制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银行作为一种风险定价机制,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这种风险定价机制是根本无法形成。因为,利率市场化是目前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题。
                                                                (联合早报,2003.03.20)

    (以上信息均采自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3年第19期(总第359期)  2003年3月2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jjstsg@economic.cass.net.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