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3-03-03

调整字号:

  3月1日,首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致辞 朱高磊/摄

 

  高培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学科设置齐全、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储备性研究,年均产出的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研究成果约7000余项。

  首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面向社会对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的成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名词和动词》)进行发布。这些获奖成果代表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文基础学科研究领域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朱玲研究员介绍成果 朱高磊/摄

 

  当代中国国有农场组织方式缘何而起,国有农场经历了哪些重大改革,最近四十年来的社会经济转型对农工及其家庭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回答这一系列关于国有农场发展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玲带领团队深入江苏、云南、黑龙江等17个省份共40家国有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将文献研究、抽样调查和案例研究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研究发现,家庭经营是最适当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公有制机械化大农业的理想和实践差异明显,农工家庭农场式的改革和农业生产服务相匹配,职工家庭农场费用负担较重、经营自主权较少、欠缺土地租约安全,务农劳动力老化、社会保障筹资不足。对此,朱玲建议,分离国有土地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确立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推进国有农场的行政体制改革,设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农工缴费困难,重构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

 

  发布会视频回看: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v000082bmlh(央视频)

 

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

 

 

  朱玲研究员主编《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版,课题组其他成员:蒋中一、韩朝华、周济、胡怀国、何伟)通过对中国国有农场制度变迁的综合研究,不但探究世界农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还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遭遇的相似困难,尤其关注农业人口特有的脆弱性。

  该著作既从思想史的角度对秦汉以降的垦殖制度加以比较,又从世界农业发展史中追溯当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根脉。特别是,着重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农场制度产生和变革的缘由。作者群体在大致按照时间序列对国有农场制度的变迁做纵向分析的基础上,更将理论文献研究与抽样调查及案例研究相结合。2014-2017年间,17个省份共40家国有农场,都留下了他们实地访谈和调查的足迹。结合调研获得的大量宝贵一手资料,他们对当前的国有农场运行制度做横切面的分析,把分析的焦点,置于农场的土地经营、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筹资制度,揭示了农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筹资的困境,深入剖析了职工家庭农场费用负担较重、经营自主权较少、欠缺土地租约安全和劳动力老化等问题。

  该著作引申出以下政策性结论:其一,顺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生物特性,分离国有土地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确立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其二,推进国有农场的行政体制改革。其三,设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由国家为乡村社区提供底线财政保障,以便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农场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其四,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农工缴费困难。其五,重构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强化农业人力资本投资,培养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职业农民。

  该著作给国有农场的综合改革提供了第三方的观察信息及政策备选方案,也为公众、学界和决策者深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累了理论素材,受到经济学界同行和农村政策研究部门的高度评价。

 

  (编辑:熊晨玮;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