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正式启动

2016-12-06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87期(总第1697期)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深港通正式启动 OPEC达成2008年以来首份减产协议 去工业化的诅咒 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人”转变? 克强指数升至三年新高

  

经济热点

 

  深港通正式启动

  [摘要: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这是资本市场开放的一大步,也是资本项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内地居民配置海外资产新开了一条通道。从对市场的影响来看,预计对港股的影响大于A股。]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启动。

  沪港通开通两年后,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深港通)股票交易终于开通,不过中港两地股市双双收跌,市场反应偏淡。路透认为,从长远看,在人民币贬值和国内资产荒背景下,深港通预计仍会维持南热北冷局面,其对港股的正面影响料大于A股。

  资本市场开放前进了一大步

  市场人士认为,从深港通启动首日两地市场表现和资金流向观察,事件本身并未对市场整体走势起决定性作用,仅对相关板块有所影响,由于港股估值水平相对较低,预计中长期港股将受益更多。

  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敏表示,深港通开通最大的意义在于资本项目的开放更进了一步,由此A股市场纳入MSCI更近了一步,并将带来一定规模的增量资金。瑞信大中华区副主席兼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如果未来数月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眉目,对深港通将有正面作用。”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显示,深港通正式开通,开放标的范围超预期,总额度取消意义重大,税收优惠政策有望提升深港通成交热度。

  根据新规,深港通与沪港通最大的不同在于标的股票范围扩大。深港通新增A股标的881只,对香港投资者来说全部为新增A股标的,新增港股标的为102只。有券商认为,深港通开通取消总额度限制及对于单日额度虽保留但可调整的举措有望助力A股明年纳入MSCI,长期有助于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促使A股估值体系向全球接轨。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5日表示,在国际金融处于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中,深港通必将为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注入正能量、注入信心、注入信任。两地金融监管机关将进一步密切协作,加强两地市场监管。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则表示,希望继续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内地资本项目稳步有序的开放做出努力,也希望互联互通机制将不断延伸至其他产品及资产类别。他表示,“下一步在深港通运行畅顺后,希望尽快加入ETF,接着其他资产类别如股指期货逐步加入。”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称,深港通主要目的不在于吸引外资,而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机构投资者进入,这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治理的水平,进而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质量的提升。

  深港通开通首日,中港两地股市并未能在深港通开通带动下走强。沪综指收跌1.2%,创逾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收跌1.18%,恒生指数亦收低0.3%至两周低点。分析师指出,深港通开通虽有助于提升市场情绪,但并非当前驱动A股上涨的核心因素。

  资本项下开放的重要一步

  路透的一篇专题报道指出,在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相当严峻的当下,真正启动深港通可视为中国资本项下开放的一个小口子,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彰显了政府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的信心所在。

  深港通是资本市场开放的一大步,也是资本项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承压的背景下,南下资金有一定对冲、保值和收益上的优势,但考虑到沪港通在前,南下资金已有通道,边际角度看反而更有利于提振人民币资产。

  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程实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认为,深港通开通,因为时点选择,而更显意义重大。在他看来,当前,恰处美国特朗普胜选总统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异动、美元急速升值、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的微妙时点。此时开通深港通彰显了中港两地互联互通的坚定决心;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变恒心;提振了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正面。

  和沪港通一样,深港通的开启是又一个资本项下开放的小口子,尽管按照规模计算,其在跨境资本流动中比例较小,但边际效应看反而可能更有利于给人民币资产提供支撑。

  一外资银行利率汇率策略师指出,证券投资当前还不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总体影响比较微弱,考虑到沪港通已经提供了南下资金的通道,此次深港通开启从边际效应看,更多集中在国外对国内股市的投资。

  和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相比,跨境资本流动的多个通道中,沪港通归属的证券投资项是其中较小部分,而且交易资金闭环运行,因此概括起来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可以说是“微弱加微弱”。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则认为,深港通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是中性,从沪港通看没有出现完全一边倒情况,两边流动是比较均衡,当然由于汇兑需求的要求,尽管是汇兑是在账户之内,仍然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但更多是积极影响,增加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度,使得人民币汇率更为市场化。

  他认为,由于深股通投资是以人民币计价,投资收益是人民币来计价,但投资到港股那边,是港币计价的股票,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但有预期上的影响,短期对人民币汇率贬值产生一定的压力,但这个因素不会很持久。

  且从长远来看,资本市场开放意味着更多国际资金也可能进入中国市场,未来中国某个金融市场被纳入特定指数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全球跟踪这些指数的基金就会相应买入一定金融资产,资金也会及相应流入国内。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敏也表示,深港通开通最大的意义在于资本项目的开放更进了一步,人民币的国际化更进了一步。

  配置海外资产新的通道

  除了作为资本项下开放一小步,深港通可能为中国居民的海外配置热潮提供了一个通道。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国民财富迅速增长,中国居民投资多样化的需求亦水涨船高,而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不时面临贬值威胁,促中国居民海外配置热潮迭起,深港通的开通为中国居民配置估值相对偏低的港股提供了便利。沈建光认为,“投资港股南下的资金会多一些,毕竟估值方面香港有优势,人民币贬值也会有利于南下。……这也是全球资产配置的需要。”。

  但市场人士指出,深港通不会改变中国金融市场审慎开放的政策方向,考虑到当前跨境资本流出压力较大,且人民币贬值预期未消的前提下,未来中国资本项下开放仍将非常谨慎。未来以“控流出、促流入”的方向为主,更严格规范跨境资本流出,并鼓励海外资本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相关举措仍在预期之中。沈建光表示,当前资本流出形势的确严峻,但没有到危机的程度,而深港通涉及的资本流动规模有限,开启深港通可能是监管层在当前开放有限的口子来测试市场,从而给未来外汇政策提供判断。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特朗普经济团队人选日趋明朗

  美联储银行监督事务副主席人选浮出水面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据获得情况简报的人士称,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已将任命负责银行监督事务的美联储副主席一职作为优先任务,该职位初步有三名候选人,分别是前银行家John Allison、顾问兼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简称SEC)委员Paul Atkins,以及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 U.S., 简称FDIC)副董事长Thomas Hoenig。而这个美国最有权力的金融监管职位之一的几位主要候选人中,有两位对《多德-弗兰克法》持怀疑态度,第三位认为2010年采取的措施在限制大型银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不够。

  了解过渡情况讨论的人士表示,过渡团队的高级经济顾问David Malpass被考虑执掌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特朗普刚与这位前贝尔斯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会了面。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过渡团队官员还在考虑让高盛首席运营长Gary Cohn担任一个高级经济职务。Cohn可能会角逐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一职,他也刚与特朗普会了面。

  美联储的这个银行业监管职位由国会于2010年设立,但一直虚位以待。美联储理事塔鲁洛(Daniel Tarullo)事实上在行使相关职权,他利用这一职位对大型美国银行施加影响。塔鲁洛的美联储理事任期将于2022年到期,不过他可能提前卸任。这个美联储副主席的任何被提名人都需得到参议院的确认。

  该职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是Allison。他在担任BB&T Corp.负责人的20年间,使该公司从一家小型放贷机构扩张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他是一个自由论者,曾表示《多德-弗兰克法》制定了不必要的规定,他还建议取消美联储。另外一位有力竞争者是Atkins。他创建了咨询公司Patomak Global Partners LLC,目前牵头特朗普过渡团队有关金融监管政策的工作。

  Hoenig 支持《多德-弗兰克法》的一些内容,但表示,该法未充分减少大型华尔街银行的风险。这让他深得中小银行的喜爱。Hoenig是无党派人士,曾有数十年担任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提名财政部长对减税态度与特朗普相左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提名的财政部长Steven Mnuchin日前表示,根据特朗普的税收计划,高收入家庭不会获得绝对的减税,这与特朗普和众议院共和党人提出的税收提案相左。

  Mnuchin表示,对高收入者减免的税会被抵税项目减少而抵消,因此富裕阶层不会获得绝对的减税。Mnuchin告诉CNBC,大幅减税举措将针对中产阶级。

  上述言论与特朗普偶尔发表的评论一致,但不符合他在竞选时宣传的税收计划,这表明立法者在试图将那些竞选承诺变为法案时遇到了政治和算法挑战。

  除了明年大规模修改税收政策以外,Mnuchin表示,他会部分撤销奥巴马政府和国会民主党人从2010年起开始实行的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

  特朗普的税收计划会大幅削减最高税率,为高收入家庭带来大量好处,但分析师称,这些减税举措无法与限制税收优惠的措施相抵,后者包括已写入特朗普税收计划的每人10万美元分项扣减上限。大额扣减通常包括房贷利息、州和地方税,以及慈善捐款。

  候任副总统彭斯透露将着手推动全面税改

  美国候任副总统彭斯日前表示,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计划采取一连串举措化解华盛顿政治僵局,朝着改革税制、医疗保健和移民政策的目标推进。

  彭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特朗普准备了宏大的100天和200天计划,旨在兑现其核心竞选承诺并刺激经济增长。彭斯说,美国新政府将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

  彭斯说,新政府的首要任务将包括限制非法移民、废除并替换奥巴马医疗体制、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填补目前的空缺,以及加强军事。明年春季特朗普政府将和国会领导人一起着手推动全面税收改革,释放美国经济中被压抑的能量。他称,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将包括降低边际税率,把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最高之列的公司税率降至15%,以及推动公司汇回在海外存放的现金。彭斯称,这些措施将令美国劳动者受益,能够提高美国的收入水平。彭斯很快将卸任印第安纳州州长一职。

  彭斯称,特朗普选择和美国人民面对面谈话,告诉他们政府准备做的一切事情,包括降低就业创造者和企业的税率、减少过度的监管规定、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并实施美国利益优先的贸易政策。

  特朗普团队过渡工作已经落后

  不过,前美国驻南非大使唐纳德?吉普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团队的过渡工作已经落后了。

  吉普斯说,新一届美国政府要在总统就职后马上开展工作的话,必须在选举后的几周之内做出数量惊人的决定。2016年尤其如此,因为新政府与即将卸任的政府之间的政策分歧明显。如果是希拉里?克林顿获胜,这会是一个友好的过程,替换人员或政策的压力较小。然而,即便是管理最专业的过渡也会是混乱的。如果特朗普希望避免他的政府工作中断,他需要迅速组织,从人事开始。

  有超过4000个白宫和行政部门职位需要填补,其中1000多个需要参议院确认。物色人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联邦调查局(FBI)的安全检查、政治审查和政府道德办公室(Office of Government Ethics)为避免财务利益冲突所做的评估。一些个人会吃惊地发现,他们必须报告他们成年后的所有活动,并卖掉金融资产,以消除利益冲突。这需要数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微不足道的调查会拖慢整个任命程序。

  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过渡团队需要马上做出一些重要决定。首先,他们必须让被提名者清楚他们在游说、代表外国政府、聘用非法移民、不忠或者他们是否吸食大麻(即使是在吸大麻合法的州)等方面的红线。他们还需要考虑各参议院委员会的不同标准;例如,银行业委员会在税务问题上的标准较高。开诚布公将避免未来的尴尬,因为联邦调查局会揭露一切。第二,过渡团队需要确定新政府多样性的重要性。一旦确定某个职务,它将影响其他任命。第三,他们需要决定内阁部门人员遴选中的权力平衡:做出最终决定的是内阁秘书长还是白宫?

  有人担心,特朗普政府的过渡工作已落后,而且忙乱没有条理。鉴于明显缺乏计划,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将遭遇更严峻的挑战。任命和确认程序可能会更加混乱,尤其是内阁以下职务,特朗普在这方面的准备似乎做得更少。这将产生连锁效应:如果这些被提名人选没有到位,特朗普政府将无法实施其政策和预算优先任务。

  或许未来几周,我们将看到特朗普制定出一个更有条理的人事任命程序。否则这将意味着领导能力不足,美国政府将更加混乱。外国政府也将更加质疑特朗普领导美国的能力。

  (综合消息)

  OPEC达成2008年以来首份减产协议

  2016年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奥地利维也纳达成2008年以来首个减产协议,以缓解持续两年半、令油价下跌过半的全球供应过剩问题。该组织同意从2017年1月起开始的6个月里,将原油日产量削减120万桶,至每日3250万桶。欧佩克还可选择将该协议延续至2017年底。减产后的OPEC产量处于9月在阿尔及利亚达成的初步协议的低端,目前的产量为3364万桶/日。

  沙特将承担最大的减产份额,多数成员国也将限制产量,包括伊拉克等起初拒绝减产的国家。伊朗、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被特别豁免参加减产,因这三个国家仍坚持要求增加出口,恢复因国际制裁、内战和暴力活动等因素失去的市场份额。

  卡塔尔能源部长兼现任OPEC主席萨达称,重要的非OPEC成员国同意减产60万桶/日,其中俄罗斯同意减产30万桶/日。

  消息传出后,国际油价飙升超过10%,升破50美元,触及一个月高位。

  高盛分析师认为,非OPEC产油国的参与促使此次减产幅度高于在阿尔及尔达成的初步协议,但若要油价进一步大涨,所需要的催化剂包括:非OPEC产油国确认参与减产,有证据显示OPEC成员国遵守减产协议,而且鉴于官方协议数字矛盾,需要进一步明确伊朗同意做些什么。高盛还认为,这是一次短期减产,瞄准的是过量库存而非高油价,这反而可能导致美国和其他国家产量出现剧烈反应。

  麦格理资本认为,这份OPEC协议达到或超出了我们对于幅度、期限及质量的预期。赢家包括:短期内OPEC各成员国;美国油气勘探与生产企业;单一炼油厂;石化产业。输家包括:短期内综合炼油厂;美国天然气价格,因伴生气可能恢复增长。

  安永全球油气交易主管ANDY BROGAN认为,OPEC设立独立治理委员会的决定表明开始侧重纪律约束。这一举措让我更加相信,我们会看到OPEC成员国将遵守今天达成的协议。但要到落实减产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在那之前,预计市场会像以往会议决定出台后那样,仅出现短暂的震荡。

  DNB BANK ASA油市分析师TORBJ?RN KJUS认为,OPEC公报明列各国减产规模。这对于油价非常有利,且让协议具有相当强的效力。后续将会成立监督委员会以追踪各国减产承诺的落实情况。这也是非常正面的发展。OPEC主席国发表声明指出,将利用其他消息管道来监督各国减产,也加强了协议的效力。这意味着公布的减产数字是值得信赖的。但我们认为这次的执行配合度可能不及2001-02年及2008-09年间的情形。

  OPEC同意减少石油供应,这是8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该协议代表着沙特政策的一次大逆转。两年前,在油价维持在每桶100美元水平上方四年后,面对欧佩克以外地区石油供应的快速增长,沙特曾试图通过增产来打击美国的页岩油及其他高成本石油生产方。这一举措导致油价迅速崩盘,对整个石油产业产生了冲击,令依赖石油的经济体陷入动荡之中。此次达成减产协议的消息传来之际,纽约股市页岩油生产商的股价随之攀升。

  持续两年的低油价重创了大型产油国的经济,促使它们搁置分歧。沙特受低油价的冲击尤为严重,该国已启动了一系列痛苦的经济改革和财政紧缩措施。欧佩克希望,该协议会有助于石油市场摆脱一代人以来持续最久的低迷,走向复苏。油价低迷已对石油企业股价造成巨大打击,并让几个产油大国坠入螺旋式经济衰退。

  伦敦国王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克?巴特勒认为,OPEC的成员国在11月30日达成的减产协议,预示着这个全球最强大的卡特尔组织之一即将成为过去。在控制油价50年后,欧佩克屈服于已经大变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的经济力量。该协议代表着,这些曾经在石油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国家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对于石油价格形式,巴特勒认为,这项协议无法将油价提升到每桶60美元至70美元的OPEC目标水平,市场显然怀疑协议能否得到履行。而库存情况,根据国际能源署以及其他所有追踪石油市场的独立组织的数据,全球石油库存需要至少一年(可能更长时间)才能降下来。未来12个月,欧佩克以外国家新油田的产量将出现飙升,例如巴西、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因此明年全球石油总产量(欧佩克成员国以及非欧佩克国家的总和)很有可能会高于2016年。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则完全有动力利用油价上涨的机会维持并扩大产量。同时技术和生产率方面的进步将被推广到全球,这将进一步扩大产量。最后,站在沙特的角度考虑。利用过量供应将竞争对手的石油挤出市场、以维持沙特市场份额的战略已经失败。

  因此巴特勒认为,出于上述原因,当前的减产协议是不够的,必将失败。

  路透市场分析师约翰?坎普认为,减产协议预计将对2017年的油市库存产生切实的影响,库存水平将下滑。

  (综合信息)

  去工业化的诅咒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说,围绕如何理解反全球化主义崛起的辩论(这个现象最深层的驱动因素是文化还是经济方面的焦虑?),各方至少对于一点没有什么异议,那就是支持唐纳德?特朗普、英国退欧和其他反建制运动的心脏地带,也是出现显著工业衰败的地区,比如美国“锈带”或者英格兰北部。

  这些地区的去工业化已经持续了很久。老制造业走上末路,低技能男子有望获得的大量且报酬相当不错的工作岗位消失,这一切始于上世纪70年代;英国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最为急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在哪里,工厂的产出并未下降,而是技术变革使得达到相同产量所需要的工人减少了。

  黛安?科伊尔(Diane Coyle)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深情描述了兰开夏郡(Lancashire)的故乡小镇是如何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工厂就业岗位的大规模流失的。她的主要观点是,这些社区所受的经济损害以及因此产生的愤怒,在移民问题成为英国退欧辩论中的一大议题之前早就出现了。其诱因并不是全球化,而是自动化——以及“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政府在履行民主政体的最基本任务上出现了灾难性的失败:保护人民免受他们无法预见或者预防的系统性冲击的伤害”。

  然而,有证据表明“中国冲击”让情况变得更糟,引发了反全球化政治的人气高涨。经济学家们分析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几次美国大选的结果,发现自2000年以来,在那些被来自中国的进口渗透冲击比较严重的地区,投票立场的转变(从投民主党转为投共和党)比例更大。比如,这些经济学家的推算似乎表明,“如果来自中国的进口增长比实际水平低25%,希拉里?克林顿将能够拿下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

  同样的规律似乎也适用于英国。伊塔洛?科兰托内(Italo Colantone)和皮耶罗?斯塔尼格(Piero Stanig)证实:“一些地区由于历史性的专业化工业,受近期来自中国的制造业进口激增的影响更大,这些地区系统性地表现出更高比例的人群投票选择退欧。我们主张,驱动这种因果关系的是在缺乏对全球化的输家进行有效补偿的情况下,全球化所造成的取代效应。”此前这两名研究人员还在欧洲各个地区发现,受到中国产品竞争的程度,与本土主义政党得到的支持率存在类似关联。

  因此,中国冲击的确事关重大。但是不可阻挡的技术进步意味着,即使没有中国冲击,随着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类似的冲击也可以预见。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什么行动呢?

  答案并非限制贸易,查德?鲍恩(Chad Bown)解释道:取消贸易协定对失业工人帮助不大(不过更好地执行贸易协定或许有帮助),而且现代贸易协定中并没有什么内容阻止政府实施国内政策来缓解输家所受的伤害,比如美国可以推出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对国家政府来说,解决方案不是从全球机构和规则那里“夺回控制权”,而是更好地利用它们一直保留着的控制权。

  就如黛安?科伊尔指出的,这个过程需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国家政策……在特定地区实施。以往经济的地理分布受到忽视。”在存在地区性冲击的情况下,国家政策应该着眼于在受影响的地方保持强劲的总需求,从而刺激新的工作岗位产生。

  然后是看似琐碎但十分关键的政策需要——让人们的技能适应新的工作。戴维?伦哈特(David Leonhardt)在特拉华州的纽卡斯尔进行了报道。该地区“不得不面对后工业时代的毁灭性打击……现在受到举国关注。”一项技能和学校发展政策挖掘了该地区“在手艺(用双手工作和制作东西)方面的深厚文化渊源”,这一政策似乎有助于同时解决经济滑坡问题和随之而来的身份焦虑。用伦哈特的标题来说,这带来了“一股蓝领的希望”。任何地方的主流政治人士都应以提供这一希望为己任,以防反全球主义分子所兜售的虚假希望被人们视为最后手段。

  (FT,2016.11.29)

  

中国经济

 

  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人”转变?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说,日前有报道称,在中国为美国苹果组装产品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正讨论到美国进行生产。此前也传出过苹果要将产品转移到美国生产的消息,但这次似乎有理由让人相信不是在虚张声势,原因是即将上任的新一届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宣称要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

  此前日经新闻报道称,苹果曾于2016年6月询问鸿海能否在美国生产iPhone。这一时期恰好与特朗普在总统竞选中大肆批判苹果将生产委托给中国的时期相重合。

  鸿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服务商(EMS)。该公司以苹果的iPhone为中心,通过在中国受托生产知名企业的产品而发展成为巨型企业,此前还收购了夏普。虽然是台湾企业,但2011年前后仅鸿海一家企业就包揽了中国大陆进出口额的近6%,可以说是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代表性企业。

  不过,随着中国人工费的暴涨,苹果和鸿海转变了生产向中国一边倒的情况,正在向巴西和印度等拓展工厂。顺着这股趋势,此前偶尔也出现了会向美国移转生产的消息,但在美国生产的话成本会大幅上涨,因此最终也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不过,如果对中国产品征收高关税的话,向美国移转生产就可能不再是句空话了。

  但话说回来,即使不被征收高关税,中国产品似乎也渐渐在美国丧失竞争力。从2015年起,中国媒体就多次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制造正从美国市场里消失》的文章。文章介绍称,在美国购买了7件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的服装,其中只有一件为中国制造。

  这篇报道中附上了所购产品标签的照片,上面记载的产地分别为越南、印度尼西亚、埃及、孟加拉、泰国和中国。还提到了松下和三星电子等电子产品企业撤离中国的情况,流露出了相当强烈的危机感。该报道被屡屡转载,这本身或许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均意识到了事态紧迫性的证明。

  大量生产廉价产品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世界工厂”形象在进入2000年代后形成。在2000年代中期,出口额超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成。日本的这一比率几乎是在约为10-15%间徘徊,可见中国曾比日本更依赖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

  不过,这一依赖出口的结构在2008年雷曼危机的冲击下突然崩溃。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出现下滑。中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政策。随着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转变为由内需拉动增长的结构。经济的引擎已经从出口产业转向了房地产行业。

  即使美国经济呈现复苏,中国的出口也难以再像过去那样大幅增长。其原因是受人民币升值和进一步的扩大内需政策影响,以人工费为首,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虽然人民币与2015年秋季相比贬值了约6%,但10月份的出口额仍同比下滑7.3%,表现低迷。预计2016年的年出口额将连续2年同比减少。

  曾经达到GDP总值30%左右的出口持续逐年下滑,2016年可能跌破20%。这似乎反映出仅依靠人民币小幅贬值已难以恢复出口的竞争力。如果美国下任总统特朗普真的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苹果和鸿海将不得不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

  这样的话,估计中国企业也将通过海外生产和海外投资来寻找活路。仅仅10年时间中国就开始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人”转变。

  (日经新闻,2016.12.5)

  财政刺激和房地产销售推动中国经济扩张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日公布,11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0月份的51.2升至51.7。该指数已经连续四个月维持在50荣枯线上方。当月数据好于经济学家预期;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0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51.0。统计局称,官方PMI分类指数中新订单、生产、进口价格和出口订单均有所增长。

  当月另外一份制造业PMI数据──财新PMI从10月份触及的27个月高位51.2回落,至50.9。经济学家称,官方数据更能反映大型国有企业的状况,而财新PMI则追踪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表现。12月1日公布的11月份中国官方非制造业PMI从10月份的54.0升至54.7。华侨银行(OCBC Bank)经济学家谢栋铭表示,官方PMI好于预期,不管是从供应还是需求看,对经济的信心在回升。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经过了今年开局的动荡表现,中国商业信心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刺激增加后已改善。11月的需求稳定,民间投资尽管仍表现疲软,但已加速,产出也在扩张。

  处于经济前沿的公司对这种稳定表示欢迎。不过经济学家表示,为经济提供支持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中国更长期的问题恶化,包括普遍存在的工业产能过剩和公司债务上升。

  最近几个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帮助中国工业品价格摆脱了持续四年的下跌。不过经济学家警告称,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在供应链中的影响逐渐传导,未来几个月制造业利润可能受到挤压。

  近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就是房地产销售。虽然在中国政府对国内一些大城市实施住房限购措施后房地产销售增长有所减速,但仍对宏观经济形成支撑。中国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环比增长1.1%,增幅低于9月份的1.8%。在中国传统经济的其他领域,10月份货运量同比增长逾10%,今年1-10月份用电量增幅只有5%左右。

  此外,刺激措施也起到帮助作用。在最近公布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中,中国批准了规模为人民币2470亿元(约合358亿美元)的铁路项目,这些项目旨在加强北京与天津、河北省交通联系。今年头10个月,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8%,达到人民币6230亿元。

  交通银行经济学家刘学智称,低迷的外部需求以及中国政府削减过剩工业产能的努力将继续拖累经济增长步伐,从而可能促使政府出台更多财政刺激措施。经济学家们表示,预计第四季度和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维持在6.7%左右,尽管这将是经济增速连续第二年位于25年来的最低水平。

  (WSJ,2016.12.1)

  克强指数升至三年新高

  随着中国重工业企稳,被称为“克强指数”的增长指标正在反弹,一些新经济重要引擎,则有所减速。据彭博社报道,由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组成的克强指数,最近升至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彭博社分析,虽然这表明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正在为增长托底,但这也同时表明,钢铁和房地产等行业复苏并不符合中国向服务业和消费转型的目标。此外,最近的趋势也反映了另一个问题:一些重要的新经济引擎,看起来有所减速。

  汇丰控股驻香港的亚洲经济研究联合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称:“旧经济呼啸着卷土重来,烟囱再次排出滚滚浓烟。”范力民还形容:“那可能只是暂时的,是靠根本不可持续的债务累积推动的。持久发展的关键是新经济,是未来消费的新设备和服务,但是随着旧经济耗费了大量信贷,新经济暂时停下了脚步。”

  10月份克强指数同比上升了10.58%,升幅较2015年9月触及逾10年低点的1.16%显著提高。贷款涨势最猛,同比增长了13.1%。铁路货运量增长了10.7%。用电量增长了8%。

  英国《经济学人》在2010年底正式推出“克强指数”这一指数,受到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由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组成的克强指数,花旗银行在编制时将各自权重分别设定为40%、25%和35%。

  (综合信息)

 

(编译、整理、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87期(总第1698期)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