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危机恐波及全球

2016-10-13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71期(总第1682期)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德银危机恐波及全球 欧洲央行暗示打算继续刺激政策 日本不是产业政策的优等生 美9月非农就业数据连续三个月放缓 日媒:中国经济迎来重大拐点 人民币加入SDR后或再度走低 中国现“流动性陷阱”异常?

  

经济热点

 

  德银危机恐波及全球

  [摘要:德意志银行股价持续下跌,9月30日更首次跌穿10欧元历史新低,这令欧洲其他银行股亦有沽压,拖累英法德股市都跌超过1%。另外,约十家对冲基金为降低风险,已将在德银持有的衍生工具仓位转至其他银行。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关注德银与全球金融机构的深切联系,其中有一些投资者担心金融市场将出现更大的银行业危机。]

  德银被沽空规模或占流通股10%

  9月,美国司法部要求德银缴付140亿美元,来对金融海啸前按揭抵押证券(MBS)不当销售的问题进行和解。另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不会对德银施以援手。德银股价9月30日在欧洲一开市便重挫8.8%,跌破10欧元心理关卡,一度低见9.92欧元,9月以来股价已下挫25%。欧洲银行股一片哀嚎:德商银行一度跌5.1%。巴克莱、莱斯银行及苏格兰皇家银行跌逾3%。荷兰国际集团在阿姆斯特丹跌2.8%。欧元兑美元扩大跌幅并刷新日低,跌幅一度达到0.4%。欧元兑瑞郎跌至8周新低。30年期德债收益率触及7周新低0.387%。

  据彭博报道,少数对冲基金公司削减了在德银的多余资金和头寸,引发市场恐慌,民众对于少数对冲基金已不愿与陷入困境的公司做生意的担忧,表示少数对冲基金公司已削减其对德银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敞口。有机构预测,全球各类投资机构针对德银的沽空资金规模,可能占据其流通股的10%。

  德银CEO:流动性储备充足

  但在投资者担心高杠杆交易机构将来前景如何,德银的消息就足以引发市场震荡。9月29日午盘,德银股价下跌超过7%,于是带动整个市场股价下跌。因此,关于当前正是德国政府干预和进行救援的合适时机,并向投资者保证稳定德银和更为广泛的银行系统的市场传闻加剧。克罗尔债券评级机构的高级董事总经理和研究主管、银行业分析师维伦表示,德国政府可能不得不表示愿意把资金投入银行,而这几乎和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采取相关措施救援花旗银行时一模一样。这是非常类似的情况,但愿德国政府能够借鉴美国当时的反应,同时汲取相关经验和教训。

  德银CEO克莱恩近日向员工发送电子邮件,既为员工打气,也为德银正名。克莱恩指出,德银的流动性储备超过2150亿欧元,市场的种种猜测是毫无根据的。过去20年来,德银的资产负债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稳固。但与此同时,德银也正在努力出售资产以筹集资金。9月28日,德银宣布将以9.35亿英镑出售其英国保险AbbeyLife业务至英国菲尼克斯集团控股公司。同日,贝西默信托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帕特森表示,这不是雷曼兄弟,同时也不是希腊和欧元区其他国家的2011年所遭遇的困境。

  此外,德商银行9月29日宣布裁员近9600名的计划,使其规模甚至小于2008年德累斯顿银行对其进行收购之前;德商银行今年市值已损失了约39%。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金融学教授弗莱舍表示,德国银行业仍然产能过剩,与法国、西班牙和美国的不那么分散的国内银行业竞争时仍然十分艰难。

  德国寻求与美“谨慎谈判”

  此前德银与美国司法部达成54亿美元和解金的传言还未被证实,媒体又再报出德国政府正在和美国当局推进“谨慎会谈”,以解决此前就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引起的140亿美元罚单。

  路透社报道,虽然此前德国政府一直试图淡化在谈判中或起的作用,但目前已被证实德国政府官员希望能够“推进快速解决方案,使德银有时间重新站稳脚跟”。路透进一步补充称,德国官员认为,作为拥有员工约10万人的德国最大银行,德银决不能倒。事实上,无论德银最后如何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德国政府都将避无可避的卷入其中。

  路透社援引德国政府官员称,德国与美国官员之间已展开“各级接触”。然而,虽然德国政府挽救之心溢于言表,但却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时间约束和风险成本。尤其是在德国总理默克尔面临明年联邦大选的关键之际,如若强行对德银施救稍有不慎恐怕成为“政治毒药”。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政府一直希望美国方面能够以少于原先140亿美元的罚金数额在短期内解决的原因。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指出,默克尔的政治对手将毫不手软的将德银问题作为“政治子弹”。

  对于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德国政府官员透露,最理想的长期解决方案是德银能够和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商行进行合并,虽然最好是在两家银行均解决好自身问题之后再进行合并。此外,另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德银与其他欧洲的竞争对手合并,但“德国必须掌控合并后的实体”。

  德银困境非一日之寒

  2015年7月,瑞银原CFO克莱恩被任命为德银联席CEO,着手增加德银资本充足率以及盈利能力。

  2015年10月,德银财报显示三季度意外亏损62亿欧元。克莱恩宣布两年内将不向股东分红,意在改善资本和收益水平,此外有媒体称当年可能大砍1/3奖金。

  2016年1月,德银财报称去年全年巨亏68亿欧元,四季度投行业务税前亏损11.5亿欧元。

  2016年4月,德银发布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锐减逾60%,最大收入来源——债务交易减少近三成。

  2016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德银长期存款评级由A2下调至A3,交易对手风险从A2下调至A3,高级无担保债券评级由Baa1下调至Baa2,评级展望稳定。后者Baa2的最新评级比垃圾级仅高出两级。

  2016年6月,在英国脱欧公投期间,索罗斯下注1亿欧元做空700万股德银流通股,其空头头寸在德银所有流通股中的占比一度达到0.51%。短短两个交易日后,德银股价累计下滑22%,创历史新低。同月,美联储在年度压力测试中评价德银“资本规划过程极为羸弱,许多领域仍有严重缺陷”。此外,IMF还在其《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报告中警告称,德银是全球系统性风险最大贡献者。

  2016年7月,欧洲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尽管德银表现较前两年有所改善,但测试结果显示,在负面冲击下该行与德国商业银行的CET1率均低于受测欧元区银行平均水平。7月底,德银发布二季度财报,净利润1800万欧元,同比暴跌98%,营收同比下滑20%。克莱恩称,未来将减少3000个工作岗位并关闭德国以外逾30个分支。

  2016年8月,欧洲最大指数供应商斯托克有限公司(STOXX)宣布,将德银从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中剔除。

  2016年9月,德银收到美国司法部开出的140亿美元天价和解罚单,称其就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问题与美国司法部谈判。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欧洲央行暗示打算继续刺激政策

  据路透社报道,欧洲央行两位高级官员10月6日表示,该央行打算继续推行包括负利率和大举购债在内的刺激政策,直到其对欧元区通胀前景感到满意。欧洲央行已动用逾1万亿美元购买债券,以期提振通胀,但通胀率仍仅略高于零,而且预计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会达到欧洲央行接近2%的目标。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普雷特表示,若提前撤出刺激举措,将会导致经济复苏止步,该央行仍将致力于提供刺激。退出刺激的前景本周震动债市。“因此我们仍致力于保留大量的货币支持,这些支持已经反映在我们的内部预估中...对于确保达成通胀(目标)仍是必要的举措,”普雷特在华盛顿参加一场活动时表示。

  欧洲央行副总裁冈斯坦西欧称,彭博的报导暗示该央行内部已经达成共识,要缩减现为每个月800亿欧元(89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而这是错误的。“这不正确,”他在接受Market News采访中谈到彭博的报导时称。“(购债行动)将持续下去,直到我们确认通胀真的走上正轨并将达到目标,至少要等到明年3月。”

  欧洲央行当日稍早公布的9月7-8日政策会议记录显示,利率制定官员赞同欧元区经济需要继续实施货币刺激措施,因为基础通胀没有显现出强劲反弹的迹象。决策者重申,他们愿意“毫不拖延地”采取行动让通胀回升至目标水平,并“使用手中的所有工具”。

  这些行动包括解决可供购买的债券不足的问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管理委员会或将在任何时候调整购债计划的参数,以满足购债数量,”欧洲央行在会议记录中表示。“对于管理委员会依据过去的决定执行资产购置计划,以及在必要时采取更多举措以实现稳定物价目标的决心,应该毋庸质疑。”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在9月会议后表示,该行将寻求能够确保购债持续顺利进行的方法。至于可能使用哪些选项,会议记录并未提及,不过普雷特在会议中表示,若要对计划进行任何变更,都必须依据其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判断。市场分析师已推测欧洲央行可能购买股票,但此举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股市仅占欧元区企业的一小部分。今年稍早,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欧洲央行可能考虑调高每档可买债券的购买量限制,或者放宽对于不得购买收益率低于隔夜存款利率债券的规定,目前隔夜存款利率为负0.40%。这些变更将有助于欧洲央行购买更多负收益率的短期德债,而分析师担心最终可能无债可买。

  欧洲央行利率制定者承认,欧元区复苏迟滞是受到他们无法掌握的一些因素拖累,如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各位委员认为,要更好地理解企业投资复苏迟缓的原因,需要结合企业储蓄持续偏高、不确定性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来分析,诸如技术和人口形势的发展,”欧洲央行会议记录中称。尽管超低的欧洲央行指标利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且几乎消除了储蓄的诱因,但许多地方的企业和家庭借贷依然持续在低位徘徊。这说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失灵,至少是部分失灵。欧洲央行购买资产所释出的资金将无法发挥出预期的效果。此外欧洲央行决策者表示,全球化令一些工业品价格持续偏低,意味着欧元区通胀的长期回升得依赖服务业,但该行业的生产率和薪资增长都较低。

  (Reuter,2016.10.7)

  日本不是产业政策的优等生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在给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的文章中认为,日本的产业政策并不是无懈可击。文章称,在围绕着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之争的讨论中,支持和推崇产业政策的官员和学者,喜欢用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日本公司”如日中天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产省官僚对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规划,被认为是日本从战争废墟上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推手。当时,日本的产业政策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要模仿的对象,许多欧美学者也纷纷建议本国政府学习日本制定产业政策。例如,美国伯克利大学政治学教授查莫斯.詹森,在他1982年出版的畅销书《通产省和日本奇迹》,就对日本政府战后的产业政策大为赞赏,认为通产省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

  1960-1973年是日本经济增长的时期,平均年实际增长率达到11.6%。这也是日本政府积极推行产业政策,推进日本从农业走向制造业,从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向钢铁,石油冶炼和汽车重工业转型的重要阶段。日本通产省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贸易保护,来支持政府选定的战略产业的发展。为了防止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通产省还对私营企业进入这些目标产业的数量进行了限制。

  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1961年,通产省计划把日本汽车制造商减少为三家:一个制造家用汽车,一个制造特殊汽车,和一个制造微型汽车。而今天闻名全球的本田制造商,则属于被通产省要取缔的对象。但是,日本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屈服于通产省的压力,随着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的扩大,以及日本汽车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上升,日本在顶峰时期有10家整车制造商。因此,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最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汽车制造业,与通产省的“神话”毫无关系。

  在上世纪80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之后,经济学家从资源使用效率和目标产业国际竞争性,对通产省产业政策神话提出了质疑。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贝尔森和哈佛大学教授温斯顿的研究。他们对1955-1990年接受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贷款资助的13个主要产业的生产率,与接受资助比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日本最有竞争的产业,例如汽车行业和电子制造业,是生产率提高最快但是接受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资助最少的产业之一;最为落后的产业,例如矿业,石油和煤炭行业,是接受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贷款最多的行业。这三个行业获得的贷款相当于同期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贷款总额的30%;而同期汽车产业和电电机产业得到的贷款仅为1.8%和1.32.因此,这两位教授认为日本的产业政策对于提高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没有帮助。

  日本钢铁产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快速崛起,并且在国际市场与曾经的钢铁老大美国进行竞争,被认为是通产省产业政策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认为,日本钢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已经成熟的炼钢技术和日本政府提供的廉价资金。日本钢铁业当时的资本回报率,大大低于日本制造业平均回报率。由于利润太低,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资助的廉价贷款,几乎没有自有资金。从投资效率来讲,这不是成功的产业政策。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脱离了对具体产业的支持,开始侧重R&D(研究与开发)。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富士通,日立,三菱电机,NEC和东芝成立了“大型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协会”,致力于研究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产省提供了290亿日元的资助。加上会员的投入总研究经费达到700亿日元,大约为日本整个半导体产业R&D投入的一半。这个研究协会创立了1000多个专利,为日本企业追赶当时计算机行业龙头老大IBM,立下汗马功劳。集成电路的协同研究,可以说是日本通产省产业政策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然而,日本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R&D的支持,大约占日本总R&D投入的22%,远远不及美国(48%),英国(38%)和法国(44%)政府在本国R&D投入中的比例。这段时间日本的科技进步,应该更多归功于日本私营企业对R&D的投入。因此,日本并不是产业政策的优等生。

  市场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就源于市场缺陷。对于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政府的产业政策还是可为的。经济学家布兰德和斯班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了战略贸易政策。他们从理论上证明了,政府对有潜力进入全球垄断行业企业的财政支持,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的福利。日本对集成电路研究的支持,以及英法德三国政府长期不遗余力地支持空中巴士集团与波音飞机公司的竞争,就属于成功的战略贸易政策。问题的关键是政府中的决策者,如何识别这样的行业,以及政府是否有充足财力持续支持和培养这样的产业。

  (FT中文网,2016.10.9)

  美9月非农就业数据连续三个月放缓

  美国9月的非农业就业数据不如预期,已连续三个月放缓,但数据也显示美国的人力市场正逐渐稳定下来,可支撑经济增长。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9月份非农业就业人数新增15万6000人,比8月份的16万7000人来得低,这也低于市场的预测。经济师的预测是17.5万人。

  失业率则上扬到5.0%,这是因为更多美国人加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形容这个就业数据为“良好”、“和预期的相当一致”。她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应当加息,她说:“我们已经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把利率调高25个基点是合理的。”佛罗里达州Raymond James Financial的首席经济师布朗(Scott Brown)说:“新增就业有所放慢,但这并不让人担忧。关键是就业市场正在紧缩,消费者开支的基本面看似良好。”

  虽然新增就业比去年放慢,但仍然高于支撑人力增长的水平,对雇主而言,市场上可聘用的合格员工人数有限。就业的稳步增长将推动薪金和消费者开支上扬,这是美国经济今年的主要推动力,并将鼓励联储局按计划于年底加息。河滨投资集团(RiverFront Investment Group)首席投资长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则形容“数据恰到好处”,认为“可以不必去担心美国会回到第一季那样的经济滑坡,但也没有强劲到能引发联储局马上加息的地步。”联储局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之前指出,今年平均每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18万人,这是“不可持续的”。她说,要和美国人口增长一致,每个月的新增就业人数应该低于10万人。9月份私人领域的时薪上扬2.6%,和经济师的预期一致。过去一年,时薪的增长加快步伐,但仍然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联合早报,2016.10.7)

  

中国经济

 

  日媒:中国经济迎来重大拐点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日趋壮大的中产阶层显示出旺盛的购买力;另一方面,经济整体增长力减弱,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也日趋突出。世界正带着期待和不安,关注着中国经济的走向。

  中国消费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中产阶层日趋壮大,旅游等休闲消费正在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和便利店等消费者花钱的渠道也在增加。虽然经济增长缺乏以往的强劲势头,但中国政府也力争实现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这一经济模式转型。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鞍山。8月下旬,位于火车站前闹市区的百货商场“百盛”尽管是工作日,仍然顾客盈门。其中,在法国自然派化妆品品牌欧舒丹国际的柜台前,女性顾客热心选购面膜和身体保养用品等的情形引人关注。

  鞍山一直作为钢铁之城保持繁荣,人口约360万人。但在中国是被称为“三线城市”的中小城市。由于基础设施需求低迷的影响,作为主要产业的钢铁不得不减产,城市经济减速迹象明显。在这种状况下,闹市区仍人山人海的景象反映出中国消费的现状。

  中国过去以廉价劳动力为武器,从海外吸引投资,成长为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制造大国。实现了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大国之前的高速增长,以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为中心,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约8千美元,跻身于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收入国家的上游。但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对中国投资也在减速。与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门槛的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的水平仍有差距,这样下去,有可能陷入在成为高收入国家之前经济就陷入长期低迷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转变经济结构,以像日本和美国那样由消费拉动经济。在推进旨在消除沿海地区和内陆贫富差距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大力提高了收入水平,结果中产阶层开始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发展壮大。

  2016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零售市场)比上年同期增长10.3%,达到约21万亿元,保持2位数增长。

  中产阶层日趋扩大,消费者迈向成熟,此前奢侈品牌等高价商品一边倒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享受符合个人兴趣和偏好的消费,旅游、电影和体育等娱乐产业和服务产业表现强劲。

  另一方面,钢铁等面临产能过剩的制造业的效率低下这一问题仍未解决。如果制造业的裁员压力加强,有可能对一直支撑消费的就业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能否清算过去高速增长的负遗产、实现可持续的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中国经济迎来重大拐点。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前汇总了中国与东南亚4个主要国家截至2030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数据。虽然2015年中国增长率达到了6.9%,但预测称,由于调整过剩产能和压缩债务问题将长期化,GDP增长率到2030年将放缓至2.8%。预计东南亚国家增长率基本稳定,到2020年代4国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与目前基本持平。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以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5个国家为对象,从2015年开始公布“亚洲经济中期预测”。此次将预测期限的最后年份在2025年的基础上延后5年,预测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测称,中国经济增长率到2018年将降至5.4%,2019年降至4.6%,今后将明显放缓。在2022年将跌破4%,随后也无法摆脱放缓的趋势。随着压缩过剩债务,中国将欠缺强劲投资势头,同时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也对经济增长构成不利影响。为了拉高增长率,中国需要通过推进国有企业重组与民营化等等,提高生产效率。但分析称“在共产党一党执政局面下,推进改革很可能进展缓慢”。

  (综合消息)

  人民币加入SDR后或再度走低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人民币获得国际接受的新时代即将开始。这种货币的在岸交易将在周一(10月10日)恢复,在此前长达9天的休市期间,离岸人民币汇率接近六年低点。

  上周的疲软将在岸和离岸汇率之差扩大至三个月来最高水平,而北京方面在寻求减少资本流出压力之际一直在试图尽量缩小这种汇率差异。大幅走低的离岸汇率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国际投资者押注人民币疲软,这有可能触发新的资本外流。

  自人民币在10月1日正式加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行列,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储备货币篮子后,对人民币再度疲软的猜测再度升温。此前北京方面积极限制人民币汇率波动,但策略师们提出,既然人民币已经“入篮”,北京方面可能会容忍进一步的弱势。

  分析师们表示,储备数据暗示,中国人民银行9月动用约270亿美元支持人民币,因为其外汇储备总量减少了180亿美元(多于预期),至3.17万亿美元,这是五年多来最低水平。

  “人民币在近几个月对美元保持相对稳定。但是,正如这些数据所突显的,这只是因为中国央行继续在外汇市场大举干预,以应对仍然较大的资本外流,”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人民币仍然面临下行风险。”

  上周五(10月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6.7174元人民币的低位,这是自1月份中国汇市和股市发生动荡以来未见的水平。在中国国庆黄金周长假之前,在岸汇率收于1美元兑6.6718元人民币。

  自中国央行去年改革其汇率管理机制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已下跌近7.5%。自今年1月市场出现动荡以来,投资者基本上接受中国新汇率制度确实在更密切地反映全球市场走向。这些变化也基本上安抚了中国汇率行动的批评者,各方的担忧焦点随即转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快速债务累积。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在华盛顿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承认存在这些批评,并承诺北京方面“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周小川还在华盛顿表示,北京方面将继续“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之间寻求平衡”,这是一个日益矛盾的任务。“在一个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比现在更弱,”PNC高级国际经济学家比尔?亚当斯表示。PNC预测,现行机制将缓冲人民币跌势,使其到1月份守住1美元兑6.9元人民币水平,到2017年底守住1美元兑7.1元人民币水平。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外汇储备逐月下降,月降幅最高在1000亿美元。当时,随着中国企业偿还美元债务,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购海外资产,政府官员们私下里表示,他们乐于接受外汇储备减少1万亿美元。

  这些官员们还认为,他们将对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将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最大外汇储备规模)感到放心,但同时继续坚称,人民币对美元不存在持续下滑的基础。

  (FT中文网,2016.10.10)

  中国现“流动性陷阱”异常?

  在中国,现金和活期存款(M1,狭义货币)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M2,广义货币)的合计金额却呈现增长乏力态势。两者的增长率差异史无前例地走向扩大。已开始有观点指出中国也陷入了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无法促进投资的“流动性陷阱”。

  M1、M2作为货币供给量的指标,均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的重视。尤其对M2的增速更是提出了目标值,将2016年的目标定为13%左右。情况出现异常是在2015年10月。在一般情况下,M1增速低于M2增速,但当时M1增长14%,而M2仅增长13.5%,出现了逆转。随后两者的差距逐渐扩大,今年7月M1增长达到25.4%,而M2仅增长10.2%。两者的差距被认为创出历史新高。

  可以考虑很多原因。其一是中国存款利率比以前降低,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利率差缩小。另一个原因更加严重,即由于企业找不到有潜力的投资对象、因此不断增加随时能用于偿还借款的活期存款这一可能性。实际上在中国,民间投资增长率萎靡正在成为话题。2015年全年增长10.1%,而今年增长率逐月缩小。1-8月降至2.1%。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7月的演讲中指出陷入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即货币量再增加也没有用,利率也不会再下降,投资也不会再增加。流动性陷阱通常被认为出现在零利率等利率已低至没有降息余地之际,但仍未进入零利率的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一主张是“央行不再实行货币宽松的借口”(北京的外交相关人士)。实际上,拥有投资审批权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企业的融资难并未改善为由,要求央行实行进一步的货币宽松。围绕M1和M2的争论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日经中文网,2016.9.28)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71期(总第1682期) 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