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下降和收入鸿沟让西方对未来失去信心

2014-01-02

调整字号:
2014年1月2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西方的定义是什么?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Gideon Rachman在2013年12月9日在《金融时报》发表的“The west is losing faith in its own future”一文中对此诠释到:欧美政客们喜欢谈论价值观和制度。但对世界各地的几十亿人而言,西方这个词语中的关键点更简单、更易理解。西方就是连普通人都能舒舒服服生活的地方。正是怀着这份梦想,非法移民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欧洲或美国。与此同时,虽然西方的吸引力依然巨大,但西方世界却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Gideon Rachman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春天在39国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你们国家的孩子们是否将比父母们生活得更好?”只有33%的美国人相信孩子们能过得更好,而62%的人表示孩子们的生活将不如父辈。欧洲人更悲观。只有28%的德国人、17%的英国人、14%的意大利人和9%的法国人认为他们的子女会过得比前几代好。西方的悲观与发展中世界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82%的中国人、59%的印度人和65%的尼日利亚人相信未来将更加繁荣。 西方生活水平下降的说法只是夸大其辞?若是能这么想该多好。但不幸的是,数据表明公众的悲观是有道理的。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人员发现,剔除通胀因素,美国劳动适龄男性人口的工资自1970年来下降了19%。收入最高的5%人群还在大举积攒财富,但一度作为美国梦化身的普通大众却经受了倒退。就连保守派政治家也为此担忧。2016年美国共和党总统选举候选人的竞争者、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指出,他的父母一辈可以从酒吧侍者和女仆这样相对卑微的工作起步,“迈入中产阶级”。但他承认,这在现在是不可能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发表了其总统任期内最悲观的一场讲话,他以尖锐的言辞阐述了不平等加剧和社会流动性下降等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对美国梦、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国在世界上代表的意义构成了根本威胁”。 而《华尔街见闻》于2013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章“2013年,美国收入鸿沟开始变得不可逾越”中也指出,收入不平等不断加深开始侵袭美国家庭,金融危机后美国穷人增加财富的机会正在变得越来越渺茫,而同一年美国股市大涨继续放大着富人的财富,过去30年里美国富人和穷人收入鸿沟加深,美国社会正在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财富鸿沟。 虽然民主党参院二号人物德宾(Dick Durbin)表示,民主党将在明年推动提高最低工资的立方,以对抗美国财富分化的现实。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富人正在变得更富,而穷人正在变得更穷。根据彭博四月汇编的数据,标普500成分股CEO的薪酬,相当于一般文职人员的204倍,比2009年时的水平增长了20%。最富有的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拥有的股票,占所有家庭持有量的89%,屡创新高的股市正在放大富人的财富。与此同时,低收入美国人正面临失业救济金减少的威胁,由于寻找更高薪酬的可能性降低,工人除努力保全现有的工作外,还在不断的缩减家庭支出,减少信用卡消费,更多美国的年轻人选择与父母住在一起。收入不公和财富两极化已经成为了美国首要的政治问题。大部分的美国人正在对收入严重不公的现状失去信心,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卡茨(Lawrence Katz)说:“中产阶级现在真的崩溃了。” 而欧洲的悲观和不安感同样源于现实——特别是人们认识到,未来的福利和退休金将没那么丰厚。在受债务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阻碍繁荣的压力最大——希腊和葡萄牙等地已经削减了工资和退休金。但即便是在表现相对不错的欧洲国家,生活水平也在承受压力。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显示,1985年出生的英国人生活水平没有好于比他们早生10年的人,这是100年来的头一回。 德国常被誉为西方世界最成功的大型经济体,但在这里,“默克尔奇迹”的受益者主要是该国的高工资人群。为德国当前出口繁荣奠定基础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压低工资、削减社会福利和雇佣更多的临时工。 对于西方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经济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制造业部门把曾经高薪的工作转移到中国等海外地区,技术进步导致不再需要文职以及其他日常办公室工作;美国参加工会的比率也在下降,这使得雇主在劳资谈判中有更大的优势;现在即便是有大学学历的人也难以自保,尽管他们比低学历的人收入高,但是近几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实际工资甚至比2007年下降了10%。 整理、编写:李彦伟 关键词:西方 生活水平 收入鸿沟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