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这回真的要加息吗?

2016-09-19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68期(总第1679期)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美联储这回真的要加息吗? 巴西推出全面私有化计划 “印度制造”vs“中国制造” 美国家庭收入强劲增长 中国8月经济数据改善背后有特殊因素 中国民间投资真的企稳了吗? 香港经济自由度领跑全球

  

经济热点

 

  美联储真的要加息吗?

  [近期糟糕的非农与服务业数据看似表明美联储9月加息预期已经灰飞烟灭。鉴于美国大选即将到来,市场原本就预计此次加息概率较低。不过,如美联储欲要改变预期,其所剩时间已经不多。]

  美联储暗示加息特殊时机?

  据FX168财经网报道,美联储在举行政策会议之前的一周会进入“缄默期”,官员们将不会发表讲话、接受采访或发表任何其它形式的评论。自杰克逊霍尔央行会议结束两周以来,市场并未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至少美联储“三巨头”耶伦、费希尔与杜德利都按照计划发表了讲话。

  不过,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时15分,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将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值得注意的是,布雷纳德的讲话是临时安排添加的。布雷纳德是美联储政策委员会中的鸽派成员,不经常露面就货币政策发表评论。国外外汇网站Forex Crunch创始人兼编辑Yohay Elam指出,理论上,其在美联储进入静默期前不同寻常的露面本身就是一大暗示。

  Elam表示,如她表示支持在9天后加息,尽管美联储偏鸽派、大选临近且数据表现参差不齐,但其将成为让市场参与者相信美联储准备加息的“确凿证据”。布雷纳德不仅不经常发表讲话,而且是在FOMC具有永久投票权的鸽派委员。

  她是否会引导市场加息预期呢?如其发表鹰派言论,美元将有上行的空间,因市场并未消化加息预期。但其鹰派转变几率较低。她更可能会拒绝发表任何鹰派言论。我们将拭目以待。

  巴克莱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也表示,布雷纳德的讲话被视作美联储9月意图的一个重大信号。作为美联储政策委员会中的鸽派成员,如果布雷纳德的讲话也传递出加息的信号,那么这显示联邦储备委员会内部在加息上的意见一致;我们认为这将增加9月加息的可能性。

  “如果她听起来更加鹰派,那无疑会成为决定性的论点,”The Lindsey Group首席市场分析师Peter Boockvar指出,“我觉得,她会美联储进入静默期前几天发表讲话不同寻常。”Boockvar认为,9月仍是“现场会议”,加息将引发巨澜。“对于完全未为此做好准备的股市来说,其不仅会引发混乱,而且会变得凌乱不堪,”他称,“股市处于这些水平的唯一原因是低利率和央行政策......美联储取消宽松时,人们将意识到现实,而不是人们希望会如何。”

  富国银行经济学家们9月16日表示,预计美联储将等到12月再行动,但如果9月扣动扳机,那么年内有可能会加息两次。

  美联储基金期货市场非常挑剔,其态度随着周五交投而演变,尤其是在美联储理事塔鲁诺在CNBC的讲话表明其不太支持9月加息之后。因此,市场隐含的9月加息概率自30%回落至24%,接近布雷纳德将发表讲话的消息公布之前。9月16日,12月加息概率则自15日的52%攀升至57.4%。期货合约表明9月底基金利率将升至0.41%,仅高出当前水平一个基点,年底概率则为0.51%。

  Prudential Financial市场策略师Quincy Krosby认为,美联储鹰派成员受经济数据与通胀预期的推动要小于“对金融稳定性的担忧,但不论处于何种原因他们都不想让市场受到惊吓。”“多数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丧失了加息的天然时机,”她指出,“市场参与者认为美联储丧失了这一机会,可能正在试图弥补失去的机会。”

  该如何判断美联储何时加息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美联储将于9月20-21日召开决定货币政策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主席耶伦在8月底表示,“加息的条件已经具备”,暗示出将尽早加息,但随后出炉的经济指标欠缺强劲势头。在美联储内部,仍有意见对加息持慎重态度,在金融市场,认为“下一次加息将在12月”的预期正在升温。

  “美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正在放缓,货币紧缩需要慎重”,9月12日,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的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对尽快加息提出异议。之后在期货市场,升息预期迅速降温。认为9月内加息的预期从21%降至15%。

  布雷纳德作为对加息持慎重态度的“鸽派”而闻名,发言本身没有明显变化。令市场作出反应的是上述发言的时机。美联储在9月13日至下一次会议的1周里,将进入避免发出货币政策信号的“静默期”(blackout period)。布雷纳德的演讲是窥探美联储政策态度的最后机会。

  在演讲中,布雷纳德强调了“美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是担忧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说法,耶伦在记者会等场合经常使用。由于美国经济难以走向过热,布雷纳德表示“预防性加息缺乏说服力”。

  美联储一直在考虑9月加息。耶伦8月26日在美国怀俄明州举行的世界经济研讨会(杰克逊霍尔会议)上表示,“加息的条件已经具备”。之后被问及9月是否可能加息的副主席费希尔(Stanley Fischer)像商量好一样回答说“是的”。期货市场的升息预期一度接近40%。

  8月就业数据让市场开始怀疑是否会马上加息。美联储高官关注的就业人数增长为15万人以上,低于市场预测。耶伦等美联储高官认为,“就业增速接近10万人就已足够”,但金融市场认为缺乏加息的决定性因素。物价和企业景气度等主要指标同时停滞,加息的利好正在减弱。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目前由包括正副主席、理事和地区联邦银行总裁在内的17人参与讨论,由其中10名投票成员最终确定政策。如果划分对加息积极的“鹰派”和消极的“鸽派”,则地区联邦银行总裁多为鹰派,而理事则多为鸽派。从有关加息的发言来看,两派不相上下,耶伦的判断将明显影响最终结论。

  有预测称,美国经济7-9月实际增长率将提高至3%左右,加息的条件正在具备,这一点确定无疑。但市场缺乏心理准备成为决断的阻碍。

  美国高盛指出,“分析过去美联储加息状况,发现其中9成的情况是在会议前一天以超过70%的概率被市场考虑到的”。与目前期货市场预测的15%存在明显差距。紧缩局面下的“惊喜”有可能引发美元迅速升值和股价下跌,导致世界经济混乱。

  美联储在2015年12月时隔9年半实施加息,但被批评为之后全球股价连锁下跌的原因之一。耶伦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似乎疲于解释,称“新一轮加息将在尽可能易于预测的前提下实施”。

  美联储加息遭遇结构性难题

  张敬伟为《文汇报》撰文认为,美联储加息现在正在遭遇结构性难题。美联储何时加息成为全球市场的“病”——既想看到明确的加息预期和加息时间点,又担忧美联储加息引发市场混乱。最新数据表明,美国8月份的就业岗位增长幅度弱于预期,9月份加息可能性几乎没有了。就在杭州G20峰会前,耶伦对于加息预期给出了年内最明确的说法。8月26日,耶伦强调,近几个月加息的可能性增强。当时,市场预测年内最早的加息将在9月份。8月份不那么乐观的就业数据,加上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也低于预期,美联储怕是要将“谨慎”加息进行到底了。

  美联储年内议息会议还有3次-9月、11月和12月。9月份加息预期减少,11月份将选出美国新一届总统,为了避免政治对市场的冲击,加息可能性也不大。故而,美联储加息最大可能是在12月份。美联储首次加息,也是选择在去年年底。

  美联储的内部纷争与加息预期的不确定性,症结不在美联储--鸽派也好,鹰派也罢,他们只是按照数字讲话的技术主义官僚。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关键是美国经济表现。从二季度的美国经济成绩单看,美国经济2016年二季度增长1.2%。这一数字远低于外界2.6%的预期。这已经是美国连续三个季度的低增长,难怪IMF会调低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美国第二季度,除了就业岗位和个人收入增加带来的个人消费增长(4.2%),其他如商业投资、企业库存量、政府开支等都乏善可陈。这让市场担忧美国经济是否重陷入衰退。糟糕的是,相比二季度就业岗位的好看数据,8月份非农就业人口的数量仅增加15.1万人,低于预期18万人。失业率也未如市场预期降至4.8%,而是维持在4.9%。

  美国经济表现不如预期,美联储不会为了加息而加息。何况,除了美国外,全球主要经济都参加了货币宽松政策的大合唱。美联储加息的外部因素更为复杂,如果说在此之前美联储主要考虑中国和英国(脱欧),年内加息则要综合平衡全球因素。在日本、欧洲、澳洲乃至英国都在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的时候,维稳应是美联储的务实之选。

  杭州G20峰会,为全球市场开出了综合施治的药方——结构性改革。危机周期由美国始,欧洲、日本继之,全球市场随后陷落。美日欧发达市场推出的救经济药方,要么是印钞票,要么是“直升机撒钱”,或者是大幅度财政赤字跟进。但从美国复甦乏力、日本和欧洲难以摆脱通缩的市场尴尬看,单纯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解决不了问题。虽然结构性改革是全球共识,但是真正启动结构性改革的,只有中国在负重前行。

  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一是承认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新常态,而且是“L型”。这很不容易,两年时间才让全球市场从中国“不行了”重新恢复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二是对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施以伤筋动骨的外科手术——进行“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

  美国经济治理体制机制完善,似乎可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的调整解决问题。现实是,那是建立在美元信用和美国超级大国的国家信用之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滥用,让美国经济先行复甦,严重消耗了美元和美国信用。现在,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今非昔比。美联储首次加息引发的从中国到新兴市场再到全球市场的传导,警示美联储不可任性加息。

  美联储加息的摇摆不定,突显美国也要实施结构性改革。除了经济治理,更多的还有思维上的转型,即使用新经济周期的变化,配合全球市场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新秩序。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巴西推出全面私有化计划

  巴西新政府9月13日推出一项全面私有化计划,包括拍卖油气、电力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营许可,希望借以提振投资,带动国内经济摆脱8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局面。

  巴西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前出售数个城市的机场运营许可,并计划在明年晚些时候出售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联邦公路经营权。

  此外,这一计划还包括出售国家铁路经营权,并计划在2017上半年和下半年拍卖油田及水电站坝的相关经营权。

  巴西新任总统特梅尔(Michel Temer)试图通过出售资产,来缩减创纪录的预算赤字,控制债务。该国的财政问题使其丧失了投资级评级,并损害投资者对该国的信心。

  2015年末巴西外债余额为6650亿美元,较2014年的3527亿美元飙升近90%。2015年,巴西GDP倒退4%。今年第二季度巴西GDP环比萎缩0.6%,同比萎缩3.8%,这是巴西经济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1996年以来的最糟糕表现。巴西目前的失业人数达到1160万,失业率高达11.6%。

  “我们需要对民间部门开放,因为国家不能什么都做,”特梅尔在与部长们讨论时表示。

  在私有化计划中负责提高民资参与度的Wellington Moreira Franco称,政府授权将带来“真实可靠的”回报率,并保证民资可以从国有银行获得长期贷款,或是通过发债在资本市场筹资。

  巴西总统特梅尔在参加G20峰会期间,还与中国投资者举行了会谈,商讨了在巴西的基础设施投资机会。巴方与中方有关单位签署了9项协议,可谓成果丰硕。这些协议包括:在巴西北部建设一座30亿美元的钢厂、在马拉尼昂州(Maranhao )投资4.5亿美元兴建码头、设立10亿美元的农业发展基金等,双方还就评估中国参与巴基础设施项目达成协议。

  特梅尔政府一直希望通过基础设施项目拍卖、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来推动巴西经济发展,而与中国签署的这些协议恰好能帮助推行其施政方案。

  (华尔街见闻,2016.9.14)

  “印度制造”vs“中国制造”

  印度服装制造商T?R?维贾雅?库马尔(T.R. Vijaya Kumar)觉得,就全球服装行业的领先地位而言,印度已经可以对孟加拉国、越南,甚至中国发起挑战。库马尔是第二代制衣商,他已经把家族在印度南部经营的生产背心的小企业,打造成了拥有1700名雇员的服装出口公司,并打算到2020年使销售额翻一番。他的家乡蒂鲁普被誉为“印度纺织业之都”,他对这里有着更高的期望:出口额增长两倍,同时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蒂鲁普将成为下一个中国。”2016年8月的一个晚上,库马尔在他经营的CBC时装(CBC Fashions Pvt.)的办公室说,同时向记者展示了由他和其他制造商发起的一个硬封皮行动计划。“中国的生产成本已经上升,他们正逐步淘汰纺织业。机遇将降临到其他国家,所以我们要抓住它。”

  问题在于,亚洲其他国家已经领先太多。印度170亿美元的服装出口在规模上仅相当于孟加拉2015年的一半,其3.7%的全球市场份额也落后于越南的5.1%。弥合这些差距至关重要: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经济实现转型。印度经济到2025年需要制造8000万个新就业岗位,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年轻人口的需求。

  最近的一次民调显示,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迄今为止最大的败笔是未能振兴就业。2017年,印度将有七个邦举行选举。莫迪政府最近宣布了对纺织业和服装制造商投入近1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包括招聘补贴、退税和放宽加班规定,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并使出口额增加300亿美元。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当地分公司ICRA Ltd.称,鉴于进口国家的需求放缓,这个目标颇具挑战性。“机会窗口正在收窄,如果想在纺织业重新赢得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印度必须快速行动,”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和纺织部长拉希米?维尔马(Rashmi Verma)在6月解释刺激政策的专栏文章中说。

  雪上加霜的是,8月印度纺织业的名誉遭受了一次打击:由于WelspunIndia Ltd. 公司销售假冒的埃及棉床单,Target Corp. 终止了与该公司9000万美元的合作。

  印度纺织业的主要劣势是工人效率低下,几乎只相当于中国工人的三分之一。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apa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一年出版两期的《亚洲经济政策评论》(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将于2017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印度的服装生产商往往没有登记注册,比其他国家的制衣商规模小,所以限制了现代生产技术的使用和接受大订单的能力。

  随着外国制衣和纺织品制造商加深自动化,这种差距可能会扩大。“印度必须抓紧时间利用人口年轻的优势。”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Baker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的国际经济研究员拉塞尔?格林(Russell Green)说。“自动化会让印度所能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约78%的印度企业的员工不到50人,相比之下,中国为15%,萨勃拉曼尼亚说。这还意味着许多企业仍在政府征税和监管门槛之外,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非正规”经济。世界银行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孟加拉国正规的服装工人数量是非正规工人的15倍,而印度的非正规服装工人数量是正规工人的七倍。

  文卡塔查拉姆?巴布(Venkatachalam Babu)就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他按件为工人计算工资。在与他住所相连的作坊里,他的12名员工,包括两名亲戚,裁剪和缝制儿童的内衣和裤子,材料是他从出口商那里购买的剩布料。

  虽然外国市场遥不可及,巴布还是可以倚靠快速扩张的国内市场,更小的竞争对手就没有这个优势。他自己以前也给别人打工,20年前和四名工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说,当员工超过20人时,他就会去登记注册。“我们想要做大。”他说,与此同时,他的母亲正盘着腿坐在地板上给衣服分类,周围是一袋袋布料。“劳动力短缺是一个问题。”

  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然而彭博在蒂鲁普采访的所有四家制造商都反映了与巴布同样的问题。蒂鲁普区拥有250万人口,这里的房屋建设未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流动人口的需求。库马尔的行动计划中称,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是“纺织业增长的最大威胁”,并建议为30万人修建房屋和宿舍。

  印度还面临着其他制约因素。由于仅生产纯棉服饰,印度进入冬季服装市场的能力有限,与此同时,买家还认为与中国或越南相比,印度效率较低,也不太可靠。在邻国孟加拉国,服装业占了海外出口商品的80%,月最低工资大约比印度的105美元低30%,此外,孟加拉国的出口商还不需要向欧盟国家支付关税。

  尽管印度有大规模的棉花生产,但“面对孟加拉国的税收优惠待遇,印度公司很难与之竞争。”ICRA的分析师阿尼尔?古普塔(Anil Gupta)说。他说,该行业“依靠政府的奖励存活”,这些奖励帮助企业保持盈利和持续招聘。印度政府8月31日称,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整体货物出口增长了3.2%,在连续五个季度收缩后,呈现出反弹迹象。

  尽管如此,印度仍然没有像孟加拉国那样支持服装制造商,蒂鲁普的SCM Garments Pvt. 制衣公司的首席营销官M?阿鲁尔?萨拉瓦南(M. Arul Saravanan)说。该公司拥有1.5万名员工,法国体育零售商巨头迪卡侬(Decathlon SA)是其客户之一。他说,签订贸易协议和稳定棉花价格将极大地刺激投资。

  蒂鲁普的出口商还联合起来降低成本,向其他公司传授关于“精简”的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工厂工人,以提高产量。政府为这些项目提供部分资金。

  库马尔说,这项行动得到了莫迪的授意,后者在2013年竞选中呼吁制造商提出扩张建议,而不只是列举出关切。现在他们希望把行动计划带到2400公里开外的首都,让莫迪动员所有部长行动起来。“为了竞争,我们必须在印度培育新的创业公司,我们必须降低运营成本。”库马尔说。“所以我们才让总理在德里开会——就像蒂鲁普的产业集群一样,我们必须让印度出现更多产业集群。”

  (商业周刊中文版,2016.9.12)

  美国家庭收入强劲增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美国家庭年收入飙升,似乎表明美国中产阶级的境况正在改善,不像笼罩着美国总统竞选的言论那么阴暗。

  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表示,2014至2015年间,实际家庭中值收入增长了5.2%,至56516美元,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增长。这也是自1967年开始记录以来,经通胀调整后的家庭年收入增长首次超过5%。劳动力市场不断增强、工资水平提高、以及通胀持续受到抑制,推动了这一收入增长。长期收入停滞的说法主导了美国近期的政治辩论,分析人士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崛起部分归因于美国中产阶级萎缩、不平等加剧以及全球化对收入的影响。昨日公布的强劲数据覆盖特朗普投入竞选以来的这一年,从而给长期收入停滞的说法带来一个新的视角。民主党正在努力捍卫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于2007-09年金融危机后入主白宫期间的记录。此前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面临的问题在于,尽管经济有所复苏,但是收入增长仍然糟糕。然而,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表明,持续时间创下最高纪录的就业增长——自2010年以来美国企业增加了1510万个就业岗位——开始让美国家庭得到红利。但是2015年的增长仍使美国家庭年收入比衰退开始前一年的水平低1.6%。去年的家庭年收入仍然比1999年巅峰时期低2.4%。相对于收入最高的那部分家庭,中低收入阶层的增幅最大,减小了收入不平等。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经济学教授贾斯丁?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称,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水平仍然令人失望,但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FT,2016.9.14)

  

中国经济

 

  中国8月经济数据改善背后有特殊因素

  国家统计局9月13日发布的8月主要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生产和消费增速均比上月扩大。此前一直迅速放缓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暂时企稳,制造业的通货紧缩压力也略微缓解。不过,存在汽车减税政策结束之前的“抢搭末班车”需求推高生产和消费的一面,仍难以乐观地认为将走向全面复苏。

  “8月份确实有很多积极的变化”,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9月13日的记者会上,最先举例称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6.3%。手机(增长15.9%)和集成电路(增长25.6%)均表现坚挺,增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明显反应企业生产状况的发电量、铁路货物运输量等也出现好转。

  消费也表现坚挺。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6%,环比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电子商务1-8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6.7%。

  固定资产投资1-8月比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与1-7月持平。这是因为,此前增速持续萎缩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月增长2.1%,保持了与1-7月相同的水平。针对投资相关统计数据,中国一般仅公布1月至当月的累计,但此次特意公布了8月单月增速。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月增长2.3%,与7月减少1.2%相比转为增长。希望借此突出“投资增速呈现企稳迹象”(盛来运)。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8月同比下降0.8%,但降幅比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连续2个月上升,被指存在过剩产能的煤炭和钢铁也出现上升。

  不过,在统计数据看起来改善的背后,大体上存在2个特殊因素。首先是汽车。以小型车为对象的减税政策将在年内结束。由于抢搭末班车需求,在零售业销售额中,汽车销售额比上年同月增长13.1%,增速与7月(增长9.2%)相比大幅扩大。将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拉高了约0.5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汽车行业增长21.4%,增长率在去年7月(下降0.5%)触底后迅速恢复。如果减税结束,有可能发生反向作用。此外,7月的洪水灾害似乎也产生了影响。由于灾民超过6000万人,在一部分地区,原本7月实施的投资和生产被认为不得不被顺延至8月。

  在中国领导层内部,由于7月经济统计数据联袂恶化,“认为中国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的悲观态度加强”。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以减税为核心、加强通过财政支撑经济,但财政余力存在限度。8月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月增长1.7%。如果剔除特殊因素,这是雷曼危机后收入开始减少以来创下的最低增速。

  (日经中文网,2016.9.14)

  中国民间投资真的企稳了吗?

  中国国家统计局9月13日发布了8月主要经济统计数据。因增长率持续放缓而受到关注的民间固定投资1-8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2.1%,与1-7月持平。中国政府通过公布通常不披露的单月数据等正在积极宣传民间投资企稳的情况。不过,8月的企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7月洪水灾害导致的反向作用,今后能否保持增长仍是未知数。中国的民间投资2015年全年比上年增长10.1%,但进入今年后,增速逐月放缓。中国政府日趋感到焦虑,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专门讨论民间投资问题。此前中国对于一个月份的投资统计,国家统计局仅仅公布1月至当月的累计额以及同比增长率。这种做法被认为源自计划经济时代。但此次中国8月公布了单月数据。中国8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3%,与7月下降1.2%相比转为了增长。根据计算,按单月来看,中国民间投资应该是6、7月连续2个月低于上一年水平。有可能是因为8月民间投资转为增长,才特意公布。8月下旬中国召集经济领域的部分外国媒体,以民间投资为主题举行了恳谈会。平常外国记者难以接触到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高官对如何增加民间投资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还回答了平时不接受的问题。不过,民间投资在9月以后能否继续恢复仍是未知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涨、以制造业为中心、投资收益率正在下降的局面并未改变。8月的民间固定投资实现增长被认为是7月大规模水灾导致投资推迟的因素。要推动民间投资全面恢复,允许民营企业自由进入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共服务部门的监管放宽不可或缺。

  (日经中文网,2016.9.14)

  香港经济自由度领跑全球

  加拿大自由市场智库菲莎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本周发布了最新的年度 《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结果显示,香港继续成为全球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第二名至第五名分别是:新加坡、新西兰、瑞士和加拿大。

  最新报告中的历史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香港一直是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也显示出,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近20年后,香港继续保持了经济活力。

  美国在159个国家和地区中连续第二年名列第16位。CNBC说,报告凸显出针对美国经济的一种常见批评:监管度太高抑制了增长。2014年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的一份调查指出,美国在环境、税务和法律合规方面的重重监管造成了两万亿美元经济成本。全国制造商协会称,这些监管成本如果平均计算到每位劳动者头上,每年将近一万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报告是基于最近可获得的数据,因此存在两年的滞后。也就是说,最新发布的这份报告是基于2014年的数据做出评估。

  因全球经济面临着多重风险,这份名单上仅少数排名靠前的经济体目前表现良好。香港经济今年第二季度增长1.7%,美国经济同期仅增长1.2%。新加坡今年的预期增速不会超过2%。

  虽然经济自由度的概念可能会非常主观,但菲莎研究所的排名是根据一系列标准做出的。其中包括:个人自由、市场接入、对私人财产的尊重和法制等。基于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标准中的得分,最后给出一个总的分值。报告中一些自由度最低的经济体都遭遇了经济困境,并影响到社会稳定性,比如利比亚、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菲莎研究所还发现,经济自由化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涓滴效应。也就是说,经济自由度越高,民众富裕程度也趋向于更高。中国在报告中排名第113位。

  (香港商报网,2016.9.19)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68期(总第1679期)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