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理重点谈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受到高度评价

2003-03-07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15期(总第355期)  2003年3月7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朱总理重点谈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受到高度评价
    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在长达40页的报告中,朱总理在会议上以回顾过去5年的经济工作为重点,并总结了5年来的八大成就、九大经验和十大问题,并提出了对今后政府工作的八点建议。朱总理的报告受到了高度评价。据新华社北京五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5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并概括了在实践中得出的九个方面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温家宝说,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这一届政府在朱镕基总理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条件下,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温家宝指出,《报告》对今年工作提出的建议,抓住了重点,很有针对性,经过大会批准后,各级政府要认真抓好落实。全国人大代表、中联办主任高祀仁在小组发言时表示拥护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工作报告,认为报告有三个特色,其一是主题非常鲜明、务实,贯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显著主题。其二是报告也相当务实,实事求是,对当前形势分析得准确到位,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切实可行。第三是报告令人振奋,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报告围绕历史任务,提出建议,有助政府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承先启后。
    香港《文汇报》报道说,细心人会发现,朱总理这次政府报告较往年数字多、篇幅长。一直参与朱总内阁工作报告撰写工作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透露,一向强调报告简明精炼的朱总,此次亦有“反常之举”。邱晓华在政协青年界讨论会上介绍,过去朱总要求政府报告一定要言简意赅,字数不能超过16000至17000字。而今年总理则表示,换届总结要客观全面,只要是事实就可以多写一些。故此次报告约有24000字,朱总理会上念到的也有12000字。邱晓华同时透露,朱总平日较少用数据,而此次报告数据有128个,其中谈及八大成就时引用72个,谈及九条经验时引用54个,建议中也用了两个数据。据新华社报道,解放军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中,申万胜代表感慨地说,“不包括百分比,朱镕基总理报告中有近百个数字。”这些令人鼓舞的数字表明,本届政府的成就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了一个成熟政府的工作作风。
    香港《文汇报》评论文章指出,现在,正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站在这历史关键的“转折点”上,朱总理在高度务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向继任者提出了八大施政建议……相信这些建议都将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着力点。与此同时,朱总理在报告中除介绍本届政府5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之外,还将五年来的“经济新政”浓缩为宝贵的经验,涉及宏观调控、机构改革、国企攻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九大问题,提交给下一届政府和全国人民,其为国为民,为中华腾飞耿耿于心的拳拳赤子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据《大公报》报道,港区人大代表以及列席大会的港区政协委员们认为,朱总理的报告务实,体现了政府的工作成就,并高度评价朱镕基担任总理以来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港区人大代表陈有庆认为,从报告中可以发现过去五年政府的施政成绩,让人非常满意。特别是对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在农村方面的工作亦相当出色。港区人大代表王英伟表示,过去五年,在朱总的努力下,政府各项工作令人相当满意,他从扩大内需入手,在加大基建等方面的实施力度,五年来国家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港区人大代表曹宏威认为,朱总理五年的工作可以说是交了满分,工作报告内容充实,其中朱总理的九点体会可说是十分宝贵的工作经验,对日后政府架构而言富有新意。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朱镕基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乎全部篇幅,都用于总结过去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且详细阐述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张。整个报告持续80分钟,不谈政治,只讲经济,给人的最大感觉是,他全然是一位呕心沥血的超级财政部长。与往年一样,这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再现了朱镕基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而且还再次凸显了他对经济问题的绝对发言权。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说,政府工作报告秉承了去年中共十六大的路线方针,确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左右,朱镕基总理坚决而自信地说:这一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报告提出的今后一系列施政措施体现了“政策继承”和“维持稳定”的精神,反映了新政府领导集体坚实、务实的色彩。《读卖新闻》注意到报告强调要“坚决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全球油价飙升引发通货紧缩忧虑
    据道琼斯报道,全球油价的飙升,正导致原本主要受困于通货紧缩的全球经济出现通货膨胀迹象。但经济学家们表示,受油价推高的物价,不会对受制于通货紧缩压力的经济体和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一些知名的悲观主义经济学家称,较之油价上涨之前,全球的通货紧缩状况更令人担忧。“通货紧缩问题目前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称。最近,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们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2.9%下调至2.5%,并表示,这又将世界经济预期“调回到衰退的边缘”。
    2月27日,因为担心美国对伊拉克开战,4月交割的美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升至海湾战争以后的最高点,一度逼近每桶40美元,28日又回落到每桶36.60美元。在油价有如此表现之前,一些经济学家就担心,困扰日本的通货紧缩怪圈可能正在全世界蔓延。中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为此大伤脑筋,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美国也正面临通货紧缩的问题。
    油价走高在经济中的传动作用似乎能缓解这种忧虑。即使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石油仍是全球经济的血脉,油价对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产生影响,从交通成本到塑料价格无一例外。事实上,日本央行预计,不断上涨的油价将延缓通货紧缩的趋势。中国1月份消费者价格出现了11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进口石油价格持续增长。
    但油价上涨所产生的任何正面效应都非常有限。经济学家称,问题的关键是,不应以石油价格的攀升作为医治通货紧缩的药方。在许多情况下,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及石油成本的增幅,其中的价格差异只能由企业来承担。而这对企业盈利造成的压力使整体经济很难实现增长。如果油价持续飙升,消费者就会缩减支出,企业也不愿购置新的厂房和设备,而这种被抑制的需求会使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并面临进一步下跌的压力。
    罗奇称:“要想使商业周期脱离通货紧缩的轨道,需要全球经济出现相当强劲的复苏才可能实现。而这意味着连续几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必须保持4%以上的增长率。但目前来看,全球经济的走势与此恰恰相反。”
    研究机构Independent  Stratery的负责人David  Roch预计,通货紧缩将对2003年全年的物价和企业利润率造成影响。但一些经济学家已经不再担心通货紧缩问题。所罗门美邦的亚洲地区策略师Ajay  Kapur说,通货紧缩已经不是问题了,目前的主要威胁是通货膨胀。他说,未来几个月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影响力的将是中国对原材料、工厂设备及出口运输的庞大需求,而这些需求将有助于推高全球商品价格。
                                                                  (DJ,2003.03.05)
    巴菲特警告衍生工具随时可能搞垮经济
    虽然环球股市已经连跌三年,但仍然未能提起“股神”巴菲特的入市兴趣,这位身家达305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富豪,反而警告投资者要对衍生工具加倍留神,认为这些投资产品是“具有巨大杀伤力的金融武器”,对经济系统有潜伏的“致命威胁”。
    巴菲特冷待股市,却买入垃圾债券,他认为债价合理。巴菲特在给其波克夏投资集团的股东的信中,阐述了对投资市场的看法。他表示,三年股市下跌未能大幅提高证券市场的吸引力,只有极少数股票“稍为”引起他的注意。巴菲特指出,这种现象具体反映在经济泡沫高峰期时,股价是如何的疯狂。巴菲特说,税前回报达10%,是入市买股票的起码原则,可是现时只有少量股票能达到这个指标,与其追逐不合理的低回报,巴菲特说离场观望可能更为上算:“有时无为才是最成功投资。”
    巴菲特又提出“衍生投资工具威胁论”。他形容衍生工具是经济的“定时炸弹”,且是“具有巨大杀伤力的金融武器”,他说:“衍生工具的宏观图画是愈来愈危险,原因是信贷风险高度集中在极少数交易商手中。”若发生问题,产生的连锁反应会对经济造成巨大震荡。近乎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强化衍生工具的危险性。以安然为例,这家已破产的能源公司持有的衍生产品可谓包罗万有,从白报纸到宽频的极远期合约都有,这些没为公司带来一分一毫收入的项目,却堂而皇之地在账目中登录,加上利润往往被夸大,故成为造帐及舞弊的温床。
                                                                (明报,2003.03.05)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0.25%
    路透社报道,欧洲央行(ECB)3月6日宣布,调降最低竞标附买回利率0.25%至四年来最低水准2.50%,以期振兴欧元区经济。目前,欧洲经济的支柱——服务业正在萎缩,而制造业也摇摆不定。德国经济停滞不前,法国消费者信心也下滑。央行此举令金融市场失望,市场原先期望ECB能大幅降息0.5%。但12天前,ECB总裁杜森贝赫曾表示,他怀疑欧元区今年经济能重获增长动能。他表示,在战争威胁如此巨大之时,降息可能只是浪费弹药,将会湮没在一大堆的不确定因素中。但经济形势越来越黯淡,因此杜森贝赫亦已改弦易辙。
                                                                (Reuters,2003.03.06)
    亚太未来三年可提供最佳增长机会
    法新社报道,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最近对全球大型企业的主管进行的调查认为,未来3年内,亚太区将是全世界能提供最大增长机会的地区。2月28日发表的这份报告指出,在681位接受这项调查的企业主管当中,有66%认为,亚太地区将对他们的事业提供最大的发展前景。报告显示,经济发展前景仅次于亚太地区的是东欧,有40%的企业主管看好东欧;北美地区以28%居第三,西欧24%,拉丁美洲22%。而中东被评选为未来三年内对商业活动具有最大风险的地区,拉丁美洲次之。
    69%的受访者声称,未来三年内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是保健、医药和生物科技。40%的受访者选出航天与国防工业,这反映了在美国可能以军事行动逼使伊拉克裁武的形势下,与国防有关的支出将趋于扩大的预测。33%的企业主管认为,电信、软件和电脑服务业,以及休闲、娱乐、媒体和出版业也属于有最佳发展前景的行业。受访的企业主管都同意全球经济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走出萎缩,进入复苏的说法,但也认为经济增长力度比较弱,再也不会回到90年代的高增长的时代。
    报告指出:“缓慢而疲弱的经济复苏型态意味着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令人失望,仅达3.1%,略高于2001年的2.1%和2002年的2.8%”。如果主要世界市场能够在2004年恢复正常的话,全球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达到3.8%。
                                                                (联合早报,2003.03.06)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机构改革重点在结构调整
    据报道,中国行政法著名专家杜钢建分析,与1998年的机构改革大裁员相比,中国今年的机构改革重点不在裁人而在结构调整。新一届政府5年任内,中央部委至少有裁员二到三成的运作空间,缩编进程将从今年开始。
    中国新一届政府机构将转变政府职能,因此不可避免将裁减与职能不相应的职位,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队伍将进行结构调整。这项结构调整过程将与事业单位的改革结合起来,部分公务员预料将转换职务到新成立的执行局等事业单位。
    杜钢建分析,中国政府目前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但在某些领域却是一片空白。整体分析,中国政府现阶段管理的行政事项约28000件,依照今后20年规制目标计算,这次机构改革至少应该有二到三成的职能需要精简,相应人员也需随同调整。
    国家部委的行政审批过多,部委官员除了要研究拟订政策,还需埋首于大量繁复的事务性工作,自然人手不够。不过,随着这次机构改革中政府职能进一步到位,这个情况会自然好转。至于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则要从理论上高度认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依法进行机构改革;同时这项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估计中国还需要未来三届政府,才能稳定机构与人员的编制。
                                                            (香港文汇报,2003.03.02)
    日美促人民币升值暗流涌动
    据报道,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出席七大工业国(G7)财长会议后间接向人民币施压,暗示日本期望中国能改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让人民币升值,以便加强日本货品的竞争力。盐川正十郎在G7财长及中央银行家会议后的记者会上称,一些国家在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亦应推动财政及货币制度自由化。有经济学家表示,日本官员的言论表明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应该放弃人民币汇率在窄幅区域内上下浮动。随着中国外汇储备上升,加上入世后外来投资增多,让人民币自由兑换将令人民币升值。
    3月2日出版的《日本经济新闻》说,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及劳动力成本低廉,造成亚洲地区工资收入和房产价格下跌,导致通货紧缩的扩散。这篇文章还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价格仍将进一步下滑,亚洲“结构性”通缩仍有可能加速。
    报道还援引了日本政府统计部门的调查结果,即去年亚洲各主要经济消费价格均有下跌,其中香港更为明显,跌幅达3%。文章同时说,与日本一样,香港也是连续四年价格持续下跌,香港经济同期逐步加深了与中国大陆经济的一体化程度,目前双方允许产品、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文章特别强调,自从今年1月香港、深圳实现24小时通关以来,更多的香港人在深圳买房。此外,香港人也更愿意到价格低廉的中国大陆购物。
    文章还介绍到,新加坡去年的消费价格也下跌0.4%,这是四年来的首次。此外,由于从中国大陆大量进口廉价服装和日用品,台湾消费价格也略有下降,跌幅为0.2%。台湾的信息技术公司也正在将生产基地向中国大陆转移。文章又说,虽然广泛认为中国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但中国自身的消费价格去年也下跌了0.8%。
    不过,大多数分析都认为,中国不会因为这些舆论而被迫令人民币升值,高盛亚洲副主席Kenneth  Courtis认为,中国将拒绝汇率变动建议,原因是中国于1994年把人民币兑美元锁定于8.3元,其后令中国产品出口增长持续强劲,同时吸引外资投资大增。去年人民币兑日元贬值11%,令中国货品较日本货品更具竞争力。他估计人民币应升值15%,同时预期中国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会放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区域,由现在的0.2%波幅增至1%,预期人民币兑美元今年底可升至8.18的水平。中国银行国际亚洲一名经济分析员也表示,只有放松外汇管制,中国才会取消人民币兑美元的限制。
    外界一直忧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对其它国家构成压力,甚至造成通缩情况。高盛亚洲经济学家安德森并不认同上述观点,他指出,1993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2.4%,去年只是4.7%;同时中国内需亦增加2.5个百分点至4.6%,完全可以消化其中的增幅。出口方面,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亦是微乎其微。安德森表示,在产品输出增加的同时,中国的进口不断上升,更出现贸易赤字,尤其是高端产品,入多于出,可谓带动通胀,当然低技术水平物品的出口略为偏高。
    道琼斯的分析认为,人民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且中国正在向全球各地输出通货紧缩的看法言过其实。但即使这种看法正确,中国还是会因为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而得不偿失。近期,北京方面不可能采取任何有损于出口增长的举措,包括使人民币升值。摩根大通驻香港的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郑杏娟表示,中国政府不愿意出口因人民币升值而受到打击。
    在过去的几周,日本的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以及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都发出呼吁,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人民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美国的制造商抱怨说,中国的出口商正通过不公平的低价抢夺美国市场,并把他们挤出国外市场。然而,以上两种看法都并非滴水不漏。虽然中国的出口额增长迅速,但占全球贸易额的比例依然较小,只有6%。摩根大通驻纽约的全球经济和政策研究负责人约翰·利普斯基表示:“中国是制造全球通货紧缩的源头吗?我不这么认为。它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同样,指责中国公司同美国和日本公司进行不公平竞争的说法也难以使人信服。中国最大的出口领域包括纺织品、衣服、鞋子和旅行用品,大约占到了总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商品如果在成本高昂的美国和日本市场上制造,利润将会十分微薄。如果中国使人民币升值,只会有利于诸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这些低成本市场的制造商,而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几乎不能从中受益。
    随着中国逐步兑现其允许投资的资金流动更趋自由化的承诺,它最终将转向一个更灵活的汇率体制。北京已经从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在固定汇率机制下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将会产生问题。但如果中国现在就允许资本自由流动,那么,对本国银行信心的匮乏将导致巨额的资金外流以及经济崩溃。批评人士可能会乐意看到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被重新定位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但这样做只会损害中国至关重要的出口部门,对于中国金融业的自由化和经济增长毫无益处。
    就算中国确实采取谨慎的渐进策略,配合其它方面的改革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是否会像绝大多数分析师现在预计的那样自动升值还很不明朗。目前抑制人民币的唯一因素是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快速累积,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742亿美元,至2864亿美元。但由于实施严格的资本控制,导致中国外汇市场上的供需情况被扭曲。目前中国允许资本流入,但资本想要再次流出却异常困难。政府要求出口商将手中大部分外国货币形式的收入上交给央行,兑换成人民币。而私营企业和个人在很大程度上被禁止向国外投资。
    但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将来可能会缩小。今年1月份,中国的贸易账户其实已经出现了小额的逆差──油价上涨以及关税降低后进口货物蜂拥而至的结果。而且,中国已经给予8个省区的当地公司更大的、从事国外投资的自由,以尝试自由度更大的资本流动。随着改革的进行,中国国际收支(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部分不平衡应该能逐渐消除,这也将减轻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综合消息)
    (以上信息均采自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3年第15期(总第355期)  2003年3月7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jjstsg@economic.cass.net.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