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经济学最新成果发布(2016年12月)

2017-01-13

调整字号:

 

 

  2016121日,《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出版

  2016121日,《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策划、统稿、前言:陈潭;第一、二、三章:韩和元;第四章:冯嘉敏;第五章:邓求成;第六章:赵婉君;第七、八章:王烂辉;第九、十章:刘建义;第十一章:刘成;第十二章:陈银成。【内容提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积极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选择。毫无疑问,工业4.0是当下变革时代的创新形态和创新产品。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变革、治理的革命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平台、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智慧企业、智慧政府和智慧社会的形成。在工业4.0中国版《中国制造2025》的护航下,实现由制造大国驶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指日可待。《大创新治理书系》系列书目:1、《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陈潭等),2、《政府3.0:后NPM时代的政府创新》([]金允权、陈潭),3、《创新2.0: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动逻辑》(陈潭等)。

  ----------------------------------------

  2016121日,《开发性金融与国家发展关系》出版

  2016121日,《开发性金融与国家发展关系》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胡光宇著,【内容简介】:本书对伴随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发性金融进行了回顾、评价与总结,提炼出七大贡献、三大价值、四大作用、五项国家责任,着重总结了开发性金融与国家发展的九大关系,即:开发性金融对国家深化改革与政治治理的完善关系、对更加开放与世界融合的国际关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关系、对社会繁荣与进步的参与关系、对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规律的改善关系、对知识信息化与科学创新的影响关系、对现代管理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关系、对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的执行关系、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服务关系,得出开发性金融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到“隧穿效应”,以此重塑开发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体系。通读全书,能进一步认识到“一带一路”中国倡议、“全球治理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是“中国宣示”参与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的行动计划。

  ----------------------------------------

  2016121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一书出版

2016121日,《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著,【内容简介】: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通过构建指数的方式探讨中国各区域对外开放情况的专著。通过系统梳理全球化和区域开放理论,借鉴国际、国内开放经济评价模型,本书构建了涵盖经济、技术和社会三维度的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以全面、系统、客观、科学地测度中国各城市和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本书特色】:1.“对外开放指数”是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独创的研究品牌,在国内尚属首家,且相关研究报告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开发布两次,积累了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2.本书基于海量图书文献和网络资料,汇总并提炼分析了15种当前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区域性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指数。相关内容在指数研究和编制领域,具有很高的参考资料价值。3.这本书在指数应用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案例和专栏,对中国大陆的城市和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及相关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文中使用的数据及分析结论,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

  20161218日,《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612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由主报告和四个分报告组成,陈彦斌、陈小亮、刘凯等“大宏观”团队成员执笔。主报告第一部分从五大方面对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部分从七个维度对2016年中国的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第三部分在展望2017年经济走势的基础上对宏观政策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与会嘉宾围绕《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等发表了演讲。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认为,报告最大的贡献和创新之处是首次提出了宏观政策的系统评价体系,这在国内其他报告里是从未有过的,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中提及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政策组合很有见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增长”的同时防止房价泡沫等资产泡沫的发生。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原司长郭克莎表示,报告有很多新亮点值得肯定,如专门对预期管理这一新颖而重要的话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对明年《宏观政策评价报告》的侧重点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可以更多地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宏观政策领域的相关问题。二是,更多地结合微观基础对宏观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比如考虑股市与楼市变化的影响。

  ----------------------------------------

  20161220日,年度出版物《世界经济黄皮书: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北京发布

  20161220日,年度出版物《世界经济黄皮书: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北京发布。当今世界经济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全球潜在增长率下降,金融市场更加脆弱,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来源,贸易投资增长乏力,收入分配与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平等,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因素将抑制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同时,地缘政治风险、难民危机、大国政治周期、恐怖主义等问题也仍然在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2016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增长放慢。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全球物价水平有所回升,通货紧缩压力下降。国际贸易更加低迷,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有所放缓,全球债务水平继续上升,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黄皮书预计,2017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约为3.0%

  ----------------------------------------

  20161227日,《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发布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61227日,由人民出版社、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新华网和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以“大格局、大数据、大分析”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发布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围绕“释放数据的力量,寻找城市发展的道路”、“中国城市的数说图话”、“中国城镇化大趋势”、“追求城市发展品质”等几大焦点,探讨了中国城镇化下一程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由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和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东京经济大学周牧之教授和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徐林司长领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杨伟民副主任、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国家信息中心杜平常务副主任、东京大学横山桢德特任教授等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该《指标》是首次尝试并发布的集权威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城市发展评价指标。嘉宾们运用《指标》提供的分析,围绕“城镇化与环境——如何追求安全、安心、生态、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会”,“城镇化与人口密度——走出过密、过疏的困扰,谋求高密城市社会”,“大城市的优越性——凹凸不平格局下,大交易·大交流时代的平台经济”等主题展开论述。

  ----------------------------------------

  20161227日,首部健康中国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20161227日,在京举行的中国首部健康指数报告之《2015年健康中国研究报告》新书发布研讨会透露:预期寿命上海、北京、天津名列三甲,空气质量三亚、海口、玉溪分获前三。中国社科出版社社长赵剑英指出,“健康中国”一词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时首次正式进入党的文件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还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15年,健康中国建设将是我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部“健康中国”报告是我国首部用数据阐释中国健康情况的报告。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鲍宗豪认为报告有三个特色:以“健康指数”方式反映健康中国建设水平;跟踪反映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实践情况;追求大数据时代评估健康中国建设水平的“物理准确性”。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前所长裴长洪,经济所医疗改革与医药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王震,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房莉杰就报告的数据结构、评价体系、成果的意义、反映的现实状况等谈了看法。

  ----------------------------------------

  20161228日,经济研究所城市化理论与政策研究 被列为社科院2016年重大创新成果向社会发布

  20161228日,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专场在京举行,经济研究所张自然、张平、刘霞辉等撰写的《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被列为10项社科院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之一。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自然认为该书的突出特点包括三方面:中国最大最优城市规模研究、以上海为样本的特大城市案例研究、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全书包括总报告和五部分内容,每个部分下面包含若干子报告,共22篇。总报告从历史的角度探索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思想演进、规律及城市化模式,进而论证中国城市的最大最优规模,并分析中国超大城市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22篇子报告划分为五个部分:1、中国城市化发展规律,2、探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3、研究城市化与城市聚集创新理论,4、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5、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全书研究重点之一,“中国城市的最大最优规模研究”采用成本-收益法对1900-2011年这22年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最大最优规模进行研究,并按不考虑人力资本、人均受教育年限和考虑人力资本三种情况来分析264个城市的规模收益情况,外部成本则考虑政府成本、企业工资成本、通货膨胀成本、住房成本和环境成本几个方面,得出了最小最大城市规模范围和最优城市规模范围,即最优城市规模即净规模收益峰值在556-614万人之间,外部相对成本最低时的城市规模为578万人,即城市最优规模在600万人左右。城市相对规模净收益为正的区间为65-3569万人之间。全书的另一个研究重点就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作者对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网络中心  供稿,叶红 编选  王砚峰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