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回稳 亚洲贸易好转

2017-04-18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7年第25期(总第1730期) 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

  

经济热点分析

  

中国外贸回稳 亚洲贸易好转

  

[导读: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度外贸形势出现回稳向好态势,进、出口累计增速均创新高,显示国内外需求整体保持改善,经济基本面有支撑。而亚洲多数经济体的贸易也出现明显好转。有分析认为,这表明全球需求改善已激活了全亚洲的供应链,而进口上升则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全球经济要保持韧性和包容性。两大机构作出这番表示的背景是,前者针对最近美国经济走强且新兴市场出现反弹,后者则是针对特朗普政府向贸易伙伴国发动贸易战的威胁。因此,世界银行建议,在面临地区外保护主义上升的情况下,东亚可以抓住时机推进区域一体化。同时,尽管前景看好,但东亚地区的韧性取决于政策制定者能否充分考虑并调整适应严重的全球不确定性和国内脆弱性。]

 

  中国外贸延续回稳向好

  中国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3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6.4%,进口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同比增幅并创逾两年新高,此前高点为2015年2月的48.1%。海关数据并显示,3月贸易顺差为239.25亿美元。

  以人民币计价,中国一季度出口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同期贸易顺差4549.4亿元,收窄35.7%。3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22.3%,进口同比增长26.3%,贸易顺差为1643.42亿元。而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2%,进口增长44.7%,贸易逆差为人民币603.6亿元。2016年全年,出口同比下降2%,进口增长0.6%,贸易顺差人民币3.35万亿元,收窄9.1%。

  外贸形势逐步向好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诸建芳等认为:3月中国出口大幅回升,进口也保持了强劲增长,贸易顺差也重新显现。这表明2月出口的走弱和贸易逆差的出现仅仅是季节性的扰动。往后来看,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的外贸形势正处于一个逐步向好的过程中。

  首先,从出口来看,3月出口的回升印证了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的外需回暖。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由2月的-4.2%大幅回升至19.7%。从历史来看,美国ISM制造业PMI领先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约3个月,因此随着一季度美国制造业的持续扩张,二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将继续回升,从而对出口的稳步增长提供支撑。

  从进口来看,3月进口继续强劲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进口价格的继续回升,3月中国就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增长,尤其是原油的进口量达到创纪录高点;由于国家大宗商品价格在前期的反弹后继续企稳,因此其对于进口价格上涨的基数效应继续显现。另一方面,3月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口回升继续高于加工贸易进口,反映出内需的持续转暖。

  在出口回升好于进口的背景下,3月贸易帐户由负转正。在4月初的中美元首首次会晤后,中美即将针对贸易展开为期100天的双边谈判。鉴于特朗普政府旨在通过该谈判缩减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我们认为从全年来看,中美对美国进口(很可能体现在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方面)有望进一步扩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贸易顺差。

  值得强调的是,今年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将更多体现在对等开放市场而并非贸易保护主义,因此除了经济面,当前中国外贸的政策环境也是向好的,这很可能使得2017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较2016年明显提升。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认为,一季度外贸数据表现一是得益于需求企稳,特别是美日欧都是不同程度延续了经济稳步回升,新兴市场国家恶化情形得到遏制,外部环境逐步改观;二和价格回升有很大关系,进出口因为价格恢复性上涨形成整体回升,特别是能源铁矿石和去年相比有显着上涨,对提升外贸金额有显著作用;三是出口数据还受到反常的跨境资金流动影响,不排除一些资金借道出口实现向外转移,由于前期在对外投资限制较严,使得出口成为对外投资之外能转移资金的隐蔽方法,2月以来这种方法在有些地方有冒头迹象,对出口数据的扭曲作用显现,也是监管部门应该关注的。

  国内外需求整体保持改善

  天风证券固收团队高志刚、孙彬彬认为:一季度进、出口累计增速均创新高,显示国内外需求整体保持改善,经济基本面有支撑。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顾潇啸认为:海外需求复苏是推动出口回升的主要原因。外需整体改善。

  出口大幅上涨,反映外部需求整体较强,对主要地区出口均有明显增长,对美、欧、日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大幅反弹,对东盟和韩国出口增速明显增长,但对香港和台湾增速明显回落,发达经济和新兴经济对出口均有明显贡献。从主要国别和地区来看,3月对美国(19.7%)、欧盟(16.6%)、日本(8.5%)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由降大幅转增,对东盟(11.9%)、印度(30.9%)和韩国(13.7%)等新兴市场地区出口均有改善,唯对香港(-4.8%)出口再现负增。

  而华泰证券宏观团队李超认为,出口反弹主要由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国贡献,一季度向巴西(+35.8%)、俄罗斯(+22.4%)、马来西亚(+25.3%)等国出口增速较高,而向美国(+7.8%)、英国(+2.8%)、欧盟(+4.8%)、日本(+4.3%)出口依然相对平淡。未来发达国家外需增长能否后来居上,决定了全年出口增速能否超预期。

  3月份进口金额同比上涨20.3%,较上月有所回落,但增速仍高,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4.1%,创近年最高增速,从主要进口商品来看,铁矿石、原油、成品油进口数量增速均明显提升,大豆、钢材进口数量增速有所回落,国内需求继续处于较高水平。3月中国对铁矿石(11.4%)和原油(19.4%)的进口数量依然高增,对大豆(3.8%)进口增速放缓。价格因素进一步推高进口金额,3月铁矿石和原油进口金额同比分别高达101.1%和99.1%。3月国内生产依然较旺,进口同比增速20.3%。

  贸易重回顺差,但趋势缩窄。3月中国贸易顺差239.2亿美元,由2月逆差重回贸易顺差,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明显下降。中美同意启动百日计划,就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展开谈判,未来对美顺差或将受限。

  九州岛证券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出口主要原因在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带来了外需的大幅改善,但也与人民币汇率处于较低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由于2016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100.94大幅下行至93.22,跌幅近9%,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对中国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出口的大幅走好。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也认为,人民币贬值效应对外贸的效应开始逐步体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贬值,人民币已从高点贬值10%,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逐步呈现。

  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大幅走好至26.3%,并非是由于基数原因,关键在于工业企业动力充足、实体经济回暖明显,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导致,“新周期归来”仍在继续。

  人民币贬值趋势即将结束

  邓海清认为,2014年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大概率在2017年结束。基本面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中美经济方向不再背离,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向下,美国经济向上;2、货币政策,中国央行由“略偏宽松”到“中性”、中美货币政策方向不再背离,过去两年中国宽松,美国紧缩;3、汇率政策,特朗普并不希望美元过度强势,而过去两年美元持续大幅升值;4、资产价格泡沫,中国房地产调控、资产价格泡沫有可能得到控制。

  贸易战和汇率制裁可能性已降低

  李超认为,贸易战和汇率制裁的可能性已经降低。近期习特会面和贸易百日计划降低了贸易战和汇率制裁的可能性,但叙利亚问题和朝鲜问题又使中美关系复杂化。中国可以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扩大对美部分农产品的进口,也可以承袭中美双边投资条约(BIT),进一步开放本土金融市场。但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百日计划的谈判仍将是艰难的。对于中美关系保持谨慎乐观态度,未来的摩擦仍是不可避免的。

  华融证券市场研究部总经理马兹晖认为,不确定因素在于美国是否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地缘冲突;从习主席访美公布的信息来看也较为乐观,缩窄中美两国贸易顺差的举措可能更多在于增加从美国的进口。预计二季度进出口仍会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出口增速可能会高于一季度,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很大一部分商品是转口的,先进口、再生产、再出口,因此出口增速后期会有进一步向上走的趋势。

  另外,海外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也明显,需求出现缓步回升趋势。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使得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条件变差,预计400-500亿美元高顺差将很难持续重现。贸易顺差的减少,使得国内为维持货币投放平稳,降准的压力增大。

  亚洲成为全球贸易亮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美国拉动的全球需求回升、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以及中国经济回暖,这些因素都带动了亚太地区进出口形势的好转,眼下亚太地区的出口增长已回升至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言论、英国脱离欧盟的决定以及最近朝鲜和叙利亚紧张局势的加剧,这一趋势可能难以持续。而且,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和不断升高的债务水平,中国政府逐步上调货币市场利率,仅仅是中国进口需求走软这一个因素,预计就会在下半年削弱近来亚太地区贸易的快速增长势头。

  尽管如此,中国发布的外贸数据仍显示出全球需求改善迹象,这对亚洲贸易来说也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即便是中国需求的小幅增长,也能推动该地区出口增长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作为该地区的第四大经济体,韩国3月份出口连续第三个月录得两位数增长。台湾地区出口第一季度增长15%,因为随着新智能手机的推出,半导体需求持续强劲。台湾出口数据是衡量技术领域需求的一个直观指标。据荷兰国际集团(ING)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康登(Tim Condon)称,亚洲主要贸易国新加坡的出口有望实现自201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就连经济形势低迷的日本也呈现出贸易改善势头。

  野村(Nomura)研究部门分析师萨巴拉曼(Rob Subbaraman)表示,这可能是亚洲贸易在摆脱金融危机困扰后实现的最强劲复苏,但与金融危机前的情况相比,亚洲贸易的增长规模仍然较小。

  电子产品是亚洲贸易形势好转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新一轮智能手机产品发布中,三星电子的盖乐世(Galaxy)S8以及苹果公司新一代iPhone受到较大关注,激发了市场对芯片、面板、镜头和OLED屏幕的需求。OLED屏幕比传统液晶显示屏更薄。分析师表示,近月来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回升势头似乎将在短期内得以持续,但在本轮智能手机发布周期结束后,对科技产品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放缓。

  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为亚洲地区出口数据改善提供了支持。事实上亚太区贸易改善,最初的推动因素可能就是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智能手机进入密集发布周期。世界银行的数字显示,油价在2017年前三个月的均价为每桶54美元左右,上年同期为每桶34美元,铁矿石和煤炭价格分别上涨了77%和59%。

  澳新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杨宇霆称,出口增加表明全球需求改善已激活了全亚洲的供应链,而进口上升则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康登表示,现在又回到了亚洲出口得以强大的老路,即由美国消费者推动的供应链。

  笼罩美中关系的一些阴云有可能消退,特朗普12日表示,如果中国帮助美国遏制朝鲜的核计划,他将不会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同时可能接受条款对中国更加有利的贸易协议。

  不过仍不清楚目前的上升势头是否可以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并渗透到更广泛的亚洲经济领域。与其他所有地区相比,亚洲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更大,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抛弃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因此亚洲不会获得此前预计的来自TPP的提振。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增长有望保持韧性

  2017年4月14日,世界银行发布《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报》,报告建议政策制定者继续解决宏观经济脆弱性问题,提升公共支出的质量,促进一体化以助地区保持韧性。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报》称,在内需旺盛、全球经济与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复苏的推动下,东亚发展中国家未来三年经济前景预计仍然普遍向好。在经济持续增长与劳动力收入增加的助推下,该地区贫困率有望继续下落。

  然而,全球环境和国内脆弱性依然对地区前景构成风险。在面临美国加息节奏快于预期、一些发达经济体出现保护主义情绪、一些东亚国家信贷快速扩张和债务高企的情况下,报告建议政策制定者继续着眼于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确保中期可持续的财政平衡。

  最新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计中国经济随着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型而继续逐步放慢步伐。报告预测中国2017年增速为6.5%,2018年为6.3%。包括东南亚大型经济体在内的地区其他国家,预计2017年增速将从2016年的4.9%小幅上升至5%,2018年至5.1%。从总体来看,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2017年增长预测为6.2%,2018年为6.1%。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说:“稳健的政策和全球经济前景逐渐向好,有助于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维持增长和减少贫困。要想这种韧性维持下去,各国需要在减少财政脆弱性的同时,提升公共支出的质量,促进全球和区域一体化。”

  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仍然是强劲的内需,包括公共投资和日益增加的私人投资。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复苏,这一趋势还将得到进口需求逐渐回升的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缓慢复苏,有益于该地区的大宗商品出口国,但也不会对东亚大宗商品进口国造成过分伤害。

  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反映出政府去产能、去杠杆措施的影响。因此,报告预计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速度会放缓。

  东盟大型发展中经济体2017-18年增速有望小幅加快,原因各异。菲律宾经济将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支出增加、私人投资回升、信贷扩张和汇款增多,预计2017年和2018年增速加快至6.9%。马来西亚经济在政府补贴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增多和出口上升的助推下,预计2017年增速可达4.3%,2018年可达4.5%。

  信贷扩张和油价上涨将有助于印尼经济2017年增速从2016年的5%上升至5.2%。越南2017年预计增长6.3%,与市场情绪良好和外国直接投资强劲相契合。

  该地区较小型经济体将普遍得益于其较大邻国的持续活力,有些还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影响。柬埔寨经济预计2017年和2018年增长6.9%,其公共支出上升和农业扩张抵消了建筑和服装行业下降的影响。缅甸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结构性改革吸引更多外资,预计增速2017年可达6.9%,2018年可达7.2%。

  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预计会逐步复苏,这要归功于若干采矿和石油新项目的助力。随着政府债务回落到可持续水平,蒙古国经济预计2017年停滞不前,但2018年预计会出现温和复苏。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苏迪尔?谢蒂说:“尽管前景看好,但东亚地区的韧性取决于政策制定者能否充分考虑并调整适应严重的全球不确定性和国内脆弱性。政策制定者应优先采取针对影响外部资金供应和成本以及出口增长的全球风险应对措施,还应努力强化政策和制度框架促进生产率增长。”

  报告呼吁对地区经济前景面临的严重风险采取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报告认为,对该地区各大经济体,增加财政收入能够有助于政府在为促增长、促融合的计划提供资金的同时,减少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的风险。一些出口大宗商品的较小经济体则需要采取措施加强财政偿债能力。报告建议,随着通胀率上升(虽然起点低)以及资本流动可能出现波动,东亚大部分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须考虑调整其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中国,报告建议政府继续努力减少企业债务,推进国有企业结构重组,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解决不断攀升的居民按揭贷款。在实施减少过剩工业产能改革措施的同时,可以配合完善社会转移支付和劳动政策作为补充。鉴于包括越南、菲律宾和老挝在内的东亚大部分国家信贷增长依然高企,报告建议把重点放在加强监管和强化监督上。

  东亚地区面临的较长期挑战是在维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确保更大的包容性。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增加投资(近来好几个经济体出现生产率和投资增长放慢),以及提升公共支出的质量。在面临地区外保护主义上升的情况下,东亚可以抓住时机推进区域一体化,包括通过在东盟经济共同体范围内深化现有举措,降低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壁垒,扩大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

  此外,报告指出,鉴于农业生产集约化过程中污染日益严重,政策制定者如能采取措施减少农业造成的污染,可令未来经济前景步入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完)

  

(整理、编写、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7年第25期(总第1730期)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       传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