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侧重于防泡沫

2016-11-14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81期(总第1692期)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中国货币政策侧重于防泡沫 美国新总统将要面临的经济形势 未来全球经济有哪些“黑天鹅”? 哈佛大学研究:中国高房价可以持续 中国出口持续低迷 内外需对比鲜明 香港金融创新落后于对手

  

经济热点

 

  中国货币政策侧重于防泡沫

  [摘要:基数因素和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带动中国10月CPI重回“2时代”,并创下六个月高点;PPI则在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助推下加速上升,同比创近五年新高。通胀短期估计将维持温和上升态势,但尚不足以对货币政策构成明显干扰。有专家认为,货币政策重心开始由稳增长转向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其原因在于经济L形拐点已过、“资产荒”导致金融风险堆积、房价过快上涨威胁可持续增长。]

  通胀短期存上行风险,但不足以掣肘货币政策

  据路透报道,基数因素和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带动中国10月CPI重回“2时代”,并创下六个月高点;PPI则在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助推下加速上升,同比创近五年新高。通胀短期料维持温和上升态势,但尚不足以对货币政策构成明显干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物价虽然上行但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现阶段货币政策主要侧重于防风险抑泡沫,预计货币环境将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相符,并创今年4月来新高。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8%,并创2011年12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四季度CPI涨幅不会明显扩大,大体稳定在2%左右,预计明年CPI总体涨幅应低于今年,且全年波动相对平稳,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明显干扰。”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他指出,CPI涨幅扩大主因季节因素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蔬菜和鲜果同比涨幅较大;PPI大幅回升,主因煤炭等上游工业品价格涨幅明显,受低基数影响,未来半年左右PPI涨幅料进一步扩大,有利于稳定上游工业企业的开工和盈利。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相对偏低以及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而PPI同比涨幅扩大至1.2%,主要是受煤炭采选、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油气开采等五个行业价格同比涨幅较大所致。其中,煤炭采选和黑金冶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4%和13.1%。据测算,上述五大主要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1.4个百分点,是带动P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预计,通胀将持续上涨至明年1月。她预计,“CPI、PPI双双上行,货币政策空间受限,但通胀的涨幅相对温和,预计货币政策延续当前的基调。”

  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健

  尽管物价短期将延续回升态势,分析师指出,由于整体通胀仍很温和,短期并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掣肘,政策重心仍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风险上。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表示,未来政策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物价水平仍然可控,CPI离3%仍有距离;PPI未来仍有涨幅,消除通缩风险,但通胀风险也不大。因此不需要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不过,目前物价水平可能进一步上涨,不适宜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就货币政策而言关键是要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人行提及物价时表示,国内经济运行近期出现一定回稳态势,前期出现的房价较快上涨仍有可能逐步传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费物价涨幅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并略有上行压力;9月PPI转为正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国内去库存去产能的推动有关,亦与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相关行业回暖等需求面变化有关,短期看PPI仍有继续上行可能。

  CPI环比来看,10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非食品价格上涨0.1%。其中,蛋、猪肉、鲜果鲜菜等食品价格环比纷纷下降,合计影响CPI环比降0.18个百分点;但部分能源和服务价格环比均现上涨。

  PPI方面,环比价格上涨的行业个数增加至27个,较上月增加两个。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0月1.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2.3个百分点。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顾潇啸称,基数走低叠加商品价格回升,四季度通胀短期反弹。昨日央行报告中亦提到物价的上行压力,且强调要抑泡沫、防风险,还指出降准的制约较多。再加上美国加息窗口渐进,人民币持续承压,预计短期内货币政策难以宽松,流动性或将趋紧。

  不过,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观点有些不同,他认为目前通缩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考虑美日欧等经济增长率比中国低得多的国家的通胀目标都是2%,中国物价还是偏低,仍要保持政策连贯性,巩固防通缩的成果。“为了维持6.5%的增长,明年需要继续保持M2增速在13%左右,赤字率适度扩大,比如从今年的3%扩大到4%左右。”他说,“非常规货币政策取决于年底和年初资金跨境流动的情况,假如连续2-3个月的月均外汇储备下降超过1000亿美元,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中国央行11月8日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并表示,针对2016年以来外汇占款下降形成的流动性缺口,考虑到准备金工具信号意义较强,受制约较多,故更多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工具提供流动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适度和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未来将继续密切关注流动性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丰富操作工具和期限品种。

  货币政策将由稳增长转向抑泡沫

  据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九州岛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此点评称,本次会议为中央政治局会议层面上,第一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抑制资产泡沫”,印证货币政策从稳增长转向抑制资产泡沫。

  2014至2016年历次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主要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而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只字未提“稳增长”,只强调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今年以来,政治局会议两次提及“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第一次是在7月,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降成本”部分,第二次就是10月这次,首次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了“货币政策”部分,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向明显。

  邓海清认为,货币政策重心开始由稳增长转向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其原因在于经济L形拐点已过、“资产荒”导致金融风险堆积、房价过快上涨威胁可持续增长。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分析称,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年内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不大。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此前就提出,在此背景下,近期政策重心应由稳增长转向降杠杆等防风险措施。

  中国9月金融数据也延续了8月的回升势头,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规模均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近四成来自房贷。去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为维护金融稳定,当时阶段性地出现了更多依赖银行信贷融资的情况,但市场恢复稳定后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在政策重心由稳增长转至防风险,债市加杠杆或受到进一步限制。邓海清称,中国依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成为经济L形拐点过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股市“健康牛”的重要保证。从债券市场角度来讲,投资者不应忽视,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然转向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系统性风险,货币市场的波动加大不可避免,投资者应当防范债市陷阱,避免过度期限错配和加杠杆行为。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美国新总统将要面临的经济形势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面临生产率增长差强人意,社会不平等,劳动参与率下降,新企业创立及就业新增速度变慢的局面。

  沃尔夫称,虽然美国经济暴露出巨大缺陷,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美国仍可称王。美国经济已从大衰退中复苏,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实际收入不断增长。美国还在新技术领域拥有根深蒂固的优势。然而,新一届美国政府将接管的是这样一个国度:生产率增长差强人意,社会不平等程度高,越来越多人放弃求职,新企业创立及就业新增的速度不断下降。至少美国的财政状况还并非真正紧迫的威胁。这是件好事,因为对于财政问题,反正也不太可能做什么。

  2007-09年金融危机就经济和政治而言都是一场灾难。但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在2009年第二季度见底,并于2013年第四季度恢复至危机前水平。类似地,2009年10月,失业率升至10%的峰值,但现在已回落至4.9%。金融业的健康状况也已比危机期间好得多。

  太多漫不经心的观察人士将这种快速的复苏视为理所当然。但此次大衰退本来有可能演变成另一场大萧条。得益于美联储(Fed)、小布什及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果敢行动,美国经济才如此迅速地恢复了生机。所有人都极大地受益于此次成功。

  然而,这场危机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2016年第二季度的实际人均GDP仍只比危机前(将近9年前)的峰值水平高4%。以历史标准衡量,劳动生产率自上次危机发生以来一直增长缓慢——主要是由投资减弱造成。一项研究估计,美国的潜在产出比危机前的趋势水平低了7%。但尽管出现放缓,过去15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速超过了其他主要高收入经济体。这多半得益于美国在高科技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现在的总市值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

  然而,上次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其中包括对金融界、知识界及政策制定界精英的诚信和能力的日渐不信任——也是紧随着一些老问题出现的。

  2014年至2015年间,美国家庭实际收入中值提高了5.2%,但仍低于危机前的水平。实际上,这一中值也低于2000年水平,甚至相对于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际人均GDP都一直在下降。这一表现可以解释普遍的幻灭感,甚至绝望感——在此次气氛严肃的大选中显露无遗。

  意料之中的是,美国的不平等已明显恶化。从1980年直至最近时期,税前收入前1%人口所占收入比例已从10%跃升至18%。即使是税后,他们所占收入比例也增加了三分之一,从8%增至12%。相对于普通员工,首席执行官们的薪酬涨幅一直很高。在所有高收入国家中,美国的不平等程度最高,而在7个收入最高的经济体中,美国不平等程度加剧的速度最快。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异表明,不平等程度日益加剧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选择问题,而非在经济上不可避免。

  与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密切相关的是,劳动力在GDP中所占份额从2001年的64.6%下降到2014年的60.4%。劳动者遭遇的不仅是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同样显著的遭遇还有,25岁至54岁男性中没有工作且已放弃求职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世纪50年代的3%上升到现在的12%。就连法国的壮年男性占就业人口比例自2001年以来都年年压过美国。自1990年起,美国男性未参与劳动的比率的增幅在经合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里排第二。2000年以后,壮年女性未参与劳动的比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也停止了。美国女性在所有壮年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现在也属经合组织所有成员中最低之列。

  经济活力的下降也同样令人不安。就业岗位新增速度显著放缓,国内人口迁移率也是一样。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也已持续下降较长一段时期,成立不足5年的企业在所有企业中所占比例以及在总就业中所占比例也是一样。与此同时,企业固定投资持续疲软。证据还显示资本回报的差异日益加大。这些都是长期趋势,不仅仅是危机后事件。

  经济活力丧失可能不止与生产率增长减弱有关,还与收入分配的变化有关。如果竞争压力在下降,垄断和独买(买方垄断)的格局要么会出现、要么会巩固。工会的崩溃,以及相对最低工资的下降加强了企业和劳动力在市场中的力量不对称。知识产权也可能成为阻碍竞争的一大因素。新监管壁垒的兴起令人不安。还有一个显著变化是拥有州级职业许可证的劳动者所占比例出现飙升。这些许可证肯定极大地阻碍劳动者方便地跨州流动。

  尽管美国经济拥有种种优势,它本还可以表现得更好。除上述趋势以外,基础设施的退化,教育相对表现的恶化,以及糟糕的税制都构成挑战。停止接纳移民和进口将是自损之举。美国必须发扬其一贯的优势,即一个开放、有活力的经济,再加上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研究、教育,以及均衡的税收和监管政策。新政府需要正确的判断以及国会的合作。猪或许也可以飞起来。

  (FT中文网,2016.11.9)

  未来全球经济有哪些“黑天鹅”?

  据分析,未来一两年内全球经济可能发生以下“黑天鹅”事件:

  意大利修宪公投

  将于12月4日举行的意大利修宪公投虽然并不针对脱欧,但是其公投结果与脱欧密切相关。如果本次公投未能通过,现任总理伦齐(Matteo Renzi)将下台,这可能引发该国提前大选,而反欧盟的第二大政党五星政党掌权概率增加,其更承诺一旦当选将立即进行退欧公投,此外,第三大政党北方联盟同样反对欧盟,如此一来,意大利退欧公投或在所难免。

  近期的民调显示正反两方势均力敌,且仍有1/3的选民在摇摆当中,局势陷入胶着。如果公投失败,根据意大利财政部的观点,该国明年经济增速将达1%,而如果没有通过参议院改革公投,并且因此没有获得预算,该国明年经济增速或降至0.6%。

  对于市场而言,政治乱局、解体危机之下,欧元将被极大打压,美元或被动大幅升值。见智研究所指出,若本次公投失败,意大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创下2015年希腊危机期间的新高(2.5%),德国国债将受追捧,收益率重回负值区间,二者之间的利差将扩大一倍以上,意大利银行业将再次陷入危机并牵连整个欧元区。不过,野村证券则认为本次公投引发退欧公投的几率较低,执政党可能在伦齐辞职之后任命一位新的总理以避免再次大选。

  奥地利总统大选右翼领先

  在上半年的总统大选中,极右翼自由党的诺伯特?霍费尔(Norbert Hofer)在第一轮选举中领先,第二轮选举则以微弱劣势落败。但经法院裁定,邮寄选票计票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今年将重新进行选举。11月4日的民调显示,霍费尔暂时以51%-49%的优势领先其竞争对手范?德?贝伦,后者支持欧盟以及社会自由主义政策。自由党则反对欧盟一体化与移民,霍费尔一直威胁当选后将解散政府。而一旦政府被解散,掌握实权的总理位置可能落入总统所属党派手中。BBC指出,一旦其当选奥地利总统,该国将成为首个由极右翼政党领袖领导的欧盟国家。有投行表示,不排除该国极右翼成功上台之后走上与欧盟的撕裂之路,作为欧元19国之一,其退欧公投影响与英国退欧公投不相上下。

  12月美联储FOMC会议加息又现不确定因素

  在11月公布的利率决议中,释放了充分信号令市场确信12月将加息,但是特朗普的当选令市场措手不及,媒体报道称,前美联储官员柯薛拉柯塔称,特朗普当选总统,美联储需要谨慎加息。多家投行也表达了相似的意见。

  美银美林称,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下调2017年美国GDP预期至增长1.8%,之前料增2.1%;美联储2016年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降低至1/3,预计美联储在2017年年底之前只会加息一次,而不是之前所预料的加息三次。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交易员预期12月加息概率71.5%。

  希腊经济艰难

  日前希腊总理齐普拉斯称政府将及时完成二阶段纾困评估,以确保年末启动债务减免谈判。有分析指出,高负债、通货紧缩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使得希腊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希腊也可能成为下一个风险点。在英国退欧的大背景下,难保希腊会否再次拿起退欧大旗,向欧元区争取更多经济利益。

  荷兰右派民粹势力抬头

  荷兰右派民粹主义政党自由党(PVV)支持率日渐攀升,近期的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与现任首相所属的右翼保守政党自民党(VVD)不相上下。PVV领导人吉尔特怀德斯(Geert Wilders)此前在Twitter中表示英国退欧公投是人民夺回国家的选择,并称荷兰也将效仿。有研究认为,作为欧洲共同体六大核心国之一,荷兰的民粹主义近年来因为欧盟的“净出资国”身份有所抬头,若未来政府在反对欧盟方面的声音加大甚至举行退欧公投,整个欧盟将受到致命打击。野村证券也认同荷兰选举的重要性,指出其结果可能是法国和德国选举前的晴雨表。

  法国极右政党支持率日渐上升

  尽管多数党派尚未选出其总统候选人,但是目前来看,极右派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莲?勒庞(Marine Le Pen)获得的支持日渐上升。勒庞曾表示当选后将举行法国退欧公投。9月下旬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位居前列,仅次于中间偏右共和党候选人的朱佩(Alain Marie Juppé)。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长霍华德?戴维斯指出,在法国,人人都声称“特朗普不可能获胜,勒庞也不可能获胜”,但是如果许多人对这句“口号”心里没底,法国大选将变得极为紧张。法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在于明年密集的选举导致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陷入停滞。

  德国极右势力将影响执政者政策

  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大选或影响欧元区走向。2005年即已上台的默克尔并未表示是否将再次参选,而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正在崛起,德国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的支持率在近期持续攀升至15%,仅次于执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其联合领导人弗劳克佩特里(Frauke Petry)称,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为德国提供了榜样。兴业研究认为,德国目前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能够令极右翼入场,但无法登台,预计极右翼在明年大选中成功的可能性较小。现有局面或倒逼默克尔调整其政策主张,未来难民问题的发展很有可能影响德国政治方向以及欧洲一体化情况。

  (华尔街见闻,2016.11.11)

  

中国经济

 

  哈佛大学研究:中国高房价可以持续

  哈佛大学近日研究称,只要大幅削减新的供应,中国高房价就能够持续下去。

  该校的Edward Glaeser、Yueran Ma、Wei Huang以及Andrei Shleifer在论文中指出,价格飞涨,新建筑猛增,这看起来像是一场典型的房产泡沫,许多人认为价格下滑即将来临,但是这些分析可能忽略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性:

  2003-2014年,中国建成了约1000亿平方英尺(约93亿平方米)的住宅,人均面积为74平方英尺(约6.9平方米)。今年,在北京和上海的90平方米房屋平均价格约为家庭平均收入的25倍。预计中国空置房屋面积约为200亿平方英尺(约18.9亿平方米),相当于纽约面积的2.5倍。

  购房者似乎将房屋视为长期投资,即便房价下跌也不太愿意出售房屋。他们没有极高的杠杆,因此也不太可能收回和清算房屋。开发商们的杠杆较高,但是与国有银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其贷款可能重组。即便银行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也不太可能将其在市场上出售。与中国股市相比,楼市具有的惯性更大。

  中国政府在住房市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要大幅削减新的供应,对房地产的强劲需求就能够令目前价格得以持续——尤其是在家庭的替代投资选择余地较少的情况下。这一情形能否发生将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其必须在价格的稳定性与限制城市发展之间做出权衡。

  如果政府能够消化过剩库存,将其转化为社会性住房,这将进一步支撑走低的价格。这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将带来巨额社会成本,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将下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将失去明显的效率优势。当地政府也将失去来自出售土地、收税这些作为制度基础的财政自主权。

  对政府而言,可替代的方法是调节高水平的住房建设供应。这将导致对住房的预期回报走低或转向负面。潜在新卖家将因此受益,但是目前的房主们将遭受损失。

  (华尔街见闻,2016.11.11)

  中国出口持续低迷 内外需对比鲜明

  中国海关总署11月8日发布的10月份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月减少7.3%,降至1781亿美元。连续7个月低于上年水平。

  10月面向主要地区的出口额出现减少,美国(-5.6%)、欧盟(-8.7%)和日本(-3.3%)均低于上年。按商品类别来看,主力的手机(-8.4%)、个人电脑(-8.3%)和服装(-11%)均呈下降趋势。

  前景也不容乐观。11月4日闭幕的秋季广交会的签约额少于春季。广交会的签约额被视为预测未来半年出口动向的指标。中国商务部认为“今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际上,世界贸易组织(WTO)在9月也下调了中国2016年的贸易量预期。

  但是,似乎也存在结构性因素,让中国作为出口基地的竞争力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海关总署的调查显示,60%的出口企业表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正在成为出口扩大的巨大负担。

  另一方面,10月进口额比上年同月减少1.4%,降至1291亿美元。由于原油和半导体单价下降等原因,连续2个月低于上年水平。

  在外需低迷的同时,内需却在政策的支撑下表现坚挺。受到减税措施临近退出的抢搭政策末班车的需求推动,个人消费中的汽车消费表现抢眼。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自年初以来的减速开始放缓。

  但是,中国的资金外流仍在持续。据悉,台湾和香港的投资者正在抛售一线城市暴涨的房地产。截至10月底的外汇储备比上月底减少457亿美元,降至3.1206万亿美元。降幅达到9月的2.4倍,创出人民币开始暴跌的1月(994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

  10月美元对欧元和日元出现升值,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外汇储备持有的欧元和日元资产换算为美元后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央行的外汇干预似乎也产生了影响。10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最初央行没有强行采取救市措施,但有迹象显示,在月底之前央行增加了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的外汇干预。

  (日经中文网,2016.11.9)

  香港金融创新落后于对手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几个月前,阿里巴巴的蔡崇信(Joe Tsai)在香港一场研讨会上就阿里巴巴的金融战略发言。当他请大家提问时,第一个举手的人来自香港的保险监管机构。“你说你们对互联网保险感兴趣,”这位官员说。“我想确保你们来香港时,获得适当的牌照。”在YouTube上的该活动录像中,蔡崇信彬彬有礼的回答引起观众们清楚可辨的震惊笑声:“如果我们真来香港,我们将获得牌照——并寻求您的建议。”

  然后,就在几天前,蔡崇信的合伙人马云批评了港交所的上市规则,称其是几十年前的设计,适合地产商、银行、金融机构及传统零售商,但与初创企业以及新业务企业并不相关。他发出批评的部分原因或许是他本人与当地规则的冲突:香港拒绝为了放行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而修改上市规则,所以阿里巴巴最终在纽约上市。但他的话仍在当地投资者当中产生了共鸣。

  同样,上海一家与阿里巴巴有关联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最近接受了上海一家报纸的采访。他在采访中提到,他的公司或许会考虑在某个时候到香港设立办事处。令他吃惊的是,他很快收到另一名香港政府官员的信息,提醒他需要办理的牌照。他说,他从中得到的信息是:“这里不欢迎你来。”然而,这家金融科技公司很可能在下一轮融资中获得来自新加坡企业的大笔投资,其估值将超过10亿美元。

  对于整体香港社会来说,企业和监管机构之间这些冷淡的交流表明,在鼓励金融创新方面,香港政府缺乏想象力而且态度不大支持。香港本来在金融领域有竞争优势。有些人警告称,新加坡和深圳等对手城市目前的动作力度比香港大得多。

  香港过去培育出不少创业企业,但后来发现创业者迁往其他地方,经常是到对岸的深圳,那里的人力资本和物理空间更大,成本更可接受。例如,世界上最大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最初是在香港科技大学构想出来的,但现在以深圳为家。事实上,深圳在吸引新经济公司方面已胜过了香港,部分原因在于深圳工程师数量众多、地方政府采取支持政策。深圳不仅是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大本营,也是数据挖掘和医疗技术公司的基地。

  同样,里昂证券(CLSA)利用Tech in Asia的数据汇编的一份新加坡金融科技创业企业名单包括了近180家公司。相比之下,香港可比名单的长度将不到新加坡的一半。新加坡当地监管机构似乎“高度支持金融科技,并对在何时以及何种条件下对该行业实施监管有清晰的想法,”里昂证券新加坡研究主管乔纳森?加里根说。

  这给现有企业带来风险。在新加坡,加里根的同事克里斯多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提到了“政府努力推动新数字经济——无论是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数据技术、交通运输、清洁技术还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共享经济——带来的颠覆威胁”。然而,新加坡似乎意识到,一个把自己使命定为保护成熟企业利益的政府,只会加速成熟企业的衰落。到目前为止,这一立场产生了回报。“支持性的政府政策和亚洲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已催生了新经济的早期阶段,”加里根说。

  诚然,香港也有一些尝试推动创新的举措。7月,红杉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与香港的一群教授和三所顶尖大学的校长合作推出了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Hong Kong X-Tech Startup Platform)。该平台将招聘教授担任导师,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制药、医疗设备、电子和金融科技方面为学员提供指导。红杉中国的创始人沈南鹏已捐赠3亿港元作为催化资金。但要重建香港,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

  (FT中文网,2016.11.10)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81期(总第1692期)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