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摆脱债务负担的三个方案

2014-01-04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4年第2期(总第1419期)2014年1月4日(星期六)

[本期要点]:地方政府债务已近18万亿元    2014年美国经济向好    欧洲摆脱债务负担的三个方案    人民币国际化高歌猛进
经济热点
地方政府债务已近18万亿元
  2013年12月31日,中央审计署出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报告。该报告显示,由于中国依赖债务刺激经济增长的痼疾在近年有所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增长到了将近3万亿美元(约合18.2万亿人民币)。
    审计署的报告很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中国债务问题的担忧。审计署在报告中表示,截至6月底,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债务已高达17.89万亿人民币。报告称,这一数字比2012年12月的数字增长了12.7%,当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为15.88万亿人民币。
    与2010年年末相比,6月的数据急剧增加了67%。根据审计署之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当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估计为10.71万亿人民币。根据其他一些报告的估计,地方政府的债务还要高得多。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约有3.3万亿美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五年当中,中国各省市县镇的地方政府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大力进行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其他工程投资,由此累积了大量债务。分析人士表示,他们担心,许多此类投资可能永远也挣不到足以还本付息的钱。许多此类债务的结构也引发了担忧。除了一些不在此限的试点工程以外,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贷款或者发行债券。于是他们建起了数千个专用的融资平台,代表政府为特定的工程付钱。审计署的报告称,截至6月,这种融资平台已确定负有总额为6.96万亿人民币的可能债务,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将近40%。
    数月来,分析人士一直在等待审计署的调查结果。审计署称,作为始于7月份的调查的一部分,该机构在全国部署了5.4万名审计人员,他们仔细梳理了逾6.2万个政府部门及机构的账簿,并检查了涉及超过70万个项目的340万个债务工具。审计署报告显示,算上国家财政债务,6月底的中国政府债务总额达到了30.27万亿元人民币,高于2012年12月份的27.77万亿。
    根据前述新报告的调查结果,美银美林研究中国的经济师陆挺估计,中国的公共债务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3%。据他估计,加上企业及家庭债务,总负债率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90%。2013年12月31日,陆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的总负债率“不是特别高,也不是特别低”。但他表示担心,因为中国过去两年的债务增加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陆挺写道,“我们认为,市场和中国政府应该警惕快速上升的压力,但我们觉得中国并没有走到债务危机的边缘,如果新任领导人能够采取果断措施遏制压力上升,情况还会更好。”
    惠誉国际认为,债务审计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改革仍是关键。惠誉国际评级称,中国公共债务审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持续增长,这凸现出去年11月份时宣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改革的重要性。审计结果公布的债务规模与惠誉2013年4月下调中国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时估计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别;当时惠誉将中国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降至A+,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国家审计署的此次审计提高了透明度,这一直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个关键症结。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数据及其他关键指标的定期公布将是朝消除这一症结迈出的重要一步。
    不过,此次审计结果也证实,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仍在上升,相关风险犹存。地方政府债务已较2010年年底上一次全国审计时增加63%,超过同期中国GDP  40%的累积增幅。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是惠誉去年4月份下调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的一个关键原因。政府债务进一步上升可能最终会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带来压力。
    因而这次审计彰显出了去年11月份宣布的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性。改革的内容包括对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的方式加以调整,以及对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实施更加透明和有效的监管。这些改革如果得到有效落实,将使财政透明度和总体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并对中国地方政府的信用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将进一步降低近期信贷快速增长和影子银行系统的使用给金融稳定和主权信用带来的风险。
    惠誉预计,短期内中国地方政府的预算状况将保持稳定,因为经济增速虽有放缓但依然强劲(预计2014年经济增速为7%),且财政收入也较为稳定。惠誉预计,来自中央政府的收入转移可能会消除地方政府偿债方面的短期波动性,尽管这将使地方政府的信用与主权信用的关联度得到增强。
    然而,地方政府的确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税改、社会支出增加以及间接负债较多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低层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年增长率依然较高,这些政府的财政来源较少,但在中国当前制度框架下的支出责任又较多。这种情况使得它们更有可能通过举债来填补资金缺口。
    审计结果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债务是用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来偿还。较低层级的地方政府尤其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
此外,近几年影子银行的崛起可能使地方政府的利息负担和再融资风险加大。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可以发行新债券,将募集资金用于未完工的项目建设。这似乎是认可了地方政府可以对债务进行大范围的借新还旧,进而可能增加未来的再融资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面对海量贷款将于今年到期的形势,中国为地方政府打开了一条通道,允许他们发行债券将债务展期以避免违约。分析人士表示,由中国最高中央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这一声明,是对大规模政府债务进行再融资操作最为明确的一次官方背书。目前,这种再融资操作已不可避免,甚至已在进行之中。对债务展期的需要凸显了中国政府进行平衡的难度,既要不引发增速剧烈放缓,又要控制债务规模。
    由于最初的贷款中许多被用于尚未产生回报的基建项目,长期以来展期一直被视为防止违约的几个可行办法之一。过去,监管机构一直在默许展期操作,尽管出于担心中国个地方会把展期当做用来摆脱债务麻烦的简单途径,他们在公开置评时并不鼓励这种行为。该声明称:“因平台公司项目建设资金出现缺口,无法完工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可考虑允许这些平台公司发行适度规模的新债,募集资金用于‘借新还旧’和未完工的项目建设,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发改委表示,平台公司所发行债券也将帮助地方政府降低融资成本,因为跟过去所依赖的一些短期高息贷款相比,这些债券的发行成本更低,还款期限也更长。实际操作中,债务展期的做法在中国已经非常普遍。本周的审计显示,60%的债务将于2015年底前到期。不过,根据2010年的一份审计,超过半数的债务将在2013年底前到期。此间的含义是,大多数债务没有得到清偿,而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再融资。但即便有了发改委的许可,市场条件也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展期的难度。由于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债务量逐渐增加,发行新债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2014年美国经济向好
    2013年底时的美国经济与年初相比似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大多数变化都是积极的:家庭借贷意愿上升,住宅市场扩张,企业开始重新招聘和投资。尽管财政问题尚未完全消除,但政府层面给经济带来的最严重拖累已经过去。虽然其中一些变化早在复苏之初就已显现,但过去一年人们更加强烈的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这种乐观趋势似乎将在2014年持续。这也是多数预测者预计今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近3%的原因。
    《经济大观》专栏的主要撰稿人Kathleen  Madigan  认为,2013年经济变化中有3个亮点:1、住房市场企稳。诚然,住房市场自2011年就已经开始复苏。但在2013年超低利率和依然较低的房价提高了住宅的可负担性,与此同时,就业增长改善促使更多购房者入市。2、去杠杆化放缓。复苏之初,消费领域的头号挑战当属信贷使用减少,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被迫的。但过去一年更多家庭拿出了信用卡,汽车金融业提振了汽车销售。消费者在使用信贷方面可能感觉更加从容了,因为劳动者就业安全感上升,房屋所有者的住房也在升值,较为富裕的家庭获得了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3、财政问题的拖累已基本消退。财政担忧(实际的和预期的)可能是2013年经济受到的最大拖累。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计,增税和自动减支给2013年实际GDP增幅带来了大约1.5个百分点的拖累。得益于最近达成的预算协议,2014年这种拖累基本将烟消云散。此前由于政治领导人在预算和债务问题上犹豫不决,消费者和企业在有关未来政府政策可能对他们产生何种影响这个问题上持消极看法。这种不确定性在消费者信心下降和企业冻结招聘和投资上得到反映。这一财政不确定性确实解释了——尽管大型企业坐拥大量现金——企业领域为何在2013年大部分时间保持观望。幸运的是,年底时这种观望情绪似乎有所消退。10月份和11月份私人部门招聘情况好于夏季。在2013年前三个季度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后,资本支出在第四季度加速。此外,11月份资本品的新订单飙升,预示设备投资增长势头将持续至2014年。总的来说,2013年经济的变化并未达到预示提速的程度,但却显示出“逆风”消退。预计2014年将出现两种势头:“逆风”减少,尤其是在财政方面;动能增多,尤其是来自掌控着设备支出和招聘增长的企业的动能。
    《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显示,预测人员预计失业率到今年年底将降至6.5%(上次公布的数据是7%)。经过4年半的缓慢复苏后,虽然失业率未降至经济衰退前的水平,但是改善势头令人鼓舞。当调查问及2014年的经济表现与其预期的关系时,70%的受访者的回答是经济表现将逊于他们的预期,只有30%的受访者的答案是好于预期,这明显表明受访者对经济前景感到不安。
    虽然美联储的决策者们总是因过早乐观而陷入尴尬境地,但是他们依旧看好2014年的经济前景。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文斯(Charles  Evans)去年9月份曾表示,2009年我预测经济增长将加速。2010、2011和2012年我做出了同样的预测。不仅我本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大多数同侪以及许多外面的分析师都持有这种过度乐观的看法。埃文斯并未因此而退缩,他预计201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左右,从而将成为2005年以来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美联储官员在圣诞节前最新预期,201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8%-3.2%。埃文斯自嘲说,考虑到我们面临的集体困境,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今年的预期将更准确。他和持类似乐观预期观点的人士的答案是,现在最终出现了将导致经济加速增长的因素。
    这一观点在去年12月份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当时美国政府表示,第三季度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好于最初的预期,推动年化后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令人鼓舞的4.1%。许多预测人员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将增长2.2%或更高水平,因此去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3%。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的经济学家最近写道,在房地产市场回升以及就业市场走强提升了家庭收入后,我们还看到美国能源产量在增加、制造业在复苏,此外由于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美国出口业的形势更乐观。
    以下是对今年乐观预期构成支持的四个因素:
    1、资产负债状况改善。企业已削减成本,增加现金储备并享受处在历史高位的利润率。银行充实了资本并提高了流动性。家庭也已降低负债。许多人锁定了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拥有资产的家庭变得更加富裕:最新的Case-Shiller  20个大城市住房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13.6%。Zillow的数据显示,美国50个最大城市中,有10个房价处在历史高位。2013年主要股指上涨超过25%。
    2、一些消费者开始增加支出。普通美国人的状况还算不上很好。据Sentier  Research的数据,2013年秋天,美国家庭收入中值相比上年同期几乎没有提高。但那些较富裕者(以及获得贷款者)加大了支出力度,同时去年10月份政府的暂时关闭也未抑制他们的消费热情。政府报告显示,去年10和11月份消费支出取得良好增长。2013年头10个月,单户型住房开工数较上年同期增加20%。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预计其2013年美国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9%。去年11月份美国汽车销售取得逾6年来的最强劲表现。美国经济正创造就业和增加家庭财富。能源成本正降低,同时信贷获得难度和成本下降。通用汽车美国销售副总裁Kurt  McNeil表示,所有这些都预示未来增长前景乐观。
    3、企业有望增加开支。由于需求增强,同时政府税收和支出方面的不确定性减少,企业投资有可能增加。如果消费者增加支出,企业通常会跟随。眼下企业投资水平处在低位,但利润高企,同时贷款充裕。高盛经济学家们表示,消费者需求正是缺失的那块拼图。
    4、政府对经济的拖累减少。虽然美联储此前一直在通过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支持经济,但财政谈判僵局导致美国政府收紧支出。这在2013年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打击。美国国会上月批准的支出协议稍微缓解了当前财政年度剩余时间以及下一财年的财政紧张状况,同时几乎消除了2014年11月份大选前政府再度关门的风险。政府削减支出和提高税收在2013年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所谓的“财政拖累”;上述协议的达成意味着2014年此类拖累将减少。道明银行(TD  Bank)首席经济学家Craig  Alexander表示,由于该协议降低了今年政府自动支出削减相关拖累,私营领域的活跃表现有望在未来两年推动经济加快增长。与此同时,美联储也表示,即使美国经济取得预期中的表现,也将在2014年以及之后一段时间把短期利率维持在零附近。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虽然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但他在任期内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也提醒称,美国经济复苏继续取得进展,不过距离恢复正常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伯南克:美国经济需要非常规刺激政策
    伯南克1月3日发表讲话称,如果美联储没有推出非常规经济刺激措施,那么美国经济从2007-09年的经济衰退复苏过程会艰难得多。
    伯南克在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费城年会讲话的演讲稿中称,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表明,美联储大规模购债以及与外界就未来政策路径进行沟通“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在美国经济面临的众多困难中,伯南克特别强调了财政政策收紧(尤其是联邦政府层面)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他表示,近些年的减支增税措施可能适得其反。伯南克一直强调收紧财政政策对美国经济构成的挑战,而他本次讲话中对此提出的批评尤其严厉。伯南克称,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美国经济复苏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水平。在短期利率自2008年底起就维持在零水平附近的情况下,美联储和国会各行其是带来的问题尤其严重。他表示,在利率接近零时,美联储政策工具的效力下降,而国会反而可能有更多腾挪空间。伯南克称,当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时,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更加有效,而且不会过于增加债务成本。还称,财政方面的帮助增加或许也有助于避免美联储非常规政策引发的风险,比如威胁金融稳定等。他对美国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称未来两年财政政策的不利影响减轻是个利好。伯南克表示,之前提到的困难现在或许正在减轻,楼市泡沫破裂的余波也似乎消退。他表示,受近期就业市场改善鼓舞,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才做出了将每月850亿美元购债规模缩减至750亿美元的决定。他表示,FOMC  2013年12月份决定小幅缩减购债并不意味着在必要长时间内维持高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心动摇。相反,这反映了就业方面取得成果,朝着劳动市场大幅改善的目标更进一步。
(综合消息)
欧洲摆脱债务负担的三个方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洲经济盛宴在金融危机过后出现崩溃,留下了巨大债务负担的烂摊子,使得一些国家在很多年内都将陷入增长缓慢而失业率高企的经济困境。
    有一些强效方案能够解决这些债务问题,但无论哪种方案都会使债权人蒙受损失,因而到目前为止欧洲基本拒绝使用。一些经济学家怀疑这种状况能否持续。这是今年欧洲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问题。自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2012年夏天承诺将尽一切努力支持欧元区以来,欧元区债券收益率飙升的局面受到控制。欧元区经济勉强步出衰退泥潭,12月份的工业产值数据显示经济的扩张势头可能持续。
    不过欧洲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债务压力之下,公司和政府把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投资于新工厂、设备和基础设施。许多欧洲人的首要任务是偿还抵押贷款,而不是度假或购物。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欧洲实行削减赤字以降低债务和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刺激增长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主要是在削减债务,甚至还可能增加未来几年的债务负担。欧洲推出的紧缩措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超过预期,有迹象显示,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的提振效果有限。相反,收入、利润和税收收入都在下降,使得债务负担更加沉重。
    美国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罗戈夫(Kenneth  Rogoff)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有更强效的方案。这些方案是:债务重组、通货膨胀和金融压抑——金融压抑是指利用政府的力量强迫金融业“吐出”廉价融资。
    莱因哈特和罗戈夫以前的研究报告很受欧洲重视:欧洲最高决策者多次援引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来证明欧洲紧缩政策的合理性。后来该报告被发现存在基本表格资料错误,从而令他们的理论受到攻击。
    两位经济学家写道,欧洲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不愿通过重组、通货膨胀、金融压抑的道路来降低债务,因为这是那些经济糟糕的拉丁美洲国家处理债务问题时所走的路。他们表示,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是通过债务重组或转换、金融压抑和推高通货膨胀率等方式来解决巨额债务问题。
    欧洲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几步。在希腊2012年重组债务时,希腊主权债务持有人吸收了巨额损失。在西班牙、塞浦路斯、荷兰、斯洛文尼亚和丹麦银行重组时,这些银行的债权人也都承担了损失。欧盟(European  Union)新成立的银行业联盟要求银行债权人支持陷入困境的银行。
    但这些只是有限的几步。欧元区曾誓言,其他政府不会再重组其债务。虽然债权人在银行重组时将承担损失,然而几乎没有人讨论一个配套方案,为那些欠银行钱的家庭减轻负担——这个问题在爱尔兰、西班牙与荷兰等国家长期存在,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导致许多家庭背负了大量的抵押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在美国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等之前发生的经济危机中,这类减负方案有助削减债务。到目前为止,欧洲为抵押贷款持有者减轻负担的措施甚少。不同于美国,欧洲严格的破产法也令人难以摆脱债务。在美国,抵押贷款违约潮帮助许多家庭在次贷危机后削减了债务。通货膨胀上升,即使只是短暂上升,可能是欧洲摆脱债务负担的最不痛苦的方式。不过欧洲央行正在努力阻止欧元区滑入彻底通货紧缩的泥潭,同时也不能使通货膨胀率超过2%的年度目标。
    此外,在欧洲决策者们意识到债务问题影响未来欧洲经济发展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更强效的方案来削减债务,但是这也可能会扰乱欧元区金融市场。莱因哈特和罗戈夫写道,问题的严重性意味着欧元区尤其是外围国家需要进行债务重组,其规模要远远超过眼下公开讨论的程度。
(WSJ,2014.1.3)
国内与港台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高歌猛进
    据路透社报道,人民币国际化在2013年进程明显提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直线飙升,已与23个国家地区签署了逾2.5万亿元本币互换协议,越来越多的成熟市场和金融中心开始争相跳上这台呼啸列车。人民币国际化全年呈逐级攀升、多点并进扩张之势。
    2013年,随着更多跨时区的人民币清算行设立、海外金融市场人民币产品加入可交易的行列后,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人民币产品,他国央行持有更多人民币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业内专家认为,自2009年启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从由点到线发展到去年的平面化、大范围铺开。离岸发展步伐大,但市场基础仍待拓实。香港、新加坡、台北和悉尼为争夺人民币亚洲交易中心的头衔展开了激烈竞争,伦敦、卢森堡、巴黎等亦希望角逐人民币欧洲交易中心,宝岛债、狮城债、伦敦债等人民币产品轮番登场,不少国家开始在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资产。
    “我们预计未来15-2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结算、支付、交易和储备货币之一”,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近期论坛表示。随着中国对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经贸金融合作多元化,人民币将越来越多作为结算货币使用;其在跨境融资、避险和保值领域也将更加广泛使用。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报告让市场为之一振,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国际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及结算的比率已增至去年10月的8.66%。尽管有学者认为该数据虚高,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迅速增加不可否认。
    回顾国内,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浙江义乌等多个“试验田”跨境试点,有望冲破资本账户开放迷雾。践行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被视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助推器,而健全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提高其吸引力的步伐亦在提速,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亦已大幅提高至2700亿,试点并向新加坡和伦敦等地进一步拓展。
    瑞银证券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相伴的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意味着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改革路线图设计不当、人民币国际化过快推进可能带来风险,当前应加快推进国内银行及国企改革,继续谨慎操作。
    衡量离岸人民币发展指标--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2012年全年指数基本保持在750左右;2013年则逐月快速提高,到当年10月,该指数已升至1220,按年上升69.4%。这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提速。
    2013年前11个月,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总值约4.05万亿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23.43万亿元的17.2%。而2012年全年是2.94万亿元。人民币已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走进”220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境外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累计约2.57万亿元。
    1、人民币离岸中心阵营持续扩大。人民币离岸中心阵营显现大手笔,2013年,以香港作为辐射中心,人民币业务已向东南亚、欧洲、中东多地区延伸,新加坡、台湾、伦敦离岸中心布局初具规模,巴黎、卢森堡多伦多等亦在努力争取。
    由于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仍受到严格管制,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将人民币打造成全球主要货币的最有效途径。由于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日益丰富,对衍生工具使用长袖善舞的海外金融机构已找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刺激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
    香港依然坐着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头把交椅”,去年11月末人民币存款续创新高至8270亿,按月增5.8%,而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亦是势头迅猛。台湾11月底累计人民币存款已超1550亿元,环比增近26%,这距离去年2月5日中行正式开始在台启动清算业务只有10个月的时间,全年亦发行了13档、总额106亿的人民币计价债券。
    而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2013年多线开花,人民币存款总额已超1600亿元,双边本币互换规模扩大一倍至3000亿元人民币,去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的清算业务正始开跑,短短七个月人民币清算量已从600亿元骤增至2.6万亿,去年7月亦有了第一支以人民币交易股票--人民币/坡元双柜台的扬子江船业。
    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更是驶入“快车道”,去年6月双边本币互换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10月获得800亿RQFII额度;11月工行首发20亿元人民币债券;12月,渣打银行及中国农业银行联合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清算服务。
    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在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资产,去年4月,澳大利亚宣布计划将不超过5%的外汇资产投资于中国国债。瑞银数据显示,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启动以来,全球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已经飙升逾16倍,从2009年底时的6000万元增至去年尾的逾1.2万亿元,其中的四分之三在香港。
    与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继续扩张及人民币本币互换国家日益增多直接相连的,是逐渐增长的跨境人民币支付规模。去年3月,中国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全国所有从事经常项目结算的企业,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增速迅猛。
    与此同时,各离岸人民币中心陆续推出包括人民币债券、货币期货、人民币REIT等多款产品。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表示,虽然离岸人民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离岸人民币外汇期权和结构化产品市场在2013年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市场专业化发展阶段”的到来。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12月底撰文称,目前跨境交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已无制度障碍,中国应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鼓励境外机构开发人民币计价的投融资金融产品。
    2、人民币多点跨境试验田待成效。2013年,由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引发的开放冲击波在中国全面扩散、江苏昆山台企跨境人民币试点、浙江义乌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新疆、广西等边境自贸区等地方金融开放试点、都在火热进行中,寄希望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先行先试深化人民币国际化,以给冲破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迷雾留下空间。
    从政策定位来看,上海自贸区创新主要集中在离岸金融领域,力图在人民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有所突破,浙江义乌试点重点在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创新,台商聚集的江苏昆山试点包括人民币与台币双向兑换及允许台湾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参股该地区及跨境贷款等金融合作。
    中国央行多次表示要加速推动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并出台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30条意见,清楚勾勒了资本帐开放试点的路线图,上述多点试验被市场亦解读为是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多角度突破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试验田。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央行和外管局在宏观层面推进跨境贸易结算,局部地区跨境金融开放试点,突破外汇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是在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近日会议上表示,境内外人民币市场近年来明显呈现出“外热内温”的状态,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不够活跃。若没有金融改革的推进,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难取得进步。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将进入依靠经济实力推动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国内金融改革,需要培育国内的人民币交易市场。
    高盛高华证券研究员邓敏强认为,当前市场对人民币结构性升值的预期仍较强的形势下,是加速推进离岸市场牢固确立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好时机,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普遍减弱的、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进一步收窄、全球金融状况开始收紧时,人民币的推广会更难实现。
(Reuters,2014.1.4)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4年1月3日收盘点(括号内为2013年12月27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6469.99(16478.41)↑;纳斯达克:4131.91(4156.59)↓;标普五百:1831.37(1841.40)↓;英国FTSE100:6730.67(6750.87)↓;法国CAC40:4247.65(4277.65)↓;德国DAX:9435.15(9589.39)↓;日经225:16291.31(16178.94)↑;上证综合2083.14(2101.25)↓;香港恒生:22817.28(23243.24)↓;台湾加权:8546.54(8535.04)↑;新加坡海指:3131.47(3149.76)↓;越南指数:505.37(506.41)↓;印度BSE30指数:20851.33(21193.58)↓;巴西BVSP:50981.09(51266.56)↓;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41418.25(40974.73)↑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4年1月3日收盘价(括号内为2013年12月27日收盘价):
欧元/美元:1.3589(1.3749)↓;英镑/美元:1.6418(1.6483)↓;美元/日圆:104.8600(105.1700)↑;美元/人民币:6.0517(6.0693)↓;CRB指数:276.53(284.16)↓;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4年2月):1238.60(1214.0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4年2月):95.44(99.55)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7322.00(7243.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4年4月)6.0575(6.09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2277.00(2277.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编译、整理:李彦松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4年第2期(总第1419期)2014年1月4日(星期六)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