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难现曙光

2013-05-18

调整字号: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3年第36期(总第1356期)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本期要点]:中国楼市调控将转向标本兼治    欧元区经济难现曙光    美国经济面临通胀下降挑战    日本经济第一季度表现强劲    中国创新力十年内超欧洲  中国股市将毫无起色
                                          经济热点
中国楼市调控将转向标本兼治
    据路透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陷于弱复苏,但房地产市场却显得一枝独秀,近期一些地方更是“地王”再现,这也似乎预示着运用行政手段对楼市进行调控已近强弩之末。
    不过面对“新国五条”落实不力的质疑,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却未有对楼市进一步“喊话”。全国各地楼市愈加差异化,且整体市场维持稳定,或许是原因所在。而从国务院会议中多次强调改革,包括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财税改革等,可以看出,短期调控与中长期制度建设并行的“标本兼治”,应是可以期待的中国楼市新时代。
    “行政的手段已经用到极致了吧,”华创证券宏观策略研究主管华中炜认为,现在很难再用行政手段了,例如限购,已经导致改善性需求等基本需求受到遏制,“未来要靠税收,或者一定程度上运用利率来调节,这是中长期方向。”
    “调控确实也是比较难,调控政策不妥的话,打压房价(过猛)可能导致金融危机,”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他指出,在当前的调控下,并没看到房价持续大幅度上涨,全国房地产市场也是冷热不均,偏远地区、三四线城市房价未见明显上升,甚至江浙一带的房子也卖不出去,“这也表明房价有自动调整的过程,过多的干预未必能起到预计的效果。”
    在今年3月政府换届的全国“两会”前紧急祭出的楼市“新国五条”初始反应平平,但随后的细则让市场哗然,力度之猛超出预期,一度引发二手房交易热潮,但随着调控政策在地方落地实施,又好似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目前为止,二手房交易严格征收20%个税仅在北京得到一定程度执行。
    不过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曾表示,新国五条明确要求地方政府的调控内容是房价目标,因而一些城市出现“微博式”的一句话调控细则、未对20%交易个税具体规定,并不算有违中央意图。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总监刘渊在报告中分析称,如果对比几次调控后市场成交量的变化,无疑本次对市场的影响最不明显。2010年5月及2011年2月,新房市场成交量均在政策出台后出现了35%以上的明显下跌;而本轮“新国五条”出台后,新建住宅成交量环比仅下滑18%。
    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表现亮眼,1-4月投资增速达21.1%,高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则同比大增38%和59.8%。土地市场解冻的迹象愈发明显,上海、广州等城市近期再现年内地王,全国而言,尽管土地购置面积仍处于负值,但降幅较1-3月收窄13.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10.6%。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地王,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开发商对未来是乐观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手里有钱、对未来又乐观的话就会去买地,买了地就会去开发,预计开发投资年内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20%以上一个增长。”
    地方政府加速推地,房企近期拿地积极性升温,在热点城市表现更为明显,5月以来有高溢价地块持续出现,北京石景山区一商业金融用地和一混合居住用地溢价率分别达174%和112%;中铁建工集团则在本5月16日以12亿拿下广州万博商业地块,溢价率达到136.6%。
    “还是要分地方,不同地方受调控影响不一样。比如,我们定价本来可以往上调,现在因为预售管理,也难调了。但是没办法,该拿地还是得拿地,一旦开工了就很难再停下来。”某标杆房企旗下北京开发公司高层表示。
    而和过去几年略有不同,全国各地楼市愈加差异化,冷如温州房价连番下挫,热如北京不得不靠“限价令”压制。
    “减少和弱化中央房地产政策的指令性和数量性调控指标,调控目标有更多的弹性,较多地体现地方的差异性,应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整方向。”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在一次论坛上表示.
    调控执行最为严厉的北京市,新政落地后市场步入平静,但对房价持上涨预期的,不在少数。在链家地产在西城区的某家分店,一刘姓工作人员称,3月一月内,不少同事一个人手里就有三五套房成交,现在确实少了。
    “现在不比3月坐地起价的,但房价平均下来还是涨了一点,大家也都在观望。”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公布的4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指数之中,北京房价再度居前,4月环比涨幅达3.1%位居十大城市首位。而在已出“新国五条”调控细则的城市中,北京的房价目标也是最严格——房价较上年趋稳。
    为抑制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北京、广州等市均已执行“限价”,而近期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导称,北京限价令将进一步升级,商品房预售不仅需经北京住建委的审批,还需提交至市长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审批划钩后才能最终确定能否给批。业界对行政色彩升格颇多诟病,认为会打乱市场节奏,引发后市供应不足,陷入房价越调越高的怪圈。
    “我们看到一些重点城市在调控当中行政手段的运用,应该说大大地升级。在限价上,在预售制度的从严方面,包括未来在土地出让环节也会进一步提升行政色彩。”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一次会上发问,“现行的行政调控的住房要持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
    交通银行的唐建伟认为,把房价跟乌纱帽挂钩,短期内还是能控制房价涨幅的,但中长期起不到作用。”把需求压着,供给又减少,价格跌不下去,而且未来一旦有其它方面的改变,又会有类似3月的暴涨。“
    行政手段边际效用的递减,加之舆论对此越来越多批评,未来能用的空间已所剩不多,从高层淡化调控表态强调推进改革来看,利用现行调控政策抑制房地产过热,争取时间以从根本上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并非没有可能。“现在市场处于平静期,所以政策的变化也不会太大。”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楼市一季度的热度已有所消退,就全国而言,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还是下降的,但企业购地积极性有所回升。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控中提及交易环节征收20%个税,尽管因为一刀切让刚性需求恐慌,但积极的一面是体现了通过税收调节市场的初衷。不过业界普遍认为,在持有环节征税,逼出存量房,更能体现税收的效果。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指出,房地产问题集中在供给,一是国家土地的管控,土地供给不足,二是由于此前十几年的调控不到位导致相当多的房源为少数投资分子所霸占,平均房源充足但由于两极分化,使得相当多人没有起码住房保障,这也导致供求矛盾。“要缓解房价上涨压力,除了保持一个不是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外,更重要的通过两方面措施把制约供给影响房价的因素消除掉,一是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甚至通过累进税把房子逼出来,二是尽量形成更市场化的土地供给机制,而不能搞现在的饥饿疗法,人为造成土地紧张状况。”
    目前中国仅在上海和重庆两地施行房产税试点,市场普遍预期今年房产税试点范围有望扩大。4月底曾有传言第二批房产税试点城市即将公布,可能推出房产税的城市包括杭州、深圳等,但国税总局对此予以否认。
    而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未有太多表述,但在国务院会议上,“改革”已被多次提及,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此外中国还明确将加快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预计于明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户籍制度改革也在缓慢推进,广州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口”。
    国土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就曾表示,现在已经明确的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加房产税这两个制度机制层面的建设,包括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还有社会公信制度的建设,这几个配合起来,其直接目标并不是房地产市场,但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产生很好的效应。“以前是以治标为主,治本的措施没有及时跟进,现在房地产市场要进入标本兼治的时代。”她称。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央行前顾问李稻葵5月13日表示,中国决策者可能会在年底前放松楼市调控,因为这类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李稻葵表示,如果新一届政府太急于为楼市降温,将对国内经济不利。他在某金融论坛上指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他未说明对政府会以何种形式放松政策的预期。
    中国楼市调控措施已实行了三年,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的放缓的问题。楼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政府已要求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对部份二手住房交易征收20%所得税的政策。然而多数地方政府尚未开始落实这一政策。其他调控措施包括贷款限制、提高购房首付比例以及对购买多套住房的限制。中国也正在缓步推进开征房产税的工作。目前则主要对房地产交易征税。李稻葵表示,中国政府可能无法将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控制在2%以内。在中国尝试加大社会福利开支的同时,经济增长的放缓已使税收受到影响。李稻葵也表示,他一直在呼吁中国政府降低家庭投资海外的难度。他补充道,家庭资金的外流可以减轻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升值压力。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欧元区经济难现曙光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复苏的希望5月15日遭受打击。15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意味着,有17个成员国的欧元区经历衰退的时间,已创下自世纪之交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长纪录。在这个糟糕的纪录出炉之前,欧元区失业率也创下新高,达到12.1%。
    法国再次陷入衰退,意大利产出继续萎缩,就连欧元区最强劲和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也只是勉强恢复正增长。英国发布的预测更为光明一些,为前景惨淡的欧元区带来一线曙光。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爵士(Sir  Mervyn  King)表示,英国经济复苏在望。
    欧元区数据可能给欧洲央行带来更大压力,要求其在本月降息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行动,并下调有关欧元区今年晚些时间会实现复苏的经济预测。这些数据还将加剧有关急于实行紧缩政策是否已拖累欧元区的辩论。
    欧盟统计局(Eurostat)表示,欧元区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季度环比萎缩0.2%,而去年四季度环比萎缩0.6%。意大利经济萎缩0.5%,与西班牙上月公布的GDP数字持平。法国萎缩0.2%。德国经济增长0.1%。欧元区经济连续第六个季度衰退,在持续时间上创新高,比2008-09年雷曼兄弟破产后那场衰退持续更久,尽管衰退程度不及后者深重。荷兰国际银行(ING  Bank)欧洲经济学家彼得•万登•胡特(Peter  Vanden  Houte)表示:“人们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外部需求复苏。但鉴于美国正收紧财政政策、中国的复苏仍带有问号,净出口方面的刺激不会太强。”
    另据香港《商报》综合报道,欧元区经济产出连续第6个季度萎缩,德国微弱复苏不足以抵消法国和意大利衰退。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2%。去年第四季度环比萎缩0.6%。此次衰退持续时间已经超过2008年至2009年衰退,尽管经济萎缩幅度不如4年前严重。随着债务危机的影响不断扩散,欧元区南欧国家的疲软已日渐“传染”至区内核心经济体。大约两周前,欧盟委员会就警告说,欧元区经济今年的萎缩幅度将较预期更为严重,且预算赤字缩减速度将更为迟缓。
    欧盟统计局称,一季度欧元区与欧盟GDP分别出现1%与0.7%的负增长,而去年四季度则分别出现0.9%与0.6%的负增长。连续出现季度下滑表明,欧元区与欧盟经济双双陷入衰退。欧盟委员会的春季经济报告预测,今年欧元区与欧盟经济将出现0.4%与0.1%的萎缩,并将于2014年恢复增长。数据显示,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在去年四季度出现0.7%的短暂负增长后,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幅为0.1%。在欧元区6个受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中,希腊与爱尔兰一季度GDP环比数据尚未出炉,其余4国的经济仍陷衰退。葡萄牙一季度GDP增速由上季度的负1.8%变为负0.3%,西班牙则由上季度的负0.8%回升到负0.5%。意大利的增速则由上季度的负0.9%回升到负0.5%,均好于危机高峰时的水平。只有塞浦路斯的经济由上季度的负1.2%继续下滑至负1.3%的水平,表明该国经济仍深陷衰退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该国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经济继去年第四季度出现环比下滑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再现0.2%的下降。在过去四个季度里,法国经济在3个季度中出现萎缩,标志着法国已正式迈入衰退。有分析称,法国经济出现衰退并不算意外。2011年以来,法国生产停滞,消费低迷,出口减少……缺乏增长动力,法国经济想避免陷入衰退也难。而在欧债危机持续多年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受限的情况下,法国政府实在也没有更多办法来刺激经济。经济衰退无疑将给法国政府整顿公共财政、削减财政赤字带来困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法国经济结构中公共部门所占比例过大,劳动力市场过于僵化,企业税负过重。因此,法国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就是削减公共预算,改革劳动力和服务业市场,加强竞争,促进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中长期增长,但将带来短期冲击和阵痛。目前,法国左派全面执政,在议会上下两院均占据多数席位,具备着手实施改革的有利条件。但法国总统奥朗德执政一年,经济政策左右摇襬,支持率下降,并没有表现出实施结构性改革的强烈决心和明确战略。
                                                          (综合消息)
美国经济面临通胀下降挑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疲软的美国经济正在抑制通货膨胀,阻碍企业涨价,并使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5月16日公布,4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CPI)较3月份下降0.4%,为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跌。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仅上升1.7%,低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官员判断经济健康与否所依据的2%左右的目标。
    温和的通货膨胀固然对消费者有利,但却反映出相当严重的经济问题,这包括工厂的闲置产能和将近1200万的失业大军。除非经济焕发出更大的活力,让更多人找到工作,促使工厂扩大生产,否则美国企业很难在不失去客户的情况下提高价格。以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家名为PFI  Western  Store的服装和牛仔靴零售商为例。这家公司的发言人表示,最近几个月来他们的生意有所好转,但价格并没有提高,事实上,他们是用促销的手段招揽顾客。
    5月16日的报告还引起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警觉。以物价持续下跌为特征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给经济造成长期伤害。
    考虑到物价上涨缓慢(也存在通缩风险,但风险较小),美联储有更大的空间来继续实施其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还可能扩大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促使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并帮助通货膨胀向目标靠拢。
    美银美林资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S.  Hanson表示,倘若通货膨胀继续走低,美联储很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加快资产购买速度。在有明确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向美联储制定的长期目标2%靠拢前,不要急着揣测美联储会降低(更不用说停止)债券购买项目。
    一些美联储官员表示,近期的通货膨胀回落可能是暂时性的。里士满联储行长杰弗里•拉克15日在一次演讲中称,只要对当前的形势抱有信心,就不必对一些暂时性的背离过度紧张。
    除了最新的CPI数据外,美国还在本周早些时候公布了进口和批发价格下降的数据。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忧虑。美国劳工部在5月16日的另一份报告中称,截至5月11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32,000人,至360,000人,为2012年11月以来单周最大增幅。
    国际经济形势也不利于通货膨胀。欧洲的经济衰退和围绕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心已经对能源和大宗商品价额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汽车油效的改善和美国人驾车习惯的改变,美国对汽油的需求受到进一步抑制。由于经济一直萎靡不振,欧洲的通货膨胀更低: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较上年同期仅上升1%。
    导致美国通胀下降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包括汽油在内的能源价格的持续走软。服装和机票价格也在4月份下滑。不过汽油价格的下跌对一些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住在休斯顿、今年64岁的Steve  Nelson曾经就职于设备租赁行业,失业之后两年找不到工作。现在,他和妻子一起节衣缩食。因为妻子还在工作,而且上班路程较远,汽油降价可以节省一些油钱。Nelson先生说,“这帮了我们大忙”。
                                                    (WSJ,2013.5.17)
日本经济第一季度表现强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经济在今年年初华丽转身,这一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表明:安倍晋三的新刺激政策不仅给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也开始让企业和消费者振作起来。
    日本政府5月16日公布,作为衡量商品和服务产出的广义指标,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今年第一季度折合成年率增长3.5%。这与去年年底1%的温和增长相比有相当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此之前日本经济已连续萎缩了六个月之久。一季度的GDP增幅也远远好于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经学家所预计的2.8%。
    野村证券公司(Nomura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目下托木(Tomo  Kinoshita)在GDP报告发布前表示,这些数据将证实日本经济的复苏;消费者支出更强了,因为在“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的预期提振下,股市上涨使人们感受到“财富效应”。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12月底上任后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他承诺把日本经济带出持续15年之久的通货紧缩。自那以后,安倍政府出台了13.1万亿日圆(1310亿美元)的支出措施,并任命了一位新央行行长,日本央行在这位新行长的主持下推出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计划,目标是两年内通过大举购买国债使通货膨胀率达到2%。
    不过要说日本经济已经迎来转折点为时尚早,毕竟在过去20年里人们不止一次领教过日本经济似是而非的“起飞”。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除非安倍晋三兑现他所谓的增长战略的“第三箭”(迄今为止尚未揭开面纱,包括解除监管和改革等措施,旨在解决日本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否则当前的增长动能是难以为继的。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熊野英生(Hideo  Kumano)表示,不能相信的太早,只有在更多迹象表明日本企业的创新和投资增多的情况下,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才可能提升。
    可尽管如此,16日的报告还是燃起了人们的希望:在全球经济前景仍不确定之际,但愿作为第三大经济体但长期萎靡不振的日本能够再一次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充当增长的引擎。第一季度,经过物价因素调整后的日本经济增长率超过了美国同期的+2.5%和欧元区的-0.9%。两年前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的增长速度依然快得多,不过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7.7%,低于上年水平,而日本的增长速度却在加快。
    GDP数据使人们第一次有机会窥见安倍政策的初步效果。六个月前,主要经济学家普遍预测日本经济第一季度只会增长1.8%,相比之下,5月16日公布的数字几乎是这一预期的两倍。
    安倍经济学所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也推动日本股市在今年上涨了45%,达到2007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日圆贬值是股市上涨的一大助力,在安倍政策影响下,日圆下跌20%以上,美元兑日圆四年来首次突破100日圆关口。日本央行通过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推动日圆走软,而日圆的走软反过来又将提振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因为日圆下跌意味着日本出口到海外的商品在价格上将更有竞争力,而日资企业的海外利润在换成日圆后也将增加。
    经济学家表示,考虑到第一季度安倍经济学的效果才刚刚显现,随着政策挂上快档,日本经济未来还将进一步走强。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apa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调查的40位经济学家预计,截至2014年3月的财年,日本经济将增长2.4%,高于六个月前预测的1.4%。
    这项预期并非没有风险。日圆走软的副作用(推高进口成本)已经出现,特别是食品和燃料这样的必需品。与此同时,尽管安倍晋三鼓励企业给员工多发工资,但工资水平尚未开始上升。3月份日本名义工资同比下降0.6%,连续第二个月降低。
    日本西部Uozu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会长Kiyoshi  Naganuma表示,但愿最坏的日子已经结束,但是工资仍没有提高,如果物价再因为日圆贬值而上升,情况会变得更糟。
                                                    (WSJ,2013.5.16)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创新力十年内超欧洲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商界领袖们担心,由于经济危机削弱了欧洲大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十年内中国就将在技术创新方面超越欧洲。
    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接受商业游说团体BusinessEurope委托,对欧洲商界领袖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逾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表示,到2023年,中国将会在创新方面赶上或超过欧洲。
    欧洲经济危机导致需求疲软,进而引发工业生产下滑,而企业不愿意动用现金储备,在新增投资、培训及研发方面畏首畏脚。失业率不断攀升可能导致欧洲丧失劳动力弹性,无法维持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只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劳动力对欧洲工业而言仍是一项竞争优势。
    欧洲政策制定者决心扭转工业衰退的局面。欧盟委员会(EC)去年提议,到2020年之前将工业占欧盟(EU)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15.6%提升至20%。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安东尼奥•塔亚尼(Antonio  Tajani)表示:“我们不能再让工业搬出欧洲了。”欧洲企业在从汽车制造到航空航天、从工程到制药等一系列领域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商界领袖表示,欧洲工业在国际上仍然具有竞争力。
    然而,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Huawei)等中国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正在追上欧洲对手,它们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约61%的被调查人士表示,他们担心欧洲至少在三年内都很难摆脱经济危机,走上复苏之路。约90%的德国商界领袖表示欧洲工业具有竞争力,相比之下,只有半数西班牙商界领袖这么认为。
    埃森哲的研究指出两条促进增长的途径:一个是重建欧洲的技术基础,另一个则是大力扩展工业融资渠道——包括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便利,以及发展为创业公司服务的风险资本。尽管欧洲仍深陷衰退泥沼,欧洲在低碳技术、智能电网、生物技术以及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仍有很多机会。埃森哲首席战略官马克•斯佩尔曼(Mark  Spelman)表示:“今后10年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肯定会投入大量资金……(但)如果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欧洲在制造业领域续写成功并不是一句空话。”“欧洲整体上的零增长并不等于不存在增长良好的领域……也就是说问题在于如何明智地下注。”为应对创新不足,商界领袖们希望政府为研发投入更多公共资金、对研发和资本投资项目减税,并创造更理想的融资环境。
    另外,这些欧洲高管们还提出一些其它方面的担忧——从能源成本到劳动力成本。对于欧洲工业在三年时间内,能否在能源成本上拥有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相当的竞争力,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持悲观态度。美国工业正受益于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廉价能源供应,使得向石油化工等天然气密集型工业增加投资成为可能。与此相比,欧洲将继续依赖更昂贵的俄罗斯天然气,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高昂的监管及投资成本也在进一步加重负担。埃森哲的调查对象是500名来自不同规模企业的高管及公共部门主管。
                                                    (FT,2013.5.16)
中国股市将毫无起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过去一个月上涨了5.2%,一些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但摩根大通(JPMorgan)却持不同观点。该行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重点论述了中国经济令人失望的复苏状况,提醒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保持谨慎。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鉴于中国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一步显示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摩根大通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预期进一步下调至7.6%。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的贸易统计数据仍存在差异,表明中国实际经济增长减速的程度可能超出数据所示。而4月份摩根大通中国信心指数(JPM  Sentiment  Index  ,JSI)大幅降至38.4,证实3月份该指数的良好表现是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实际上信心低迷已成趋势。
    有鉴于此,摩根大通策略师预计中国股市将毫无起色。中国股市目前陷于区间波动,缺乏突破区间波动的明确催化剂。受经济增长减速及政策面影响,股市上档似乎面临阻力;而较低的估值又在吸引逢低买盘。摩根大通维持上市公司业绩下滑风险将困扰股市表现的预期,对中国股市仍持谨慎观点。
    在众多中国股票中,摩根大通建议买进中国联通、腾讯控股和国药控股等,建议避免介入中信银行和安踏体育。
    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ETF(FXI)4月15日下跌0.2%,至37.68美元,年内迄今下跌了6.8%。安硕MSCI中国指数ETF  (  MCHI)4月15日下跌0.1%,至46.38美元,年初以来下跌了4.4%。  
                                                      (WSJ,2013.5.16)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3年5月17日收盘点(括号内为5月10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5354.40(15118.49)↑;纳斯达克:3498.97(3436.58)↑;标普五百:1667.47(1633.70)↑;英国FTSE100:6723.06(6624.98)↑;法国CAC40:4001.27(3953.83)↑;德国DAX:8398.00(8278.59)↑;日经225:15138.12(14607.54)↑;上证综合:2282.87(2246.83)↑;香港恒生:23082.68(23321.22)↓;台湾加权:8368.19(8280.26)↑;新加坡海指:3449.30(3443.77)↑;越南指数:487.60(486.10)↑;印度BSE30指数:20286.12(20082.62)↑;巴西BVSP:55164.27(55107.80)↑;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36771.80(35579.82)↑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3年5月17日收盘价(括号内为5月10日收盘价):
欧元/美元:1.2839(1.2989)↓;英镑/美元:1.5169(1.5358)↓;美元/日圆:103.2100(101.6200)↑;美元/人民币:6.1412(6.1417)↓;CRB指数:287.60(288.68)↓;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3年6月):1364.70(1436.6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3年6月):96.02(96.04)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7349.50(7376.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3年6月)6.8325(7.042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841.00(884.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3年第36期(总第1356期)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