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2018年《经济蓝皮书夏季号》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8-09-29

调整字号:

时间:2018年9月19日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作者:张自然  张平  袁富华  楠玉著

  出版时间:2018-08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蓝皮书夏季号

  页数:333页

  书号:978-7-5201-3307-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年度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以“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两部分,宏观报告回顾了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认为中国需要转向依靠高端人力资本,发展高端科技和现代可贸易服务业的路径上来;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和五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指数、分级和排名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雷达图等相关分析。

  目录

  Ⅰ 总报告

  1、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001

  一 2018年中国宏观经验事实和展望/002

  二 效率转型与潜在增长/006

  三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010

  四 区域发展前景/021

  五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效率提升/046

  Ⅱ 区域经济发展前景报告

  2、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050

  一 引言/051

  二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结果/053

  三 中国各省区市“十三五”发展前景与一级指标指数及排名

  四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情况/121

  五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影响因素分析/143

  六 区域发展/201

  七 结论/210

  附录1:评价结果相关图表/213

  附录2:指标设计及数据处理/272

 

  2018年9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刘霞辉、袁富华、张自然等在发布会上就2017~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研讨,对2018年中国经济进行了展望。

  最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过去30多年的工业化,走的是依托要素投入、消费压抑和出口拉动的路子,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要从“物质”生产体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消费升级、创新、高效、包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这也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了根本要求和严峻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持续的效率改进,实现向中高端协调发展模式的转变。随着资本和劳动贡献份额的进一步下降,需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资本回报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需要提高TFP增长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转向以劳动生产率与TFP增长为基准对创新和效率进行评估,强调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增长。本报告则主要从经济增长、创新效率、政府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五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进行考量,并进一步细分为67个二级指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有3个指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第一位:市场规模、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人均垃圾生产量。中国超过1/5的指标排名在全球30%之前;与前沿国家差距小于50%的指标比例接近1/2,经济增长、创新效率、政府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等诸多指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内容精选

 

  2018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平稳波动,预计2019年GDP增速将低于6.5%

 

  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6.9%,其中净出口贡献1.09个百分点,2017年第四季度GDP增长6.8%,其中净出口贡献2.5个百分点,这体现了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2018年上半年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未延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201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增长势头强劲,但环比增长率重新回到了六年来的最低水平1.3%,预计上半年会保持在6.6%左右。预计2019年中国GDP增长将低于6.5%的水平。

  居民生活物价平稳,2018年15月CPI同比上涨2%,45月逐步平稳回落至1.8%,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受石油价格上涨和较大幅度波动的影响,2018年15月PPI同比涨幅保持在3.7%,5月上升至4.1%,但由于国内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下降,需求端制约了PPI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下半年石油价格波动将逐步得到缓解,投资疲弱,再加上翘尾因素影响减弱等,下半年PPI涨幅将有所回落,预计全年保持在3.5%的水平。同时,由于需求下降,CPI涨幅将保持在2%以内,失业率保持在5%以下。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平稳,基本处在6.5以下,表现为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从影响汇率的几大因素看,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平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坚挺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50%的权重在CFETS有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计算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2018年2月28日为96.44,5月31日为97.23,有所升值。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中国经济需求端趋弱显现,生产端仍然表现强劲

 

  蓝皮书指出,从需求侧看,2018年第一季度消费需求贡献了77%的份额,但从消费动力来看仍然疲弱。①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低于GDP增速。②消费率过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仅为62.6%,居民利息支出增长较快,而居民储蓄增长放缓,消费信贷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③消费结构主要集中于“吃”“住”“行”方面,占比分别为31.3%、21.4%、13.1%,再加上“穿”方面的消费(占比为8.4%),以及一般日用品消费,居民基础消费占比超过了80%,而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与健康等涉及消费升级方面的消费占比仍然偏低。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2018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与2017年10%以上的增速水平相比下滑明显,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2018年第二季度对中国来说是开工季,上游行业产出增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生产面依然保持强韧,对短期经济增速形成支撑。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随着环保限产力度的减弱,以及开工恢复对上游行业需求的增加,上游行业产出明显释放。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高位意味着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不会出现明显回落。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中国债务周期的压力逐步凸显

 

  蓝皮书指出,本轮中国债务周期始于2015年下半年的信用扩张。20162017年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复苏的同时也伴随着杠杆率的进一步上升,考虑到23年的债务周期,2018年则开始面临债务到期的压力。从数据上看,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在经历20142015年的收缩之后,20162017年出现明显反弹,货币乘数快速提升至5以上的高位。2017年底金融去杠杆逐步显现出其威力,2018年5月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量仅为7608亿元,不到4月的一半。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增速和上月持平。社会融资总规模比市场预期下降了一半。信用的收缩直接导致了债券市场违约率的快速上升,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增大。AA级信用债和国债的利率差为500BP,市场资金成本大幅度上升。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效率路径重塑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蓝皮书指出,党的十九大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也得到进一步完善,重点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强调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因此,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重视两个效率的提升,即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步提升。因此,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重视两个效率的提升,即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步提升。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人口红利实现的,但当前面对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劳动投入增长率从19852007年的1.50%下降至20132017年的0.397%,预计未来劳动投入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20182022年为0.048%。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是企业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提升的综合反映。只有当TFP增长率超过要素投入带来的增长时,才能提高TFP贡献率,而且TFP贡献率被视为测量内生增长贡献水平的指标。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8-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中国近五年TFP贡献有所回升,进一步提高TFP增速及贡献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根本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是企业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提升的综合反映。TFP贡献率的提高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摆脱要素投入带来的增长,进入内生增长的道路,而只有TFP增长才能克服人力、资本深化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减问题。我们对中国TFP增长率及贡献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TFP增长率和贡献率均较高。②2008年之后TFP增长率出现急速下滑,而20132017年TFP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20.83%,这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③如果依照20132017年TFP贡献率和资本产出弹性平均水平测算,20182022年经济潜在增长率平均水平将达到6.15%。④如果参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经验,将20182022年TFP贡献率设定为30%的水准,经济潜在增长率将达到6.45%,此时要求TFP增长率至少要维持在1.88%。

  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依赖资本积累拉动经济规模收益递减的特征会日益凸显,而TFP的提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的根本着力点,如果不能扭转TFP对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的现状,则经济潜在增长率会持续下滑。TFP的提高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是持续且显著的,同时,提高TFP增长率及贡献率也是研判创新驱动转化为新增长动力的根本标准,因此要着力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提升TFP增长率和贡献率水平。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9-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核心是要建立“知识消费-人力资本-创新效率”的动态循环与补偿过程

 

  蓝皮书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针对中国的发展阶段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要从“物质”生产体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消费升级、创新、高效、包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知识消费—人力资本提高—创新效率补偿”的循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制。我国在工业化阶段偏重于中低层次教育,形成了较大比重的低层次人力资本,目前面临人力资本升级的问题。通过日本和韩国经验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在大规模工业化结束后的1520年中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预计到2025年,两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比重将分别达到50%和70%。人力资本结构的快速改善促进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其内涵是广义人力资本的快速提升,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健康医疗、体育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中,经济增长伴随着知识消费比重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从而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TFP贡献率提升、可持续性增强。在新经济循环中,劳动要素的质量不断提升,并持续创造和分享价值。这一过程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机制,由政府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经济通过自主协调实现内生增长,并使市场机制与宏观稳定相互协调。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11-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基本特征

 

  蓝皮书指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

  (1)“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持续提升科教文卫体等知识消费比重,更多地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提高居民初次分配比重,政府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效率。包括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TFP贡献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效率指标。

  (3)保护产权,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规制在后发国家的赶超阶段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保护,矫正过度干预行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4)经济稳定性。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济复杂度更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难以避免一些内部和外部冲击,需要重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经济稳定的核心是抑制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其背后是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土地、金融和财政风险,不仅需要短期政策的调节,而且涉及特定发展阶段的宏观管理框架,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5)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6)经济协调主体转型。加快改革当前的行政区划体制,将城市作为空间协调发展的引领,配合中央政府的布局规划、激励设计和支出功能完成经济协调主体转型。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12-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蓝皮书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转向以劳动生产率与TFP增长为基准对创新和效率进行评估,强调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增长。高质量发展指标的设计,以OECD国家为参照样本,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创新效率、政府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每个一级指标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其中经济增长包括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创新效率包括创新水平和市场效率;政府效率包括公共服务效率和社会保障;生活质量包括消费升级和消费促进;环境质量包括生态环境、产出能耗、城市排放、空气监测、环保投资与回收。二级指标下设67个具体指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有3个指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第一位:市场规模、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城市人均垃圾生产量。中国超过1/5的指标排名在全球前30%以内,与前沿国家差距小于50%的指标比例接近1/2,但高质量发展一级指标经济增长、创新效率、政府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13-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有所改善,同时面临一些新状况

 

  蓝皮书指出,中国经济应该从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转向以劳动生产率与TFP增长为基准对创新和效率进行评估,强调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增长,其评估结果对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明确区域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以及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5个一级指标的指数、分级和排名情况。

  分析发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多年来处于发展前景的第一级,广东省2018年开始进入第一级,而北京市2018年开始由多年处于发展前景的第一级下降为第二级。除了发展前景方面西部地区改善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方面西部地区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外,经济增长、增长潜力、政府效率和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均是东部地区改善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本报告得出了“八五”至“十三五”的发展前景指数及其排名变化。随着经济由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权重位于前列的具体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在从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城市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气污染物排放等与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指标的重要程度,客观指标反映了高质量型经济的关注点,即从关注城市化发展本身转向关注与城市化和高质量发展相关联的各种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城乡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

  (参见《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p21-4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编稿:王山;审校:王砚峰)