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推动股市反弹

2003-02-21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联合课题组编

                    2003年第11期(总第351期)  2003年2月21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

    五大因素推动股市反弹

    有关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股市已经站上1500点关键点位,并且有五方面的支持行情的反弹。
    一、老庄股焕发生机。市场多方开始变得强硬起来,第二个表现就是老"庄家"开始活动。合金股份、湘火炬、新疆屯河等老庄股,在已经有很长时间的上扬之后,继续坚决地做多。此外,中国联通、中信证券等新龙头股连续走强,已经给市场营造了很明显的赚钱效应。
    二、最大优势是管理层转变态度。市场多方坚决做多的最大理由是管理层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市场多方看到管理层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受到了消息面"暖风"频吹的鼓舞。首先是停止有关泡沫的争论。2001年以来,片面夸大股市泡沫、股市风险,带来了市场思维的混乱、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使没有遭遇"9.11"事件的中国股市遭遇了类似美国股市受到的冲击。温家宝1月24日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泡沫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言,无疑为其负面影响划上了休止符。毕竟防范金融风险(包括防?quot;股市泡沫"),必须同支持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必须服务和有利于经济发展,不能妨碍甚至阻碍经济发展。第二是继续强调保护中小股民利益,逐步恢复市场信心。中国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1月24日下午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讲话的一些要点,反映了其未来的"执政"思路,有助于市场投资人恢复信心和增强信心。尚主席强调:"坚持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全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稳定"。可见,新一届证券期货监管层,已经在思考包括国有股减持、股份全流通等在内的历史遗留问题、重视其对于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则只要有相应措施出台,市场投资人的信心有望逐步恢复和进一步增强。
    三、消息面真空期利多方自救。目前内地股市在消息面上处于相对的真空期,给市场多方开展自救行情提供了时间保证。3月初,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将陆续召开。由于是新老班子交替,因此今年的会议格外引人重视。另外3月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也将激活,国务院部委数将由目前的29个缩减为21个,这次机构改革将是继1988年、1998年之后,国务院20年来第三次较大规模的动作,此次机构改革带来的变量给股市影响也是深远的。市场人士分析,在"两会"前后,市场不会出大的利好和利空消息,市场消息面会相对平静。而消息面不明朗,市场对利好预期较大的背景下,市场多方开展自救行情不会招致政策面的打压。
    历年"两会"前后,管理层都会出一些利好,为"两会"营造好的气氛。今年"两会"在即,市场又出现许多利好预期。如市场预测《证券法》面临修改。《证券法》将会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对混业经营、股指期货、社保资金入市、加入WTO后的证券市场发展,以及监管机构某些执法权限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法律对策。有关方面认为,《证券法》的修改和细化在今年就有可能完成。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面临改革。再如基金信息披露新规有望出台。  
    四、业绩提升壮人气。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多方的第四个优势是得到了业绩提升的支持。业绩提升推动盘面上不断出现领头羊。如中海发展,中海发展是"6.24行情"的"老"领涨股之一,是"年轻"、上市不过一年多的"老"龙头。该股公告业绩提升50%以上,导致短线消化获利盘之后,该股受到增量资金的继续追捧。业绩提升,使市场新题材不断出现。刺激了人气,带动了股指的扬升。
    五、资金优势明显。市场人士分析,市场多方的第五大优势是资金优势。内地投资者有炒上半年行情的习惯。每年上半年内地市场都会有行情。每年上半年,场外资金急于进场找机会,场内资金不会轻易言退,使内地股市在上半年资金相对充裕。市场多方借助资金优势,往往可以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  
    另据《香港商报》报道,对于仍被视为股市重大利空消息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官员指出,决策层对国有股减持问题还将继续研究,未来可能会一步一步进行减持,而不会一蹴而就。在中国股市持续近一年半的大跌后,中央宣布在2002年中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但对国有股减持的迷惘及对全流通的恐惧,仍持续困扰着证券市场。但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指出,虽然目前企业变现(股票流通)的愿望强烈,但国家变现的迫切性并不强。主要原因是政府机构改革还没有确定,国资体制改革具体政策不清的情况下,国有股、法人股转让没有操作的现实可能。因此,在上述两项改革没有清晰的答案前,国有股历史遗留问题仍然不会解决。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较早前也承认,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未解决,影响了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稳定,但对国有股减持的路要怎么走,中央十分谨慎。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欧洲预测伊拉克战后全球将有经济灾难
    在欧洲各地举行大规模的反战游行之后,欧洲各国相继发表分析,预测全球可能将发生一场经济大灾难。据《华盛顿时报》报导,大多数这些预测显示,无论伊拉克战争的速度或结果如何,攻击伊拉克领袖萨达姆的战争会让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陷于紊乱。  
    在假定最严重的情况--没有立即结果的一场旷日持久战争--之下,部分欧洲分析家预测,石油价格会大涨、美元会崩盘、工业化世界到处都会爆发贸易战。
    欧洲各地媒体广泛引述创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前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雅曼尼的谈话说,如果萨达姆大举摧毁油田,一桶原油的价格可能攀升到80-100美元。在这种最严重情况下,过去一年已贬值20%的美元,汇率将下跌到1.5美元兑1欧元。
    《华盛顿时报》指出,许多主流分析家拒绝接受这种预测,但是悲观主义的声音几乎完全掩盖了少数支持美国寻求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呼声。
    根据日内瓦一项支持美国的外交分析,美国已被塑造成侵略者的形象,伊拉克则是受到一个傲慢超级大国威胁的无辜受害者。在此同时,欧洲日增的"不惜任何代价谋求和平"要求,让东欧外交官回想起将部分捷克领土拱手让给希特勒却只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延后11个月爆发的1938年慕尼黑协定。
    西欧经济学家与政界人士宣称,紧张情势若无奇迹式的减缓,欧洲的经济将面临严重的衰退,如果不是更坏的话。德国经济部长克里门说:"战争的威胁已像火药的踪迹一样横扫欧洲...我们需要的是明确而肯定的分析未来的呼吸时间。"  法国财经部长梅尔(Francis  Mer)曾说:"等待和不确定是最糟的。"他又说,如果对伊拉克的战争迅速获胜,"股市将会大涨,公债市场也不会再迟疑。"
    法国经济分析家迪比尤(Xavier  Timbeau)指出:"冲突对经济造成正面冲击的例子极少。世界大战都曾带来灾难,需要多年的时间重建遭到摧毁的建设。"
    欧洲官员指出,以2002年的美元价位计算,与越战耗费4940亿美元相比,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的760亿美元支出相当少。然而,其中大约500亿美元是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日本与德国分摊,减轻了美国的财务负担。这次美国尚未与盟国讨论分担战费的事宜,有关战后"稳定伊拉克"的成本也极少可信的评估。
                                                                  (综合消息,2003.02.19)
    美国经济领先指标维持稳定
    美国经济评议会(Conference  Board)2月20日表示,美国经济领先指标1月份维持稳定,为111.2(1996年的基准数为100),这个指标2002年12月增长0.2%,11月增长0.5%。经过2002年5-9月的下跌,领先指标从10-12月已经连续3个月呈现增长。这家经济研究机构表示,构成领先指数的十项数据中,有五项出现增长推动力度,包括失业保险申领人数、现金供给、贩售表现、制造业消费用品及原料新订单、以及利率;出现反向力度的包括:消费者预期指数、新屋建筑许可、平均每周制造业时数、非国防产品重要订单、以及股票价格。  
    但由商业协会(Business  Council)1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大公司的执行官预计2003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与2002年一样疲弱不振,如果全球紧张局势和伊拉克战争忧虑有所缓和,则企业活动可能将上升。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管理层对资本支出状况抱持审慎的态度。资本支出被广泛视为美国经济成功复苏的关键性因素。大多数执行官预计,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与2002年的增长2.4%大致相仿。在180位接受此次调查的现任和前执行官中,有72%的受访者认为2003年经济将温和增长(1.6%-3%)。
    这些执行官的观点与分析师的看法一致,即伊拉克战争威胁令美国经济受到打击。据蓝筹经济指标(Blue  Chip  Economic  Indicators)最近公布的调查,知名分析师将美国经济2003年的增长预测值自1个月前时预测的2.8%下调至2.7%。
    执行官们表示,伊拉克紧张局势若能获得解决,将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40%的人认为,对伊拉克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忧虑已迫使企业延迟或改变2003年的商业计划。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表示,目前多数产业均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但要彻底改善这种情况,尚需时日。43%的执行官并无增加工厂及设备投资的计划,其它执行官中,计划增加和减少此类支出的人数几乎相等。仅有9%的执行官预计今年会增加雇员。46%的执行官表示不会进行调整,45%的执行官则预计将会裁员。2002年底,约40%的执行官预计员工将保持稳定。
    另外,最新公布的2月份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已经滑落至79.2,引发人们对消费支出的忧虑。据报道,2月的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由1月的82.4降至79.2,创下1993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准。2月初值低于预期的81.2,以及2002年10月创下的九年低点80.6。消费者支出占美国经济活动的三分之二。但消费者信心与支出之间并不是总存在较强的联系。即使消费者信心下降,但上月扣除汽车的零售销售仍然创下两年来的最大升幅。
                                                              (综合消息)
    德国经济进一步逼近衰退
    欧元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似乎进一步逼近衰退。据德国中央银行估计,德国经济2002年第四季度将呈现略有萎缩的局面。德国中央银行在2月份的月度报告中说:"德国经济在2002年最后几个月中原地踏步。根据我们初步的计算,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经过季度节和日历效应的调整,较前3个月稍微减少。"这项报告说,据估计,以12个月计算,德国经济在2002年10-12月增长0.5%,类似于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德国经济占欧元区经济约1/3,而欧盟估计,欧元区经济本季度可能萎缩。
    德国中央银行的估计与"联邦统计局"公布的初步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相符:2002年全年德国经济只增长百分之零点二。德国中央银行说,这项新的估计显示:"德国经济处于准停滞状态已经有两年多。"据德国中央银行推测,这部分是由于全世界的经济不景气,而德国又非常依赖出口所致。它接着说,但经济循环的因素并非德国经济不佳的唯一因素。国内自身的原因越来越明显,如劳动市场的僵硬、赋税沉重和社会福利制度缺乏奖励,以及德国消费者减少支出、企业裁员,加上欧元强势,都不利于民间的消费。  
    各研究机构和组织也对德国经济报悲观态度。德国工商联会(DIHK)及业界组织最近表示,自1993年经济衰退以来,德国企业对未来的悲观看法更甚于过去任何时候。在1月和2月初对25000家以上中小型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多数企业对现况的悲观情绪与2002年秋季度时一样,对未来的预期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点。尽管对出口的乐观升高,但多数企业表示计划削减投资,且表示计划裁员的企业增加了,显示本已处于五年高点的德国失业率,可能将进一步升高。DIHK表示,声称将削减投资的企业家数是自1977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就业状况是自1994年2月以来最糟糕的。
    德国智库IFO的主席辛纳近来也表示,即使伊拉克不爆发战争,德国2003年经济也几乎没有复苏的可能。他在接受意大利La  Stampa日报采访时指出,"我认为我们无法再预期2003年会出现众所期待的复苏,即使是最佳情形,今年经济也只会出现迟滞且延后的改善。由投资带动并刺激就业增长的产能增加情形已经转移至其它国家。"辛纳认为,德国政府必须推出改革举措来削减成本。
    另外一家德国智库DIW表示,2003年第一季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比上季度下跌0.2%,并令整体经济面对更大的衰退风险。DIW的报告说,德国本土缺乏经济增长动力,而美伊战争风险也对外贸构成威胁。另外,德国银行协会认为,没有迹象显示德国经济将会复苏。该协会的月报说,工业生产疲弱及高失业率问题,都会对拖累经济发展。  
                                                                  (综合消息)
    日本经济前景依然黯淡
    日本央行2月17日在其央行月度报告中维持对经济黯淡的评估不变,称日本经济不太可能很快出现复苏迹象。19日公布的日本政府经济月报也维持对经济状况疲弱的评估不变,并称企业活动迟滞,消费者日益紧缩开支不愿消费。日本黯淡的经济评估源于此前一连串不佳的经济数据,其中工业生产创下15年低点,失业率则升至创纪录高点等。
    另据公布的会议记录显示,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成员在1月21-22日的政策会议中表示,在短期内提高物价将需要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且应对汇率波动加以控制。会议纪录还显示,委员们表示,日本央行几乎已无光凭本身操作就足以扭转物价连跌三年颓势的政策了。该纪录还显示,来自财务省的代表重申,政府要求央行应将每月购买日本公债的金额增加至2兆(万亿)日元。但委员会决定仍维持现有1.2兆日元的上限。
    日本央行前副总裁福井俊彦17日称,日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是改革政府支出的方式。他表示,通缩根本上而言是机构性问题与循环性经济下滑共同造成的结果。而当前的政府支出太缺乏灵活性。福井俊彦是日本下届央行总裁的热门人选。
                                                                      (综合消息)
韩国经济增长将放缓
韩国开发研究院(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KDI)2月17日在《2003-2010年韩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展望》报告中称,韩国2003-2007年之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放缓至平均年增长5.4%的水平。韩国央行此前预测今年GDP估计将增长5.7%,低于2002年预测的6.2%。
KDI称,韩国的潜在增长率从80年代的7.8%下降到1996-2000年的6.0%,已呈现出下降趋势。由于目前韩国人口及就业增长下滑,而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未来5-10年韩国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该机构预测,若政府持续实施经济改革,2003-2007年间,估计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4%,截至2012年的五年则为5.1%。它还预测1996-2000年间将有5.7%的潜在增长率。但是,如果不通过结构改革提高制度的生产效率,扩大对外开放,则2003-2007年和2008-2010年韩国的潜在增长率有可能分别下降到4.8%和4.5%。而1990年-2000年的潜在增长率为6.3%。
KDI的韩震熙博士称,"为提高生产力,所有经济领域都应加强针对生产力活动的诱因。"并指出,"为达到这一目标,社会制度的质量应得到改善,而且还应扩大对外开放。"KDI指出,具体所必要的政策是具有独创性和为保护生产力活动而进行的保护知识产权、彻底整治腐败和不正之风以及提高管理市场的官僚的能力等。KDI还表示,为通过对外开放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必要引进新技术并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综合消息)

                                        国内与港台经济

    人民币币值稳定性应得到维护  
    2003年2月份的《中银经济月刊》指出,人民币并没有被低估,中国应当继续实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政策。月报还建议,应当继续进行有关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的研究,同时,启动将香港作为人民币改革试点地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称,试点研究为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兑换作准备。
    尽管美国与日本因中国贸易盈余迅速增长而一再要求人民币重新估值,该银行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低。月刊称,中国经济今天的成就并非靠货币贬值带来的额外竞争力取得。人为地将人民币升值缺乏合理的经济逻辑,在可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应该继续保持相对稳定。
    报告中有关数据表明,人民币兑欧元、日元及其它亚洲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基本上升。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的某些交叉汇率大幅上扬。报告还驳斥了人民币近期将升值的推测,称中国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补充说,货币重新估值的前提条件是,中国金融业改革成功及不良贷款问题得到解决。
    报告指出,自2000年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波幅只有0.02%。庞大的外汇净流入对在中国境内投资的人民币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形成人民币自然的走强之势。但1年期人民币远期不交收合约(NDF)成交并不活跃,显示外汇市场虽然认同人民币走强的方向,但并不预期其汇率变革会在短期到来。现时该合约的折让已回落至600点子左右的较合理水平。
    虽然来自美国、日本等国际间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渐增加,但文章指出,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成本、海外扩张和削减外债等有好处,但对中国经济整体却未必有利。中国可以通过工资的调整赢回人民币升值中丧失的竞争力,因此人民币非巨幅升值不足以改变国际间相对竞争力的均衡之势。此外,目前中国本地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人民币人为升值可能会遏制全球经济仅存的动力。  
    中国仍然可以采取措施使之转化成为改革开放的动力。首先是借助人民币转强之势继续建设外汇储备,以求在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对金融冲击起到防御性的阻吓作用。再有就是继续研究放宽人民币交易上下限及人民币汇率最终改革的方向,继续研究香港作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试验场所的可行性。中银国际认为,贷款增长停滞及香港经济疲弱导致的拨备增加使香港银行业苦苦挣扎,他们肯定将很欢迎有机会经营离岸人民币业务。  
    市场人士此前曾预计人民币交易区间将扩大,目前人民币汇率的交易区间被限定为,1美元兑人民币8.2760元-8.2800元。人民币的不可交割远期1月份曾下降至贴水1500个基点的低点,最近几周传言消散后远期迅速回稳于贴水500-700的狭窄区间,目前为贴水550。交易员称,中银香港的言论同市场目前的观点一致,都认为近期内人民币将保持稳定,而500-700区间预计短期内也不会被突破。中国需要人民币稳定以维持经济和就业的增长,而近期内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另外一些交易员还指出,随着中国进口的增加,近期内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缩小,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综合消息)
(以上信息均采自媒体报道,不代表本课题组意见,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2003年第11期(总第351期)    2003年2月2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jjstsg@economic.cass.net.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